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師古齋主

    悟空,你又淘氣,要我回答。給大聖哥面子吧。看圖片,大聖是頗有些功力的,筆法和線質還湊合。你最大的問題是結構掌握不準,還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和原帖對比找差距,找規律。學書法是個慢活,彆著急。一個字一個字的解決問題,慢慢地就能掌握規律了。替我問你師父師弟們好!

  • 2 # 中州耕牛堂主

    看了題主的習作,總體感覺是不得臨帖要領,既沒臨出形似,也沒臨出神韻,總之,沒有把《曹全碑》的特點臨出來,主要表現在用筆和結字上。其章法佈局也不妥。隸書章法佈局應字距大於行距。章法佈局從臨帖開始就要養成習慣。

    漢《曹全碑》的特點是:體勢開張,內收外放,飄逸靈秀,正大氣象。其用筆特點為橫平豎直(注:沒有絕對的橫平,也沒有絕對的豎直),逆入平出,主筆突出,且多用圓筆。

    關於《曹全碑》的用筆和結字特點,在臨寫時一定要把它表現出來。另外,要養成讀帖的習慣。在臨帖前,一定要先讀帖,不要掂起筆就寫。如果題主有興趣,可多看看當代隸書大家張繼臨《曹全碑》的影片,也可以購買張繼的電視教學影片,會對你學習《曹全碑》有幫助的。

    據瞭解,近年來,學隸書的人臨《曹全碑》者較多,都認為《曹全碑》好學,而實際上《曹全碑》是比較難學的。那麼,怎樣才能學好《曹全碑》呢?根據我的經驗,給出幾點建議:第一,掌握好其用筆和結字特點。第二,認真深入臨帖,把重點放在對臨上,且專工一帖。第三,多用心讀帖。第四,認真領悟其書法精神。第五,持之以恆,不可輕言放棄。第六,先不要急於寫作品。

  • 3 # 郭伯一書法課堂

    看得出,你已經掌握到《曹全碑》用筆的方法了,不用懷疑,你的老師肯定很好。

    《曹全碑》屬於秀美一路,但是他的筆畫是柔中帶剛,很多人在寫這個帖的時候會寫的過於陰柔,缺乏剛勁,你的運筆也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不是太過,這就很好!

    我覺得,你可以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一、筆畫上,不夠準確,要再注意一下細節。筆畫圓潤飽滿你做到了,但是剛性不夠,稍微有些臃腫。舉個例子,豎畫:不是由重到輕均勻下行,而是有提按變化、有曲直變化、有弧度變化,你寫的時候有些單調。就像:“棄、岡、槐、續”裡面的豎筆,寫的像懸針豎(運筆有輕重緩急,收筆不可出鋒)。

    二、結構上,“裡、官、百、萬”等字觀察尚需細緻,不能憑想當然,看一個大概就下筆那是最最忌諱的臨帖,“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是要切記於心的。

    三、章法上,字間距和行間距都有些侷促。要給每個字留出擴充套件的空間才能讓字顯得舒展,疏朗緊密相映成趣。“遷”的捺伸到了“扶”的下面,“憂”和“禁”上下連線,都不可取。

    簡而言之,你的困惑,主要還是在於觀察不夠細緻。希望你能從以上三個方面注意一下,我相信,不久肯定會有很大提高!

  • 4 # 千年蘭亭

    你的字基本上抓住了曹全碑的特徵,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運筆隨意、過快,結體過於誇張等。

    曹全碑用筆平穩,體勢開張而秀麗多姿,方圓兼備而以圓筆為主,精氣內含,柔中有剛,蠶頭燕尾尤其突出。

    建議你調整書寫習慣,收斂性情,沉著穩重地臨帖。

    其次,建議你收集歷代大家臨習《曹全碑》的作品,研究這些書家是如何學習曹全碑筆法的。

  • 5 # 朗潤書舍

    廢話少講,挑乾的說。看您這字,主要問題是筆力不足,中鋒不夠,從運筆用筆上下功夫。我也是多年自學,隸書初學儘量不要從曹全入手,很容易把字寫媚了,還是從乙瑛碑,禮器入手比較穩妥。隸書用筆要沉實,行筆要澀行,寧拙毋巧,瀟灑飄逸和浮華就一線之隔,不好把握。

  • 6 # 悠然書法

    有不少和題主一樣的書法愛好者,練習了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有明顯的進步,

    這是什麼原因?是不是犯了如下幾點大忌。

    1、切忌急於求成。

    如果您是一位剛入門的書法愛好者,不建議直接臨摹曹全碑,建議先學習基本筆法,學會露鋒起筆、藏鋒起筆。中鋒行筆。

    理解每一種起筆方式應該在何時使用。然後開始對基本的筆畫練習,包括:點、橫、豎、撇、捺、勾、提、折。在練習筆畫的時候要和基本筆法相結合。

    2、無章法,無規範,不去理解結構。

    書法藝術有傳承性,書法寫得好不好,一看筆畫寫得合不合規範,二看結構佈局是否妥當,三看章法是否美觀得體。

    不少初學者,拿到曹全碑,直接臨摹而不是仔細理解每一個字的結構佈局,毫無目的的臨摹。

    3、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學習書法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定要持之以恆的堅持。每天固定拿出1-2小時的時間去練習。多找一些書法愛好者來學習交流。

  • 7 # 如石書藝

    這位書友臨的曹全碑,初看感覺筆法和結體都像曹全碑的風格了,但經不起推敲。學書法最忌貌似像,實乃沒抓住精神。

    因為,這一現狀,如沒人指點,自己很難走出來。

    一是習慣性的重複錯誤;

    二是發現不了問題;

    三是不知如何糾正。

    無限迴圈的重複臨帖,也許需要較長時間的臨習,甚至好多年,才會有所領悟到問題所在。所以,學書法,最好有人指點。但老師的指點不是全有道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者從之,不善者改之”。這就需要自己要有一定的理解和辨別能力。

    針對你的臨作問題,建議:

    一、用心讀帖,關於讀帖,古今論說繁多。我的體會,要“五讀”:

    一是通讀,此帖非彼貼的區別在哪裡,抓大放小,掌握曹全碑點畫筆法和結體的共性規律,如曹全碑,左右極其舒展,而上下結構總體非常緊密,但變化多端,時有上緊下松之特點。而你這個特點把握不夠準確,字型鬆散,點畫過於均勻,都不是此碑特點。

    二是重點讀,隸書的一撇一捺和轉折,變化豐富,尤其曹全碑撇、波畫和捺筆以及轉折,每一個字都有細微變化,注意不同字型和相同字型,同一筆畫的寫法。從而明白書寫的基本原則。

    三是選字讀,獨立字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都有不同的結體規律,如“之”、“於”、“弟”、“長”、“扶”、“尉”等字。

    四是比較讀,相同的點畫筆法,相同的字型,進行相互比較,掌握細節變化規律和空間佈局的關係。

    五是重複讀,溫故而知新,透過一遍又一遍的讀帖,強化記憶。

    二、把臨作的字型縮小。從照片上看不出你臨字有多大,但明顯感覺到鬆散。臨作的字徑控制到2、3公分左右,是練習字型緊湊而不鬆散的好方法。

    三、選部分字型,進行摹帖,透過摹帖,會發現點畫筆法和結體不準的問題。

  • 8 # 孝迎

    簡單點回答:

    1、方法問題,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2、很多初學者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好也不知道為啥好,不好也不知道為啥不好,也找不到原因,這就是基本的理解和認識不到位

    3:任何事都可以分解,只有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目標,才能一步一步去實現。就像寫好字是大目標,系統學習分解一步一步來是小目標,在什麼情況下幹什麼樣的事,切勿好高騖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xcel表格中怎樣把日期按星期遞增,橫向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