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老年講壇

    很多人都在議論,現代中醫為什麼培養不出像古代一樣的大醫?在古代無論哪個年代都有日診二三百人的大醫家,例如葉天士在當時的名氣可以說是全國上下無人不知,而當時並沒有像現在這麼優秀的傳媒做宣傳。民國時期也有很多這樣的醫生如丁甘仁、費伯雄等,以及每個大的城市都會有一兩個這樣的大醫。為什麼現在的中醫就沒有?

    為何現代中醫不如古代中醫?

    在50年以前每個城市都有全城皆知的名醫(這裡的全城皆知包括該城所附帶的鄉鎮農村,往往名醫很多是在農村),而現在隨便找一個城裡人,問問當地的名醫,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說出口。因此事實擺在眼前,無論你怎麼牛氣,怎麼目中無人,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我們的醫術不及古聖先賢,我們的醫術不如葉天士、李東垣、朱丹溪、丁甘仁,哪怕是北京四大名醫的隨便一個我們的醫術均不如。他們隨便的一個便日診二三百人,我們現在日診五十人就很了不起。為什麼呢?難道是我們不夠努力嗎?難道是我們看的書不夠多嗎?還是老天要滅我們中醫呢?為何現代中醫不如古代中醫?

    現在我就分析一下古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大醫,與我們最根本的差異在哪。成為古代的大醫,首先的條件就是要有非常大的門診病號量,這樣才可能讓病人傳病人而成為名醫。如果我們常年每天看20個病人(這在現在就不少了)即使是全部看好,這種傳播速度也很難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名醫。若要真正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名醫就要日診非常的大,因為百姓信任病人就會越來越多,越傳越遠,真正的名醫必然會達到日診二三百人。

    現在就以日診二百人為例,而一個醫生一日的工作時間為八小時,那麼看一個病人的時間應該在兩分鐘多一點。那麼現在就請思考兩分鐘的時間對於醫生可以做什麼?醫生診病需要望聞問切,望診與聞診可以夾雜到其他的診斷中不需要消耗時間,診脈古人要求必須五十動以上,也就要消耗接近一分鐘,前一個病人起身走後一個病人坐下這也要十秒鐘左右,醫生寫一張處方也需要二十來秒,剩下的時間是問診時間,也就是說醫生的問診時間只有三十秒左右。就算是把兩分鐘都給問診亦很難能夠精確的辯證,更何況三十秒的問診只能瞭解各大概情況,根本無法細緻瞭解。

    也就是隻剩一個可能,醫生診完脈之後就對自己所要開的處方心中有數,然後再問幾句,看看與自己所想的是否相同,只要相同那麼處方即沒問題,而且這種有效率絕對很高。也就是說古人治病根本不是現在講的辨證論治。

    我不是在開玩笑,雖然教科書上寫著中醫的精華為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但是很抱歉事實並非如此。也許你頭腦中的反應是這個庸醫簡直瘋了,請聽瘋人把話說完。首先我要說的是“辨證論治”四個字最早是由民國時期的祝味菊提出的,並非古人所說。而現在中醫課本教我們的診療系統是這樣的:以一個常見的肝氣鬱結為例,病人生氣後出現口苦、胸脅支滿脈象弦,舌質紅。我們的思維是這樣的,病人口苦、胸脅支滿、脈象弦,舌質紅這些症狀結合起來得出一個證,這個證是肝氣鬱結,透過這個證來處一張處方。

    這不是古人的治病思路,古人是透過切脈之後已經知道此人的整體狀態,古人摸到弦脈知道人體的氣機出現了鬱滯,然後摸到左關脈弦的最厲害知道人體氣機鬱滯在肝,然後透過其他脈分析其他臟器狀況,此時的治療思路已經清楚,用藥緩解左關脈弦同時照顧其他脈象,然後問病人是不是口苦、胸脅支滿等,但見一證便是,處方便出,如此診療時間又短,療效又高。

    也許你會說我胡說八道,那我就給你找幾個證據。為何現代中醫不如古代中醫?

    證據一就是隨便一本古代臨床大家寫的書,隨便一本便可,只要你放下你的成見,忘掉一切,慢慢的讀,很容易看出來。如張錫純,他看到左寸脈不足就用點柴胡、升麻之類的提提氣,看到左寸脈散大就用些黃芪之類的填一填,看到散大且上逆就用點代赭石、龍骨牡蠣等降一降,看到遲脈散大就用山萸肉收一收,請自己仔細看。大醫家無一不是如此,尤其是金元的李東垣(《脾胃論》)、朱丹溪(《脈因證治》、《丹溪心法》),明代的周慎齋(《慎齋遺書》)、李中梓(《醫宗必讀》),民國的王雨三(《治病法規》)、丁甘仁(《丁甘仁醫案》),近代的趙紹琴(《文魁脈法》)、蒲輔周(《蒲輔周醫案》)等等其對脈象描敘非常細緻,請仔細閱讀。

    還有一個證據就是現在還有很多老人找中醫看病的時候只把胳膊伸出來,不說話,現在醫生遇到這種情況往往不可理解,其實在老人小的時候看病就是這樣的,到了醫生那裡,很禮貌的把手伸過去,醫生診完脈後問什麼就很恭敬的回答什麼,然後恭敬的領完藥回家,不像現在病人生怕你不知道他得了什麼病,拼了命的嘮叨,其實說多了只會增加辯證的難度。按現在傳授的辯證論治是個很累的腦力勞動,而且很多推理很容易錯誤,而古人的透過脈象瞭解人體的整體狀態然後處方,即省力而且臨床療效也高。

    最近和一個七十多歲的老病人聊天,她告訴我她的親身經歷,她說唯一佩服的名醫是濟南已故四大名醫之一的魏繼賢(此人無學術傳人)。她年輕時有頭暈病總是治不好,找魏繼賢看病,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之後,魏繼賢給她診了一會脈,然後開了一張方,然後說了兩句話,老人現在記憶猶新,第一句話是“三副藥”,稍一停頓第二句話是“包好”。吃了兩幅藥就痊癒了,至始至終兩個人只說了這兩句話。像這樣的中醫以前很多,現在的培養模式再也培養不出這樣的中醫了。因為在剛接觸中醫時就接觸了教課書的模式,將中醫定格化,將方向固定化,方向一旦錯了,永遠也到不了巔峰。忘同道多反思,將中醫還原原本的樣子,振興中醫。如果每一個城市都有日診二三百人的中醫,何愁中醫不興盛?中醫要自強。當然也有少部分現代中醫醫術也是不俗的,只是由於宣傳力度有限,新聞報道有限,無法被更多的人所瞭解。

  • 2 # 武183

    現在的中藥,偷工少料,還有假藥,吃上起不了多大作用,中醫學起來比,西醫有點難度,中醫現在的水平,沒過去的中醫水平實再,

  • 3 # 洞察一切2

    中國幾千年就靠中醫治病,古人一門心思鑽研中醫,也沒有考研,進院士之類的名利干擾,更沒有在國外發表論文爭諾獎的幻想。一心苦攻中藥療效,中醫人首先嚐盡各種草藥,針灸師首先在自己身上扎針,這種以身試藥,以身試針的精神,現在還有嗎?!我問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中醫,在中醫大學,以及以後的實踐中有沒有嘗過藥草,他說“沒有,也沒有必要,那是古人的事,藥效書上都有記載”。

    我很驚訝,一個只會照書開藥的中醫,能治什麼病?中醫學校在中西醫結合的名義下,丟掉了“神農嘗百草”的傳統,不學“皇帝內經,傷寒論”等經典,逐漸西化,借中醫之名,行西醫之實。中醫漸漸走向沒落,以.至反中醫,黑中醫,廢除中醫的呼聲甚宵塵上,中醫生也完全失去自信,只能寄生在西醫翼下!

    幸好,這次非冠肺炎中醫排上了用場,並大顯神威,真是天佑中華,幾千年的中醫文化得以重生!希望從此中華文明能夠浴火重生。前途是光明的,道路里曲折的

  • 4 # 傲遊藍天的魚

    社會的發展,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有手段能掙更多錢的治療方法才最有競爭力。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開幾塊錢的藥或者扎針,或者給患者一個食療的方子,醫生會掙到錢嗎?不花錢或者花幾塊錢能解決的問題患者會信嗎?不會信。

    普通感冒,喝點薑湯或者吃點感冒藥就能解決的問題,可現在都去醫院,少則幾百塊,多則幾千元的治療費,而且治療時間都超七天,人們都搶著去。

  • 5 # 董舉旗

    你問的問題不夠精確,你只看到了事物的現象,沒有看到事物的本質。其實,現代中醫在總結和吸取古代中醫的精華和運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同時,現代中醫藥還利用現代科技和方法使自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完善,對疾病的醫療效果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比如屠呦呦的青蒿素就是很好的例證)。在古代,中國沒有西醫,所有的疾病都依靠中醫治療,並顯現了中醫對疾病的醫治效果和神奇魅力,確立了中醫在中國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到了現代,西醫傳入了中國,隨之而來也傳入了西方文化;由於西醫對一些疾病的治療從表像入手,其治癒速度的快捷性相對優於中醫,所以華人對西醫就產生了好感,於是中醫在不少華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就發生了變化,認為中醫不如西醫,對中醫在疾病的醫治方面的認識也逐漸變得膚淺、模糊;加上多年以來由於不少人急功近利,在中草藥種植、管理方面的不規範的行為以及個別的庸醫在醫界的作秀弄玄,也給中醫蒙上了些微灰暗的色調。但是這些消極因素並不能代表中醫的主流,現代中醫的先進性、科學性以及對疾病的醫療能力,在很多方面是西醫所無法能及的,中醫理念、技術在中國今天的文化和醫學領域依然十分精彩。

  • 6 # 丘海洋

    如果說感覺古代中醫比現代中醫還要精深一些?我認為不然,因為古代中醫與現代中醫一直都還是用中草藥治療疾病,理論總剛沒有變,中草藥也沒有變。有變的只是人們的觀點。如果說有變那就是現代人學中醫抄近路走了。

  • 7 # 意洋洋1

    個人從七十年代到現在認為:與中藥的質量很大關係、野生和家種區別大、製藥如柴胡必醋炒、杜仲需鹽炒等、使藥物發揮歸經作用、而古人在這些細節上都認真安排好、所以其治療率就高而見效快。就現在的中藥與七十年代前都相差很大。所以說中醫發展同以前比是零,確實事實。

  • 8 # 童心2020

    這個問題問答是在治療重症上肯定不如古人。這裡所指是寒厥,熱厥,三陰重症。等等。也就是說用中醫能從死亡線上的拉回來的死者。當然這裡也有治病治不了命的病人。也就是說神仙也救不了的病人。請大家注意神仙也救不了命的這句話。引起下文為什麼現代中醫的難點。我說的難點。人死了誰的責任。病家不認可。他是病入膏肓。西醫有病危通知書,你中醫有嗎?西醫有急救中心,急診室,你中醫有嗎?這是阻礙中醫發展的重要問題。在古代,有錢人家,有病,就把附近的名醫,請來數名,進行救治。醫家認為無藥可治。就立即走人。不能病人亡後再走。亡後在走行話叫。壓到架下,名聲不好聽。在古時候從沒有聽說,這個中醫,那個中醫把人治死的說法。現在不然,大夫開了中藥,理法方藥都正確。但是由於治病治不了命了。走的時間和服藥時間同步。病家必認是,你看就是喝了你的藥才死的誤解。誰來為大夫明解呢?中醫不如古人還有諸多原因。一個西醫成才成名。需十年二十年。中醫呢不然?同樣生活在一起,收入,付出不一樣。中醫要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即使成大醫了。責任傷害不起呢?:中醫是人也要吃飯呢?所以拿一句話來說,做中醫難,做一位真正的中醫更難。

  • 9 # 霜葉9975

    是的,一是因為中西結合而沖淡了原中醫的經驗感性醫術,

    二是傳承人接受經驗性醫術難度大於接受西醫現代科技,

  • 10 # 大清遺民

    感謝邀請。中醫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人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也是中國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學是古代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專業科學。在春秋戰國時期,中醫以及中醫理論便日趨成熟,從那時起,便出現了神醫扁鵲,到了漢代,又出現了張仲景,再到宋代的錢乙,以及金元時期的李東恆,朱丹溪等等,這些一代宗師無不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再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而且寫成了不朽的中醫論述,比如《傷寒論》《金匱要略等》,這些神醫往往都能換腐杇為神奇,或藥到而固疾得除。到了今天,為什麼中醫就成了強弩之末而不被人重視了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當今世界物慾橫流,醫者的浮躁心理也使其很難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和揣摩前人的醫學論述,再有就是中草藥造假猖獗,各式樣的假中草藥已經氾濫成災了,本來中醫師的水平就很讓人質疑,再用了參假的中草藥。能治好病才怪呢。我想這才是很多人吐槽中醫的重要原因吧!任何一門科學都容不得弄虛作假,所以中醫和中醫市場都急需國家出面規範整頓,讓中醫能夠靜下心來,安安靜靜的做自己的事。並且徹底杜絕中藥參假的事情發生。使得中醫這一古老的悠久文化得到發揚光大。

  • 11 # 長城八達嶺

    既然是中醫,就不存在古代與現代的區別,只能說當下的一些中醫大夫只知皮毛,不去深入研究。另外從病人的角度而言,多數人已接受了西醫,中醫的治療效果比西醫慢,由於工作生活節奏快,所以很多人選擇西醫,因此中醫的優勢就沒有發揮出來。第三就是對中醫的宣傳不夠,。例如,我家幾代人在兒時都是吃治保定保健康,現在有多少個年輕家庭知道給孩子吃治療保定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表妹去面試,被面試官問這種問題,怎麼高情商地回答,更容易被錄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