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81286473

    另一方面,“有的人只接受表揚不接受批評”也是跟他(她)自身的原因有關係。比如說性格,開朗樂觀的人就比較容易接受別人的批評。反之,悲觀厭世的人就聽不了別人的批評,別人的批評對於他(她)來說,甚至能摧毀他(她)心裡的最後一道防線,走向不歸路。

    再比如說文化程度,一個人的學歷高低代表不了文化程度的高低,有些學歷不是很高的人,但是經常讀書看報充實自己,懂得多,視野廣闊,心態開放,願意接受新思維,新思想,對於別人的批評自然也容易接受。反之,故步自封,總是囚禁在自己的世界裡的人,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自然也就聽不了別人的批評了。

  • 2 # 愛麗絲csj

    不邀自答以下回答,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抗壓力

    與小家裡的教育有關,長輩寵溺,溫室花朵,被保護太好,所以抗壓力低,內心認為所有人都得說我愛聽的。

    人之常情

    試問哪個人不喜歡聽好話,上到百歲老人,下到剛出生的嬰兒,表揚讓人心情愉悅,很多人嘴上圓滑的回答:沒有啦,過獎了。潛臺詞:繼續,多說點。

    自尊心

    很多時候,聽到表揚,恨不得全世界都在場見證那份榮譽,可是聽到批評,恨不得只有自己一個人。所以批評得分場合,單獨處理,否則被批評者容易自尊心受挫。

    逆反心

    就上一個自尊心的延伸,有時候其實被批評的人內心是知道自己錯的,但是因為對方沒有選對地方,當著大家的面,不論是小孩子,或是大人,都會覺得丟臉,沒面子,加上很多人喜歡湊熱鬧,你一言我一語的輪番批鬥,面子更是掛不住,產生逆反心理,更聽不進批評。

    引導

    其實世界上除了批評和讚揚,還有個中間地帶,那便是引導,在我看來,不論是罵還是誇,很多時候,都是兩個對立的詞,有些極端。我更喜歡引導,為了防微杜漸,提前引導,發生好的事情,誇那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能誇過頭,否則變得膨脹。發生不好的事情,沒必要批評,可以先引導正確觀,用平和的態度,去說,保持一份尊重,分析事情利弊,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frankmusik-wrecking ball中文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