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鄂西小濃人

    金釵石斛是中國傳統的名貴中藥,具有潤養陰津、護肝利膽、清熱止痛、降低血糖、抑制腫瘤、增強體質等多種功效,位列九大仙草之首,歷史上有“南石斛、北人參”之說。金釵石斛主要分佈在東南亞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主要分佈在安徽、河南、廣西、雲南、四川、貴州、臺灣等地區。貴州主要分佈在赤水、習水、羅甸、興義、三都等地,其中尤以貴州省赤水市為全國金釵石斛主產區。雲南次之。

    金釵石斛防原生態栽培方法有哪些?如何栽培?

    防原生栽培模式主要有壘石栽培模式、樹樁集約化栽培方式、花缽集約化盆栽方式等。栽培方法如下:

    一、選地

    金釵石斛壘石栽培地宜選擇在海拔500m以下的半陰半陽的環境,空氣相對溼度在80%左右,冬季氣溫在5℃以上以及石材較豐富的地區。壘石所用石塊以泡砂石或丹霞石為主,含水量高,能滿足金釵石斛生長所需的水分。儘量選擇在陰涼、溼潤地區,石塊上1~2年就能長出苔蘚和地衣,石塊表面有少量腐殖質。選擇的地塊要種植或適當留存已有的闊葉樹種,如榕樹(黃桷樹)、梨樹、慄樹等闊葉樹作為遮蔭樹。

    二、整地壘石

    三、壘石栽培模式

    壘石栽培模式又分為錐狀壘石栽培模式、壟狀壘石栽培模式、廂式平鋪壘石栽培模式。種苗定植以經過馴化2~3次的組培苗為宜,定植季節在春秋兩季,以春季3~4月定植為最好,秋季在9~10月定植,秋季主要是利用小陽春有一個生長期,利於苗的成活和抽發新芽。

    (一)錐狀壘石栽培

    1、選地:錐狀壘石栽培主要應用於地塊不規則,亂石較多,地塊大小不一的地方種植。

    2、堆石:錐狀壘石按壘石與壘石之間相距100cm,底寬直徑80cm,壘石高80~100cm,頂寬直徑30~40cm規格進行,壘石密度為每畝206堆。

    3、填泥:在砌堆壘石時,片石塊壘在周圍,中間填入泥土,中間泥土起到保水作用。每堆壘石栽40~50叢,株距20cm左右,每畝栽種8200~10300株。

    4、定植並施底肥:在定植時結合施底肥一併進行,底肥按牛糞300kg+適量地衣+復混肥50kg+水50kg進行拌混後,施在植株基部,每窩施50g壓住根起到固定和保水保肥作用。壘石與壘石之間種植闊葉樹,起遮陽作用。按原生態栽培每畝3000株測算,圓錐狀壘石栽培模式可以增加集約栽培面積,達到1∶(2.7~3.4)的比例,也就是說,種植佔地1畝的面積相當於種植了2.7~3.4畝。這樣充分達到了原生態集約化栽培的目的。

    (二)壟狀壘石栽培

    1、選地:壟狀壘石栽培在地勢比較平坦的地方較適宜。

    2、距離:壟狀壘石按壟與壟之間的距離100cm,壟的高度60cm,壟基部寬80cm,頂端寬60~70cm,壟的長度根據地塊確定,須因地制宜。

    3、填泥:在壘石時,壟的中間先填放泥土或山上的帶泥腐殖質,起水分的蓄積作用。

    4、栽植:種植時,每壟種植5行,行距20~30cm,株距15~18cm,在定植時結合施底肥一併進行,底肥按牛糞300kg+適量地衣+復混肥50kg+水50kg進行拌混後,施在植株基部,每窩施50g壓住根起到固定和保水保肥作用。

    5、遮陰:如果沒有預留闊葉樹,則要在壟與壟之間,每隔5m栽1株闊葉樹進行遮蔭。

    這樣種植密度為每畝16600株,扣除壟與壟之間100cm後,實際種植密度為每畝3300株,按常規每畝3000株計算,種植1畝的地塊相當於種植了1.1畝。

    (三)廂式平鋪壘石栽培

    1、選地:廂式平鋪壘石栽培主要應用於地勢平坦和坡度小於60°的地塊種植。

    2、距離:廂式平鋪壘石廂面寬1.4~1.8m,廂與地面高20cm,廂的長度根據地塊確定,廂與廂之間的距離保持30~40cm寬的農事操作管理預留走道。在壘石時留存的闊葉遮蔭樹可以是在廂中間,也可以在操作預留走道里,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3、栽植:栽種時,按行距28~34cm,窩距22~27cm的規格進行定植,種植密度為每畝7200~10800株。定植時結合施底肥一併進行,底肥按牛糞300kg+適量地衣+復混肥50kg+水50kg進行拌混後,施在植株基部,每窩施50g壓住根起到固定和保水保肥作用。

    按常規種植密度為每畝3000株計算,種植1畝的地塊相當於種植了2.4~3.6畝,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實現了原生態集約化栽培。

    二、樹樁集約化栽培方式

    選擇水源方便的地塊,用直徑20cm以上的闊葉樹樁立於土中,在樹樁上覆蓋遮陽網,在樹樁之間鋪設噴灌設施,隨時保證所需要的80%左右的溼度樹樁高200cm,樹樁密度為100cm×100cm,每畝立667根,每根上栽種石斛8~10層,每層3~4株,用線卡固定種苗基部,也可以用細鐵絲或遮陽網剪成條捆綁種苗基部,固定後在根部塗抹稀牛糞。這樣計算下來,每畝可栽16000~26000株,按常規每畝3000株計算,相當於種1畝地的面積實際種植5.3~8.7畝。但這種種植方式存在缺點,也就是在5年後(剛進入盛產期)樹樁可能開始腐爛,會導致金釵石斛苗翻蔸和脫落,而且,這樣種出來的石斛莖稈能否達到國家藥典標準也還是一個問題,因而,不宜作大面積推廣應用。

    三、花缽集約化盆栽方式

    這種栽培方式是選擇平坦、水源較近的田地,先放乾田水,搭上遮陽網,安裝噴灌設施。用市場上出售的燒料陶瓷花缽,裝上腐熟的鋸木面和腐熟的油餅或沼渣,適當加細石砂,三者的比例為5∶3∶2。每個花缽內裝4/5,每個花缽內栽1~2株金釵石斛種苗,注意不要將種苗基部埋得太深,一般將種苗的鬚根全部埋在基質裡即可,裝好後襬放在已準備好的遮陽棚下,為了便於管理,儘量擺成4缽一排,長度根據地塊而定,栽種擺好後,澆一次定根水,後期管理重點做好水分、遮陽及病蟲害的管理。栽後3年,部分莖稈葉片脫落,說明莖稈已成熟,可以採收鮮金釵石斛莖稈。

    四、選擇健壯組培苗

    金釵石斛種苗在起苗時,要對組培苗進行分級選擇,按株高相對一致進行捆紮,以100株/捆為宜,便於清點數量,在分級過程中要清除老僵病殘弱苗,充分利用健壯苗,便於定植後快速生長抽發新芽。壯苗標準:經過2~3次馴化的組培苗,每叢有1~2個分枝,株高在20~30cm,生長髮育良好,根系發達,植株健壯無病蟲危害。

    五、田間管理

    金釵石斛田間管理主要是施肥、水分、遮蔭、培植地衣、清除雜草、病蟲害防治和翻蔸管理。

    1、施肥管理

    (1)基肥:金釵石斛不管是春季還是秋季定植時,結合施基肥固定植株,基肥按牛糞300kg+適量地衣+復混肥50kg+水50kg進行拌混後,每窩施50g壓住植株根部。

    (2)追肥

    植株成活後,每年春秋各施一次肥,春季第1次為促芽肥,在春分至清明前後進行;第2次為保暖肥,在立冬前後進行。用油餅、豆渣、牛糞、豬糞、磷肥及少量氮肥混合調勻,然後在其根部薄薄地糊上一層。由於石斛的根部吸收營養的功能較差,為促進其生長,在其生長期內,每隔1~2個月,用2%的過磷酸鈣或1%的硫酸鉀進行根外施肥。不管採用何種方式栽培的金釵石斛,其施肥時間都要在清晨露水乾後進行,嚴禁在烈日當空的高溫下施用,否則將會嚴重影響石斛的正常生長。

    2、水分管理:由於金釵石斛種植在石頭上,保水能力非常差,特別是定植當年的6~8三個月,溫度高蒸發量大,容易引起石斛苗缺水現象,因此在天干時要進行澆水灌溉,以保證植株生長有充足的水分來源。在建設基地時,必須要考慮建設灌溉設施,以噴灌方式較適宜。在澆水灌溉時,灌溉時間不宜太長,只要噴溼植株和石頭表面即可,否則,澆水太多造成積水,容易發生病害。

    3、遮蔭管理:金釵石斛屬於喜陰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只需要30%~70%的Sunny就能正常生長。在集約化栽培中,必須種植遮蔭闊葉樹,一般每隔5m種植一株,遮蔭闊葉樹以榕樹(黃桷樹)、梨樹、慄樹、五倍子樹等樹種為宜。如果前期遮蔭樹苗小,達不到遮蔭的目的,就要用遮陽網進行遮蔭。待遮蔭樹長到適當高度和鬱閉度能達到遮蔭的目的時,就可以不再用遮陽網進行遮蔭。

    4、培植地衣:地衣在金釵石斛栽培中主要起到固定和保水保肥作用,同時,時間長還可以形成腐殖質,以提供金釵石斛生長的有機肥源。在定植時底肥中的地衣,經過2~3年逐步培植即可長成。

    5、清除雜草:金釵石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陰閉的石頭上,在壘石的縫隙中容易滋生其他雜草。因而,每年必須在施肥前進行人工雜草清除,以避免雜草爭光爭肥,影響金釵石斛植株正常生長。金釵石斛種植後每年除草2次,第1次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2次在11月間。在夏季高溫季節,不宜除草,以免影響金釵石斛植株正常生長。

    6、病蟲害管理:金釵石斛在仿原生態集約化栽培下發生的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又稱葉斑病)、炭疽病、根腐病、莖腐病、花葉病;害蟲主要有紅黃蜘蛛、介殼蟲、蚜蟲、蝸牛、東風螺、刺蛾、舟蛾、斜紋夜蛾。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防治需要噴藥時,必須在採收後才能施藥,否則,施藥後進行採收,將有可能造成農藥殘留超標,影響金釵石斛產品質量安全。

    7、翻蔸管理:金釵石斛栽種5年以上,植株萌發很多,老根死亡,基部逐漸腐爛,病原菌容易侵染植株,使植株生長不良,故應根據生長情況進行翻蔸,除去枯朽老根,進行分株分蔸,分出來的植株另行栽培,以促進植株的生長和增產增收。

    六、採收

    金釵石斛栽培2~3年後一年四季均可採收,但以立冬至清明前植株未萌芽收穫的為最佳,用剪刀從莖基部1cm處將生長2年以上並且葉片基本脫落完的老熟植株剪下來,留下嫩的植株,讓其繼續生長,加強管理,來年再採,達到一年栽種,多年受益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理解產業升級?與製造業又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