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明流轉時光

    其實古今中外這種問題都是把雙刃劍,哪次都會有很大分歧,就看處理的手段了。

    明朝朱元璋對韓林兒處理得當長治久安,日本信長上洛半道歸天,曹操到最後都不敢稱帝等等都是有原因的。

    說白了誰願意花錢出力請個只有空殼的爹在頭上拉屎拉尿。主要看這個空殼如何用,有沒實力用了,沒分歧就怪?

  • 2 # 歷史笑春風

    多謝悟空問答邀請。在三國的歷史上,曹操奉迎漢獻帝的舉動,是他政治上出色的一招。曹操將漢獻帝奉迎到自己的領地,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在此之後,他以漢獻帝的大義名分,號令群雄。這讓他得到了很多心懷漢室之人的幫助,使得他由弱變強。那麼,曹操是如何走出這一步的,為何其他的政治集團沒有這樣做呢?

    一、曹操奉迎漢獻帝的經過。

    曹操奉迎漢獻帝也是有著一個過程的。當年諸侯聯軍討伐董卓,使得董卓燒燬洛陽,挾持漢獻帝前往長安。諸侯聯軍解散後,就開始了相互爭奪。關東地區烽煙四起,戰亂頻發。

    在這個時期,是曹操發展勢力的時期。由於曹操所處的兗州是一塊四戰之地,在群雄的包圍之中。曹操在創業的時期,多次遭到挫折。最困難的時候,只剩下兗州的三座城池。不過,經過曹操和他的團隊不懈努力,他的勢力轉危為安。

    等到漢獻帝從關中來到洛陽的時候,曹操的勢力已經發展到了穩定的程度。他的勢力雖然對比北方的袁紹還是遠遠不足,但是已經穩定下來,能夠壓制周圍的勢力。在擁有了穩固的根據地後,曹操就開始考慮下一步的戰略。

    漢獻帝從關中的到來,正好給曹操創造了機會。在此時,漢獻帝的朝廷處於極端困難的境地。在史書上記載,當時漢獻帝手下的臣子,從尚書郎以下都要自己去野外採摘野麥活命。有的人餓死在牆壁之間,有的人被兵士所殺。

    在這個時候,漢獻帝得不到任何勢力的支援。為此,漢獻帝甚至向呂布求援。呂布由於實力不濟,只得向漢獻帝上表致歉。即便如此,漢獻帝還是嘉獎了呂布的恭順態度。就在漢獻帝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曹操向漢獻帝伸出了援手。

    二、曹操奉迎漢獻帝時內部的分歧。

    在歷史記載中,我們沒有看到曹操的手下對奉迎漢獻帝的反對意見。在當時,曹操的手下主要的謀士是荀彧。至於說後來的那些著名謀士,比如荀攸、賈詡、郭嘉、程昱、董昭等人,還沒有進入曹操的陣營。因此,在奉迎漢獻帝的時候,自然沒有他們的意見。

    唯一例外的就是董昭。他作為漢獻帝的使者,在中間穿針引線,肯定是參與了此事。而且後來在將漢獻帝轉移到許都時,董昭出了大力,這使得曹操能夠直接控制漢獻帝。從這些方面的表現來看,董昭是肯定贊成奉迎漢獻帝無疑的。

    那麼,曹操陣營中,對於奉迎漢獻帝就沒有反對意見了嗎?也並非如此。在當時,也有人對奉迎漢獻帝提出異議,不過矛盾點並不是在是否迎接漢獻帝的問題上,而是在於如何奉迎漢獻帝的問題上。在《荀彧傳》中寫道:

    建安元年,太祖擊破黃巾。漢獻帝自河東還洛陽。太祖議奉迎都許,或以山東未平,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

    我們從這段記載中就可以看到,提出奉迎漢獻帝的人是曹操,正是他想要奉迎漢獻帝來許都。而他的部下中有人對奉迎漢獻帝心懷疑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曹操自身的實力不足。這是因為當時山東的各方勢力還沒有平定,曹操的根據地並不穩固。

    同時,漢獻帝從關中遷到洛陽,身邊有著韓暹、楊奉這些勢力,他們與北方的張楊聯合,曹操要是與他們兵戎相見,很難立刻制服他們。如果這些人從中作梗,想要奉迎漢獻帝是不容易的。

    這個時候,荀彧發揮了他的遠見卓識。他對曹操勸說道,說曹操素有匡扶漢室的心思,如今漢獻帝來到洛陽,讓天下的義士有扶助漢室之心,百姓有感懷舊情之哀。在這個時候,曹操如果奉迎漢獻帝,順從百姓的民望,是大順之舉,以朝廷的公正制服雄傑,是大略之舉,扶持大義招攬英才,是大德之舉。有這些名義,韓暹、楊奉肯定不能從中作梗。如果不趕快當機立斷,時間一久,怕其他的勢力捷足先登,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荀彧對曹操的這番話,實際上是為曹操解除了後顧之憂。他將奉迎漢獻帝的巨大政治利益說得很明白,而將奉迎漢獻帝時,韓暹、楊奉不敢作梗的原因也說得很明白。這促使曹操下定了決心,出兵洛陽,奉迎了漢獻帝。

    不過,曹操奉迎漢獻帝是有著自己的目的。他在奉迎漢獻帝之後,就擁有了假節鉞,錄尚書事的權力和職位。這樣,曹操就把漢獻帝朝廷的軍政大權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事實證明,荀彧幻想的曹操匡扶漢室的想法是不現實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才是曹操真正的目的。

    三、錯失先機的袁紹。

    其實,在當時最大的勢力是袁紹。漢獻帝在到達洛陽後,將主要的希望還是放在了袁紹的身上。袁紹出身是漢朝的“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在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是聯軍的盟主。在當時,袁紹已經佔有河北的大片土地,成為北方最強的勢力。可以說,如果袁紹要奉迎漢獻帝的話,曹操是不可能阻擋的。

    因此,荀彧所說的如果曹操猶豫不決,會被其他勢力捷足先登的話裡所指的勢力,就是袁紹。但是,袁紹卻對漢獻帝沒有任何動作。難道說,手下人才濟濟的袁紹,居然沒有人看到奉迎漢獻帝這個機會嗎?

    當然有的。在當時,袁紹的手下對奉迎漢獻帝這件事,發生了激烈的爭論。袁紹的手下分為兩派,以沮授為首的是奉迎派,以郭圖、淳于瓊為首的一派為不奉迎派。沮授勸說袁紹的說辭與荀彧勸說曹操的說辭基本差不多。

    沮授對袁紹說,你的祖上一直擔任漢朝的中央重臣,一直以忠義著稱。現在漢獻帝的處境困難,需要諸侯輔佐。我們的根據地已經趨於穩固,實力雄厚。向西出兵奉迎漢獻帝,在鄴城建立宮室,挾天子以令諸侯,積聚兵力來討伐不聽從的敵人,誰能夠與我們為敵?

    而郭圖、淳于瓊則勸說袁紹說,漢室經過長期的戰亂,早就失去了威望,今天我們想要重新振興它,難道不是一件難事嗎?現在天下英雄競起,想要替代漢室的人大有人在。今天我們奉迎了漢獻帝,以後要做什麼事情,就要向漢獻帝請示。如果聽從漢獻帝的指示,就讓我們失去了權勢,如果不聽從的話就會得到個違抗命令的罪名。所以說,奉迎漢獻帝並不妥當。

    袁紹本來想聽從沮授的建議,奉迎漢獻帝,但是一聽郭圖、淳于瓊的意見,就又改變了主意。雖然沮授據理力爭,還說出了荀彧曾經對曹操說的話,如果不早作決斷,會讓其他勢力搶先下手。袁紹考慮到漢獻帝的登基不是自己的意見,最終還是拒絕了沮授的建議,沒有派兵去奉迎漢獻帝,讓曹操捷足先登了。

    四、曹操與袁紹的差別。

    我們從曹操和袁紹對待奉迎漢獻帝這件事的決斷,就能夠感覺到兩個人的差別。荀彧對曹操的諫言與沮授對袁紹的諫言基本相同,可是兩人卻採取了完全相反的行動。也是從奉迎漢獻帝起,雙方的實力開始默默發生著轉變。

    其實,雙方採取不同的行動,與他們對天下形勢判斷有關,也與他們對待漢室的態度有關。當時,曹操的實力遠不如袁紹,而且他的根據地還不穩固,處於戰亂狀態。曹操從自身的實際狀況出發,完全沒有必要去奉迎漢獻帝。因為曹操的實力有限,出兵奉迎漢獻帝,可能連韓暹、楊奉都打不過。去奉迎漢獻帝的過程,很可能是一種冒險行動,遭到意外的損失。同時迎來漢獻帝,等於為他請來了一個上司,在行動上就要受到一定的束縛。

    袁紹放棄奉迎漢獻帝的主要原因,不是實力、控制區穩固方面的問題,而是不願意接受漢獻帝的束縛。這代表了袁紹的政治野心,他早就想要代漢自立。他在事業開端的時候,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而且由於他“四世三公”的家世,部下也彙集了大批的漢室同情者。如果他將漢獻帝迎到自己那裡,很可能會引起部下心理的變動。因此,他才會放棄奉迎漢獻帝。

    可是,曹操奉迎漢獻帝的行動,給袁紹上了一課。曹操並非沒有野心,但是他對此處理得很好。他一方面將漢獻帝奉迎到自己的控制區,給予優厚的待遇。同時,另一方面曹操立刻擁有了假節鉞,錄尚書事的職權,掌握了漢獻帝朝廷的文武大權。漢獻帝就此成為了曹操的一塊政治招牌,在對外戰爭中讓曹操佔盡了便宜。

    袁紹就是如此,他經常收到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下達的指示。直到這個時候,袁紹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當年如果他搶先出兵奉迎漢獻帝的話,曹操是無論如何不敢和他爭奪的。可是事已至此,一切都已經晚了。在此後,直到官渡之戰,袁紹都在為他的錯誤付出著代價。

    結語:

    曹操奉迎漢獻帝的時候,他的集團中對此沒有太多的反對意見,提出異議的人主要是對奉迎漢獻帝行動本身有疑慮。在荀彧的勸說下,曹操下定決心奉迎了漢獻帝,擁有了大義的名分,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勢。

    而袁紹則因為懷有自立之心,不願意去幫助漢獻帝,想讓他和他的朝廷自生自滅。因此,他錯失了奉迎漢獻帝的機會,讓曹操捷足先登。此後,袁紹發現自己的錯誤,但也為時已晚。當曹操當了大將軍的時候,袁紹忍無可忍地發了脾氣。曹操為了不過早觸怒袁紹,把大將軍的職位讓給了袁紹。

    但是,這一點也改變不了袁紹的政治頹勢,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官渡之戰。在袁紹發動官渡之戰時,就有不少部下認為不該攻打曹操和他背後的漢獻帝朝廷。這使得袁紹在發動戰爭前進行了人事調整,引起了軍心的混亂。這一點,嚴重影響了戰爭的結局。可以說,袁紹的失敗,曹操的成功,在奉迎漢獻帝的那一刻就註定了。

  • 3 # 劉坤忠120

    東漢自和帝以後,外戚宦官就相互遏制,相互爭權奪利。公元189年,昏庸的靈帝劉宏去世。群臣立少帝劉辨繼位,大將軍何進為剷除宦官勢力,詔軍閥董卓進京,何進被宦官反殺,董卓誅殺宦官,把持朝政,欺壓百官,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天下紛亂。190年,以袁紹為盟主的關東眾諸侯在汜水關討伐董卓,兵臨洛陽。董卓挾獻帝與百官遷都長安,盡毀宮殿皇陵,洛陽一片瓦爍。。。董卓的暴行天怒人怨,司徒王允用連環計聯手呂布除掉董卓,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又反功長安,殺死王允,趕走呂布。李傕挾天子,郭汜據押百官,關中群魔亂舞。關西軍閥楊奉、張揚、董承、韓暹等保獻帝東行,百官後進,抵擋李郭追兵,歷經艱險,獻帝回到洛陽。此時洛陽一片淒涼,即無宮殿,又無錢糧,朝廷詔令各地供給,收效甚微。張楊不甘清苦,回到河內,楊奉進取幷州,董承韓暹護衛朝廷。此時冀州袁紹的首要謀士沮授看到機遇,勸袁紹迎幸獻,把持朝廷,壯大力量,以老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網路天下之士,名正言順。但謀士逢紀郭圖反對,迎幸獻帝,反受朝廷節制,只有自己發展壯大,才能自強自立,逢紀郭圖之言,正合袁紹之意,袁紹才不管朝廷的處境。董承見獻帝落泊,聯絡以前有氣節的兗州刺史曹操,接濟朝廷。曹操與智囊團合議,為人忠厚老成的荀彧建議曹操迎請獻帝到豫州中心地區許昌,遠離各諸侯的搔撓,即可安頓朝廷,又可自立威信。荀彧的本意是忠於漢室,藉助曹操的力量光復漢室,以天子的名義將眾諸侯一個一個地收服,重振大漢天威。但最後證明荀彧的寶押錯了,曹操誠俯極深,利用他人成就自己,最後逼得荀彧悔恨自殺。荀彧當時是從袁紹的陣營走出來的,看透袁紹的虛偽和無能,投靠有魄力的曹操,希望以自己的才學,助曹操效忠於漢室。當時曹操的主要謀士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但以荀彧荀攸叔侄資深,荀彧之見,再不復議。於是曹操派夏侯惇到洛陽迎接獻帝與百官臨幸許昌,各諸侯也不願濟養朝廷,一切順理成章。為安撫袁紹,朝廷封袁紹為大將軍,曹操為太尉,荀彧為待中。曹操取得了政治機遇,以許昌為中心,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走向人生輝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AD製圖常用的命令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