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漠陽小荷

    一年中最大的節日是春節,遠在他鄉的家人都要千里迢迢費時費力費錢於臘月30日前趕回家鄉,與父母兄弟親人團聚,一起過年,歡度春節。

    臘月二十八日前,家家大掃除大搞衛生,掃屋頂洗地面擦窗臺,蚊帳被鋪清洗遍。乾乾淨淨,把晦氣清除。門口舊對聯撕掉刮淨,除舊迎新。

    近年幾天,家家備齊備足春節食品,雞鵝豬肉魚蔬菜,鞭炮春聯利事袋,換上幾沓新幣派利事封紅包之用。生菜生財,大蒜香蔥菠苓菜,伶俐聰明更可愛,芹菜勤勞 ,帶葉甘蔗,寓生活甜到尾,上面所列都是年前必購之物。還要購買備齊春節應景、探親訪友的禮品,糖果餅乾花生瓜子,蘋果平安,桔子大吉大利,番蒔有時有運……。

    三十曰早上煮湯圓,寓團團圓圓,上午要貼春聯,下午在家廳堂對著祖先堂拜祭列祖列宗。臺上祭品有三杯茶水三杯酒三碗湯圓三碗飯三對箸,一盤大掛熟豬肉伴雞或伴鵝,一盤發糕,一盤煎堆(油餈煎餈)6或9只。主祭人唸唸有詞送上美好祝願,祈福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團團圓圓,人人身體康健,讀書有成前程似錦。大人小孩順序揖拜祖先。禮畢,鞭炮齊鳴。

    晚上,團圓飯前,也要鳴放鞭炮。盍家團圓共進晚餐,喜喜慶慶,大魚大肉,飲酒喝啤,大快朵頤,飽餐一頓。

    夜晚,一家人圍坐一起守歲,把盞話茶,共聚天倫之樂。父母給子女找出花花綠綠新衣服放床邊,待初一穿上,新人新衣,更進新的一步。並給老人小孩派上一個個大紅包紮年。現在紅包都是以紅毛為單位,以前60年代紅包真正是用紅紙包裹的是,以一二毛為單位,後來到老鄧開放改革取消票證時,每個紅包續漸上升到一元、五元乃至最大票額的十元。

    守歲近十二時時,開啟大門,高呼一聲‘’蹢噩神‘’,點燃鞭炮,驅趕魔瘴,逼其逃之迗迗。

    東方泛紅,新春第一天來臨了,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迎新慶賀,早晚餐開飯前也要放一次鞭炮,循例,鞭炮一直放到年初七人日。

    年初一,不殺生不買菜不掃地不丟垃圾不倒潲水,洗頭沖涼不允許,寓堆金積玉聚財寶。不損壞東西不大聲責罵小孩,講吉利話。不串門,只遊園逛街玩樂,看電影觀大戲。

    年初一,本地習俗,人人早早出門行大運,在附近跑一大圈,寄寓新的一年萬事亨通事事行運。本城人的行大運路線多是從家走到南門街,穿過進士牌坊,經朗星坊登上青雲路,揖拜學宮孔廟,再到攀桂巷折桂枝寓讀書高中舉人。路過馬屋街,騎上高頭大馬,漫遊詩院街,人經詩書浸淫,學有所成大有長進。接著進入永福街,永遠福氣。轉入錦繡街,前程似錦。最後來到鹽場衙(稅衙,國稅),寓意人已進入官府吃皇糧成公人,步步高昇。

    初二開年,也要祭拜祖先,祭品同上,湯圓換成甜品,寓新的一年生活象蜜糖甜。人們開始串門,探親訪友,老人小孩紅包利事大派送。街上鑼鼓喧天,舞獅舞龍熱火朝天。以前,初二這天開始,人們忙著在家制作炒米餅煎堆油角酒杯印餅,備日後探親訪友之禮品手信之所需。而現在人普遍懶惰了不願自己在家做禮餅了,餅點多是到商店購買,方便快捷不需勞作。

    一雞日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兵十賊曰,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過完這天,這年的春節就完成了,人們該幹嗎就幹嗎了,工作的工作,讀書的讀書,各各歸位忙碌。再祈待下一個春節早點到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眾CC是什麼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