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庭信步206252415
-
2 # 閒話唐詩宋詞
魏野逸事:
魏野(960年—1019年),北宋詩人,字仲先,號草堂居士,原為蜀地人,後遷居陝州(今河南陝縣)。
世代為農,在陝州的東郊,自己蓋了幾間茅草屋,鑿土引泉,房前屋後植竹栽樹,常在泉林間彈琴吟詩,自得其樂,是北宋為數不多的真隱士。
關於他的野聞軼事很多,這裡就講講他與寇萊公寇準的故事。
澶淵之盟後,王若欽一夥人攻擊寇準。在一次退朝之後,王若欽乘機對真宗說:“陛下敬重寇凖,是因為他對國家有功嗎?”宋真宗點頭肯定。王欽若說:“我想不到陛下竟有這樣的看法。澶淵之役,陛下不以為恥,反而說寇凖有功。”宋真宗一愣,問他原故。王欽若說:“《春秋》—書都把城下之盟當作一種恥辱。澶淵之盟實際上是城下之盟,陛下不以為恥嗎?”王欽若見宋真宗不高興,接著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吧。那些賭徒在錢快要輸完時,就盡其所有押了上去,輸贏在此一著,這就叫‘孤注一擲’。陛下在澶州時不過是寇凖的‘孤注’罷了,真是危險啊!”從此,宋真宗對寇凖就冷淡起來。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寇凖被免去相職,到陝州去做知州。
據宋代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記載:當時都在傳說魏野陪同寇準(後封萊公)到陝府僧舍冶遊,他們兩個都在僧舍的牆壁上題詩。後來再次與萊公同遊,看到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魏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說: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後以“碧紗籠”為詩以人重的典故。
其實碧紗籠之典故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少年時孤苦貧困,曾經客寓揚州惠昭寺木蘭院,隨僧齋飡。一次,王播自然便隨著那開飯的鐘聲,迅速放下手中的書本去“隨喜”吃飯,發現,早就開過飯了。原來諸僧都很厭怠他。故意在吃過飯之後再敲鐘。就在牆上寫了一首詩。兩年後,王播自重位出鎮是邦,因訪舊遊,向之題已皆碧紗幕其上。播繼以二絕句,記錄下他這先後不同遭遇的感慨。其詩云:
二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而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寫完此詩,覺得意猶未盡,王播便又題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著名詩作: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
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據《夢溪筆談》記載:蜀人魏野,隱居不仕宦,善為詩,以詩著名。所居頗蕭灑,當世顯人多與之遊,寇忠愍(寇準)尤愛之。曾寫《贈忠愍詩》勸寇準辭官,詩云:“好向上天辭富貴,卻來平地作神仙。”後忠愍鎮北都,召野置門下。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土人謂之“生張八”。因府會,忠愍令乞詩於野,野贈之詩曰:“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樽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合坐大笑。
詩中用了北道主人的典故。北道主人典出《後漢書·鄧晨傳》:“更始北都洛陽,以晨為常山太守。會王郎反,光武自薊走信都,晨亦間行會於鉅鹿下,自請從擊邯鄲。光武曰:偉卿(鄧晨)以一從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
故宋·洪邁《容齋隨筆·北道主人》雲:“偉卿以一身從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
代表作:
魏野的詩效法姚合、賈島,苦力求工。不過他的詩平樸閒遠,尚無艱澀苦瘦之弊。
《尋隱者不遇》:"採芝何處未歸來﹐白雲滿地無人掃";
《春日述懷》:"妻喜栽花活,兒誇鬥草贏“
此外,如:"數聲離岸櫓﹐幾點別州山"(《題普濟院》),"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書友人屋壁》)及"燒葉爐中無宿火﹐讀書窗下有殘燈"(《晨興》)等。故宋僧文瑩《玉壺野史》說,魏野"詩固無飄逸俊邁之氣,但平樸而常不事虛語",評價頗為中肯。他的詩中也偶有蒼涼壯闊之句,在宋初是不可多得的。如《登原州城呈張貴從事》:"日暮北來唯有雁,地寒西去更無州。數聲塞角高還咽,一派涇河凍不流。"魏野與林逋同為宋初高士﹐雖其身後詩名不如林逋,但當日聲望實在林逋之上。據《宋史‧魏野傳》載,他的《草堂集》上帙,在大中祥符初年已傳到契丹。
《宋史‧藝文志》著錄其《草堂集》2卷,《鉅鹿東觀集》10卷。前者有《兩宋名賢小集》本;後者為其子魏閒所編,有《峭帆樓叢書》本,另《補遺》1卷﹐《附錄》1卷。
-
3 # 綺閣書生
魏野(960至1019),字仲仙,號草堂居士。北宋詩人,原為四川人,後遷至陝州,世代為農。自築草堂於陝州東郊,樂於耕種,植竹栽樹,育桑養蠶,鑿土引泉,汲水而溉。其境之幽,宛如世外桃源。肖於林間彈琴賦詩,自得其樂。其詩多詠當地風土人情,田園山水,詩風清淡樸實,鄉土氣息很濃。
大中祥符初年(1008),遼國契丹皇帝派使者到京都,向真宗求取《魏野詩集》的下半部,宋真宗認為魏野為大宋增了光,揚了名,就請魏野出莊為官,被魏野婉拒。
後來,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寇準被貶至陝州,亦親自拜訪魏野,魏野以數十年的閱歷,及滄桑感慨,贈詩勸寇準:“好去天上辭將相,歸來平地做神仙”。表現了一個隱者的淡雅情懷。
魏野死後,皇上下詔旌表,稱為“陝州處士”,並祀鄉賢祠。本有詩集,後散佚。部分詩作存於他處。
-
4 # 帝國的臉譜
北宋的隱士都很有名,比如林逋、种放等,皆朝野聞名之士,魏野在當時也非常有名。魏野首先是詩人,其次是隱士。他是蜀地人,後遷居陝州(今河南陝縣),從小博覽群書,才高八斗,特別擅長詩歌創作。
魏野的詩歌代表作包括《題普濟院》,詩曰:“陝郡衙中寺,亭臨翠靄閒。數聲離岸櫓,幾點別州山。野客猶思住,江鷗亦忘還。隔牆歌舞地,喧靜不相關。”
又如《晨興》:“夜長乞待得晨興,躭睡童猶喚不應。燒葉爐中無宿火,讀書閣下有殘燈。臨階短髮梳和月,傍岸衰容洗帶冰。料得巢禽翻怪訝,尋常日午起慵能。”
魏野的詩歌學習唐代姚合﹑賈島等人,苦心經營,力求獨特,給北宋的詩壇吹來一縷清新之風。魏野的詩歌頗多警句,因此詩名大震。伴隨著詩名的日大,他的逸聞和故事也漸漸廣為流傳。比如,魏野不僅在中原有名,他的詩集《草堂集》還傳到了遼國,被契丹人爭相傳誦,就連遼國皇帝都為他的詩歌所傾倒,當時,遼國只能找到《草堂集》上卷,為得到下卷,遼國皇帝特意派使者專程到宋朝首都開封,向宋真宗求取,讓宋真宗大感榮光。
魏野作為當時的隱士,特別注重操守,從來不攀龍附鳳,更不留心名利。他隱居於陝州城東郊,日對雲山,夜觀星月,不求聞達。魏野讓宋真宗臉上有了榮光,宋真宗投桃報李,特下詔書,徵辟魏野入朝做官。對於這種魚躍龍門、青雲直上的機遇,魏野不僅不感恩戴德,反而上書宋真宗拒絕道:“我天資笨拙,喜歡自由,皇上的好意我心領了,請讓我靜守田園草廬,繼續當一介與世無爭的農夫吧。”就這樣委婉地拒絕了皇帝的好意。
魏野不僅自己不想追求高官厚祿,還經常勸當時朝中的那些文朋詩友,要懂得激流勇退。據司馬光的《溫公詩話》記載,宋真宗為了顯示自己的政績,到泰山搞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封禪活動,勞民傷財。活動的組織者是宰相王旦,活動結束後,王旦便收到了好朋友魏野寄的贈詩:“聖朝宰相年年出,公在中書十二秋。西祀東封俱已了,好來相伴赤松遊。”魏野在詩中,規勸好友功成身退。王旦閱後,深有同感,隨即向宋真宗請求告老還鄉,頤養天年,終於實現了高位善終的好結局。
而魏野的另外一個朋友、同為宰相的寇準,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寇準因官場鬥爭被罷去了宰相職務,到地方上當知州,幾年後,宋真宗重新起用他,這時,魏野也不失時機地送了寇準一首詩,中有“好去上天辭富貴,卻來平地作神仙”之句,建議他不要貪戀權位。寇準閱後,不但沒有聽從規勸,反而高調復出,結果兩年後又被貶官,從此坎坷一生。後來,在貶官蠻荒之地的寇準終於醒悟了,便把魏野的詩題寫在窗前,每天吟誦,自我解嘲。
就這一點來說,魏野不但是個隱士、詩人,還是個天才的預言家。
-
5 # 老街味道
問題:北宋詩人魏野有哪些逸事,代表作是哪首詩?
前言《宋史·本紀第八·真宗三》記載:
三月甲戌,次陝州,召草澤魏野,辭疾不至。這個皇帝徵召都不去的魏野是宋朝一個著名的隱士,後人把魏野和林逋相提並論:
魏野、林逋之視此,則超然矣。名已達於明主,而交遊不結軫於公卿;跡已遠於市朝,而諷詠且不忘於規諫。 書不欲著,非怠於考道也,以避名也。若是者,以隱始,以隱終。志之所存,行則赴之,而隱以成。 《宋論》(清)王夫之一、魏野的趣事: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六有一個題詩的故事, 兩個人因為地位高低不同,其題詩受到的待遇也不同:
世傳魏野嘗從萊公(寇準)遊陝府僧舍,各有留題。後復同遊,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萊公大笑。魏野一生清貧,卻拒絕了皇帝的好意,不願意出仕。魏野為宰相寇準所尊重,還曾經贈詩勸寇準:"好去天上辭將相,歸來平地做神仙。"
兩個人一起遊覽寺廟時,各自題詩於壁,多年以後兩個人舊地重遊,卻發現寇準的詩”用碧紗籠護“,而魏野的詩卻”塵昏滿壁”。旁邊一個才思敏捷的官妓為避免尷尬,趕忙用衣袖擋住。魏野卻沒有放在心上,反而作詩自嘲:"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引得寇準哈哈大笑。
二、魏野的詩作王士禛《香祖筆記》中有一段說道魏野的詩:
魏野詩“數聲離岸櫓,幾點別州山”一篇最佳。王彥輔記其一絕,亦有風致可喜:“城裡爭看城外花,獨來城裡訪僧家;辛勤旋覓新鑽火,為我親烹嶽麓茶。”數聲離岸櫓,幾點別州山,上句說的是聽覺,下句說的是視覺,來自魏野的一首五律《題崇勝院河亭》
陝郡衙中寺,亭臨翠靄間。數聲離岸櫓,幾點別州山。野客猶思住,江鷗亦忘還。隔牆歌舞地,喧靜不相關。那首七絕有點意思,清明寒食期間,城裡人多去郊外遊春,所以說“城裡爭看城外花,“但是詩人去程序拜訪朋友,”覓新鑽火“說明寒食已過可以生火了。前兩句突兀,第三句點破時間,才明白前兩句的意思。第四句無奇,是第三句覓火的目的。
結束語南宋大詩人陸游寫過一首七絕《讀林逋魏野二處士詩》
君復仲先真隱淪,筆端亦自斡千鈞。閒中一句終難道,何況市朝名利人!
林逋(967一1028),字君復;魏野(960~1019),字仲先,陸游認為這兩位隱士都有文采。
王夫之 《宋論》中列舉了四個隱士,兩位是不得已而作隱士:陳摶、种放;兩位是真隱士:魏野、林逋。
回覆列表
謝悟空小秘邀。已有網友答不贅,只簡單說一點印象。北宋詩人魏野我並不十分熟悉,但他的《草堂集》、《尋隱者不遇》、《春日述懷》等多少有些模糊印象,過去讀過也是淺嘗輒止。他這個人雖為詩人可謂隱士,詩效法賈島等人風格,一生貧困又不入流,後來才為人們稱道。去世後,宋真宗下昭追封他州府處士,相當於現在的辦公廳秘書。他的軼事倒是有些,如他寫的《草堂集》曾被傳到遼國,受到契丹人的追捧,傳到宋真宗耳裡自然臉上有光,馬上火箭提拔重用。由於皇上恩寵他說話辦事就靈通。據傳他有個叫劉偁的朋友特別廉潔,出差在外花光銀兩賣了坐騎驢子,惹皇怒被罷官,魏野寫了首詩《送劉法曹東歸》,後來不知怎麼這首詩傳到宋真宗手,看了感慨萬分,又將被罷了官的劉偁請回提拔,皇上覺得有魏野這樣的賢臣詩人是江山有幸。還有一件事,宰相寇準是個正派清官,經常大義進諫上書皇上政事,有些奸臣作祟在皇上面前撥弄是非,引起皇上對他不滿,使其處於險境,魏野寫詩勸寇準辭官,然而寇準不以為然,最後身陷囹圄,這時寇準才醒悟過來。就說這些吧!我上述所講未必準確僅供參考,不喜輕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