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當然不是,這在宋史當中是有記載的。打敗方臘的是童貫。童貫是一個太監,也是一員武將。

    當時,方臘起義打的是誅王勔的旗號,主要是因為王勔借花石綱胡作非為,引得民不聊生,於是才揭竿而起。大旗一立,聲勢很大,克州連縣,徽宗趕忙讓童貫去征討,童貫別看是公公,卻生得偉岸挺拔,一點不像太監,打仗更是把好手,一生兩大戰績,戰西北,徵方臘。手段很是凌厲,果斷。最終平定戰亂。徽宗因此封了他太師之職。他一生握兵權二十年,可謂長之又長,太監群中絕無僅有。

  • 2 # 野狐狸

    先直接回答問題吧,方臘起義不是被宋江率領的梁山義軍打敗的,那是水滸傳裡的情節,真正的方臘起義被大宦官童貫所率領的宋朝大軍鎮壓。

    方臘,原始睦州(浙江建德)清溪人,當地盛產漆、木,他家中經營著一個漆園(又說他只是個僱工)。當時江南地區都備受“花石綱”的禍害,奸臣朱勔接著督辦“花石綱”,肆意盤剝役使百姓,使得民眾怨聲載道。方臘則利用摩尼教(又稱吃菜事魔)收攏百姓,秘密形成了一股力量。

    宣和二年(1120)冬天,方臘率眾起義。十二月攻陷清溪,接著攻下睦州、歙州,北上威脅杭州。同月,方臘攻入杭州,殺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江南震動。宋徽宗趕緊任命童貫為宣撫使,率十五萬大軍前去征討。

    宣和三年(1121)初,方臘又攻陷婺州、衢州、處州,盡得六州五十二縣。到了四月,童貫率軍趕到後,開始大舉反攻,方臘的軍隊力戰不敵,所得地盤相繼失去,退回清溪邦源洞,但當時還有近二十萬軍隊,依仗山林巖洞於朝廷軍隊周旋。最後當時還任副將的韓世忠,透過詢問查到小路搗入洞穴,擊潰方臘軍。方臘及其妻子、臣僚等都被抓獲。

    所以說,擒住方臘的首功應歸於後來威震黃天蕩的韓世忠,而不是民間所說的“獨臂武松”。

    宋江等人的起義也在宣和年間,號稱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當時的亳州知州曾建議招安宋江等人,用來對付方臘,但後來這一計策並未實行。宣和三年(1121)二月,宋江等人在進攻海州(連雲港)的時候,遭到了知州張叔夜的伏擊,宋江等人殺得四散而逃,宋江也就投降了官軍。應該說,宋江起事的時間和方臘差不多,朝廷中也有人想利用宋江來對付方臘,只是實際上並未像演義小說一樣發生對戰。從規模上看,宋江領導的起義比方臘還小很多,要單靠宋江擺平方臘的可能性也不大。

  • 3 # 史之策

    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

    一曲耳熟能詳的《好漢歌》,讓人們對《水滸傳》有了更多的瞭解。108位好漢齊聚水泊梁山,聽從宋江號令“替天行道”。《水滸傳》當中記載:“宋江於奉詔方臘的次日,……號令諸軍,準備出征。”

    關於方臘的起義真的是被宋江所鎮壓嗎?在《水滸傳》一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卻說江南臘造反已久,積漸而成,不想弄到許大事業。……方臘趁機造反,就清溪縣內幫源泉洞中……。方臘直從這裡佔潤洲,今鎮江是也。方臘自為國王,獨霸一方,非同小可。

    《水滸傳》一書對於宋江的起義太過誇大,真正史書上記載只有寥寥數語:

    淮南盜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轉掠十郡,官軍沒敢攖其鋒。

    宋徽宗命令張叔夜前去鎮壓宋江,所以按照歷史,宋江並不是被招安,而是戰敗之後被抓。也沒有《水滸傳》裡面演繹的這麼神奇,只不過用了幾千人就解決了。所以單憑宋江這點能力,宋徽宗不會傻的派他去征討方臘百萬大軍。

    然而有沒有人提議讓他去征討方臘?當時的毫州知州侯蒙,在宋江剛剛起義的時候,就曾經上書宋徽宗道:“江才必過人,不若赦之,始討方臘以自贖”,但是沒有被宋徽宗採納。

    再說當時宋江投降的時候已經是宣和三年間,方臘已經被打得節節敗退,一個月內多處陣地失守。宣和三年四月,方臘被俘,根本用不到宋江來幫忙。

    插句題外話,對於宋江為人非常不喜。

  • 4 # 帝國的臉譜

    有人說方臘起義是宋江和他的梁山好漢打敗的,這就有點張冠李戴了,這不過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一廂情願。

    在施耐庵的《水滸傳》第一百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東京城獻俘》及後面幾回中,詳細描述了宋江在征伐田虎、王慶等叛軍後,又受朝廷之命,率領眾將南征方臘的故事。然而,身經百戰的宋江和他的梁山好漢們,在與朝廷作戰、招安後幫助朝廷剿匪過程中,均是無往而不勝,不但從無敗局,而且幾乎沒有陣亡的大將。但是,宋江在徵方臘的過程中,卻命運不濟,與方臘的戰爭,梁山好漢陣亡達59人,其中還病死11人(包括坐化的魯智深),總共死亡了70位梁山好漢,可悲可嘆。當然,宋江最後還是活捉了方臘,取得了最後的成功。這是小說的記載。

    但據真實的歷史記載,宋江並沒有征伐過方臘義軍,不過,宋徽宗倒也曾經有過派宋江征討方臘的打算,據《宋史·侯蒙傳》記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宋江起義後,亳州知州侯蒙上書宋徽宗,建議招安宋江,招安以後,讓他征討方臘,戴罪立功。宋徽宗也比較贊同這個建議,因此改任侯蒙為東平知府,東平府即山東鄆州,也就是宋江落草之地,任侯蒙為知府,可見宋徽宗是有讓侯蒙主理招安宋江之意。然而,侯蒙人還未赴任,就已去世,故招安宋江征討方臘一事無果而終。

    在正史記載中,征討方臘,確有其人,他就是宦官童貫。方臘,據說是位漆園主,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縣西)人,因為宋徽宗大興花石綱,到江南大肆搜刮,方臘不堪其擾,於宣和二年(1120)發動起義,自號“聖公”,建立“永樂”政權。當年11月,攻陷青溪,12月攻陷睦、歙二州,隨即南陷衢州,北掠新城、桐廬、富陽等縣,攻下杭州,起義即成燎原之勢,各地紛紛響應,義軍人數最多時達幾十萬,連續攻佔六州五十二縣,朝野震驚。

    於是,宣和二年底,宋徽宗火急火燎任命童貫為江、浙、淮南宣撫使制置合,率軍十五萬,南至睦州,征伐方臘。宣和三年(1121)正月,方臘所部攻打秀州,秀州統軍王子武據城固守,不久,童貫大軍抵達,與王子武合兵一處,全面反撲,殺方臘部近萬人,逼迫義軍退守杭州。宣和三年2月,童貫節制的各路軍隊水陸並進,圍攻杭州,方臘匆匆逃離,官軍乘勝追擊,節節勝利。同年4月,起義軍最後一個據點被宋軍攻破,方臘父子部屬等52人被俘,七萬多義軍被殺。8月24日,押至汴京的方臘被處死,朝廷遂除掉了這個心腹大患。

    值得一提的是,童貫這位帶兵的太監,因征討方臘有功而官升太師,並封楚國公,顯赫一時。

  • 5 # 君山話史

    史書沒有記載宋江的梁山好漢徵方臘,方臘起義軍是被宋朝的正規軍剿滅的。

    方臘起義爆發後,大宋帝國著實狼狽不堪。因為大宋的在武裝力量集中於首都與邊疆,地方部隊比較弱。面對來勢洶洶的方臘義軍,地方政府軍完全潰敗。甚至連重鎮杭州都輕而易舉被起義軍攻陷。

    當時宋與金達成滅遼的協定,大宋已經在邊關集結精銳部隊。由於方臘起義突然爆發,宋徽宗被迫把原來用來徵遼的軍隊調往鎮壓起義軍。皇帝任命譚稹為兩浙制置使,童貫為宣撫使,率領中央禁軍及秦晉蕃漢兵共計十五萬人,殺向浙江。帝國最精銳的部隊,除了中央禁軍外,就是陝西、山西一帶防備西夏、契丹的駐軍,主力都調去討伐方臘軍了。

    童貫是個太監,但是頗懂兵略。在領兵出征時,宋徽宗給了他很大的許可權:“如有急,即以御筆行之。”就是說,倘若有必要,童貫可以直接釋出皇帝旨令,而不必事先徵得皇帝同意。很快,童貫就發現,百姓造反,都是造作局、花石綱這些苛政惹的禍。如果不剷除這些苛政,根本無法平息民眾的不滿情緒。

    於是童貫代皇帝寫了一份“罪己詔”,罷除蘇杭造作局與花石綱。應該說,童貫做事情還是比較有魄力,當機立斷。這種讓步是相當明智的,大大緩解百姓對朝廷的不滿情緒,對瓦解起義軍的群眾基礎,起到一定的作用。

    方臘起義雖然發展迅速,但他畢竟沒有經過專門的軍事訓練,義軍人數雖多,卻只是烏合之眾。此時方臘佔據六州五十二縣之地,地盤不小,作戰太分散,未能集中力量對付官兵。很快,官兵乘方臘攻陷處州之際,收復杭州。這時方臘回師再攻杭州,卻被政府軍擊潰了。

    大宋軍隊是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打遼國、西夏不行,對付方臘手下這些散兵遊勇則綽綽有餘。十幾萬大軍節節進逼,連續收復衢州、婺州。方臘連連喪失地盤,被迫退守睦州,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裡,被打得潰不成軍,只得回到老巢幫源洞。

    這時義軍還有二十萬之眾,被圍困在山區之中。幫源洞一帶山高林密,地形複雜,義軍據險而守,與官兵打游擊。來自官兵對地形不熟悉,久攻不下。在這個時候,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韓世忠開啟局面,他率領一支小分隊,突襲方臘的指揮部,竟然僥倖得手,生擒方臘。在方臘被擒後,義軍群龍無首,終無法突圍,遭到官軍的血洗,共有七萬人死難。

  • 6 # 士說新語

    然而並不是啦,那只是《水滸傳》創作時的劇情需要。

    歷史上真正的宋江起義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在梁山泊聚眾36人(嗯,可能是傳說中的36天罡!)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山東青州),轉戰青州、齊州、至濮州間、攻陷十州縣城池。感覺真實的宋江起義要比《水滸》裡面描寫的略微厲害點,起碼也是攻陷十多個州縣城池。36個人起家能發展成這樣也是很厲害了。

    同年12月,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朝廷招安,宋江沒同意,於是朝廷發兵征討、宋江從青州南下轉戰沂州,如此三年,到了宣和三年二月,宋江已經從山東流竄大理江蘇,攻陷了江蘇淮陽軍(江蘇睢寧),然後又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連雲港)。

    五月的時候登岸、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打了個伏擊,船隻全部被焚燬,宋江戰敗被俘,宋江起義就此失敗。

    宋江帶領的農民起義,其實規模並不大,除了前期朝廷沒有反應過來,攻陷十餘州縣後,就開始了流竄生涯,跑路跑了三年,還是被朝廷給擊敗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山東的時候,地方政府本來是要招安他的,但估計是沒談妥,宋江沒同意,後來奉命征討的張叔夜比較同情宋江,也想招安,但結果也不太好,最終只能消滅。

    由此可見,宋江還是一個硬骨頭,並不是《水滸》中塑造的那個一心只想招安、報效朝廷的宋公明。既然招安不成,就更加不可能征討方臘啦。

    江南方臘起義

    方臘起義要比宋江起義晚一年,且規模要大的多。這估計是因為方臘用了“宗教”這一招,還有就是加上江南地區的“花石綱”實在是搞得人民怨聲載道,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依附。

    比起宋江起家時候的36人,老方在宣和二年在歙縣七賢村起義的時候,聚眾數萬人。並且老方還打出了一個比較讓人能夠接受的政治口號,就是討伐朱勔。朱勔是宋徽宗朝“六賊”之一,也就是蘇州應奉局的老大,“花石綱”的實際負責人。

    方臘比宋江厲害多了,從起義開始,一路攻克江南很多重要州縣,最後還打進了杭州城,各地摩尼教秘密組織紛紛起兵響應,一時間切斷宋王朝的經濟命脈。

    宋徽宗聽聞以後,驚恐萬狀,不得不撤銷蘇、杭造作局和停運花石綱,把朱勔也給罷黜掉了,然後又派童貫集結禁軍和陝西六路合計十五萬大軍,南下鎮壓。

    方臘起義規模雖然大,影響也很大,但從宣和二年開始,到宣和三年正月宋廷發兵征討,歷時一年就失敗了,哦不對,沒有一年,從宣和二年十月初九起義,到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一共7個月。

    但方臘並沒有逃,起義軍7萬餘人壯烈犧牲,方臘全家被俘,於同年八月二十四日在汴京被殺。

    縱觀兩宋之間的農民起義,規模一直都不是很大,最大的一次也就是方臘起義了,時間上也只持續了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失敗了,可見宋軍與起義軍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哪怕像北宋末年禁軍廢弛的情況下,依然能夠輕鬆解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犢牛為什麼會得喉頭炎?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