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臭臭愛跳舞
-
2 #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隔代教育孫輩成長方法的途徑是什麼?
一、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成長特點老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發自內心的愛,更應該掌握科學合理的愛,瞭解孩子不同年齡段的成長特點,針對性的培養孩子相關的能力。
例如:
0-3歲(依戀期):培養孩子與父母(特別是媽媽)的情感依戀期。
3-6歲(探索期):鼓勵、允許孩子大膽探索,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6-12(學齡期):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建立孩子的自尊與自信。
12-18(青春期):培養孩子與異性溝通、傳遞孩子性教育知識等等
二、有限度的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把對孩子的愛,表現在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上,應該著眼於孩子性格的培養,可以透過延遲滿足等訓練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掌握與孩子溝通的語言技巧很多孩子,把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當成了自己的保護傘,當成了在爸媽面前的“免罰”金牌,但從內心,卻不曾真正接納老人,認為年輕人的世界,老人不懂;
因此,老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考慮多使用年輕人喜歡的流行詞,例如前段時間比較火的“盤他”等,或者多瞭解孩子們喜歡的話題以及崇拜的偶像等等,讓孩子從內心願意和老人溝通,以及交流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是隔代教育孫輩成長的前提條件。
四、在孩子爸媽面前不要喧賓奪主當孩子爸媽在場的時候,老人不宜站出來打斷或干涉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這樣會嚴重削弱孩子爸媽對孩子的正面影響力,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極其不利。
五、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他爸媽的不是不要在背地裡向孩子埋怨或吐槽孩子爸媽的不是,更不要試圖說服孩子,讓孩子站在自己這一邊,以此達到“拉攏”力量的目的,這樣會逼著孩子壓抑情緒,降低自尊,甚至扭曲性格。
六、遵循“一個家只能有一種聲音”的原則當孩子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哪怕意見不統一,也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與其父母爭吵,可以在私下與孩子爸媽溝通想法,因為一個家,一旦存在兩種聲音,孩子就不知道該聽誰的了。
七、不要包庇孩子的錯誤,應該實事求是不要包庇孩子的錯誤,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老人應該成為孩子父母“眼睛”的延伸,應該客觀的把孩子的情況反饋給父母,不要一個人死扛,更不應該報喜不報憂;
孩子的成長有滯後性,一旦出問題,往往是長時間錯誤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老人應該把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當成大事來看待,因為監護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性格。
-
3 # 一席晨光
為了跟上時代教育的步伐,老年人帶孩子也要虛心學習一些有關不同年齡段的育兒方法,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學習;也可以購買有關育兒方面的書籍;更要多問問孩子的爸爸媽媽。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重視孩子們的科學教育與餵養,他們在網上學習也很方便,懂得的也多,所以要多問問他們,按照他們說的帶孩子,做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好長輩。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奶奶回答下這個問題!
誠然,題主說的對!
現實生活中,不乏看到很多爺爺奶奶帶孫子的。
我作為一個帶孫子的奶奶,在生活中確實看到也察覺到了弊端!比如:
俗話說“隔輩親”。很多孩子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變得調皮,不講道理。這都是溺愛的後果。
更有甚者,有的爺爺奶奶因為脫離社會時間長,帶出來的寶寶也缺乏跟其他小朋友的溝通。嚴重的會慢慢變得孤僻,極度缺乏安全感。
這都是遠離父母帶來的惡果。但是也沒辦法,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經濟形勢低迷。兒女們為了生計和給寶寶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四處奔波。只好把孩子丟給我們這些老年人了。
所謂:“搬起磚就抱不起你,抱起你就養不活你”,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但是為人父母,為人祖父祖母的我們不得不為寶寶的將來打算。帶給他們應該有的童年和快樂。
帶了孩子幾年,我倒是有點經驗,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我覺得爺爺奶奶們帶孩子的時候,應該多走出去,不要窩在家裡面。而且出去玩也不要去自己願意去的老年公園之類的地方。多帶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比如遊樂場之類。這樣孩子會更願意跟別的小朋友玩,提高溝通能力。
其次:不要“護犢子”。雖然寶寶是奶奶的心頭肉,但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也要捨得放開。我見過有的奶奶帶的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味護短。我覺得這樣不對。這麼長大的孩子分不清對錯是非。以後會吃很多虧!
最後:我覺得作為孩子的奶奶,有必要要求孩子的父母必須在一個約定的時間回家看孩子。給孩子應該有的關愛。如果實在沒空的話,可以帶著寶寶去看他們。畢竟孩子的父母是誰也代替不了的。
好了,先寫到這兒,有時間再給大家分享帶孩子的經驗和趣事。
總之,孩子是家裡的心頭肉。我們作為長輩也應該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的去帶孩子。這樣帶出來的孩子才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