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誰男神i886
-
2 # 萌面怪受yu
我認為資源科技必須實用與節能。當今時代的科技已經不僅僅是提高生產力,而在於節約資源且保護環境,發展綠色經濟。
在當今,太陽能,氫能,電能已經傳入民間,這些資源不僅帶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能做到節能環保,所以國家提倡實用他們。
當然,科技資源的種類也是多重化的,遍佈於國家甚至是社會,一些公司也正是利用合理的資源科技作為發展理念。
科技創新資源的概念較為廣泛,一般情況下,人才素質、產業基礎、實驗裝置(裝備水平)、資金、資訊等能為科技創新提供方便或者條件的都是科技創新的資源,發展新的資源科技,懂得靈活變通,將適合國情與社會的資源科技利用,才是最好的。
-
3 # 叢林的家
第一,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馬克思明確指出: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髮展的。”馬克思的這一論斷已經為不斷髮展的社會實踐所證實。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生產資料、勞動物件和勞動者。其中的生產資料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勞動者也同樣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並向現實生產力迅速轉化,改變了生產力中的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物件和管理水平。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勞動能力。在生產力系統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和主導性的要素。
第二,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
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更是如此。
第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19 世紀末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生產三者關係發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係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例如,蒸汽機技術革命主要是從工匠傳統發展而來,在生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摸索出技術發明,然後才總結出熱力學理論。以電力技術革命為標誌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來,這種生產帶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發生改變,現在是科學推動技術進步,再推動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走在社會生產的前面,開闢著生產發展的新領域,引導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如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透過科學實驗探索出電磁學理論,透過促進電力技術的革命,並最終引發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鄧小平在總結科學技術這一發展趨勢時深刻指出:“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闢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裡被創造出來。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了: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實在,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
4 # 搞笑伊天
第一,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馬克思明確指出: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髮展的。”馬克思的這一論斷已經為不斷髮展的社會實踐所證實。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生產資料、勞動物件和勞動者。其中的生產資料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勞動者也同樣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並向現實生產力迅速轉化,改變了生產力中的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物件和管理水平。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勞動能力。在生產力系統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和主導性的要素。 第二,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 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更是如此。 第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19 世紀末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生產三者關係發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係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例如,蒸汽機技術革命主要是從工匠傳統發展而來,在生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摸索出技術發明,然後才總結出熱力學理論。以電力技術革命為標誌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來,這種生產帶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發生改變,現在是科學推動技術進步,再推動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走在社會生產的前面,開闢著生產發展的新領域,引導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如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透過科學實驗探索出電磁學理論,透過促進電力技術的革命,並最終引發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鄧小平在總結科學技術這一發展趨勢時深刻指出:“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闢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裡被創造出來。”“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了: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實在,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
5 # 喲積土成山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1)科學不是直接生產力,但是科學滲透到生產的其他要素中,可以轉化成直接的生產力。(2)科學在現代生產中,越來越成為主導和超前的力量(3)科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槓桿
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且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標誌。 什麼是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以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是人們改造自然的物質力量,它表示的是生產中人對自然界的關係。而科學首先指對應於自然領域的知識,正是對自然界規律的探索。是可謂科技是生產力,且第一。
我們學過歷史都知道,自從工業革命之後,科學技術得到推廣應用使得生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工業革命所帶動生產力的發展相當於此前人類幾千年生產力的發展,而這是得益於科學技術的應用,所以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就等同於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科學技術能夠極大的解放、發展生產力。促進生產力質的飛躍。
第一節 科技人力資源 中國的科技活動包括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R&D成果應用以及科技服務活動。2002年,中國科技活動人員總數達到了322.2萬,其中,R&D人員數量為103.5萬,科學家與工程師的數量為217.2萬。可以說,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一支數量龐大的科技隊伍。 中國的科技人力資源規模的增長經歷了三個階段:從建國到1966年是快速增長階段,1966-197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進入停滯階段,1978年後則進入爆炸式增長階段。
第二節 科技投入
1.科技活動經費
2002年,中國的科技活動經費投入為2938億元人民幣。用於R&D的經費為1288億元人民幣。
作為科技活動的主要資助者,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增加科技投入。1949年,中國政府的財政科技撥款只有5600萬元人民幣,到1960年即增加到38.81億元,但在1966年卻出現了大幅度下降,只有25億元。
1978年以後,中國政府開始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財政科技撥款從1978年的52.89億元人民幣,迅速增加到1985年的102.56億元,1995年達302.36億元人民幣,2002年更增加到816億元人民幣。
2. 研究開發(R&D)經費 R&D及R&D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是一組國際通用的重要指標,用於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活動規模及科技投入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國家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國的這兩個指標也增長很快。 從R&D的投入來看,中國企業已經成為最大的投資者。2002年,政府投入經費佔R&D總經費的33.4%,各類企業則投入佔61.2%。
第三節 科技基礎設施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建成了一批科學研究設施完備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學工程、高速的網路科研環境、大型的科學資料庫和文獻資源共享中心。
1. 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學裝置
國家重點實驗室系統始建於1984年。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現在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為加強中國科學研究,選擇大學和研究所中的優秀研究團隊,集中配備先進的儀器裝置,實施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
1984年至1993年,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投資9.1億元人民幣,建成了8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991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投資8634萬美元和1.78億元人民幣又建設了7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後,按照“優勝劣汰”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原則,對部分實驗室進行了調整,2002年中國的重點實驗室總數為164個,基本覆蓋了中國基礎學科的各個領域。
近幾年來,中國啟動了多項重大科學工程,全力加緊重大科學裝置建設。2004年,投資總計高達18億元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改造和上海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建設兩項重大工程先後開始全面實施。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改造工程總投資為6.4億元,將用五年時間完成。屆時,這個目前中國最大的科學裝置的主要效能將會提高100倍,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總投資高達12億元的上海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專案預計2010年完成。同時,中國目前還有LAMOST(拉莫斯特)大型天文望遠鏡、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等多個重大科學裝置正在建造中。
如何選擇科技資源,往往的就是加大投資力度,使科研進一步得到快速發展!
-
6 # 淘哥電商
第一,科學技術之所以是第一生產力,就在於科學與技術、生產正在迅速一體化,科學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生產的動力基礎,成為社會生產中最重要的因素。現代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都凝結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正如鄧小平所說,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闢了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 第二,科學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早在20世紀初,科技因素在勞動生產率和經濟增長中所起的作用只有5%~20%。而20世紀後期,在一些發達國家中,科技因素所佔的比重已超過一半,達到60%~80%。由此可知,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第三,科學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在當代,高科技的競爭,是世界範圍內的一場最廣泛、最深刻的競爭,它直接影響一個國家參與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競爭的成敗。鄧小平曾高瞻遠矚地指出,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裡面佔有一席之地。沒有高科技,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之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觀點的提出,不僅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而且還推動了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蓬勃發展
回覆列表
最好的資源科技就是能夠重複利用,利用成廢品了之後還可以回收,就像我們塑膠一樣,把用不了的塑膠進行回收,加工,就可以成為瓶子手機殼拖鞋等等一系列的產品,而我們所用的手機就不行了,手機的配置跟不上了就不能像電腦一樣更換裡面的硬體,這樣不單單浪費資源,而且很多人透過回收手機主機板回去提煉黃金,這樣也會造成環境汙染,而且不能更換硬體對於我們來說也要不停地更換手機,這樣也會浪費很多錢,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負擔,如果可以回收這樣就不會浪費錢,浪費資源,也不會給環境帶來影響,真正做到回收資源,更好的利用資源,讓它能夠最大化的發揮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