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耕樵讀
-
2 # 地月書童
千古一帝,漢武帝在執政的時候,大膽採用人才,發掘衛青和霍去病,並結合當時國內、塞外的情況,毅然決定發動對匈奴的戰爭,一舉將匈奴趕出漠北。
這其中,體現出漢武帝雄才大略,有膽識、敢作敢為,同時擁有識人之才,大膽啟用當時只是一個騎奴的衛青,積極備戰,利刀出鞘,掃清匈奴在北方的威脅,為大漢王朝換來數百年的邊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同時衛青也有一個騎奴成為人人敬仰的大將軍,名垂千古,歷史上著名的將軍數不勝數,沒有遇到明君,壯志未酬,含恨屈死,也不少;因為有了漢武帝的雄才大略,識人之術,衛青才可以領命建立萬古功勳,世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兩個人互相成就,但漢武帝成就衛青多一點,因為即使沒有衛青,漢武帝也會發現別的人才實現心中的抱負。
-
3 # 三叔小記
時代成就了漢武帝,也成就了衛青。
奮六世餘烈,秦始皇不失時機著手大一統戰略,掃六合,履至尊,締造千古偉業,成千古一帝。
亦是如此,奮六世餘烈,漢武帝不失時機著手大一統戰略,弱諸侯,強皇權,滅匈奴,征伐四方,締造千古偉業。
這裡的“不失時機”,也就是利用時代的力量成就自我。在幾十年的無為而治、與民修養下,大漢國庫充盈,國強民富,處於長久蟄伏的雄獅也迫切露出獠牙,展露雄偉。此時,漢武帝不失時機,成就自我。
衛青橫空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成就自我,留青史,垂千古。
如果沒有這樣的背景,如果沒有時代的力量,成就從何而來?漢武帝或許還是跟漢文帝漢景帝一般,衛青還是漢武帝下面的一名碌碌無為的臣子。
在時代的力量下,人都是渺小的,想蜉蝣撼大樹,總是有心而無力。
所以我認為是時代成就二人。
-
4 # 蒼茫大地顧煒斌
漢武帝雄才大略,連主席也將他和贏政並稱“秦皇漢武",列入歷史上的風流人物之列。
漢武帝繼承了文帝、景帝的豐厚的物質遺產,據載“文景之治"時代因為國家太有錢了,官倉裡的銅錢長期不用,連串錢的絲綢都爛掉了。同時推恩令實施後,各個諸侯的實力日漸削弱,再也不能給朝廷構成威脅。當時,漢王朝最大的威脅是匈奴。當年,高祖劉邦率三十餘萬步兵被匈奴冒頓單于包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後來用陳平計,收買匈奴閼氏,才狼狽回師。後來一直採取和親政策,大漢派劉敬為大使,又送公主,又送錢財,但匈奴慾壑難填,仍多次背盟侵襲掠奪漢代郡、雲中郡。劉邦死後,冒頓單于竟然寫信給兒子當皇帝,實際執政的呂太后,居然要和呂太后“天地一家春",呂太后無可奈何地打著哈哈了事。
武帝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大量養軍馬。
白登山之圍時,冒頓牛就牛在他有四十萬騎兵!匈奴騎兵西方全是白馬,東方全是青馬,北方全是黑馬,南方全是紅馬。而漢軍不僅騎兵少,騎的牛都是雜色的。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要去打匈奴,只能是把漢軍腦袋遞給匈奴兵練刀去。光漢匈雙方的最後對決,衛青、霍去病出塞時馬匹十四萬匹,返回入塞不足三萬匹!
二、把戰場作為大熔爐,不拘一格,發現統帥級人才。
透過漢匈的殘酷戰爭洗禮,出身寒門的衛青、霍去病脫穎而出,以出色的戰績淘汰了公孫賀、公孫敖、李廣,成為真正的戰神。
衛青、霍去病絕不是僅僅靠與漢武帝的特殊關係上位的!戰爭是要死人的,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三、武帝是漢匈戰爭的總設計師,他從人才、後勤、戰略部署等方面中精確佈局,堪稱大戰略家。
沒有漢武帝這個總導演兼總投資人,就沒有漢匈戰爭這個威武雄壯的戰爭劇,為戰爭劇而生的最傑出的演員衛青、霍去病就失去了舞臺,也就涽然眾人矣。從這個角度說,武帝成就了舅哥兼姐夫衛青!
同時,換一個角度,作為武帝,你這個導演再牛,再捨得投資,如果沒有優秀的男主角,這個投資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衛青真的很爭氣。
元光五年,衛青率一萬騎兵第一次出征匈奴,毫無經驗可言,就一鼓作氣進軍到龍城,殲敵數百人。你不要小瞧這戰績,同去的不少沙場老將和衛青一樣都帶了上萬人,結果太僕公孫賀無功,騎將軍公孫敖損失七千騎兵,衛尉李廣更慘,被活捉,依法當斬,後贖罪降為平民。
元朔元年春,車騎將軍衛青率三萬騎出兵雁門關,斬殺數千人。
第二年,衛青出兵雲中郡以西直到高闕,奪得河南地區直到隴西,俘敵數千人,牲口幾十萬頭,趕跑白羊王和樓煩王。
元朔五年春,車騎將軍衛青率三萬騎兵出高闕,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均受衛青節制,這次俘匈奴右賢王屬下小王十多人,男女一萬五千多,牲口百萬頭,衛青被封大將軍,封了真正意義上的萬戶侯,連三個兒子也封侯。
元朔六年,衛青出定襄郡,斬敵數千人而還,一個月後,又斬敵一萬餘人。
元狩四年春,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出征,霍去病兵出代郡,大將軍從定襄郡出兵,與單于直接較量,俘殲一萬九千餘人。
衛青也成就了漢武的大業,使漢成為一個民族的姓,劉徹、衛青均功不可沒!
武帝、衛青君臣猶如劉備、孔明君臣,如魚得水啊!
望斧正!
-
5 # 香酥辣
如何事情都不是單方面的,漢武帝提供衛青立下戰功的機會,同時衛青用自己的戰功加強了漢武帝的權威。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是最強的,但是一個人永遠打不贏一群有組織的人,對匈奴作戰是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李廣為代表的防守反擊,不需要嚮導,所以李廣經常迷路難封候。第二階段是衛青為代表的大規模騎兵決戰,所以衛青從馬奴變成大將軍。第三階段是霍去病為代表的遠征,因為戰爭形勢的變化,所以衛青有了一次大敗,逼得漢武帝強行買賣白鹿幣。漢武帝的軍事功勞是有他與他手下將領共同完成的。沒有漢武帝就沒有衛青,沒有衛青漢武帝的功勞也沒有那麼大,他們是一個集體。
-
6 # 帝王夢梅
衛青的崛起完全在於漢武帝慧眼識珠。漢武帝給了衛青一個舞臺,衛青得到了軍權,最後也成就了漢武帝的千秋偉業。單說衛青最後一次拜見漢武帝時,漢武帝在召見他之前說了一句:“朕要穿正裝!”足見衛青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至於後來的霍去病,是無法和衛青相提並論的。霍去病的成就一半在於他的軍事才幹,另一部分則來於漢武帝認為霍去病比較像他自己敢於拼搏的性格。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漢武帝想借霍去病來分化衛青的軍權,從而能使他的劉姓江山傳承下去。所以衛青後來根本算不上是失寵,而是武漢帝出於政治需要刻意而為之。衛青死後,武帝將他葬在自己陵墓的附近,這對於一個臣子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衛青是武帝時期少有的能善始善終的臣子之一,漢武帝改變了他的命運,而他也成就了漢武帝的豐功偉績,從而改變了漢朝的歷史。正可謂是千古君臣!
漢武帝知人善任,唯才是舉,從馬稽裡提拔了衛青,從書房中練就了霍去病,從敵陣中取用韓安國,不拘小節,不看曾經,氣勢膽大,千古之舉。漢武帝對人才的珍愛使眾多的幹國之才集聚在他的麾下,班固在《漢書》中評價他:“漢之得人,於茲為盛。所以許多有能力人被提拔上來,但幫助漢武帝成就一番偉業又分別在各自領域建樹頗深,為大漢王朝開疆擴土、制度革新、貿易繁榮等做出了開拓性的重大貢獻的賢臣能士也就這幾位:
第一位:開疆擴土的戰鬥先鋒——衛青
漢武帝實現反擊匈奴,開拓漢朝廣大版圖的最重要執行者。死於公元前106年,曾是平陽公主的騎努,後因其姐衛子夫嫁給漢武帝而成為漢武帝的小舅子。公元前(138——129)年,一直跟隨漢武帝身邊,和他一起聽聞朝政,參與處理緊急事務,後提為太中大夫。在漢武帝決定對匈奴展開反擊時,衛青被任命為車騎將軍,七戰七捷,為漢朝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最後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死後葬於武帝陵墓附近。
第二位:改革創新制度的設計者和推行者——主父偃
在各諸侯國碰壁,並遭排擠後來到長安,經衛將軍多次向漢武帝推薦被任命為郎中。後為漢武帝出謀劃策,不斷升遷至中大夫。建議漢武帝設定了內朝和外朝制度(類似美帝的由政府機構和總統幕僚相互配合和鉗制的制度)。並以“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諸侯國的實力,加強中央集權,結合外儒內法的方略,大刀闊斧的推進制度革新。後期因主父偃主持改革,得罪太多的封候國君和其他既得利益者,被人以“逼死齊國國君”、“倒行逆施”等罪名,鼓動文武百官和後宮權貴,一起逼迫漢武帝將其誅滅九族,死於公元前126年。
第三位: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險家、旅行家和“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公元前114年,病逝於長安,最後歸葬漢中故里。
窗體頂端
綜上所述:衛青成就了漢武帝的鴻圖大業,漢武帝成全了大將軍的赫赫戰功。也許對於一個英名的帝王,臣子的才能僅僅是統治國家所要藉助的力量,然而對於繼位初年內外交困的劉徹,一個懂得自己的抱負的朋友,遠比一個才華橫溢的臣子更為可貴。如果沒有他,漢武帝未必能這麼輕易的實現自己的抱負,如果沒有他,武帝的名號不會在千百年後依然如此響亮。
千古一將與千古一帝,也是相互相成的。
-
7 # Dieanotherd232117084
應該是彼此相鋪相成吧,沒有漢武帝的慧人識珠,就沒有千古流芳的一代名將衛青。沒有驍勇善戰的衛青,漢武帝的歷史功績就會有些許暗然失色!
首先我們漢文化,漢民族能用漢字做為我們的符號,源自於這是一個文化發達,開疆拓土,使華夏文明持續繁榮的朝代。然而,在高祖劉邦立漢之初,來自北方匈奴的危脅一直壓抑著這個新生漢人政權,敵強我弱,只能屈辱和親。經過高祖,呂后,文帝,景帝數十年的輕搖役,促生產等休養生息的發展,到漢武帝時,已經具備與匈奴一戰的實力,時代選擇了漢武帝,而他也需要能征討北方的年輕將領!
衛青的首次元光六年出擊就斬首七百,比起當時的名將李廣,公叔敖等出彩的不是一點點,元朔二年,三萬騎出雲中,斬首三千,收河南地,元朔五年,十萬騎出朔方,俘獲匈奴五千,小王十餘。元朔六年,十萬騎出定襄,再復出定襄,前後斬首近兩萬,元狩四年又斬首近兩萬。
衛青與霍去病,兩位不世而出的一代名將,使的漢長期以來對匈奴的被動格局得以打破。解除了北方邊患,使的匈奴再也不敢輕易南下,而更為重要的讓世人都記得了那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
8 # 東東歷史
這不是魚與熊掌的關係,這本身就是同一個事情的不同側面罷了。
從衛青的角度來說,漢武帝給了衛青機會,讓一個底層人民有了施展的舞臺,這就是漢武帝成就了衛青。
從漢武帝的角度來說,衛青北逐匈奴,掃除邊患,為漢武帝的偉業鑄就了堅實的基礎。沒有衛青的成就,即使後面有霍去病,也得從頭開始。這就是衛青成就了漢武帝
回覆列表
他們兩個是天作之合,不是誰成就誰的問題。漢武帝是不可替代的,衛青也是不可替代的。
很容易理解漢武帝是不可替代的,為何衛青也是呢?
其一,對匈作戰需要改變戰術元光六年,匈奴南下進攻上谷。劉徹派四路大軍迎敵,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
除了衛青其它三路要麼沒找到匈奴,要麼損失慘重。因為過去的打法都偏於防守。機動性太差。而衛青則是主動出擊,直搗匈奴腹地龍城。這一次可以說是對劉徹對新戰術的實驗。
唯有衛青真正掌握了新戰術,並運用自如。
其二,衛青的身份和性格衛青謙和忍讓,不居功自傲。劉徹是個強勢的君王,若衛青性格狂妄,劉徹很難完全相信他。後來劉徹提拔霍去病不無制衡衛青的打算。同時衛青還是衛子夫的弟弟,劉徹才會如此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