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妞妞姐
-
2 # 廣通21
謝邀,過年磕頭是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稱叩首,俗稱叩頭。老北京人過年都磕頭,滿,漢兩族都一樣。三十晚上,各家子女都必須回家團聚。兒子帶全家給老人磕頭,順序是由大往小逐一磕頭。孫子最後給爺爺奶奶磕頭。爺爺奶奶給壓歲錢。再往下,就是弟弟給兄嫂磕頭,其次小輩磕頭。給長輩磕頭,磕三個。平輩只磕一個就行了。那時婦女見面都請安,現在磕頭風俗還有,婦女請安的幾乎沒有了。
-
3 # 生活就是五味醋
中國地域遼闊,民俗文化薄大精深,因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北方農村許多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過年拜年給長輩磕頭的習俗,我的家鄉邯鄲也不例外。
從正月初一到初十年輕的小輩要給長輩親戚磕頭拜年。初一主要給村裡本族長輩和關係不錯鄉親們拜年,初二,年輕夫婦回孃家,給岳父母拜年磕頭,初三是親戚家。大年初一早起,人們燃放爆竹吃完餃子後,天亮以後就開始行動了。拜年都是一夥一夥的,大部分是一家人或哥幾個組成的團隊,有男有女,孩子們總是跑在前面,大家又說又笑,好不熱鬧。先給父母磕頭拜年,我們這裡男孩不結婚是不給父母磕頭拜年,結婚以後表示成人了,要帶著媳婦先給父母拜年,來報答養育之恩,未出嫁的小姑娘也是不拜年的。
先去給老祖宗拜年,到了老長輩家裡,祖宗家譜排位早就掛好了,前面擺放著八仙桌,上面有供品香火。人們在堂屋排位前雙手做揖,跪在地上,連磕三個頭,訖求老祖宗保佑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然後給長輩拜年,說給“啥啥爺”“啥啥奶”磕頭,長輩們會笑哈哈地說:“來了就行了,免了吧”等客氣話,然後拿煙糖果瓜子來招待大家,孩子們是要給紅包的。
村子本來就大,本族長輩們住得又分散,拜完年後就氣喘噓噓了。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拜年磕頭己看的不再重要了,可它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習俗,是遵敬長輩禮道,誰也不原願帶頭斷了這個禮節,你說是嗎?
-
4 # ChanFrocons
山東南部農村,拜年磕頭是習俗,是一年中人與人之間輩分的最明顯的體現,在那裡,有嚴格的清晰的輩分關係,比如,一個30歲的已婚人士稱呼一個70歲的為大哥,也會稱呼一個5歲小孩為叔叔,甚至稱呼一個剛出生的為爺爺,習以為常,而拜年都是晚輩分向高輩分的已婚男女拜年,一生未婚的一般需在50歲以上才能享受的晚輩的拜年。大年初一,各家各戶在天矇矇亮的時候敞開大門,陸續上香放鞭炮煮餃子,這時候,拜年就已經開始了。首先一批是未結婚的男的,和已結婚的但輩分低的,穿上乾淨的或新衣服,不論下雨下雪,同輩分的三五一起結隊,向自己輩分高的人家家裡拜年,磕頭,首先,帶隊的一二人進到別人家裡後先說一二句吉利話或稱謂招呼,然後一隊人就齊刷刷跪倒在地,磕頭拜年,有的隊伍人數多,堂屋擠不下,就在院子裡磕頭。磕頭時有數量的講究,比如這家只有一個輩分高的人,就磕一個頭站起來作揖一個; 兩個輩分高的人時候,磕一個頭後站起來作揖一個,跪倒在地再磕一個作揖一個,以此類推,有時候,一個拜年小隊在一家裡連磕四五個頭的也有,但不多。由於拜年磕頭不分姓氏遠近,只論稱呼輩分,因此,那些輩分高的小夥子往往只需要去幾家人家就可以了,而輩分低的,往往需要挨家挨戶的去磕頭,而且到每家的磕頭數量也是偏多的,一早晨下來,多的情況下有一兩百之多。磕完頭後,長輩的往往都有給小孩一些糖果或遞給小夥子煙抽。有時候,大年初一趕上雨雪天,拜年的人的膝蓋全部是泥巴,大家亦不嫌棄,都磕的不亦樂乎。小夥子們拜年一般要從早六點持續到早8-9點,然後陸續回各家吃餃子。然後,第二批拜年的是已婚的中老年男人去他們的長輩家裡拜年,一般在9點前後。緊接著,最後一排為已婚女士也成群結隊到各長輩家拜年。未出嫁的女兒是不需要去別人家拜年的,未婚男女也不會接受到別人的拜年。現在,山東南部農村磕頭拜年仍普遍存在,但隨著計劃生育的限制,城鎮化的加速,農村人口在下降,晚輩的人也在急劇減少,拜年的規模冷清下來了,但仍然為一年的盛事。今年過年不能回老家,對此甚是想念。
-
5 # 金戈9687
我家湖北十堰的,拜年磕頭也是習俗,小時候我就磕過頭,現在習俗慢慢沒了。不過有些長輩非常講究,兒子們最大的都五十了,大年初一起來給老一輩跪成一排磕頭。不過隨著老一輩的逐漸離去,這個習俗將慢慢消失。
-
6 # 以夢為馬的驢
有的。即使現在身居城市,三十晚上還是得給父母磕頭拜年,然後父母給年錢。其實,就是感恩父母,再就是討個好彩頭。
-
7 # 我是小跑哥
拜年磕頭要看各地的習俗。
有的地方會給年紀大的長輩磕頭,長輩會給紅包,有的地方是鞠躬。
但是,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是為了表達對長輩的尊敬和愛戴。
時光如流,我們的長輩們都在慢慢老去,如果有時間,多陪陪他們。
-
8 # 八斤核桃能補多少智商
現在過年一般都不磕頭了!只是給長輩包個1000,10000不等的紅包,讓長輩們,自己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這樣!
-
9 # 愢莘姸紫
謝謝!過年磕頭是必須的!(就自己而言只給父母磕,其他就不磕了。)那是一種傳統的繼承,更是對父母的一種尊重,也是對父母的感恩表達。大多華人還是不善於對自己父母用語言表達感謝和愛意的,過年磕頭既是禮儀、儀式更是一種無需語言的感恩表達,同時也讓孩子們自覺傳承這份華人的傳統習俗,從小就養成尊老敬老的習慣,體會過年的一份熱鬧,感受過年的一種味道,體會親情融合的溫暖、熱鬧。
-
10 # 蜂宴蜂農蜂蜜蜂事
春節到了,拜年磕頭,各個地區的風俗習慣不一樣。
1.一般性的禮節就可以了。但也有一些地區,晚輩給長輩拜年是要磕頭的。
2.還有一些家教,家風,比較好的人家。小晚輩給老長輩拜年是要磕頭的。
3.現在的社會開明話多了。只要禮數,心意到了,磕不磕頭已經無所謂了。
-
11 # 閒情雅緻趣
拜年的方式很多,口頭問好,作揖鞠躬,禮儀手勢等。下跪不能太隨意,特別是男兒,男兒膝下有黃金。三者可跪:一曰天地,生在天地間,繁衍生息,世代相傳,可跪也!二曰父母長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養育之恩,長幼輩分不可失序,可跪也!三曰恩師,傳道授惑,指點迷津,可跪也!
-
12 # 星相風水
文化多樣
關鍵還是自己的接受程度如何
人之膝下有黃金
只跪天地與孃親
越是貴重的儀式越要少展現
墩了就濫了
儀式成形式
-
13 # 平常心之家
磕頭拜年現在已經被淡化了,像磕頭拜年形式可有可無,節日對長輩的尊重孝敬是多方面的,跪拜是不能全面體現一個人的文化思想、道德修養水平的。
-
14 # 小黃當家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西方國家,中國的新年傳統不像親吻、擁抱和握手。在過去,中國新年訪問的第一件事是向長輩磕頭。無論你多大年紀,如果有比你大的人,你需要跪下來向長輩表示尊重和感激。如果你有一個大家庭,而你恰好是最年輕的,這真的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如今,年輕一代拒絕這樣的問候方式,所以禮儀在現代城市逐漸被拋棄,而在一些農村地區,傳統仍然保持,這樣年味更重,文化需要繼承下去,同時也讓孩子們有種尊重長輩的習慣。現在的孩童還有這個習慣嗎
-
15 # 蕭颯
春節是華人最注重的節日,每逢佳節親朋好友團聚一堂,共同舉杯歡慶一年之始。而家中的老人孩子又是節日的重頭戲,因為他們,節日裡增添了很多的歡樂。
題主提出的該不該給長輩磕頭的問題,的確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問題。有許多地方,還保留著給長輩拜年晚輩下跪磕頭的習俗,而有些地方卻早已摒棄這種方式,區域間的差異,也帶來了很多的爭論。
從移風易俗的角度,磕頭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風俗,是男權社會里君臣父子尊卑有序的表達方式,自古有言: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上跪天,下跪地,中間跪父母。也正面說明男兒膝下有黃金,這一跪的神聖與重要,同理也只有自己的生身父母可以得到自己的跪拜。新中國成立以後,強調的是個人獨立性,父母對自己有養育之恩,自己反哺父母,但不再對父母唯命是從。跪拜父母從很多地方就消失了。因為這也就是一種儀式,表達孝順、禮節的方式有很多種,真正從內心、行動上關愛老人,照顧老人的身心健康,不跪也沒啥大不了的。
從生活儀式的角度,我們的生活需要儀式感。這也是提升幸福指數的一種方式,即使在艱苦的歲月,老祖宗遺留下來很多的知識財富,透過口口相傳也被安然儲存。這樣表達對長輩的感恩,透過磕頭的方式也無可厚非,因為有些長輩他的確認可這種方式,而你去做了,契合到他的點,他開心滿足,身心愉悅,這也是孝順表達的方式。因為一個頭磕在地上,於你而言並沒有損失,而對於老人而言卻是兒孫對他的無比重視。
當然,磕頭與不磕頭都是小問題,最關鍵的點是對老人真正的關懷,保有耐心,讓他們後半生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因為我們曾經身強力壯的父母,這時小心翼翼的來著子女的眼色生活了,這本身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無奈的悲傷。
-
16 # 賀虹橋1958
以誠相待,抵過萬金.
過新春佳節,正月初一伊始,開門納福,出行求財,拜見家族長者或伯叔兄長,磕頭,拱手作揖,是可行的.
因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尊老愛幼,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家族的溫馨,興旺發達就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重大標誌,
在做好禮儀上的事情之後,我們可以到家庭困難,或五保戶,孤寡老人,孤獨兒童的家庭走一走,給他們送去紅包或一定的物資,帶去新春佳節的祝福.和大家一起過一個祥和的春節.
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幫助別人,提升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東方行者
-
17 # 餘逸遙
我們這裡磕頭拜年,是朝著中堂,對著香案,跪在桌前。
所以,雖然是給人拜年,但意識之中卻並不是在給人磕頭。
我們第一個頭不是磕給人,是給神,是財神爺,第二第三則是家中的最長輩,如果長輩中有一人去世了,則不拜,只拜生人。
磕頭三點而後起身,算一拜。
平輩之間,本來應該不拜,但是出於禮儀,還是會去拜,而不論長輩還是平輩,你去拜,都會攔你,只不過長輩是虛攔,平輩是實攔。
我個人還是認為,磕頭拜年是值得保留的,也並不認為這是一種陋習,大概是習以為常了,就不再覺得奇怪了。
關鍵還在於,口說是磕頭拜年,但並不是在正面大活人磕頭,而且活人一般情況下也享受不起。
拜的還是神靈,生人領的是名分。
-
18 # 鏡花水月6872096260
時代進步了,舊的習俗應該拋棄,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更何況,拜年重在心誠,只要是誠心誠意,無所謂形式。
回覆列表
磕頭,那是以前的風俗。現如今沒見磕頭拜年的了。大家在初一至初十五見面都相互問好,恭喜發財等等說一些吉利的話語。如是走訪親友,給小孩,小輩發發紅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