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嘟嘟讀讀
-
2 # Jersey49441642
理論上是會的。
實際上,地球辣麼大,每年被闖入太陽系的小星體那麼多,結果地球過了這麼久這麼久都還那麼安全,你就可以知道,它撞上其他星體的機率多小了
-
3 # 希望d田野
旅行者1號,是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的一艘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迄今為止41載,仍然還在運作。它訪過木星及土星,它是人類瞭解宇宙的一把鑰匙 它也是提供高解像清晰宇宙照片的第一艘航天器。目前,它是離地球最遠的人造飛行器。旅行者一號的核燃料預計可工作到2025年,之後就再無任何電子供應,裝置也將全部停止工作。據最新訊息它現在已遠離地球200億公里的地方,它已經飛出太陽系到達了恆星際空間。旅行若一號在飛行的途中會不會撞到其它的天體而亡呢?答案是未知的。當我們仰望星空,雖然看見銀河系的星體都非常密集,但是星與星之間的距離都是以光年的存在。旅行者一號想撞上其中的天體是永遠不可能的,其實是剛進入它的引力範圍就被鎖定,成了天體的衛星,可以說連自殺的機會都沒有。旅行者一號真正面對的危險是那些漂浮在宇宙中數以億億的隕石流體才是防不勝防,隨時都可能被擊中而陣亡!旅行者一號承載著地球上55種語言和各種聲音,其中包括中國的漢語,以及地球上各種圖片。“旅行者1號”攜帶的鈽電池將持續到2025年,當電池耗盡後,它將繼續向銀河系的中心前進,只是它將不會再傳送資料給地球。從那時起,它將永別了地球和地球人!
-
4 # 時空通訊有可能,但機率極低。
就像地球上一個人,被一個殞石擊中的機率有多少呢?比如一個家族世世代代有誰被隕石擊中過嗎?全世界有70億人,有幾個人被隕石擊中過呢?根據加拿大安大略大學的物理學與天文學教授Peter Brown的估計,大約每7年會有一人被200克以上的隕石擊中。這個機率是多少?7年的70億分之一,按照這個機率,旅行者1號己飛了41年,約6個7年,機率也就十幾億分之一吧。
當然,旅行者1號在太空中飛行遇到小行星或碎片的撞擊機率不能完全等同於人類,這有兩個差異。一是旅行者1號在太陽系以內飛行時,會遇到兩個小行星小天體密集帶,一個是柯依柏帶,一個是奧特爾雲。旅行者1號在穿過柯依伯帶時才飛出幾十億公里,還在人類操控下。但2025年,旅行者1號核電池就要耗盡,與人類失去聯絡,而穿越奧爾特雲要一光年,按旅行者1號目前每秒約17公里速度,還要走飛約17000年。
據估計該雲團約有幾萬億個天體。 不過, 這個巨大的數字與它所佔據的廣袤空間相比, 仍少得可憐。大家想想,如果我們地球這麼大的空間只有一個小天體,連天線才幾米大的旅行者一號恐怕想撞上都難。 其實人類控制旅行者1號,也只是避開有名有姓較大的天體,無數的小天體就完全靠機率和運氣了,真遇上了,在1秒鐘十幾公里速度下(還不包括小行星相對撞來速度),是沒法子避開的。
我們人類已經發射了成千上萬個航天器,截止到今天,還沒有一個被小行星擊中過。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航天器在太空中被小行星撞中的機率非常低,如真被撞中,就像中了個大獎。
這種機率是在太陽系以內,一但到了星際空間,這個機率就更小更小了。這就是第二個差異。太空中的基本粒子數都少到極致,大概1個立方厘米有1個原子,比地球人造真空提高了幾億倍。隨便到一個恆星系統都有幾光年距離,在這幾萬年的飛行中,旅行者1號想在千萬上億公里範圍內與一個小天體擦身而過的機會都微乎其微,因此,它是極其孤獨的。我們人類只能默默地祝願自己這位勇敢的使者一路走好。
-
5 # 銀河系2448547995
浩瀚的宇宙空間,小小的飛船,靠撞是永遠撞不上的,某一天會被某天體吸住繞某天體運轉,成為某天體的一顆小衛星。還有可能被某天體強勁引力吸下燒燬。
-
6 # 徐德文科學頻道
旅行者一號不可能撞上大天體,撞上小天體的機率也可忽略不計。
旅行者一號目前已進入星際空間,沒有燃料,僅憑慣性飛行。這意味著如果它的前路上有一顆天體,它將有可能與天體撞上,但這樣的機率幾乎沒有。
如果遇上的是一顆恆星或行星(目前來看在近十萬年內都不可能了,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是半人馬座三星系統,以旅行者一號目前速度17公里/秒,到那兒需要7萬3千600年,旅行者號還不一定是那個方向,即使是那個方向,要完全對準那麼小個小不點而去,也幾乎沒有什麼可能),在它們強大的引力作用下,旅行者號將會被捕獲成為一顆衛星,而不是直接撞向恆星或行星。
旅行者號其實還沒有完全脫離太陽系的影響範圍,理論上還可能與奧爾特雲的彗星發生碰撞,不過這種可能性實在太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所謂的奧爾特雲不過是科學家們假想的一片極為稀疏的彗星地帶,目前並沒有觀測上的證據;奧爾特雲稀疏到什麼程度?大一些的天體可能數千萬公里才有一個,小慧星或碎片密度也非常低。但旅行者一號穿過奧爾特雲需要3萬年的時間,所以理論上還是有撞上的可能的。
其後就會完全進入星際空間了,物質密度更低,更為空曠,撞擊機率就更小了,所以更有可能的是,旅行者號一直在宇宙中孤獨旅行,等待未來的人類去拜訪這個先驅和老古董。
-
7 # 宇宙探索
理論上確實存在這樣的可能性,但機率非常非常低,低到不需要考慮撞上未知天體的可能性!
其實很多科幻電影誤導可以我們隊宇宙星際空間的認知,有不少電影描述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帶時,飛船周圍會佈滿密密麻麻的隕石,不由得讓人擔心飛船隨時會撞上隕石!
事實上小行星帶的隕石密度非常低,根本不是我們印象行的那樣。而且很多圖片對於小行星帶的描述更是嚴重失調,那只是形象的描述方法,不然要按照小行星帶真實的隕石分佈比例,你甚至很難看到哪怕一顆隕石!
人類發射瞭如此多的飛行器,經過小行星帶時沒有一個撞到隕石,而且科學家在發射飛行器時根本不會去考慮可能會撞到隕石!事實上,即使科學家們刻意想讓飛行器撞上隕石也並非易事!
而浩瀚的星際空間比小行星帶的隕石分佈更加空曠,絕大部分都是虛無的空間,所以理論上講旅行者1號撞上天體而陣亡的機率幾乎等於零!
如今旅行者1號已經飛行了40多年,仍然很安全。隨著它到達奧爾特雲和太陽系邊界,宇宙空間將更加空曠,如果有一天離開了太陽系,撞上不明天體的距離就更低了!
-
8 # 火星一號
旅行者1號現在只有軌道修正推進器還能調整它的姿態,但已經沒有動力再來改變航向,所以這艘無人探測器將不受控制地在銀河系的星際空間中穿行。在旅行者1號的星際漫遊過程中,它確實會有可能撞到未知天體而毀掉,但這個機率極低,因為旅行者1號太小了,空間太大了。
雖然銀河系中的恆星、行星、小行星以及彗星等天體數量極多,但相對於天體的尺寸而言,天體之間的空間其實非常遼闊。像下圖這樣的場景並非宇宙中的真實情況:
以龐大的恆星為例,銀河系中恆星與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4光年,這大約是38萬億千米。相比之下,恆星的直徑大部分只有幾萬到幾十萬千米,即便是比銀河系95%的恆星都要更大的太陽,它的直徑也只有140萬千米。因此,宇宙空間其實是空蕩蕩的,就算兩個星系發生碰撞,其中的恆星也幾乎不會相撞。
同樣地,在浩瀚宇宙空間中飛行的旅行者1號幾乎不大可能會直接撞到其他天體,頂多會被它們的引力所影響。就像包括太陽在內的銀河系恆星一樣,旅行者1號會以自己獨有的軌道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每隔兩億多年的時間將會繞行一圈。
-
9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旅行者一號飛行途中會不會撞到未知天體而陣亡呢?
理論上確實存在這個機率的,畢竟旅行者一樣既無導航又無雷達,道路前方是什麼狀況就是兩眼一抹黑,換句話講就是蒙著眼睛走夜路,沒撞到“鬼”完全是運氣好...其實還真不能說,以太陽系內即使小行星帶,也僅僅是平均數十萬萬千米內才能碰到一個天體而已,而以旅行者的體量想要撞到一個天體才是好運呢!
當年發射旅行者用的上面GIF圖裡的引力彈弓技術,而且是太陽系幾個大星星接力的引力彈弓,才得以讓當年從地球出發時速度並不是很快的旅行者逐漸加速到當時難以企及的速度!
旅行者各單元組成圖
各個探測器飛出太陽系時與黃道面的夾角!
旅行者1號:
2003 停止掃描平臺及紫外線觀測
2010 停止迴轉運作
2010 停止資料終端就緒運作(只能以70米/34米天線陣來接收每秒1.4位元的資料)
2016 終於儀器間共享電力
2020 沒有足夠電力起動任何單一儀器
很多人都認為旅行者攜帶的金屬圓盤有地球位置的訊息,會暴露地球的位置....其實這些想法都是多餘,旅行者就是在現在這個方向上數萬年後才會到達另一個星系,即使真的有風險,我們還有數萬年的發展時間,你怕什麼....
旅行者未來的行徑路線將在奧爾特雲內,與太陽系小行星帶比起來,這裡的天體密度更為稀疏,旅行者想要在這裡碰到個目標都難,所以各位的擔心確實存在的,但碰撞的機率實在太低,甚至比太平洋兩端各丟一個漂流瓶撞一起的機率還低,您覺得還有必要替它們擔心嗎?
-
10 # 太空科學站
旅行者一號是1977年9月5日發射的,重達815千克的它卻並沒有什麼機動能力,僅有的同位素電池也是用來給科學裝置供電的,因此旅行者一號的動力其實只有發射時的初速度以及後來的巨行星引力彈弓加速度。
時至今日旅行者一號已經飛行了42年,217.6億公里外的它還在以17km/s的速度遠離我們,其搭載的三枚同位素核電池在2025年就會枯竭,屆時我們將永遠丟失旅行者一號,只能透過生前的軌道進行模擬。
目前的旅行者一號和地球之間有20光時的通訊時差,但已經飛出太陽系日球層的它基本不可能再撞上什麼大型天體了,畢竟太陽系邊緣的未知天體絕大部分都是小行星或者彗星,而旅行者一號在穿越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時尚且安然無恙,更不要說在小行星密度極低的太陽系邊緣了。
從機率學上來看,旅行者一號飛行途中撞上小行星的機率在十億分之一到二十億分之一間,這背後反應出的是小行星間距的驚人以及旅行者一號的渺小,旅行者一號穿過小行星帶就像是航母穿過太平洋一樣遼闊無阻。
按照目前的推斷,旅行者一號在2025年完全失聯後仍然會保持17km/s的速度,大約1.7萬年後旅行者一號就能飛出包裹太陽系的奧爾特雲從而進入真正的星際空間。
-
11 # 綠水青山48936175
目前看來撞不上了,未來事事難料,飛出太陽系就會闖入外恆星系撞的風險就很大了,必經它是初來乍到其執行軌道會受到外行星的牽引
回覆列表
旅行者一號發射的時候,太陽能電池板還沒有造出來。但是人類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次探測木星的機會。木星那一年將會距離地球最近,於是人類發射了旅行者一號,並且給了他它第二個任務,就是完成探測木星的任務後,飛向太陽系邊緣,最終飛出太陽系,把人類的資訊帶到太空。
目前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在旅行者一號即將飛出太陽系的那一刻,地球科學家們向它發出了一聲呼喚,旅行者一號迴轉身體,回望了地球家園,拍攝下了一組照片,發回給了人類母親,那一束電波到達地球的時候,只有一千億分之一的強度,對,人類依然能夠把它放大。旅行者一號完成了回望之後,轉身奔向茫茫的黑暗宇宙,那時候只有黑暗在它身旁流動,從此,它再也聽不到地球的呼喚,地球也聽不到這個遊子的呼喚了。
旅行者拍攝的照片,圖中的小點是地球
旅行者1號使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電池,Pu-238的半衰期長達89.6年。目前,旅行者一號已經和人類失去了聯絡。旅行者一號會按照設定,在2025年電池將會耗盡,旅行者一號將會失去電力,在宇宙中繼續前行。
我們也不好講,宇宙看起來很空曠,但是有很多東西我們目前還沒有觀測到。不希望它撞上什麼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