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群體生長繁殖過程分幾期?各期細菌有什麼特點?
參考答案:
細菌的群體生長繁殖可分為四期:
1. 遲緩期:是細菌被接種於培養基後最初的一段時間,也是細菌為適應新環境,併為持續不斷的增殖作準備所需的時間。體積增大,代謝活躍,但分裂遲緩,繁殖極少;
2. 對數期:細菌生長迅速,形態染色性生理活性典型,對外界環境因素敏感研究細菌的性狀時應選用該期;
3. 穩定期:細菌形態生理改變,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產生;
4. 衰退期:細菌形態顯著改變,難以辨認。
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有哪些?在醫學上的意義?
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有:
1. 熱原質:是細菌合成的一種極微量的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熱 反應的物質。大多源於革蘭陰性菌,為細胞壁的脂多糖結構。耐高溫,高壓蒸氣滅菌法不能使其滅活,250℃高溫幹烤才能破壞熱原質,蒸餾法最好。在製備和使用注射藥品過程中應嚴格防止細菌汙染。
2. 毒素與侵襲性酶: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內毒素,外毒素是多數革蘭陽性菌和少數革蘭陰性菌在生長過程中釋放到體外的一種蛋白質性物質。具有抗原性強、毒性強、特異性強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宿主細胞親和性。內毒素是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的脂多糖,當菌體崩解後遊離出來。其毒性成分主要為脂質A,無種屬特異性,故其引起的病症臨床表現基本類似,毒性較弱。某些細菌可產生具有侵襲性的酶,能損傷機體組織,是細菌重要的致病物質。
3. 色素:某些細菌能產生不同顏色的色素,對細菌的鑑別有一定的意義。可分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4.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類能抑制或殺滅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腫瘤細胞的物質。臨床應用廣泛。
5. 細菌素:某些菌株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其作用範圍窄,僅對有近緣關係的細菌有殺傷作用。可用於細菌分型和流行病學調查。
6. 維生素:細菌合成的某些維生素除供給自身需求外,還分泌到周圍環境中,可被人體吸收利用。
簡述G+菌與G-菌細胞壁結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1. 革蘭陽性菌:(1)肽聚糖組成:聚糖骨架、四肽側鏈、五肽交聯橋;(2)結構型別:三維立體結構;(3)層數:多,50層左右;(4)肽聚糖含量:多,50%-80%;(5)磷壁酸:有;(6)外膜:無;(7)脂多糖:無。
2. 革蘭陰性菌:(1)肽聚糖組成:聚糖骨架、四肽側鏈;(2)結構型別:二維平面結構;(3)層數:少,1-2層;(4)肽聚糖含量:少,5%-20%;(5)磷壁酸:無;(6)外膜:有;(7)脂多糖:有。
細菌的特殊結構有哪些?分別加以解釋。
1. 莢膜:是某些細菌在細胞壁外包繞一層粘液性物質,為多糖或蛋白質的多聚體,用理化方法去除後並不影響菌細胞的生命活動。凡粘液性物質牢固地與細胞壁結合,厚度≥0.2μm,邊界明顯者為莢膜。
2. 鞭毛:是在許多細菌的菌體上附有的細長並呈波狀彎曲的絲狀物,為細菌的運動器官。
3. 菌毛:是某些細菌表面存在著一種直的、比鞭毛更細、更短的絲狀物。與細菌的運動無關。由菌毛蛋白組成,具有抗原性。
4. 芽胞:是某些細菌在一定的條件下,在菌體內部形成一個圓形或卵圓形小體,是細菌的休眠形式。
根據微生物大小、結構、組成等,可把微生物分成幾大類?特點如何?
根據微生物的大小、結構和組成,可將其分為三大類:
1.非細胞型微生物:無典型的細胞結構,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增殖。核酸只有一種型別RNA或DNA。
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核呈環狀裸DNA團塊結構,無核膜、核仁。細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體,兩種型別核酸同時存在。
3.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核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和核仁,細胞器完整
簡述毒性噬菌體的複製週期。
1.吸附:噬菌體的吸附結構與細菌表面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
2.穿入:吸附後,尾鞘收縮將頭部中核酸經尾髓注入菌細胞內,蛋白質外殼留在菌體外;
3.生物合成:噬菌體內DNA進入菌細胞後,以噬菌體DNA為模板複製,同時合成大量噬菌體外殼蛋白;
4.成熟與釋放:噬菌體DNA與蛋白質外殼在菌細胞質中裝配完整噬菌體,最後使細菌裂解釋放出噬菌體。
簡述細菌基因轉移與重組的幾種方式。
1.轉化:供菌遊離的DNA片段直接進入受菌,使受菌獲得細菌新的性狀;
2.接合:細菌透過性菌毛相互溝通,將遺傳物質從供菌轉移給受體菌;
3.轉導:以溫和噬菌體為載體,將供菌的遺傳物質轉移到受菌中去,使受菌獲得新的性狀;
4.溶原性轉換:當噬菌體感染細菌時,宿主菌染色體中獲得的噬菌體DNA片段使其成為溶原狀態時而使細菌獲得新的性狀。
試述質粒DNA的特徵。
1.質粒有自我複製能力。
2.質粒DNA 編碼的基因產物可決定細菌的某些性狀特徵。
3.可自行丟失與消除,賦予細菌的性狀也隨之消失。
4.具有轉移性,可透過接合、轉化和轉導等方式在細菌間轉移。
5.可分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兩種。
什麼是轉座元件?包括哪幾種?
轉座元件:是存在於細菌或其他生物染色體、質粒、噬菌體基因組上的一段特異性核苷酸序列片段,能在DNA分子中移動,不斷改變其在基因組的位置。
包括:
1.插入序列:是最簡單的轉座因子,攜帶已知與插入功能有關的基因區域,自主進行轉座。
2.轉座子:結構比較複雜,除兩端的IS外,還攜帶耐藥性基因、抗金屬基因、毒力基因等,在促使生物變異及進化上具有重大意義。
3.是一種運動性的DNA分子,可捕獲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轉變為功能性基因的表達單位,與細菌多重耐藥性有關
簡述正常菌群成為機會致病菌引起宿主發病的條件。
1.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變:如大腸桿菌進入泌尿道,可引起化膿性感染。
2.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引起區域性組織或全身性感染,舉例說明區域性或全身免疫力下降所致的疾病。
3.菌群失調: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正常菌群中各菌種間的比例發生較大幅度變化而產生的病症,舉例說明。
細菌的群體生長繁殖過程分幾期?各期細菌有什麼特點?
參考答案:
細菌的群體生長繁殖可分為四期:
1. 遲緩期:是細菌被接種於培養基後最初的一段時間,也是細菌為適應新環境,併為持續不斷的增殖作準備所需的時間。體積增大,代謝活躍,但分裂遲緩,繁殖極少;
2. 對數期:細菌生長迅速,形態染色性生理活性典型,對外界環境因素敏感研究細菌的性狀時應選用該期;
3. 穩定期:細菌形態生理改變,芽胞、外毒素、抗生素等產生;
4. 衰退期:細菌形態顯著改變,難以辨認。
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有哪些?在醫學上的意義?
參考答案:
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有:
1. 熱原質:是細菌合成的一種極微量的注入人體或動物體內能引起發熱 反應的物質。大多源於革蘭陰性菌,為細胞壁的脂多糖結構。耐高溫,高壓蒸氣滅菌法不能使其滅活,250℃高溫幹烤才能破壞熱原質,蒸餾法最好。在製備和使用注射藥品過程中應嚴格防止細菌汙染。
2. 毒素與侵襲性酶: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內毒素,外毒素是多數革蘭陽性菌和少數革蘭陰性菌在生長過程中釋放到體外的一種蛋白質性物質。具有抗原性強、毒性強、特異性強的特點,具有明顯的宿主細胞親和性。內毒素是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的脂多糖,當菌體崩解後遊離出來。其毒性成分主要為脂質A,無種屬特異性,故其引起的病症臨床表現基本類似,毒性較弱。某些細菌可產生具有侵襲性的酶,能損傷機體組織,是細菌重要的致病物質。
3. 色素:某些細菌能產生不同顏色的色素,對細菌的鑑別有一定的意義。可分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
4.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類能抑制或殺滅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腫瘤細胞的物質。臨床應用廣泛。
5. 細菌素:某些菌株產生的一類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質。其作用範圍窄,僅對有近緣關係的細菌有殺傷作用。可用於細菌分型和流行病學調查。
6. 維生素:細菌合成的某些維生素除供給自身需求外,還分泌到周圍環境中,可被人體吸收利用。
簡述G+菌與G-菌細胞壁結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參考答案:
1. 革蘭陽性菌:(1)肽聚糖組成:聚糖骨架、四肽側鏈、五肽交聯橋;(2)結構型別:三維立體結構;(3)層數:多,50層左右;(4)肽聚糖含量:多,50%-80%;(5)磷壁酸:有;(6)外膜:無;(7)脂多糖:無。
2. 革蘭陰性菌:(1)肽聚糖組成:聚糖骨架、四肽側鏈;(2)結構型別:二維平面結構;(3)層數:少,1-2層;(4)肽聚糖含量:少,5%-20%;(5)磷壁酸:無;(6)外膜:有;(7)脂多糖:有。
細菌的特殊結構有哪些?分別加以解釋。
參考答案:
1. 莢膜:是某些細菌在細胞壁外包繞一層粘液性物質,為多糖或蛋白質的多聚體,用理化方法去除後並不影響菌細胞的生命活動。凡粘液性物質牢固地與細胞壁結合,厚度≥0.2μm,邊界明顯者為莢膜。
2. 鞭毛:是在許多細菌的菌體上附有的細長並呈波狀彎曲的絲狀物,為細菌的運動器官。
3. 菌毛:是某些細菌表面存在著一種直的、比鞭毛更細、更短的絲狀物。與細菌的運動無關。由菌毛蛋白組成,具有抗原性。
4. 芽胞:是某些細菌在一定的條件下,在菌體內部形成一個圓形或卵圓形小體,是細菌的休眠形式。
根據微生物大小、結構、組成等,可把微生物分成幾大類?特點如何?
參考答案:
根據微生物的大小、結構和組成,可將其分為三大類:
1.非細胞型微生物:無典型的細胞結構,無產生能量的酶系統,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增殖。核酸只有一種型別RNA或DNA。
2.原核細胞型微生物:核呈環狀裸DNA團塊結構,無核膜、核仁。細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體,兩種型別核酸同時存在。
3.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胞核分化程度較高,有核膜和核仁,細胞器完整
簡述毒性噬菌體的複製週期。
參考答案:
1.吸附:噬菌體的吸附結構與細菌表面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
2.穿入:吸附後,尾鞘收縮將頭部中核酸經尾髓注入菌細胞內,蛋白質外殼留在菌體外;
3.生物合成:噬菌體內DNA進入菌細胞後,以噬菌體DNA為模板複製,同時合成大量噬菌體外殼蛋白;
4.成熟與釋放:噬菌體DNA與蛋白質外殼在菌細胞質中裝配完整噬菌體,最後使細菌裂解釋放出噬菌體。
簡述細菌基因轉移與重組的幾種方式。
參考答案:
1.轉化:供菌遊離的DNA片段直接進入受菌,使受菌獲得細菌新的性狀;
2.接合:細菌透過性菌毛相互溝通,將遺傳物質從供菌轉移給受體菌;
3.轉導:以溫和噬菌體為載體,將供菌的遺傳物質轉移到受菌中去,使受菌獲得新的性狀;
4.溶原性轉換:當噬菌體感染細菌時,宿主菌染色體中獲得的噬菌體DNA片段使其成為溶原狀態時而使細菌獲得新的性狀。
試述質粒DNA的特徵。
參考答案:
1.質粒有自我複製能力。
2.質粒DNA 編碼的基因產物可決定細菌的某些性狀特徵。
3.可自行丟失與消除,賦予細菌的性狀也隨之消失。
4.具有轉移性,可透過接合、轉化和轉導等方式在細菌間轉移。
5.可分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兩種。
什麼是轉座元件?包括哪幾種?
參考答案:
轉座元件:是存在於細菌或其他生物染色體、質粒、噬菌體基因組上的一段特異性核苷酸序列片段,能在DNA分子中移動,不斷改變其在基因組的位置。
包括:
1.插入序列:是最簡單的轉座因子,攜帶已知與插入功能有關的基因區域,自主進行轉座。
2.轉座子:結構比較複雜,除兩端的IS外,還攜帶耐藥性基因、抗金屬基因、毒力基因等,在促使生物變異及進化上具有重大意義。
3.是一種運動性的DNA分子,可捕獲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轉變為功能性基因的表達單位,與細菌多重耐藥性有關
簡述正常菌群成為機會致病菌引起宿主發病的條件。
參考答案:
1.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改變:如大腸桿菌進入泌尿道,可引起化膿性感染。
2.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引起區域性組織或全身性感染,舉例說明區域性或全身免疫力下降所致的疾病。
3.菌群失調:在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正常菌群中各菌種間的比例發生較大幅度變化而產生的病症,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