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DIUS
-
2 # 小貓影視剪輯
首先電影剪輯在早期是透過負片沖洗出來的正片進行剪輯的,被沖洗出來的正片上每一格畫面都會有編號和負片相對應,這個被拿來剪輯的正片叫工作複製。剪輯師將工作複製掛載到剪輯臺的膠片轉軸上可以控制正向、反向和逐格的檢視,而定位光孔會直接把當前定位的膠片畫面投影到小型的監視螢幕或者毛玻璃上。聲音以磁帶錄製,以等比例的速度被平行放在和畫面同步的另一卷轉軸上,定位是感應磁頭,保證聲畫同步即畫面轉動24格(常速播放1秒)磁帶也轉動常速播放1秒的走帶長度。
剪輯操作就是在分別在兩段膠片和磁帶上找到需要剪輯的位置先用記號筆作出標記,然後剪斷膠片和磁帶,最後將需要連線的兩段膠片和磁帶用透明膠帶粘合起來。這個操作每次被剪斷的餘片都要非常認真詳細做好標記。因為如果剪多了那麼很有可能要在餘片裡重新找回一些畫面和聲音添加回來,所以需要在剪輯前對剪輯的不同畫面非常熟悉並且有構造剪輯節奏非常強的時空想象能力,否則來回地嘗試改變實際上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每一刀的剪輯不是在機器上而是在腦海中,但現在已經很少有學校會學習膠片剪輯了。遇到像淡入淡出、疊化、多重曝光特效等鏡頭需要在剪輯臺上決定特效時長和特效出入點後算出對應的畫面格數然後用特殊記號筆標記出來。
剪輯好的工作複製會被送去整理出所有剪輯出入點的編號然後去查找出對應的負片,其中也包含覆蓋特效畫面格數的負片,衝好的負片被按照剪輯和特效的每一個出入點連線起來,不同的是連線時不再使用會破壞畫面的透明膠帶,而是齒孔卡扣,同時連線時不會直接用手而是質地非常細膩的真絲手套在柔軟的絨布上進行。因為電影拍攝後衝出來的負片僅此一條,它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洗出的所有複製,所以一定是被頂級保護的。其中淡入淡出、疊化、多重曝光等特效鏡頭會在沖洗時採用配光技術完成,然後這個負片會被洗成成百上千個複製發往大大小小的電影院進行放映。
回覆列表
由於你的題目不甚明確,不知道說的是作為職業剪輯師的電影剪輯還是個人想電影混剪。這裡我兩個都說一下。
作為電影剪輯師,剪輯電影就具有高度的專業性,需要一定的剪輯技巧,電影剪輯通常被稱為“隱形藝術”,大多數剪輯師的目標是建立無縫的成品。一旦工作完成,並且做得很好,就很難注意到單獨的部分。以下說幾個電影剪輯的剪輯技巧:
1. 長鏡頭在過渡到下一個鏡頭之前持續一段很長時間的鏡頭。每個鏡頭的平均長度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差別很大,但大多數當代電影的剪輯速度往往更快。一般來說,任何一分鐘以上的鏡頭都被認為是長鏡頭。
2. 節奏聲音的頻率和規律性,一連串的鏡頭和鏡頭內的動作。節奏因素包括節拍(或動感)、腔調(或重音)和節奏(或速度)。節奏是電影的基本特徵之一,它決定了電影的情緒和觀眾的整體印象。這也是最複雜的分析之一,因為它是透過場景、攝影、聲音和剪輯的組合來實現的。的確,節奏可以理解為電影中所有元素的最終平衡。
3. 重疊剪輯重複部分或全部動作的剪輯,從而擴充套件了它的觀看時間和情節持續時間。最常見的是實驗性電影製作,由於其短暫的令人不安和純粹的圖形性質,它也出現在動作和動作優先於情節和對話的電影中:體育紀錄片、音樂劇、武術等。重疊剪輯是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動作電影的共同特點。當導演吳宇森移居好萊塢後,他試圖將這種風格融入主流動作片,比如《碟中諜2》。
4.轉場鏡頭是由剪輯定義的,但剪輯也可以將鏡頭連線在一起。在傳統中,剪輯是為了建立空間,引導觀眾看到場景中最突出的部分。
1. 借位借位在連貫性剪輯中,是一種從一個鏡頭到另一個鏡頭顯示連續時間和空間的方法,但實際上它與場景中人物或物體的位置不匹配。在文森特·明奈利的《火樹銀花》中,犧牲了真實的物理空間來換取戲劇性的空間。正如在第一個畫面中看到的,電話後面是有一堵牆的。然而,在第三個鏡頭中,這堵牆神奇地消失了,為了顯示電話和圍坐在餐桌旁的家人(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從一個角度看,這在真實的房間裡是不可能的。
2. 交叉交替拍攝在不同地方發生的動作鏡頭,通常同時進行。因此,這兩個操作被銜接起來,將來自不同空間的角色關聯起來。為了進一步強調他們的相似之處,這位父親實際上是在重溫他和第一個女朋友的第一次約會,而他的女兒實際上是在第一次約會。楊使用跨越時空的交叉,暗示歷史會一代又一代地重複。
3. 切入鏡頭、切離鏡頭在同一空間中,從遠處取景到近景的瞬間轉換,反之亦然。
4. 疊化兩個鏡頭之間的過渡,第一個畫面逐漸消失,而第二個畫面逐漸出現。有那麼一會兒,這兩個畫面混合在一起了。疊化可以作為一個相當直接的手法連線任何兩個場景,或以更有創意的方式,例如暗示幻覺的狀態。
5. 圈入/圈出一種圓形的、可移動的蒙版,它可以結束一個場景(圈出)或強調一個細節,也可以開啟一個場景(圈入)或顯示一個細節周圍的更多空間。
跳躍式剪輯是用來表達的,暗示一個角色或他/她的日常生活的沉思或矛盾,但這也是與主流電影敘事方式決裂的明確標誌。與其把一部電影呈現成一個完美的、在我們面前無縫展開的獨立故事,不如說,跳躍式剪輯就像是一句話,既證明了講述這樣一個故事的人為性,也證明了講述這樣一個故事的困難性。
6. 定位鏡頭/再定位鏡頭一種鏡頭,通常包括遠距取景,顯示場景中重要人物、物體和背景之間的空間關係。通常情況下,場景的前幾個鏡頭通常是定位鏡頭,因為這介紹了其中的位置關係和空間關係。
7. 正反打鏡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鏡頭對角色進行相互切換,通常在對話的情況下。
8. 疊畫在同一膠片上曝光多個影象。與疊化不同,疊畫並不意味著從一個場景到另一個場景的轉換。通常是用於相同的演員在螢幕上同時出現兩個角色、表達主觀或醉酒的視覺效果,或者簡單地將敘事元素從另一部分的迷幻世界引入場景。
9. 劃像
就像其它的轉場方式,比如橫搖,劃像在特定的歷史時期(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變得流行起來,以至於成為那個時期電影的風格標記。
5.匹配剪輯匹配剪輯指的是透過在兩個鏡頭之間建立某種形式的聯絡來連線和分割兩個鏡頭的技術。這種聯絡可以從場景描述的情況中推斷出來(例如,圖形匹配)。
1. 視線匹配剪輯
一種遵循動作原理的剪輯,第一個鏡頭是一個人朝一個方向離開,第二個鏡頭是一個附近的空間,裡面有他或她看到的東西。如果這個人向左看,下面的鏡頭應該暗示這個人在螢幕外是向右看的。
2. 圖形匹配剪輯
兩個連續的鏡頭連在一起,以創造出構圖元素的強烈相似性(如顏色、形狀)。用於傳輸連續性樣式,以平滑的方式在兩個鏡頭之間進行過渡,圖形匹配剪輯也可以用來做隱喻性的聯想,就像蘇聯連貫性風格。
6.剪輯風格1. 連貫性剪輯一種保持敘述動作連貫的剪輯方式。連貫性剪輯依賴於從一個鏡頭到另一個鏡頭的方向、位置和時間關係,即連續鏡頭之間的時間和空間是連貫的。此外,當螢幕上的方向與電影世界的方向相匹配時,敘述也更容易被理解了。如下圖所示,“180度規則”規定了攝影機應該停留在動作軸兩邊的一個區域內(場景中有一條主要元素A和B之間的假想線,通常是兩個角色)。
透過遵循這一規則,導演要確保每個角色在畫面中佔據一個一致的區域,幫助觀眾理解場景的佈局。這種一致的空間感透過例如動作匹配等技術手段得到了加強。
2. 蒙太奇包括鏡頭內的蒙太奇、聲音和影象之間的蒙太奇,多層次的含蓄,以及在兩個鏡頭之間的衝突。透過持續時間、螢幕方向和鏡頭比例的模式聯絡在一起,從而產生了使不相關聯的鏡頭產生了意義。
3. 省略式剪輯省略事件中部分的鏡頭過渡,導致情節和故事持續時間的省略。
講完這些,再來說說電影的混剪。
第一步,確定好要剪輯的中心思想
在開始混剪之前,我們首先要確定好要剪一個什麼型別的片子,而不是一上來就開始動手剪輯,所謂的謀定而後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步,挑選影片素材
主題確定好了之後,開始圍繞著主題挑選素材,你不能定下要剪輯溫馨擁抱合集,卻挑選出打鬥血腥的場面。例如剪輯漫威反派,就挑選漫威系列的電影,剪輯鋼鐵俠,就挑選涉及到鋼鐵俠的電影,剪輯機器人系列,就挑選科幻類的電影,剪輯中國功夫,就挑選武俠功夫片等等。
第三步,確定框架
瀏覽影片確定好架構並找出適合片段電影準備好之後,要根據自己的中心思想定下大體的框架,比如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然後瀏覽影片挑選出合適的片段。
第四步,音樂很重要
挑選合適的音樂音效素材不誇張的說音樂挑的好,混剪就成功一半了,要根據中心主題和架構來挑選音樂,剪輯溫馨的就挑選舒緩的音樂,剪輯激烈打鬥的就挑選激昂燃系的音樂等等。
第五步,粗剪
根據音樂和架構進行粗剪首先根據架構把挑選出來的片段整理好,其次把同類動作拼起來,比如跳躍、擁抱、跑步、碰撞、攻擊、摔倒、爆炸等等。最後根據臺詞旁白等鋪陳好畫面,整體連貫起來。
第六步,精剪
根據音樂的節奏,開始一幀幀的調整,在高潮部分卡準音樂節奏節拍。刪掉多餘的鏡頭。
第七步,檢查
反覆修改好的片子都要反覆的修改,自己多看幾遍,修改好了,再請別人觀看提出修改意見,反覆雕琢,直至能打動自己,才能打動觀眾。
第八步,成片輸出
渲染輸出在修改好之後無誤就可以渲染輸出成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