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圖文無關一世
-
2 # 蟲兒68
謝邀。新人指的是新觀眾吧?一般新觀眾比較注重相聲的‘包袱兒’,有包袱兒他就樂。這就是相聲演員所說的:皮兒薄的觀眾;而專業人士(包括一些比較資深的相聲觀眾)他們所關注的就不完全是包袱兒了,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啃結兒’,也就是每個包袱兒使用的時機,是不是準確,是不是恰到好處;至於普通人,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資深觀眾是普通人,新觀眾也是普通人,有什麼區別嗎?普通人聽相聲,完全取決於你聽的程度有多深?
-
3 # 老不鄭經
初級階段,我們剛接觸相聲,對相聲技巧一竅不通,我們更喜歡聽淺顯易懂的哏,行話叫做皮兒薄的相聲,比如岳雲鵬的風格,皮兒薄。
中級階段,我們聽相聲有一定的年頭,也聽了不少演員的作品,相互間有一定的比較,不同的演員風格也有一定的瞭解,一般都是捧著聽,因為喜歡才去聽,不然誰有時間去聽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相聲演員的作品,浪費時間。這個階段,我們更多的是聽演員嘴下的生活,去聽他們段子裡的哏,有皮兒薄的,有厚的,鋪平墊穩,比如郭德綱的風格,內涵的居多,有些哏埋得深,需要時間去理解,去消化。
高階階段,專業人士聽相聲,聽包袱是其次的,主要看的是演員的專業技巧,從專業的角度去看。
因為我們站的角度不同,每個人對幽默的理解不同,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同,所以我們對同一個包袱的理解也不一樣,有的覺得好玩兒,有的覺得低俗。
-
4 # 閒白社
這兩天關於對相聲的不同理解吵得確實挺兇的,可以說,公式相聲一石激起千層浪,我想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這個問題提出的很好,透露出一種專業性,關於對相聲的不同理解,確實需要好好掰扯掰扯了。
新人,專業人士,和普通人。這三種人題主想表達的應該是說相聲的新人吧,因為有普通人這個聽相聲的存在,這普通人是包括新喜歡上聽相聲的人的,所以新人應該是演員的新,相聲有新人的那個新。
我姑且理解為非專業的相聲演員吧。
其實相聲藝術有他的獨特性,是師父帶的,所謂的專業相聲演員可以理解為師父帶出來的,也可以理解為國家藝術團的,如果理解為國家藝術團的,那郭德綱確實是體制外的,不是專業相聲演員了。
郭德綱自己說了個非主流相聲演員還惹人非議呢!所以我這兒說郭德綱不是專業相聲演員,您各位也不會同意。
所以我們按有沒有師承來區分專業和非專業。
在專業相聲演員裡,非專業相聲演員屬於搶飯轍的,歷史上有個張傑堯,相聲說的很好,但是一開始沒有師承,自學成才,《關公戰秦瓊》這類段子都是怹寫的,才高啊,相聲行的就是不認他,沒師父嘛!
張傑堯也是有骨氣,你們不認我,我還不認你呢,以後我叫張稽祖,什麼意思呢?就是,我老張是你們演滑稽戲一類人的祖宗!
你不讓我入你門牆做個徒子徒孫,好傢伙,我就去做祖宗。然後相聲界大輩兒們趕緊出來說和,讓張傑堯在老前輩的墳上磕了仨頭,算是他徒弟了。為什麼要死人收徒,活著的張傑堯誰也不服啊!
認了門以後,張稽祖這個名字就再也沒有叫過了。這還是個真能說相聲的,相聲門都不認。
我們再來說一說非專業的相聲新人,有幾個是能說相聲的?對相聲的理解有多少?倆人臺上一站,你一句我一句把觀眾逗樂了就是相聲了?這個理解就很外行。
拿相聲有新人來說吧,公式相聲的夫妻,在校園裡說了十來年的相聲了。要知道,這十來年幾乎是悶頭造車,出門怎麼能合轍呢?自己研究理論,拋開了相聲幾百年的傳承不說,他的相聲理論都是自己造的怎麼能說他是相聲呢?。
所以郭德綱當場說,咱們是兩個行業。
還有相聲有新人裡面口技和腹語兩組演員基本上就沒學過一天相聲,把相聲當成一種形式,以為穿上大褂,套上自己的專業就算相聲了。
雖然口技是相聲演員的一門基本功,單獨表演口技,也算一個節目,但也不能拿一門口技就去說相聲。
從這裡看來,專業相聲演員和非專業相聲演員認識相聲的觀點就不一樣。
非專業演員更在乎形式,專業演員在乎演員有沒有相聲的基本功,是不是系統的學過相聲。
時代不同了,沒拜師但是基本功紮實,說的是相聲的,相聲行業也承認。比如楊少華的師承就受到懷疑,但也被承認為老相聲藝人。有師承的無非更親近點,一個學校的相互沒見過面還學長學弟的呢!何況在一個相聲譜系的。
從這點上,我們普通觀眾就不要總說師承是封建糟粕應該取締什麼的了。叫了別人一輩子師大爺突然改口叫老哥了,這也沒必要。個人自由,不危害社會,一個社群的連結方式而已。現在不是破四舊的時候,現在沒師承的相聲演員,只要說的是相聲,大家不是也承認嘛!
那麼這裡就要說一說,什麼是相聲。
另外很重要一點,新相聲也是在傳統相聲底子上來開始新的,依然要有相聲的基本功。
但是相聲的基本功說學逗唱都代表什麼,爭議最大的是唱,有說學唱也是唱,有說代表太平歌詞,其實這個問題專業人士不應該在這上面爭吵。拿郭德綱說的那個來看,唱歌這個算學唱,因為有專門唱這個的。我認為,郭德綱這句是師父教的,自己沒有結合實際想過,一般我們看相聲,包括二人轉,唱歌確實都以模仿為主,以前的節目都是,臺上唱歌模仿個周杰倫,模仿個阿杜,模仿個劉德華什麼的,現在這種節目看膩了,太低階,在電視上也幾乎不表演了。但是這個算學唱,這是可以的。
因為以前也不會有人讓相聲演員在臺上唱首歌兒吧,這不是有病嗎?觀眾去聽相聲演員唱歌,頂多是你給模仿個誰唱的那啥。
現在觀眾口味不一樣啊,來個五環之歌,岳雲鵬靠這個唱了十來年。這算唱了,還按老一輩的定為學唱就不能了,這也沒學誰啊,“啊,牡丹”也不這麼唱啊。這算歪唱,但說實在的,應該歸到唱裡。
但是唱所代表的還應該是郭德綱嘴裡說的那個,太平歌詞,小曲小調這些沒人唱的算相聲的本門唱。
有人覺得郭德綱是為了標榜自己才這麼說的,這就外行了,侯寶林當年也這麼說,郭德綱說的跟侯寶林說的連標點符號都一樣。
只能說郭德綱這個人太傳統,也太愛傳統了。即便五環之歌這樣的特例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發生了,他也不願意改口,因為一改口,就給了不唱太平歌詞的人留了活口,都想著法歪唱去,太平歌詞就真的要失傳了。
另外一個區分新人,專業和普通人之間不同的方法,就是大家對郭德綱的態度。
郭德綱出道時候打的旗號是傳統相聲,現在也是傳統相聲的一個標杆。
說傳統相聲的相聲演員,除了跟郭德綱有個人矛盾的,一般都是認可郭德綱業務的。
有個人矛盾的也是選擇性攻擊。說他唱什麼都有梆子味。
說郭德綱相聲三俗的,一般是不瞭解傳統相聲。
普通人是喜歡郭德綱的,不然他也不會有現在這樣的人氣。
一些非專業相聲演員裡的歪門邪道,想要在相聲這門藝術裡自我實現,郭德綱是一個難以翻越的高山,就想起彎道超車,自己定標準了。這其實都是相聲的野狐禪,還拿公式相聲來說,以前新相聲剛出來的時候也有這樣的,拿著詞到臺上背詞說,那年頭老藝人也看不慣這個,覺得不是相聲,給他們起名叫對口詞。
公式相聲夫妻的表演,網上也有人給起名,叫對口表,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了。但我覺得對口表也是高看他們了,因為他們的表演裡,完全沒有表演的成分。我再說一遍,他們的表演裡完全沒有表演的成分。或者說他們表演的很尷尬。
其實馬季曾經就說過,相聲的說學逗唱有點不符合時代了,新相聲應該是說學逗表,你應該表演到位,這是對一個演員的基本要求了。你不會唱太平歌詞,觀眾也能接受,你如果表演的很尷尬的話,你是怎麼舔著臉說自己是相聲演員的!
張國立在相聲有新人裡面用了一個導演的術語,叫呼吸感,這對演員是很重要的,說相聲要說的自然,有呼吸感。所以從這點看來,讓張國立當召喚師,在相聲有新人節目裡還算是很正確的,因為他懂表演也懂相聲。
-
5 # 踏遍全國
謝謝邀請,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普通觀眾笑的是包袱,內行看的是料,抖包袱的過程和鋪墊的藝術水準,同樣一個包袱會抖的讓你笑個不停,不會抖的就算笑了也是不覺得太可樂,這就是語言的藝術,我們吃瓜觀眾也只能聽完了哈哈大笑也就算判斷相聲的好賴了。
-
6 # 女媧補天造人
這個題目很寬泛。
專業人士看同行的相聲,一般是挑毛病,就是我不成,你也不能成,我就欣慰了。還有就是你賣不出票去,我能賣出去,我就是勝利了。
普通觀眾看相聲演出,那就純粹是為了娛樂,現在能忘記煩惱樂一陣子不容易了,花錢樂呵樂呵難得的享受了!所以誰能把觀眾逗樂了,誰就是為觀眾服務的好了,觀眾就喜歡誰。
-
7 # 風光水木火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普通觀眾看相聲就是減一次壓圖一個樂。品的味道全由相聲演員操縱。你的縱深推進長短無所謂。包袱抖的越響聽眾就不吝掌聲跟進越多。認你的人就抬你的轎。皮兒薄餡多味好觀眾不會做但能吃出來!你的口才越好肚子裡的雜貨鋪物件越多。你的受眾群體就越多。受歡迎程度就越高。但是專業人士好比是評委。首先他心裡提前有了一個標準。你的表演瑕疵不能夠逃出專業人士的法眼。藝術水準審美情趣誰高誰低自有評判。普通觀眾用掌聲和喝彩聲證明你的存在價值。專家教授用藝術眼光品味你的成就高低。
-
8 # Hu隨便看看
謝邀。普通人聽相聲聽個熱鬧,好玩就行。行內人聽的時候就會很麻煩,因為他們對各種包袱的構成和使法太熟悉了,就會不自覺地在心裡做分析:整體的結構、抖包袱的手法、颱風等等。過去老先生在教徒弟的時候,有些要求是非常嚴格甚至是偏執的。比如:某段作品必須怎麼使、絕不能自作聰明的按自己的來;再比如不是內容需要絕不能“使相”、不能有挽袖子胡擼衣服等多餘動作、不管拿什麼道具(扇子、醒目什麼的)三句話之內必須用上等等……有時候我們樂得前仰後合,可是行內人可能就會撇嘴:這個不行,翻得太硬;那個不行,如何如何。再加上對基本功的要求,自然業內人士的視角和普通人就是天差地別啦。
-
9 # 使用者64565563717
謝邀:專業人士聽相聲總用挑剔的耳朵,什麼俗啦,什麼不高雅啦!又不是新聞聯播,不要把相聲捆綁起來,因為說段相聲,逗大夥兒樂。再犯了罪進了局子。誰還敢說相聲呀?只要不違背公序良俗,真善美核心價值觀就可以了,現在的觀眾壓力山大,多不愛樂呀,能給逗樂了簡直就是奇蹟!平常百姓看相聲只要能健康的開懷大笑就是神仙。
-
10 # 感恩93094
喜歡聽傳統相聲,寓教於樂。只要能夠讓觀眾發自內心的笑就是好相聲。不是聽段相聲還要去挑毛病,看或者看了就背後說什麼三俗。還有什麼教授說窯調!想必是去不該去的地方太勤了,累的腰子掉了吧?
回覆列表
很難回答。或者說,扯上半天,甚至寫本專著,也未必說清,並讓人看懂。
但歸根結底,不外乎藝術鑑賞力的問題。是藝術修養的問題。跟觀眾身份、層次無關。
打個比方: 廟裡無數和尚,都是出家人,但修行、得道、成佛者越來越少。
任何藝術,均有主觀表達、客觀呈現二層,需主(表演者)、客體(受眾)共同完成,彼此無法取代。
以郭德綱相聲為例,他只能負責演藝,無法包辦欣賞。而後者,主要是甚至於只能是觀眾的事。
一般情況下,觀眾可以透過多看、多聽、多想、多批評加深瞭解,提高鑑賞水平,但由於自身智力、閱歷、學識等原因,種瓜未必得瓜,甚至耕耘未必收穫。就像我們周圍的某些人,更典型的則像近年來飽受爭議乃至詬病的專家、學者們,縱然滿腹經綸,卻沒有一點見識。
總之,新人未必不懂相聲,而聽、說了一輩子的老粉、老演員也未必真懂。
另,七十二行皆有外行。相聲的外行應特指不會表演,若理解力和修養足夠,就一定真懂相聲。
還得指明一點: 藝術相通,因思故在。相聲也不可能例外。
以上拙見,與郭德綱在很多段子中不厭其煩、再三強調的論點有極大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