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燈以沽酒
-
2 # 一個人的歷史
韓王韓信和淮陰侯韓信不是一個人,我們通常知道的兵仙,是淮陰侯韓信,草根出身。另外一個韓王韓信則是南韓王室後裔,根正苗紅的帝王之後。
韓王韓信王族之後,追隨高祖
韓王韓信是韓襄王庶出的孫子,真正的帝王之後,身高八尺五寸,生的十分雄壯。秦末諸侯並起,南韓沒有立嗣繼位之人,於是漢王劉邦命張良擔任南韓的司徒,張良控制了南韓所有的地盤,韓王韓信就投靠了劉邦,劉邦封韓王韓信為南韓將軍,率領軍隊跟隨漢王進入武關。
項羽進入咸陽後,封劉邦為漢王,韓王韓信跟隨劉邦進入漢中。在路上他勸諫劉邦說;“項羽把自己的親信都封在關中地區,而把您封在偏遠之地,這就是對您貶低和不尊重。您的部下大多都是崤山以東的人,他們都急切的盼望回到故鄉,您應該趁此機會向東進軍,趁著大家銳氣正盛,可以一舉奪得天下。”
平定三秦,因公封王
漢王劉邦平定三秦的時候,就答應要封韓信為王,先封他為南韓太尉,讓他帶領兵馬去攻打南韓的舊地。不就南韓被全面佔領,劉邦就封韓信為韓王,不久項羽攻打南韓,韓王韓信不敵,為了保命投降了項羽。
但過了不久他就找機會逃到了劉邦處,韓信跟隨劉邦一起對抗項羽,在垓下一戰立下大功深,得劉邦的信任和賞識。
背信棄義,叛國投敵
人是會變的,韓王韓信的國都馬邑距離匈奴很近,因此被匈奴團團圍住,他一面假意和談一面向劉邦求救。劉邦派遣的援軍到了半路聽說了韓信要投降匈奴的事,便按兵不動,派人去馬邑質問韓信。
韓信害怕被劉邦殺害,就率眾投降了匈奴,並親自為匈奴謀劃進攻漢朝的計劃。韓信做了漢奸,他協助單于差點幹掉了劉邦,如果不是陳平的奇謀,白鹿之圍就是劉邦的最後一戰了。
三大罪狀,死有餘辜
韓信既然當起了漢奸,就一定要幹到底,劉邦派遣柴將軍攻打韓信,開戰之前柴將軍寫信給韓信,說你投降匈奴不過是因為形式所迫,現在迷途知返還來得及。
韓信說我有三大罪狀,其一是投降過項羽背叛了漢王對我的信任;其二是不能堅守馬邑,為了保住性命而投降匈奴,是為不忠;其三是為匈奴擔任嚮導和先鋒,和將軍作戰。以前文種、伍子胥沒有任何罪過都會被殺害,何況是我這個犯有三條大罪的人呢?
於是兩軍交戰,柴將軍獲勝韓信被殺。臨死之前的辯白,更顯示出韓信為了個人利益不知廉恥,投敵賣國的醜惡嘴臉,事實證明出身和品德沒有直接的關係。
淮陰侯韓信韓信年輕時家貧,沒有人舉薦他當官,也沒有做生意的能力,因此經常寄居在他人家裡吃閒飯,很多人都討厭韓信。這裡提到了三件事,可以看出韓信在不斷的改變完善自己。
第一件事不吃白食
韓信經常到鄉下南昌亭亭長家裡去吃白食,南昌亭亭長的夫人十分厭惡韓信,就故意把飯提前做好吃完,韓信來了發現沒有吃的,韓信知道他們的用意,就再也不到南昌亭亭長家裡去了。透過這件事,說明韓信有榮辱之心,不是徹頭徹尾的無賴潑皮。
第二件事一飯之恩
韓信在城下釣魚,幾個老大媽在洗滌絲棉,其中一個看見韓信餓了就給他飯吃,一連十幾天都是如此。韓信十分感激,表示有朝一日自己能有出頭之日一定會報答這位老大媽。老大媽勃然大怒,對韓信說我給你飯食不是為了求報答,而是因為你是位公子,大丈夫為什麼不自立自強活出個樣子呢?
第三件事胯下之辱
淮陰縣屠戶中有一個年輕人瞧不起韓信,就對韓信說,你看上去人高馬大,還喜歡佩刀帶劍,其實不過是個膽小鬼。如果你有膽量的話,就用劍刺一下我看看,如果沒膽量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看了看這個人,沒說一句話就俯下身子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韓信是個膽小怕事的無能之輩。
天時已到,伯樂難求
知榮辱、知恩圖報、忍辱負重,韓信具備了獲得成功的基礎,就差時機和伯樂了。沒過多久,時機來了,陳勝吳廣起義,韓信看到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他收拾行囊出發了。
他的第一站是楚國,先後在項梁和項羽手下,但是一直默默無聞,提的建議項羽也沒有采納。於是韓信離開了項羽轉投劉邦麾下,但是也沒有得到重用,只是做了個接待客人的小吏。
滕公救命,默默無聞
有一次,韓信犯了罪,要被殺頭。其他十幾個人都被砍掉了腦袋,馬上就輪到韓信了,這時救星出現了。騰公剛好從這裡路過,韓信仰天長嘆,大聲說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了嗎?為什麼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殺掉英雄呢?
騰公見韓信器宇不凡,就釋放了韓信並和他攀談起來。發現韓信確實是不世之才,騰公向劉邦推薦韓信,但是劉邦還是沒有重視韓信,只是讓他做了管理糧餉的都尉,不認為他是不世奇才。
成也蕭何,登臺拜將
韓信多次和蕭何攀談,蕭何也認為韓信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並在劉邦面前多次舉薦韓信。但是劉邦對韓信的能力一直保持保持懷疑的態度,沒有聽蕭何和騰公的建議,還是不重要他。
韓信見劉邦不重用自己,就和其他人一樣逃跑了。蕭何聽說後來不及和劉邦說明情況就上馬去追韓信,於是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這時候有人不明底細就去向劉邦彙報,說蕭丞相也逃跑了,劉邦十分氣憤。
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了,劉邦沒好氣的說你不是逃跑了嗎?蕭何說我沒有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韓信去了。劉邦不信說逃跑了很多人你都不去追,為什麼單單去追韓信呢?
蕭何對劉邦說,如果您只想做個漢中王,當然不需要韓信,但你要爭奪天下做天子,就必須得到韓信的輔助才能獲得成功。劉邦說那我就封他為將軍吧,蕭何說不可,如果那樣做的話,以漢王對將軍的傲慢態度,韓信還是要逃走的。
劉邦說那怎麼辦?蕭何說必須封韓信為大將,統領兵馬才行,為了表示鄭重其事,請漢王派人修築高臺齋戒沐浴後登臺拜將才行,劉邦聽取了蕭何的意見,韓信深受感動。
韓信之謀,平定三秦
劉邦問計於韓信,韓信幾番推辭後說道漢王認為從各個方面上看你強還是項羽更強一點?劉邦沉默了一會兒說,還是項羽要強上一點。韓信同意劉邦的觀點,但是指出項羽不過是強弩之末,有勇無謀,有謀無斷,有婦人之仁,而沒有大丈夫的氣魄,對於重要的問題總是猶豫不決。天下的諸侯沒有真正歸附他的,因此雖然看上去很強大,其實不難擊敗。
漢王行仁義之兵,主動放棄關中王,退居漢中不與項羽爭鋒,這是失去了土地,但得到了人心和天下人對您的支援。如果您能重用賢能之人,並將土地分封給有功之臣,有什麼人會不心服口服呢?
如果您現在東進,順從將士們的願望,有什麼人是不能被擊敗的呢?在我看來您和項羽之間的優勢劣勢是很容易轉化的。如今您驅兵東進,只要一紙文書就可以平定三秦封地了。劉邦特別高興,認為自己得到韓信太晚了就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方向和目標。
居功自傲,代齊自立
韓信的軍事才能體現在他的大格局、大視野上,諸侯國基本上都被平定了,這裡面大多是韓信的功勞。韓信這個時候開始居功自傲,和漢高祖劉邦討價還價了,而且選了個合適的時候。當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急切的需要救援,這時候韓信的使者到了,劉邦很高興,結果開啟信一看,原來是請求封他為代理的齊王。
劉邦心想我都要掛了,不來救駕還來求取王位,便脫口而出,還想封王?太不合時宜了吧。蕭何和張良趕緊用腳去踩劉邦的腳,張良說現在不能激怒韓信,還要看他鎮守齊地,對付項羽呢!劉邦醒悟過來,便改口說做什麼代理,直接做齊王不就好了,就派張良前往齊地,封韓信為齊王,並調動兵馬去攻打楚國。
求穩偏安,錯失良機
這個時候項羽也意識到韓信的重要性,因為韓信幹掉了項羽的最得力手下龍且,因此項羽派武涉到齊地去勸說韓信背叛劉邦。武涉說您現在跟隨劉邦,這不是聰明人的做法,劉邦是反覆無常的小人,從來不懂的禮賢下士的道理待人傲慢,現在興無名之兵,為不義之事是為不仁;項羽躲避有機會殺劉邦而不殺,劉邦不念及這份恩情公然反叛是為不義;現在天下的關鍵在您的身上,如果您幫助劉邦,則漢興楚滅,如果您幫助項羽,則楚興汗滅。您也可以自立為王,三分天下,何苦一定要跟著劉邦這個猥瑣不值得信任的人呢?況且劉邦厚待您,就是要對付項羽,如果消滅了項羽您還能有什麼好下場嗎?
韓信不聽武涉的建議,他說我在項羽手下,言不聽計不從,只讓我做了個小吏。而劉邦讓我做大將軍,執掌兵權殺伐之便,這對我是巨大的認同和信任,給我最好的待遇,處處聽從我的建議,我是不會背叛漢王的,先生還是不要白費口舌了,武涉見沒辦法只好回去向項羽覆命。
齊華人蒯通知道現在已經到了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候能決定大局的只有韓信,於是便來到齊地,以看相為名遊說韓信?這個時候韓信的弱點暴露無遺,他猶豫不決不能決斷,一方面認為劉邦待自己不薄,不會對自己下手,另一方面也不願意放棄既得的利益去冒險。求穩偏安的性格讓韓信錯失了三分天下的最好機會,和劉邦在垓下會師擊敗項羽後,劉邦就奪取了他的兵權,改封韓信為楚王。
不義之人,無信之輩
劉邦對韓信很不放心,不就有人來報說韓信收留了項羽的大將鍾離昧,劉邦心想這還了得,但是韓信用兵的能力他是清楚的。因此他問眾人的意見,陳平說這沒有什麼難的,您可以說自己要到雲夢去遊玩,那裡和楚國接壤,韓信一定回來迎接您,到時候藉此機會把他拿下就行了。劉邦採納了陳平的建議,派人通知韓信迎接自己。
韓信十分驚慌,就去問鍾離昧該怎麼辦?鍾離昧大怒說韓信是不義之人,隨後自刎而死。韓信帶上了鍾離昧的人頭去見劉邦,結果被直接捆綁起來。韓信仰天長嘆,說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名句。劉邦知道韓信沒有反叛,就赦免了他,改封韓信為淮陰侯。
敗也蕭何,自取其禍
韓信這個時候開始不安分了,但是他忘了他的強項是統帥軍隊行軍打仗,而不是耍陰謀詭計,除掉韓信的不是劉邦,而是蕭何和呂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對於蕭何十分信任,以至於蕭何召喚他時絲毫沒有懷疑。在長樂宮韓信的人生走到了盡頭,在最後的時刻,韓信還在大喊蕭相國救我。
不過蕭何不會出現的,韓信長嘆道悔不聽蒯通之言,以至於死在婦人和小人之手,這難道不是天意嗎?韓信的軍事才能無人能敵,但是政治眼光確實不能恭維,害死韓信的不是蕭何而是他自己。
一樣的名字,不一樣的人生,相同的結局
回覆列表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是完完全全兩個不同的人。一位是西漢初年劉邦分封的諸侯王韓信,另一位則是大家說熟知的“胯下之辱”“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點名,多多益善”等典故中的“兵仙”韓信。
韓王信,是春秋戰國時南韓的王室後代,為避免與韓信相混淆,所以稱之為韓王信,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而此時的韓王信平定韓地,受封韓王。劉邦一統天下後,韓王信勾結匈奴、反叛作亂,最終被斬殺。
淮陰侯韓信,初漢三傑之一,另兩位是張良、蕭何,劉邦曾經如此誇讚韓信“連百萬之眾,攻必克、戰必取,吾不如韓信”,誠如其所言,韓信在戰場上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從未敗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蕩平三秦,平定燕趙,計殺龍且,垓下之戰,十面埋伏,逼得虞姬垂淚,霸王自盡。可以說,劉邦的錦繡江山大都是韓信幫著打下來的。建國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韓信終究還是逃不掉一個悲慘淒涼的結局,可惜一代名將,沒死於戰場,卻折於官場,韓信,或許是大多數功臣名將功成名就後的一個縮影,功績可以抹殺,但請相信,歷史,是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