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說起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句話——“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是的,漢朝就是這樣,不僅有漢朝,還有其他的王朝也是如此:

    1、西漢:西漢真的是強,強的它從頭到尾都強,哪怕趙飛燕姐妹再坑爹,也依然能收拾的其他國家明明白白。而就在這個時候,王政君上臺了,收拾掉趙家姊妹後,就把自己的大侄子扶上帝位,然後,西漢就沒了......

    2、曹魏:魏國是三國裡面的正朔,也是最強的國家,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都是如此,可以說,後來的晉朝之所以能一統天下,和司馬炎沒啥關係,都是踩著魏國的肩膀做到的。但就是這麼強的一個國家,因為皇帝太小,所以就被垃圾家族司馬家給幹掉了......

    3、前秦:前秦是五胡十六國裡唯一統一北方的,而且差那麼一點就統一了中國。但是淝水之戰的慘敗直接導致整個國家土崩瓦解,民族矛盾瞬間尖銳化,一代賢君苻堅也就成了刀下亡魂;

    4、北周:幾乎是和曹魏一樣的劇情,好不容易把北方統一了的宇文家族,結果被漢人楊堅收了人頭,當然,天道好輪迴,天下就該讓已經失去江山三百年的漢人來坐;

    5、後周:後周本來是五代十國裡最有希望統一天下的國家,結果由於郭威和柴榮兩代君主的英年早逝,直接導致了六歲的小皇帝接班,這也就為野心家趙匡胤謀權篡位提供了絕佳的便利條件。

  • 2 # 一點點歷史
    三國時期後期,司馬炎以晉代魏

    魏國是三國時期公認的實力最強的政權,曹魏後期政權旁落到司馬氏手中,265年魏元帝曹奐禪讓給司馬炎,魏滅亡。

    這個時候三分天下的蜀國已經滅亡,東吳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魏國完成統一指日可待,司馬氏竄魏代替曹魏稱為了大一統王朝。

    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

    如果說司馬氏竄魏是國家強,皇室弱,撿了大便宜,那麼武則天能奪取唐朝政權則是因為自己太強了。

    當時的唐朝經歷了“貞觀之治”,在李治手中,唐朝的版圖達到了巔峰,國力愈發強盛,史稱“永徽之治”,但是武則天很好的利用了君權和相權的矛盾,一步步奪取了皇位。

    不過武則天雖然建立了武周,但卻在最後歸政於唐。

    趙匡胤黃袍加身

    後周作為五代中的最後一個國家,在周世宗柴榮手中基本上確立了比較穩固的形式,先是擊敗後蜀,讓其侷限於蜀地,不敢輕舉妄動,緊接著親征南唐,幾乎奪取了南唐在長江以北的全部領土,為天下統一奠定了基礎。

    所以趙匡義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時,後周已經具備了統一中原的實力和基礎。

    縱觀以上篡位的事件,一般都是國家強盛卻皇室微弱,比如周世宗柴榮去世後,留下孤兒寡母根本無法穩定局面。

  • 3 # 腦洞歷史觀

    後唐的開國皇帝李存勖應該算一個。

    這個哥們不太出名,但是論戰鬥力,絕對可以排到開國皇帝的前五吧。他爸叫李克用,其實並不姓李,而姓朱邪,也不是漢族人,而是沙陀人。以前在邊疆混,混不下去了跑到中原,唐朝給安排工作,主要就是當僱傭兵。

    到了他老子李克用的時候,其實力就已經是諸鎮第一了,唐末著名的農民起義黃巢就是李克用帶著沙陀兵團給平定的。

    這時候,李克用的剋星出現了,這個人就是原黃巢的部將朱溫,投降後封了汴州節度使,在李克用平定黃巢回太原時,帶著他的十三太保進城,在朱溫的汴州吃了一頓飯,朱溫一看這傢伙,兵強馬壯的,恰好又有些言語衝突,主要是李克用瞧不起朱溫,實力太渣。

    但沒想到,吃完飯,朱溫就派兵把李克用圍了起來,要給他們來個團滅,李克用拼命逃了出來,從此結下了樑子。

    論實力,李克用遠超朱溫,但兩個人隔的遠,一個在山西一個在河南。中間有很多軍閥。朱溫就利用這些中間的軍閥慢慢尋找機會,最後實現逆轉,李克用沒再打到汴州來,而被朱溫大軍打到了太原的門戶潞州。最後李克用活活氣死。

    最危險的時候,李存勖開始暴走了,他父親死時,太原內有內亂(一些想造反的兄弟),外面被朱溫圍著,李存勖不過十八歲,但他先是擺平了一個搶位子的叔叔,然後披孝出征,以少勝多,大敗梁軍,一舉扭轉了局勢。

    李克用臨死留給他三支箭,一支箭一個敵人:幽州劉守光,契丹人,朱溫。李存勖全部完成,滅了幽州劉守光,征服了河北,數次大敗契丹人,在宋朝時期牛皮哄哄的遼國在他的手下,基本上被打得爹媽不認識。

    最後,李存勖打敗後梁,建立了後唐,基本統一了北方,如果沒有意外,他可以在趙匡胤之前提前五十年統一天下。

    但意外還是出現了,平定北方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前蜀。問題不出在徵蜀上,徵蜀很成功,問題出在徵蜀的大將上,大將叫郭崇韜,郭崇韜是軍事統帥,而名義上的總統帥是李存勖的兒子李繼岌。打下前蜀,戰利品的分配權基本都在郭崇韜手裡,他哪把李繼岌這個屁孩放在眼裡啊。可沒想到,李繼岌也是相當狠的一個人,直接把郭崇韜叫過來,一錘子敲死了。

    這一下,大軍震動,恰在這時候,內部又出了事,魏博軍鎮發生兵變,李存勖派自己的乾哥哥李嗣源去平叛,結果去了,反被魏博軍人擁立回過頭來攻打洛陽。

    李存勖想往西走,跟自己兒子率領的徵蜀大軍會合,剛要動的時候,自己的親軍造反。最後,李存勖被流矢射中,死在了殿前。

    縱觀李存勖的一生,一句詩可以形容: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 4 # 夏目歷史君

    明軍事實力當時確實是不錯,火器領先世界。這裡我再補充兩個,秦和隋吧!

    一、秦

    秦二世而亡,但並不妨礙其強大,畢竟根基還在。即使在秦末,大秦仍有甲士百萬。

    在起義軍攻入關中後,秦在短時間了就用囚徒集結了20萬人的部隊來抗擊起義軍,並將其打跑,還殺死了張梁。在北方抗擊匈奴的秦軍也有近30萬人。南征完後鎮守百越的秦軍更是有50萬之多。名將有章邯、王離等人,不可謂不強。

    可惜南征的五十萬軍隊並未回來支援大秦。而之前抗擊匈奴的軍隊和囚徒組成的軍隊,則是遇到了戰神項羽,最終敗了,大秦亡了。

    二、隋

    隋絕對是歷史上最被低估的朝代之一,隋在隋煬帝初期,全國在籍戶數890萬。而唐朝的鼎盛時期,也就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時期,全國戶數也僅960萬。要知道隋當時剛結束亂世沒多久,只歷經了一個楊堅,就達到了這樣的成就。而唐可是經歷了李世民、武則天等多人之手,傳到李隆基手裡才有這樣的成果。

    隋煬帝更是多次率大軍討伐他國,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動不動就出兵數十萬,規模之大,史上少見,可見隋國力之強,兵甲之足。

    三、秦亡後有強漢,而隋亡後有盛唐。可以說漢和唐都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秦和隋的基礎才有後來的強盛。

    秦和隋之所以強盛,是因為這兩個朝代都只是統一僅僅歷經了兩代,時間短暫,基礎還在,比如士兵的軍事素質肯定還是很強的,衰弱的不會太快。隋和秦雖然亡國,但無法抹去他們的強盛。

  • 5 # 宋安之

    五代十國中的後周應該算一個。

    說後周之前先說說後周被謀朝篡位後建立的宋朝。

    宋朝在歷史上有文宋之稱,它雖然沒有成為大一統王朝,但卻大致統一了中國,結束了五代十國亂世,並且在文化上登峰造極。兩宋三百多年也只是僅次於兩漢四百多年。

    而宋朝的輝煌成就卻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後周打下的基礎。

    後周是五代十國亂世中一個僅僅存國十年的朝代,在那樣的亂世裡似乎很是正常,然而這個王朝並不簡單,連續兩代有為之主,更是出了一個五代第一明君柴榮。

    後周太祖郭威是當時亂世裡的一個另類。他體恤民情,立國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且提高了文官地位,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重武輕文陋習。

    後周第二位皇帝柴榮時代,繼續深化改革,並且短短的在位六年時間中,先後西敗後蜀奪得四州之地。三徵南唐,迫使南唐皇帝自去帝號,盡得長江以北之地。北破契丹,一路勢如破竹連克二州三關。有一統天下之勢。

    後周經營至第二代皇帝柴榮時,成為亂世中最強的一個國家,有再度統一中國的實力,並且按照郭威柴榮父子的改革來看,是想扭轉當時重武輕文的陋習使之成為漢唐時期崇文尚武的平衡路線。

    後周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有實力統一中國,結束五代十國亂世。並且走的崇文尚武路線,柴榮也應該是太宗結果成為世宗。而北宋靠著後周留下的強大實力大致統一了中國,卻因為武將篡位開國而重文輕武畸形發展,屢屢被北方遼金所壓制,沒能徹底統一了中國。真乃遺憾。

    後周是五代十國武夫治國時代的一抹亮光,本有希望恢復漢唐時代的崇文尚武雄風。歷太祖郭威世宗柴榮兩代人經營,何其強大,傲視群雄。卻因為柴榮的英年早逝,幼主的倉促登基,一個陳橋兵變就成為過去式,成全了兩宋的三百年之繁華,自己卻存在感頗低。

  • 6 # 春先生的世界

    像後周武帝柴榮這樣英明神武的皇帝突然去世,被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篡奪了帝位。很是遺憾啊!

    後周是從後周太祖郭威開始的,後周太祖郭威原是後漢的一名大將,家裡的親人都被漢隱帝殺害了,柴榮從小父母雙亡,從小投靠郭威認他為乾爹。小的時候郭威家也窮,柴榮做點小買賣補貼家用,等大點起來郭威已經是後漢的一位將領了,於是柴榮跟隨郭威南征北戰,郭威靠著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後周皇朝,立柴榮為太子。

    後來郭威去世後,柴榮即皇帝位,即位後北拒北漢契丹聯軍,南下打敗南唐,還提出十年開拓疆土,十年給百姓休養生息,十年給人民一個安定的天下。可惜,就位6年就英年早逝,孩子都還小被北宋開國皇帝趙趙匡胤黃袍加身,奪走了皇帝位。

  • 7 # 煮酒君

    歷史上謀朝篡位的事例有很多,但是能在強盛的政權手中謀朝篡位建立新的政權者,實在是屈指可數。在這屈指可數的篡位者中最出名的當屬王莽、司馬家族、楊堅、趙匡胤。

    強漢折腰分兩段的始作俑者——王莽

    歷史上關於王朝被滅最高評價的當屬漢朝那一句“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兩漢除了建立之初漢高祖、文景二帝時期,被周邊的遊牧民族壓著打之外,其他的時期裡都是東亞大陸的霸主,即便到了東漢末年,漢庭名存實亡之際,曹操都還能壓住匈奴。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強大的政權也有著一段亡國史。我們都知道漢朝有東西兩漢之分,兩漢中間還有一個不被後世承認的朝代新朝,新朝的建立者就是歷史上最出名的偽君子王莽。

    王莽篡漢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於,西漢末年皇帝都比較平庸以及外戚勢力的強大。興許是西漢初期出現的明君太多了,導致後期的皇帝都過於平庸。從漢元帝開始,西漢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皇帝能力下降帶來的一個顯著的後果就是以太后、皇后為首的外戚勢力不斷的把持朝政。王莽作為當時勢力強大的王家的成員,本身就擁有著豐厚的政治資源,再加上王莽將自己塑造出孝順廉潔、品德高尚的形象,迎合了當時的舉孝廉的人才選拔制度。在外人看來這麼一個孝順廉潔、品德高尚的人是值得重用的,於是乎王莽就這樣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在時機成熟之後,王莽廢除了傀儡皇帝劉嬰,自己稱帝建立了新朝。王莽建立新朝時,當時的西漢仍然是東亞大陸的霸主,新朝從某種程度而言不過是換了皮囊的西漢王朝罷了。可以說王莽是在當時統治政權極其強盛的情況下,虎口奪食、謀朝篡位。但是也正是這個統治政權太過於強大了,在王莽稱帝十六年之後就被漢朝的皇族打敗,最後在劉秀的率領之下漢朝得以復辟。

    王莽之後,能夠在強盛王朝手中奪取政權的還有武則天建立的武周政權。武周政權跟王莽的新朝實在是太像了,都是將一個強大的政權一分為二;都是靠篡位者的才能最終虎口奪食;亦都是不為正統史學所認同的。

    除了王莽跟武則天之外,也有像司馬家族、楊堅、趙匡胤這樣的篡位者。但無論是司馬家族還是楊堅、趙匡胤他們篡位的物件都只是當時實力相對強大的割據勢力,所以他們談不上是從強盛的朝代中謀朝篡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少年郎的勵志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