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主張過河74813224
-
2 # 長島男爵
就結論而言劉邦和劉秀在東漢的地位幾乎一樣高,甚至某些時候劉秀還比劉邦高。
這涉及到【尊尊】和【親親】的爭議。
一、天子七廟按照周禮,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庶民無廟,禮是封建社會的等級,按照身份高低授予等級的用度,祭祀也一樣,如果諸侯用了天子一樣的規格的墓葬,就是越禮,是犯罪的行為,很嚴重。
而所謂七廟,是指皇帝死後,單獨立的用於祭祀其本人的廟,當皇帝超過七個的時候,就需要祧除其中多出的部分,合於一廟,也就是說如果有十個皇帝,那麼只有七個皇帝單獨建廟,三個合在一廟。問題在於誰留下,誰開除而已。
所謂周禮,實際上雖然明確了天子七廟的制度,但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願意遵守,西漢早期幾乎每一個皇帝都立廟,不但長安有廟,郡國也立廟,然而隨著皇帝增多,廟也增多,廟宇佔據大量田地,祭祀成本也蹭蹭往上飆,所以最後還是回到天子七廟的制度上來,移除郡國廟。
七廟有一祖二宗四親廟的說法。
一祖是開創之君,又萬世不祧的待遇,此人毫無疑問就是太祖劉邦了。
二宗是指皇朝中期具有重大貢獻的皇帝。
四親廟就是當今皇帝高、曾、祖、父四代。
除了太祖劉邦毫無爭議萬世不祧以外,爭議的焦點在於後世皇帝都希望更多更靠近自己的直系祖先立廟。
也就是【尊尊】和【親親】兩種原則的對抗。
二、尊尊和親親所謂尊尊是指更崇古的思維,比起自己的父親,祖父,更尊崇遙遠的先祖。
而親親則相反,比起遙遠先祖,更尊崇接近自己的先祖,特別是父親、祖父這樣的。
其實後者吧,更符合人性,畢竟那些祖先,後人都沒見過,沒什麼感情,但是父親卻是一手爸自己帶大的,怎麼看也比已經化成灰的先祖更親吧?
事實上,後世皇帝更尊崇親親,除了有感情因素外,也有非常現實的利益考慮,就是增強自身繼位的合法性,比方說尊崇父親,那麼父親一脈的人尊崇度就比祖父其他支脈更高,而尊崇遠祖並沒有這個效果。
三、去與留前面已經說過了天子七廟只是一種規範,但並不是人人都願意遵守,至少漢朝早期元帝以前就沒有,漢朝早期是多廟制,幾乎每一位皇帝都立廟,元帝以前的皇帝有:
高、惠、文、景、武、昭、宣,
甚至沒有當皇帝的人也立廟,分別是:
太上皇劉煓、哀皇考劉進(漢宣帝的親生父親),
實際上元帝時期已經有九廟了,分別是:
太上、高、惠、文、景、武、昭、悼皇、宣。
超過了七廟的規格,之前是沒什麼問題的,問題是我們知道漢元帝是漢朝中衰之地,朝廷多事之秋,而祭祀成本有高居不下,天災人禍不斷,元帝開始思考是不是自己德行有缺,最終七廟制度被重新搬出來,太上皇和惠帝被祧出來,新的七廟是:
高、文、景、武、昭、悼皇、宣。
元帝死後成帝繼位,又把景帝替換掉,新的七廟:
高、文、武、昭、悼皇、宣、元。
成帝的皇后叫王政君,王政君侄子連王莽,就是篡奪漢朝那位,成帝是西漢最後一位有實權的皇帝,以後他兩個侄子先後做了王莽的傀儡皇帝,分別是哀帝和平帝。
四、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新莽後期,社會動盪,各路義軍瘋起,後來發現,劉氏皇族是很好的招牌,所以各路姓劉甚至不姓劉的都開始自稱皇室苗穗,最終漢景帝六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劉秀脫穎而出。
劉秀打出來高祖後人的招牌,並再洛陽祭祀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中宗劉徹三位皇帝,以示正統。
但事實上劉秀不是劉徹的後代,前面說了劉秀是劉發的後代,劉發是劉徹的親兄弟,兩人平輩,劉發劉徹以後的世系是這樣的:
長沙定王劉發,漢武帝劉徹。
春陵節侯劉買,戾太子劉據。
鬱林郡守劉外,悼皇考劉進。
鉅鹿郡尉劉回,漢宣帝劉詢。
南頓佔領劉欽,漢元帝劉奭。
漢光武帝劉秀,漢成帝劉奭。
同一行是平輩,前者是劉秀的先祖,後者是劉徹的後裔。
於是劉秀又在洛陽建立四親廟,祭祀本家高、增、祖、父四代,也就是劉買—劉在—劉回—劉欽這支。
把沒有當皇帝的四親置於皇帝一樣的地位,這等於置漢武帝之後的皇帝於不顧,由此招致非常大的爭議,而當時天下還為平定,玄漢政權一樣打著高祖後人的旗號。
說來也巧劉秀的對手,劉玄也是春陵節後劉買的後代,兩人同一高祖父,是平輩,而且劉玄更高貴一些,他曾祖、祖父繼承了春陵侯爵位,也就是春陵侯嫡系。
為了聚攏人心,也為了平息爭議,劉秀最終決定入繼西漢嫡系本家,認漢元帝為父,認漢宣帝為祖。
五、宗法制從上一節的世系我們知道,劉秀事實上和漢成帝同輩,元帝是他的遠房堂叔。
按照宗法制度,帝系大宗不可絕,如果大宗中斷,就得選擇同宗中的支子去承嗣大宗。
這也是為什麼劉秀建立四親廟會受到非議的原因,承嗣者就必須削減對私親的禮制,你劉秀自詡為西漢的正統繼承人,自然就要屏棄私親,不能過河拆橋吧?
天下平定禮法恢復後,儒學士大夫們就不能坐視皇帝帶頭踐踏禮法,劉秀只能捏著鼻子認了,撤消設立於洛陽的四親廟,改在章陵立廟,降低私親祖先的奉祀規格,由所在郡縣奉祀;
同時,以元帝為父,宣帝為祖父,和太祖、太宗、世宗三位神主一起供奉在洛陽高廟;
又把平輩的成帝和晚輩的哀帝、平帝三位神主供奉在長安高廟,由臣下奉祀;
總算解決掉劉秀和西漢諸帝的世系銜接問題。 也就是說,在劉秀建武十九年時,大漢的宗廟裡除了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四帝萬世不遷,還有元、成、哀、平四親,怎麼數都是八個啊?這怎麼算?沒法算就不算,迷糊著過唄!
六、大漢二祖中元二年(57)二月,六十二歲的劉秀駕崩,留下“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省”的遺詔。
按照宗法禮制,做為入繼大宗的劉秀陛下駕崩後,他的神主就該像西漢諸帝一樣安置在高廟中,序昭穆、享受祭祀,這才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他的兒子明帝劉莊以老爹撥亂反正、中興大漢為由,另外起廟,尊為世祖廟。
這樣,洛陽帝京就有兩所宗廟,一個是祭祀著西漢太祖、太宗、世宗、中宗、元帝五帝的高廟;一個是祭祀著世祖光武帝的世祖廟,讓人不禁猜度,這是恢復多廟制的節奏麼?
七、同堂異室永平十八年(75)八月,四十八歲的劉莊駕崩,“遺詔無起寢廟,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別室。”(《後漢書》顯宗紀)
就是讓嗣皇帝把他的神主安置到世祖廟中、他母親光烈皇后陰麗華的更衣別室之內,並沒有為自己立廟。劉莊的這個舉動既向天下人表明了他對母親的孝意,也透過貶低自己來抬高老爹光武帝劉秀,進一步突出劉秀再造大漢帝國的光輝形象。為了避免儒士們嗶嗶,劉莊還特意留下遺詔:“敢有所興作者,以擅議宗廟法從事。”
章帝劉炟繼位後,有司上奏說,“孝明皇帝聖德淳茂,劬勞日昊······省送終之禮,遂藏主於光烈皇后更衣別室。天下聞之,莫不悽愴。陛下至孝烝烝,奉順聖德。臣愚以為更衣在中門之外,處所殊別,宜尊廟曰顯宗,其四時禘祫,於光武之堂,閒祀悉還更衣,共進《武德》之舞,如孝文皇帝祫祭高廟故事。”(《後漢書》肅宗紀)
透過這個奏議可以看出,陰麗華的更衣室在中門之外,和奉祀劉秀的正殿是分開的,能夠專門為明帝進行單獨的祭祀,劉莊能夠享受單間待遇,就是說世祖廟中還有他的顯宗廟,廟中之廟,這個時候,東漢皇帝宗廟的“同堂異室”制度就已經形成了,併為之後諸帝沿用。
章和二年(88)二月,三十三歲的章帝劉炟駕崩,也留下遺詔“無起寢廟,一如先帝法制。”他兒子和帝劉肇繼位,上廟號肅宗,奉神主於世祖廟,從此,同堂異室在東漢徹底形成慣例。
就這樣,東漢諸帝神主都立於世祖廟,與西漢帝系的高廟五主並行,儼然兩個系統,好像是對世人昭示他們和西漢諸帝截然有別的蘊意,因此,被宋人徐天麟譏諷“不知禮義之正”。
東漢人蔡邕是第一個為同堂異室解釋的人,“孝明立世祖廟,以明再受命祖有功之義,後嗣遵儉,不復改立,皆藏主其中。聖明所制,一王之法也。自執事之吏,下至學士,莫能知其所以兩廟之意,誠宜具錄本事。”(《後漢書》·祭祀下)
把東漢實行同堂異室制度的原因歸納到劉秀節儉上,蔡邕的言論頗受人推崇,南朝沈約、劉宏、隋朝許善心都沿用蔡邕的解釋,認為光武帝中興崇儉,才同堂異室的。
但是,細細思量,如果說東漢初建之時,因為戰事頻頻,財力的確匱乏,不得不事事從簡;那麼經過劉秀、劉莊父子兩代近五十年的休養生息,國家元氣已經恢復,經濟狀況遠不是國初可比,依照古禮更改廟制並不是多困難的事。
所以,同堂異室並不是遵儉的問題,只能是東漢諸帝的私心作祟,不能尊崇本生四親已經覺得很委屈壓抑,如果再讓劉秀屈尊在西漢諸帝之下,實在難以接受,因此才特別褒崇劉秀,才開創同堂異室的廟制。
簡單理解,同堂異室就是同一棟樓不同單間
某種意義上講,世祖廟在東漢前期地位要比高廟高,畢竟親親(代數更接近後世的皇帝)。
八、初平改製為帝國續命因為東漢諸帝都上廟號,也不遷毀,到了靈帝劉宏在位時,除了殤、衝、質三帝不列廟外,世祖廟就有世、顯、肅、穆、恭、敬、威一祖六宗七位皇帝,以至於“積多無別,是後顯宗但為陵寢之號。”
這時候連明帝劉莊都沒有單間享受了,同堂異室的弊端逐漸展現出來,改革廟制也勢在必行了。
再加上東漢中後期外戚、宦官、士大夫大混戰,禮法敗壞,各種矛盾日趨激化,終於導致黃巾大起義,使整個帝國處於分崩離析風雨飄搖之中,那些儒學士大夫們就把希望寄託到古禮上,企圖透過變革修正宗廟制度、重新構建被嚴重踐踏破壞的禮制秩序,為大漢帝國續命。
獻帝初平元年(190),蔡邕提出“宗廟迭毀議”:以西漢沒有廟號的元、成、哀、平四帝親盡,都遷毀;以東漢的和、安、順、桓四帝功德無殊,還有過差,不應為宗,請除四帝廟號。
非宗親盡宜毀。(《後漢紀》孝獻皇帝紀)有司奏,和、安、順、桓四帝無功德,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皇后並非正嫡,不合稱後,皆請除尊號。制曰:可。(《後漢書》孝獻帝紀)
並參照周禮,實行七廟制度,但是,鑑於兩漢君統銜接的特殊情況,皇帝宗廟廟數並不僅限於七廟,而是十一廟,分別是:西漢高廟的一祖三宗高、文、武、宣四帝;東漢世祖廟的一祖二宗光武、明、章三帝,二祖五宗七帝併為世世不毀之廟,安、順、桓、靈四帝為四親廟,親盡迭毀。
眾所周知,初平元年的宗廟改制並沒有達到為帝國續命的目的,依舊在軍閥混戰中走向末路。
九、迴光返照的西漢諸帝為了不讓光武帝祧出,東漢明帝發明了同堂異室的制度,基於親親的原則某種意義上光武帝的地位要比高皇帝高,畢竟尊崇劉邦並無益於抬高本來是小宗的劉秀一脈的地位,當然劉邦的地位還是不低的,到了漢獻帝時,國家動盪,指望透過復古來延續王朝生命,最後還是枉然。
(完)
回覆列表
劉秀建立了東漢,打敗了王莽等勢力,但仍然承認是劉邦的後代,實為開國,名為繼承。漢代時期,以孝治天下,所以劉邦要形式上高於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