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妖鬼雜談錄

    楚國稱王是因為提升爵位要求沒被滿足,私自稱王。

    楚國稱王有兩個階段,第一次是在周夷王時期到周厲王時,迫於壓力去掉王號;第二次是周桓王時期稱王,一直延續到滅亡。

    1、爵位與實力不相符

    第一階段:熊渠稱王

    楚人先祖鬻熊輔佐周文王滅商有功,周成王念其功勞,封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建國於丹陽,領地50裡。

    原本楚國只是一個小國,但是在歷代君主的擴張之下,到了熊渠,相繼攻打庸國(今湖北竹山縣)、揚越(今湖北中部)、鄂國(今湖北鄂州、武漢一帶),將楚國勢力推進至江漢平原,使楚國逐漸興盛起來。

    這個時候,與周朝一項不和睦的楚國開始在稱呼上開始折騰,熊渠就說了一句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於是稱王,還把自己的三個兒子也封為王,到周厲王時期,因為畏懼周厲王暴虐,才取消。

    第二階段:熊通稱王

    平王東遷後,周天子地位下降,周桓王時期與鄭國戰爭失敗,天子威信更是下降。而此時的楚國將江漢平原納入囊中。

    楚國強盛,版圖又大,卻只頂著一個子爵的爵位。於是在伐隨時,強請隨國向周天子進言,給自己加封爵位

    “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結果周天子拒絕。頓時熊通大怒:王不加我,我自尊耳!於是自號楚王。從此楚國稱王一直到滅亡。

    2、攻伐戰爭師出有名

    春秋時期,乃至戰國前期,諸侯征戰都講究師出有名。從楚國伐隨的對話中可見一斑。

    隨:我無罪!

    楚:我蠻夷也。

    楚國的意思就是我是蠻夷,所以不用管中原那一套弔民伐罪的講究。而楚國自稱王之後,與天下共主的周王平起,自然也不需要考慮諸侯之間講究。

  • 2 # 鄉村野居的二超

    成王時封楚為子爵,封地位於江漢區域,中原諸侯一直視楚國為蠻夷之地,並不待見楚國。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此時中原混亂,楚君熊通趁勢攻伐姬姓諸侯隨國(隨國是侯爵)。隨國不敵於是求和。熊通要求隨君代筆上書周王要求提高楚國地位,主要是升爵。周王不同意,熊通一氣之下說:你不封我,我就自封。於是直接稱了王(當時只有周天子才是王爵),要與周天子分庭抗禮。中原諸侯紛紛指責,熊通回覆更乾脆:我們楚國是蠻夷,不懂你們的彎彎繞。熊通史稱楚武王。不過當時的史書《春秋》《左傳》在稱呼楚君時還是用的楚子。諷刺的是戰國初年中原大的諸侯會盟,當年對楚國稱王各種指責各種不齒的諸侯們由魏侯帶頭紛紛稱了王。

  • 3 # 煙雨醉逍遙

    因為周王不厚道,楚國實力強。

    說實話,這事真不能怪楚國,人家楚國一開始對周天子十分擁戴的,而且恭敬,然這份恭敬換來的不是利益,而是無情的嘲弄,而始作俑者就是周天子。

    1,周王不厚道

    起初楚國的始祖鬻熊幫著周文王討伐殷紂王,並且擔任火師,然而周朝建立之後,周武王大封諸侯,卻沒有楚國的份,對此楚國也忍了,後來到了周成王時代,他覺得有點對不住楚國,想要追封,訊息傳到楚國,楚人無不感激涕零,終於想起我們了,然而結果是周成王封了子爵給楚國,公侯伯子男,這是第二低等的爵位,楚國的臉都沒地擱。

    可能由於地理的原因,周天子就沒把楚國當自己人,在心裡也只把楚國當作蠻夷,祭祀儀式不讓楚國站在諸侯隊伍當中,連喝酒赴宴,也把楚國請到堂外去喝,至於封賞更沒楚國份。

    不但如此,中原的其它諸侯國也把楚國當外人,當蠻子,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也不帶他,中原團戰,楚國在一旁幹看著,見了面張口閉口的楚子,即便後來楚國實力強橫,周圍的小諸侯國,也只是表面恭順,心裡鄙夷。

    到後來楚國乾脆也不向周天子進貢苞茅了,於是眾諸侯國紛紛指責,甚至齊桓公九合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這分明就是把楚國當成蠻夷戎狄的外族一樣看待。

    2楚國實力太強橫

    楚國雖然不被周天子以及大家待見,但怎麼說也屬於周王朝的一部分,而周圍的那些真正的蠻族那是他的對手?而且它佔據的地理也非常有優勢,不用與中原諸侯搶奪地盤,經過歷代楚國君主的努力,楚國一躍成為南方大國。

    其實力絕不容小覷,以至於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中原霸主,明知道楚子不尊王道,還是不能把他怎麼樣,它的國土疆域與其它諸侯國加起來相差不多,當年秦始皇滅楚幾乎傾國之兵。

    見自己一直得不到認可,楚國乾脆破罐子破摔,我就是蠻夷了,我們不一樣,我要當王,之後它打敗了隨國,讓隨國提它向周天子說情,承認他的王爵地位,天無二日,周天子豈能答應,既然不承認,楚國就自立為王。

    總之楚國稱王,是周天子一手造成的,即便當年給它封個伯爵,估計楚國都會十分感激,不會反叛,雖然它自封為王,但卻不被其它諸侯國認可,然而楚國卻樂得其中,不與別人爭辯計較。

  • 4 # 欲雲談史論今

    楚國之所以要稱王,最重要的目的是擺脫周王國體系的限制,為自身發展贏得空間。

    《史記·楚世家》記載,楚國先祖出自五帝之一的顓頊。而顓頊為黃帝之孫,昌意之子。顓頊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時期的火正,功勞甚大。《史記》記載,重黎的功勞是能“光融天下”,所以任命他為祝融之官。

    共工氏作亂之時,帝嚳命令重黎前往征討,結果重黎無法消滅共工,被帝嚳所殺。其後,帝嚳讓重黎之弟吳回接任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有六子,第六子季連,為羋姓,即為楚國一枝的直系祖先。

    殷商晚期,由於商紂王的殘暴統治,楚國再度叛商。季連後代鬻(音玉)熊,剛好在周文王時期。《史記·周本紀》:“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鬻子即鬻熊,據說年逾九十,好計謀。《文心雕龍》說:“鬻子知道,文王諮詢,遺文餘事,錄為《鬻子》。”這就是後來楚武王說的:“吾先,文王之師也。”

    周成王時期,為表彰周文、武王時期的功臣後裔,把鬻熊曾孫熊繹又封到楚地。所以,《左傳·昭公九年》記載周景王使詹伯辭晉使時也說:“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鄧,吾之南土也。”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齊太公子呂及俱事成王。”

    然而,《史記》中楚國雖然與魯、衛、齊並列,但爵位上卻低了好幾級:熊繹爵位為子爵,為周朝爵位中最低的等級。這是因為在倒商過程中,楚國功勞並不大。武王伐紂之時,與八國聯盟: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早就投奔周人的楚國卻沒參加。楚國沒參加倒,可見周人並沒有把楚人看作真正嫡系,不敢把楚人帶上。

    所以,西周分封時楚國的封地偏僻,爵位也最低。楚人的活動區域,大約在湖北當陽縣至枝江一帶荊山腳下的沮漳河河谷和南漳、保康一帶崇山峻嶺之間的狹小河谷地帶,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楚國祖上“篳路藍縷”——一路推著輛破車、衣衫襤褸地像叫花子般流浪到此地,頑強地生存了下來。

    俗話說,“窮則思變”。

    既然在周人體系下,楚人得不到發展,那麼就只有自謀出路。因而,楚華人與周王室的關係也就是時好時壞——周王室實力強大時,楚國就老實;周王室走向衰落時,楚國就蠢蠢欲動,大力向外擴張。

    周昭王時,為確保長江中下游青銅礦資源的安全供應,同時也為了打通討伐淮夷南陽盆地的進攻路線,周王室大規模地討伐楚國。

    《竹書紀年》記載,周昭王十六年,周昭王親率王師渡過漢水,討伐楚人。然而,這次討伐並沒能讓楚華人徹底順服。十九年,周昭王再次率領“西六師”捲土重來,徹底將楚華人打服了。然而,就在周昭王興高采烈地回師之時,漢江上狂風暴雨、雷電交加,致使周王師搭建的浮橋突然斷裂!周昭王以及他所率領的西六師都掉入漢江,全軍覆滅!

    周夷王時期,周王室衰落。楚國熊渠能得江、漢水地帶人心,趁機帶兵伐庸國(湖北竹山西)、楊越,國土一直擴充套件到鄂(湖北鄂城)。此後,熊渠公然宣稱:“我是蠻夷,不再用中原王的封號。”然後封他的三個兒子都為王。

    這是楚華人第一次僭越稱王。

    公元前771年,西申國聯合犬戎入侵渭河平原,殺死了周幽王,西周覆滅;隨後不久,東虢公姬翰擁立幽王弟姬餘臣為王;公元前762年,晉文侯姬仇從西申國迎立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公元前763年,鄭武公滅胡國,將中原通往洛陽平原的各條要道控制在手,為平王東遷創造了安穩的政治環境;公元前759年,平王東遷;公元前750年,晉文侯殺死攜王姬餘臣,東周江湖從此進入“一王”時代。

    周王室陷入多事之秋,讓楚國又一次得到了發展的良機。

    公元前741年,蚡冒去世,熊通殺死楚君蚡冒兒子自立。熊通執政頭三十年,作了兩件大事:一是創立縣制,以改革分封制弊端;其次,就是不停地向南申國、甫國發起攻擊,試圖突破南陽盆地,向中原進軍。

    公元前706年,楚國突然轉而攻向隨國。隨華人問楚國:“鄙國沒得罪楚國之處啊,為何來進攻中國?”熊通的回答卻非常傲慢無禮:“我楚國位居蠻夷之地。如今各諸侯國都紛紛背叛王室,互相侵伐。我現在手頭也頗有些軍隊,以此想參與中原政治,請周王室先尊奉我的爵號。”(《史記·楚世家》)

    公元前704年夏,楚國再次攻打隨國。楚華人先聲勢浩大地在楚地沈鹿(楚地,今湖北鍾祥縣)舉行盟會,會合諸侯。盟會上,熊通藉口周王室不予楚國尊封,公開自行稱王。

    從此以後,楚國國君正式稱王。楚國稱王之後,領土擴張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楚武王時期,楚國就基本控制了整個南陽盆地;楚文王時期,楚國領土就衝出南陽盆地,正式參與了中原政治。楚國八百年的宏圖偉業,已不可阻擋!
  • 5 # 五味社

    春秋時期,楚國為與周室抗衡,率先稱王。

    周禮嚴格區分君臣等級,講究君臣名分,諸侯在國內只能尊稱為“公”。

    進入春秋後,周室微弱,楚國率先稱王,對抗周室。

    《史記》中有說楚君熊渠將他的三個兒子封王,但懼怕周厲王興兵討伐,從而去掉王號。但其他文獻說熊渠只將他的三個兒子封侯,王和侯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熊渠時期,楚國是否稱王,沒有具體考證。

    《史記》中記載楚國正式稱王的是熊通,即為楚武王。《史記》中記載熊通自立為王時稱: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由此可知,楚國僅為子,男爵。其封地非常之小,最多五十里。但楚國經歷歷代君王的不斷擴張,最終成為南方大國,到熊通時,楚國已經有底氣和周室抗衡。

    更何況,楚國為蠻夷(楚伐隨時,自稱蠻夷),不受周禮約束。

  • 6 # 鯤鵬國學

    因為周看不起他

    周在最開始分封的時候就沒有想到楚國,到了周成王的時候,也就是周武王姬發兒子的時候,才想起來好像有點對不起楚國,但是他們依然看不起楚國,因為,他們覺得楚國是南蠻子!不過還是給他們封了一個子爵!封國50裡!

    楚國的國君一直對周王畢恭畢敬,但是帶來的一次次的被鄙視和看不起,因為他們和中原地區差異太大了!後來楚國認識到了這一點,就靠自己,不斷地征伐周邊國家,不斷的擴充套件自己的領土!

    但是擴充套件的過程中引起了周邊國家的恐慌和威脅,他們向周王求救,周王也覺得楚國不應該如此,就集結諸侯聯軍攻打楚國,但是他們失敗了,周王也掉進了河裡,淹死了,這時候楚國發現,不可一世的周王國也沒有那麼可怕!只是裹了一張老虎皮而已!

    到了楚國國君熊通的時候,也就是楚武王,楚國控制的區域也是越來越大,楚君就向周王申請,想封一個更高的爵位,但是被傲慢的周王拒絕了,於是楚王就說,既然如此,你不封我,我就自己稱王,自此之後,楚國國君就一直以王自居!一直穿到戰國末期被秦國消滅為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戰鬥法師70的史詩武器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