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正永生

    謝邀。孩子不聽話你知道是啥原因嗎?‘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沒有胎前、胎教,總得有啟蒙教育,咱們都犯有同樣錯誤:‘孩子還小大了就好了’。孩子就是這樣慣成了,現在有點兒晚了。很好和他勾通,少批評。這時的他不聽你那一套,只有慢慢說服,講一些這方面的故事,就向臨近xx家xx人xx事最後結局不好的事講給他,他也會聽的。彆著急,會改變的。

  • 2 # 一鳴男

    “好孩子是誇獎出來的”這句話經不起實踐的驗證。從人性的角度來講,總有“犯賤”的那一刻,也有“惰性十足”的秉性。僅僅說好話,講道理,這使孩子摸透了你的“底線”。因此毫無顧忌地放肆。建議你給他顏色看看

    一.故意給他一次“全方位”的放縱。比如週末,一反常態任他打遊戲玩手機,什麼也不說,第二天一大清早,你們小兩口悄然“消失”,他肯定有打電話的時候,別急,告訴他,我們待在家裡憋屈,鬱悶,出來旅遊,得幾天的時間才回去。

    二.等他有事打電話時,不接。到晚上11點左右再回話。寶貝我們玩得很開心,外面熱鬧聽不見電話。什麼?你吃...還沒吃飯嗎?冰箱裡不是有吃的嗎?你那麼聰明,自己解決吧,掛了。

    三.耐住性子,不管不顧他。到第二天晚上11點以後再回家,進門後拿出一副玩得盡興的樣子,一反嘮嘮叨叨,問他吃了嗎,作業完成了嗎之類的廢話。你們看電視,玩手機,然後睡覺。

    四.事先跟學校老師溝通,每天問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在家裡依然不冷不熱,給他按時做好飯就行,管他愛吃不吃。

    五.週末來臨時,小倆口漫不經心商議,這一週到哪裡去“瀟灑”。

    六.孩子終於冒出一句,我呢?你們不管我了嗎。

    七.水到渠成,跟他約法三章,雙方在怎樣的環境裡才能“和諧相處”。

  • 3 # 您的健康教育生活顧問

    現在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都很痛苦,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家長,因為,我經常應邀去給很多學校的家長講有關於家庭教育的課。

    這位家長我請問一下你,你說你孩子不聽你說的話,這種情況讓你很無奈和很生氣,請問你:“你認為自己說的話都是對的嗎?”,還有就是你如果用要求一個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痛苦,當孩子內心感覺痛苦了他就不聽家長的話了,或者說來說逃避你了,我們將這種現象對應與心理學上就是“趨利避害”的正常心理。

    而你說孩子把你的耐心已經磨沒了,那就說明你自己平時學習比較少,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缺乏正確的認知,確定正確的方式方法,導致你處理的問題對孩子和對你都產生了傷害,我建議你認真思考,然後,開始反思自己和開始學習有關於這方面的知識,提升自我的認知和水平為好。

    祝你和家人健康快樂!

  • 4 # 鹿得小劇場

    不聽話行為一:頂嘴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且振振有詞。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 ”他就說:“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我氣得關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的行為本質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在孩子回答“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後,父母可以不再言語。事後與孩子討論: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應該接受他希望什麼時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不聽話行為二:批評就摔門每次批評女兒時,她會在你面前“砰”地把門重重關上。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係敏感的孩子。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境中,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展。父母忽視家庭人際(夫妻之間、與長輩之間等)溝通或大人之間戲謔、嗔怪的行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就學會了。成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溝通。孩子將很快學會並反饋給你,令你欣喜萬分。不聽話行為三:耍脾氣

    兒子玩起電腦遊戲沒完沒了,我說:“別老玩,眼睛會弄壞的。”他頭也不回地說:“你真煩,煩死了。”如果你和他討論這個問題,就陷入糾纏不清的討價還價之中,弄得我頭都大了。

    孩子嫌父母煩,是因為他必須停止玩遊戲,且即使不停止也勢必玩不成。而頂撞的言語是家人的版本。

    玩電腦時間長了影響眼睛,是孩子已經知道的和你多次嘮叨的。正確的做法是與孩子約定玩電腦的時間,並用鬧鐘或計時器予以控制。必要時父母輕拍孩子的身體給予提醒。平時,要特別誇大地表揚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強化。

    不聽話行為四:反駁有理女兒聰明伶俐,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以各種理由說服我們,如為什麼不為什麼要那樣我們可以……比如去外婆家前,我叫她快穿好衣服,她立刻“回敬”:“為什麼要快外婆家又跑不了”、“你不是總叫我做事要仔細、耐心嗎”、“外婆也總說慢慢來,不可心太急”……我覺得很難對付她。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愛“說道理”的家庭。孩子不能理解不同場合人們的行為需要彈性和靈活性,他們受思維發展(思維刻板性)和生活經驗的侷限,運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推理(轉導推理),並據此反駁父母教育理念的自相矛盾”。減少籠統的大道理說教,注意具體事情具體要求。本案中,如孩子說“外婆家跑不了”,你的回答是“但外婆會著急”。針對“你不是總叫我做事要仔細、耐心”,不可回答“特殊情況例外”,否則,孩子下次又會用這句話為自己找理由。父母可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經歷過的事例,以故事的形式,具體指導孩子的行為,逐步發展孩子的思維。不聽話行為五:不理你說好午睡起來去公園,可午睡時間到了,兒子還在玩,我們一遍遍催促他:“寶寶乖,趕緊上床,要不來不及去公園了。”可他就像聾子似的,毫無反應。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並有很好的對策“不予理睬”。這樣就不會被輕易干擾。時間是抽象的,幼兒普遍缺乏時間觀念,這種現象是正常的。日常生活是有作息時間的。父母需要制定規矩和運用策略。如給孩子有限選擇“要麼睡午覺,可以去公園;要麼繼續玩,不去公園”,視孩子的遊戲內容而定,如他正在搭火車,就說“晚上到了,旅客和司機都要睡了。下一站是兒童公園,大家睡好了有精神玩”等。如果孩子的遊戲內容難以暫時告一段落,則應允許其完成(不可隨意打斷孩子的遊戲或活動,因為培養注意力也很重要)。不聽話行為六:化妝品刷牆3歲的兒子太淘氣了,一眼沒看牢,他就把我的化妝品、牙膏擠到牆上“刷牆”,把摩絲噴滿房間,說是“下大雪”。慶幸!你有一個充滿創意並敢於嘗試的兒子。千萬不要罵他,如果你“制止”成功,你可能扼殺了一個“愛因斯坦”!孩子的行為提示:他對探索自然感興趣。請和他一起把廚房變成實驗室,帶他做油鹽醬醋糖“攪和”的實驗。或為他提供各種顏料,讓他混合,觀察變化,並提供豐富的科普讀物。最好,從此你對科普也發生濃厚的興趣。不聽話行為七:用蟲嚇姐姐兒子知道小表姐特別怕蟲,他就會抓只螞蚱甚至蟑螂放到姐姐頭上,弄得姐姐尖聲哭叫。這是兒童的惡作劇,也是兒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姐姐尖聲哭叫”的效果。須知,幽默是智慧,幽默是樂觀,不可粗暴扼殺。常帶孩子看幽默漫畫,講幽默故事,同時關照孩子使人生氣、害怕的行為“不可以”。平時,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可運用幽默的技巧。如孩子想去游泳不得而大哭,父母說“有個人哭呀哭,哭出兩缸眼淚水,結果就在淚水裡游泳了”,孩子會覺得很滑稽而破涕為笑。不聽話行為八:不斷要新玩具下班回家,兒子第一句話就問:給我買玩具了嗎他爸爸出差,從外地打來電話,他搶過話筒就叫:給我買玩具!弄得家裡玩具成堆,可兒子還是不斷地說要買。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同時喜歡新玩具,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這與父母購置玩具的特性也有關,如漂亮的玩具汽車只能開來開去玩,孩子玩兩天就厭了;若是可拆裝可變換造型的汽車,孩子就能反覆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更能玩出創意玩出名堂。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們拼拼拆拆。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他也會興致勃勃的。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孩子一定大為開心。不聽話行為九:故意做壞事,還做鬼臉吃飯前讓4歲的女兒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卻故意將筷子丟到地上,我罵她,她還自得其樂地向你做鬼臉。有兩種可能,一是不願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別是有客人時,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捱罵。做鬼臉,很可能是有次她偶爾做了,獲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氣為樂,不再處罰她。對她的鬼臉不予理睬,平靜而堅決地要求地把筷子撿起來。若孩子堅決不撿,也不要堅持,自己處理好,飯桌上權當沒發生這一幕。因為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產生內疚感。事後溝通,讓她知道,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壞);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語言表達,如“我覺得沒人理睬我!”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不聽話行為十:纏人撒嬌女兒常提出種種煩瑣的要求並誇張地訴苦。比如說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時她準會哭哭啼啼地說:“我腳痛,要背(要打的)”;睡前故事講好該熄燈了,她又嚷嚷著叫我過去,一會兒說怕黑,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哭叫:“要媽媽陪呀……”早期母子依戀沒得到滿足,孩子就可能特別粘媽媽。媽媽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粘你的時候才予以滿足。如果必須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麼,她就學會粘你。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媽媽屬於她。如果孩子總是處於不知媽媽什麼時候會陪伴她的焦慮狀態中,媽媽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不聽話行為十一:上幼兒園哭週一早晨上幼兒園,總要哭鬧一番……這是分離焦慮,多發生在剛入園或因病長時沒上學的孩子身上。若非上述情況,原因就比較複雜,可能是老師、小朋友令他不愉快,甚至害怕,也可能是孩子自身依賴性太強,不習慣幼兒園環境對孩子獨立、規範的要求。和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是否喜歡幼兒園起關鍵的作用;若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在家要逐步培養其獨立性。比如孩子在家吃飯要喂,那麼,他會因“吃飯”的挫折感而想賴學。改變就要從家裡做起。不聽話行為十二:乖孩子換了一個人5歲的兒子越來越懂事,常安靜地自己玩或畫畫、看書,可欣慰之時,發現他又突然不聽話了,嘟嘟嚷嚷地纏人,動不動就蹬掉鞋子跺腳,彷彿退回到2歲。我十分納悶,那個“大孩子”哪去。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訊號。“不聽話”必有原因。請仔細回顧家裡或幼兒園有無重大事情發生幼兒表達痛苦、悲傷情緒的方式和成人不同,事發時,他們好像無動於衷,事後,當大人逐漸淡忘時,他們常以非正常行為表現出來,看起來像“換了個人”。特別是很乖巧的孩子,他們因為太聽話,也更加容易受到傷害。如家裡沒有重大事故發生(親人病、亡,父母吵架、離異等),要和孩子或老師細談,有些事情大人不經意,孩子在意。不聽話行為十三:情緒戲劇化女兒情緒非常戲劇化,剛見到小朋友時會歡呼著衝過去,但轉眼又哭著來找你,一會兒說找不到想要的玩具,一會兒又哭著來告狀。每個孩子的氣質、情緒穩定性都會有差異。一般而言,孩子越小,情緒穩定性越差,成熟也意味著情緒穩定性提高。父母要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況,神經質的父母很容易帶出情緒不穩定的孩子。父母務必情緒穩定,視變不變,視亂不亂。處理事情態度溫和但堅定,以健康、穩定的人格去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並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同時要準備打持久戰。所幸,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隨著年齡增大和良好的教育,其情緒穩定性將逐步提高。不聽話行為十四:當眾大哭大鬧在超市排隊付賬,女兒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鬧著要吃,我不理會,她就大聲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眾人不贊成的目光所淹沒。巧克力對孩子具有特殊的誘惑力,抗拒誘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養。若孩子因哭鬧而得到滿足,他將學會以哭鬧要挾你,控制你。傾聽孩子並適當滿足他。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場所,帶孩子去一趟,給他買塊巧克力也不算過分。若肯定不能滿足他,就不要帶他去超市。面對超市琳琅滿目的誘惑,孩子若什麼都不要,也非正常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一些成語大全裡面的四字成語及其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