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58134898603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詩句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意思:十年寒窗苦讀時無人問津,一旦中了科舉就揚名天下。我本來把一片心意託付給明月,沒想到明月卻只照亮了溝渠。

    擴充套件資料

    《琵琶記》,是中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名著,被譽為“傳奇之祖”。全劇共四十二出,敘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全劇典雅,完整,生動,濃郁,顯示了文人的細膩目光和酣暢手法,是高度發達的中國抒情文學與戲劇藝術的結合。

    《琵琶記》總體上看,作者主觀希望“為文人立心”,宣傳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但其思想內容比較複雜:表明封建社會忠孝難以兩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時又有一定批判。

    在宣傳封建道德時,對於當時的黑暗現實也有所批判,暴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如牛丞相的專橫,地方官的腐敗。一方面要宣傳封建道德,一方面要把戲寫的動人。

    《琵琶記》的結構佈置最為人稱道。《琵琶記》是雙線結構。一條線是蔡伯喈上京考試入贅牛府;一條線是趙五娘在家,奉養公婆。

    在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中,有許多劇本都是雙線結構,但在這些雙線結構中,所組成的兩個故事,有許多是互不相關的,它們不能彼此促進,互為增輝。而《琵琶記》的雙線結構不同,它們共同敷演一家的故事,共同表演一個主題。

    兩條線索交錯發展,對比排列,產生了強烈的悲劇效果和巨大的藝術感染力。作者把蔡伯喈在牛府的生活和趙五娘在家鄉的苦難景象交錯演出,形成強烈對比。

    《成婚》與《食糠》,《彈琴》與《嘗藥》,《築墳》與《賞月》,以及《寫真》,都是寫的很成功的篇章。對比的寫法突出了戲劇衝突,加強了悲劇的氣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蘭帝美縫無酚陶瓷泥施工太難怎麼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