回覆列表
  • 1 # Daylight925

    1信服力,領導發號施令可以讓手下的員工具有絕對的執行力。對領導的決策要信服和執行。

    2協調力,善於發現員工的優點和長處,並且很好的協調雙方發揮各自的能力。

    3關愛力,關愛下屬,愛才惜才。擁有一雙慧眼可以發現員工的才華,並讓員工為領導奉獻。

    4執行力,領導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不能給自己一套標準然後給員工一套標準。

  • 2 # 海星優勢定位

    作為領導者角色,是需要具有一定的領導者特質的,無論從性格,還是天賦,專業能力方面都需要與之相互匹配。下面也從這幾個維度列舉了二十個特質表現:

    1.成為團隊建立者(86%的經理與82%的員工表示,這是很重要或是最重要的能力)。

    2.擁有建立關係的能力(75%的經理與79%的員工都將這種能力擺在最靠前的位置)。

    3.擁有品格、能量、激情與個人魅力。

    4.願意為實現任務、目標、使命或是要求不斷努力。

    5.保持開放、誠實與坦率的態度。

    6.具有創造性思維。

    7.為人公正——給每個人機會,給予大家應得的獎賞。

    8.做事有條理,懂得授權。

    9.懂得與人交往,知道如何化解衝突,善於察言觀色。

    10.能夠控制風險。

    11.能在壓力下很好地工作。

    12.能把握全新的機會。

    13.知道如何向別人更好地傳遞資訊。

    14.擁有永不放棄的心態。

    15.激發別人偉大的一面。

    16.始終保持競爭力——知道每個人要承擔的責任,同時也讓自己成為某方面的專家。

    17.知道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找到正確的答案,做出正確的決定。

    18.保持謙卑的態度——不將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

    19.為團隊成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20.擁有優秀的溝通技能。

  • 3 # 思維技術

    領導者該具備一些什麼特質呢?

    領導者是組織的核心,一個組織執行效能的高低,領導者起著關鍵作用。菲德勒的領導情境理論認為,任何領導方式都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無效的,其有效性取決於領導方式與所處的領導情境是否適應:領導情境包括領導者與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任務結構和職位權力三個要素。我們要問,在某一時點,正確識別這三個要素的具體情況並由此選擇合適的領導方式,取決於什麼?在一個較長時期,把這三種要素逐漸往有利的方向轉化,從而獲得人心歸屬與事業成功的結果,又取決於什麼?答案在於領導者本身——領導者的特質:這裡的特質是價值觀、思維方式以及對人基本態度的綜合。

    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特質可以概括為六個方面:

    責任與願景,洞見與預見,整合與協調,正直與公平,關愛與敬畏,積極與激勵。

    一、責任與願景

    責任有被動承擔的責任和主動承擔的責任兩種:處於某種角色,家庭、組織或社會賦予其必做之事,這是被動承擔的責任;發自內心的、自覺自願對他人或社會的擔當和付出是主動承擔的責任。領導者都是主動承擔責任的人。對於組織或者社會中的問題,以及組織未來的前途命運,一般人可以認為事不關己,他們卻認為擔當此事捨我其誰?

    願景是期望達到的最終成果或狀態:責任決定要做什麼事,走什麼路,願景決定想要走到哪裡,責任與願景往往合二為一。比如,馬雲建立阿里巴巴之初,提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既包含幫助中小企業的責任,又包含幫助他們取得商業成功的願景。

    責任與願景對領導者有什麼作用?

    1、責任與願景決定了領導者的格局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曾國藩曾說:“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規模遠大”就是格局宏大,首先是指有大責任、大目標;

    2、責任與願景是領導者的動力

    對於無責任心的人,他人和社會的需要或期待對他來說是負擔和被動接受的任務。對於有責任心的人,責任是其內心強大的發動機或動力源,使其產生強烈的使命感、專注進取的認識力、堅忍不拔的意志力、純粹高尚的情趣力;

    3、責任與願景是領導者的精神旗幟,是他們凝心聚力的基礎

    責任和願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需求和價值觀的人吸引到一起,領導者的內心深處一定有著崇高的責任感和令他心馳神往的願景,透過有效的溝通,讓組織成員甚至外界民眾理解、認同和接受這些理念,成為推動組織和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二、洞見與預見

    所謂洞見就是個人對差異或變化的敏銳感知和對事物間關係的深刻理解。洞見一定來自於個人的感知與思維,是個人認識的結晶。

    預見就是指個人對事物發展變化趨勢的認識和觀點,它來自於個人的洞見和知識,是洞見的一種自然延續,在快速變化的現實世界中,獨具慧眼,發現其中的潛流、端倪、危機、機會,就是預見。

    洞見和預見反映的是領導者的智商和智慧水平。如果說責任和願景是領導者的“軟實力”,那麼洞見和預見就是一種“硬實力”。它對成功領導者的作用表現為:

    1、能為組織確立正確的發展方向

    將對內外環境變化的洞見和預見,與組織自身的資源狀況和實際特點相結合,是領導者確立或調整組織發展方向的主要依據,領導者只有準確地感知和理解變化,才能帶領組織與時俱進,利用變化帶來的機遇,提前規避或應對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使其事業健康發展。

    2、吸引他人的最重要特質

    一般人“看不清”現在,“看不遠”甚至“看不到”未來,需要具有深刻洞見和非凡預見的“高人”指點迷津,才能撥雲見日。領導者能夠基於自己的洞見和預見,繪製未來藍圖,甚至創造新的領域,讓每個人的力量合於大勢,將每個人的自身價值最大化,這是領導者對他人有強烈吸引力的原因。缺乏洞見與預見特質的人,一般不能深切獨到地感知事物的變化,對事物變化發展的趨勢更是一片茫然,因而容易被他人左右,或者從眾而為,這類人難以成為領導者。

    三、整合與協調

    整合是指把諸多事物聯絡起來合成一個整體的運作,根據系統論觀點,若干事物按照某種方式相互聯絡而形成系統,就會產生它的組分及組分總和所沒有的新性質,這種部分及其總和沒有而系統整體具有的性質被叫作整體湧現性,整合的目的就是獲得整體湧現性,通俗地說就是l加1大於2的效果。領導者面臨的整合包括內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兩種方式。組織由需要、興趣、能力、價值觀等諸多方面都不盡相同的成員組成,使他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且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有機整體,這是內部整合。處於社會環境中的組織,與外界各種利益相關方或資源擁有者組合成一種相互促進、互利共贏的良性生態系統,從而擴大共同的基礎,管控分歧與衝突,使組織獲得更大的收益,這是外部整合。

    協調就是透過對組成部分的整理、安排、配置、約束,使他們能夠良好配合。領導者對利益各方需要在組織上安排、流程上定位,同時使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相互接受和支援,並且認同對利益的分享方式,這就是領導者的協調。協調與整合相伴而生,整合是目的,協調是手段。整合是透過協調實現的,協調就是為了達到整合的效果——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整合與協調是領導者實力的具體體現,是其有力的“雙手”。領導者對某項事業充滿責任感,是“心”到;對此有洞見和預見,是“眼”到;對相關各方能充分地整合與協調,是“手”到。成功領導者一定要善於整合與協調,使其內部團結一致、士氣高昂,外部和諧融洽、左右逢源。

    四、正直與公平

    所謂正直,就是對責任與正確價值觀的堅守,把所在組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公心謀劃,以正當手段行事,不假公濟私,表裡如一,前後一致。孔子對領導者正直的作用做了深刻的概括:“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公平就是以公心用權,獎懲激勵以組織整體利益為目的,以對組織的價值貢獻為依據,做到制度本身公平,執行制度公平,不以個人私利或喜好、與個人關係的親疏等因素影響制度制定的公平和制度執行的公平。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的公平理論認為,員工將自己的付出與所得和別人的付出與所得進行比較,自己吃虧或得利高於別人,都難以對他產生長期的激勵作用,只有在公平狀態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才會持續高昂。正直與公平對領導者的作用:

    1、領導者從大局出發,公平正直,才能客觀明理,私慾燻心必然矇蔽心智、遮擋目光,導致顧此失彼;

    2、只有公平正直的領導者才能換來忠心耿耿的下屬,領導者不公正必然導致下屬離心離德,組織渙散甚至分崩離析。

    五、關愛與敬畏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基因。知己就是理解、支援、關愛自己,與自己心心相印、有著親密人際關係的人。領導者要得到下屬出自內心的擁護,就要真誠地關愛他們,成為他們的知己,知道他們的核心需要,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儘可能滿足、支援他們,把這作為工作的動力和目標。

    與關愛之心並行的是對下屬的敬畏之心。“敬”是重視,“畏”是懼怕。關愛是領導者與下屬關係的上限,敬畏則是其關係的底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成功領導者應做到不因權重而妄為,不因智高而欺眾,不因富貴而笑貧。關愛與敬畏對領導者的作用表現為:

    1、領導者只有關愛下屬,才能讓下屬對自己產生歸屬感,才能對下屬有感召力。如果領導者只是把下屬作為實現個人目標的工具,靠手段強力控制下屬,其結果只能是下屬屈從於力,而不誠服於心,領導者也將毫無感召力可言。與其說成功領導者深悟人性,不如說他們宅心仁厚。

    2、領導者只有保持敬畏之心,才能更公平公正地為人處世,才能更周全細緻地想到並化解可能的風險。“惶者生存”“小心駛得萬里船”,說明了“敬畏”的價值。商界領袖李嘉誠“用90%的時間考慮失敗”,這種對人對事的敬畏之心是成就他商業持續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與其說領導者的成功是機遇青睞,不如說是源於他們如履薄冰的謹慎。

    六、積極與激勵

    積極是樂觀的心態和奮力進取的行為。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較強積極觀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會道德和更佳的社會適應能力,他們能更輕鬆地面對壓力、逆境和損失,即使面臨最不利的社會環境,他們也能應付自如。這是因為,面對困難和挑戰,樂觀積極的態度使他們有著更大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總是能勇敢面對並採取有效的手段去克服;此外,這樣的人往往還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在遇到困難時,能獲得朋友、親人、同事甚至社會的幫助。激勵是對下屬積極工作狀態的激發。下屬對待工作積極程度的高低在於領導者的引導與激勵,組織發展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激勵,成敗得失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激勵,甚至不同的下屬也應有不同的激勵。能夠對不同的情形實施恰當的激勵,是領導者的特質之一。

    積極與激勵對領導者作用巨大。領導者是推動事業發展的核心,遇到困難和挑戰是必然的。樂觀接受困難,把它看作個人和組織成長的必要條件,並且時時處處點燃組織工作熱情,領導者才能肩負起責任和使命,並帶領組織走向成功,實現心中的願景。領導者總是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把消沉或平淡轉化為進取。

    正直與公平、關愛與敬畏、積極與激勵,這三個方面主要體現了領導者對人的特徵特質,加上對事的責任與願景、洞見與預見、整合與協調三個方面,共六個方面,構成了領導者必備的特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紅色警戒》裡所有東西來到了現實,世界將會變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