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8
回覆列表
  • 1 # ztrfg7067

    牛奶發酵的過程 (1)把多餘的初乳放入廣口桶內,陸續裝滿,將桶置於清潔、乾燥、背陰的室內,任期自然進行乳酸發酵。 (2)發酵的適宜溫度是15℃上下。為防止奶中幹物質的分離,應給與攪拌,每天不少於2次。 (3)靜置2~3日後發酵開始,由正常奶香逐漸變成酸奶香,並形成豆腐狀,,可以持續30天左右。這時的pH值是4.2~4.4。 (4)40天左右開始出現腐敗臭,並見到脂肪、乳清、沉澱物3層分離現象. (5)上述發酵描述是在外界溫度15℃的情況下所見,這個發酵過程隨著外界溫度變高而 加速相對的“分離”也變快。當日平均溫度超過20℃時,儲存性變壞,養分損失大,為延緩腐敗可在發酵初期新增有機酸,促期pH值儘快達到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可新增1%乳酸或1%乙酸或1%丙酸。 上述發酵初乳的原料中不應包括血奶、乳房炎奶和為治療疾病而使用青黴素等抗生素藥物後生產的奶。

  • 2 # 使用者6714470155983

    基本上說是沒什麼變化的。主要變化的理化指標除酸度外,就是乳糖含量下降。(當然,從學術上講,有些維生素會增加)

    一、酸奶的發酵原理。牛乳中乳糖在微生物產生的乳糖分解酶的作用下,首先將乳糖分解成2分子的單糖,在乳酸菌進一步作用下生成乳酸,當乳酸達到一定濃度時,使牛乳發生凝固現象。C12H22O11(乳糖)+H2O———2C6H12O6(葡萄糖+半乳糖),C6H12O6——C3H6O3(乳酸)

    二、脂肪不參與發酵。只是對其組織狀態有影響而已(所以完全脫脂的牛奶發酵製得的酸奶組織狀態,往往較差些)。所以發酵後沒變化。

    三、部分蛋白質分解成遊離氨基酸,作為乳酸菌的“氮營養源”。理論上是有減少的,但消耗量甚小。所以在宏觀上,測定成品的蛋白含量基本不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貔貅可以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