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雷嘟嘟
-
2 # 漁舟太守
慈禧太后、崇禎皇帝,兩位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末世君主,歷來都是備受“差評”。要比較這兩位“差評”君主誰更厲害,這就需要我們摘掉傳統的有色眼鏡,從優點和缺點兩方面去客觀評價。
崇禎皇帝的優點:
崇禎不是一個“渣皇”,他是一個一心想有所作為的君主。這一點,他遠遠超過他的幾位前任皇帝。
看一看崇禎皇帝之前都是些什麼人吧:他的祖父萬曆帝,倦怠朝政,二十多年不上朝;他的父親泰昌帝,縱樂酒色,在位不到一個月就死去;他的哥哥天啟帝更是匪夷所思,整天沉湎木匠活。拜他們所賜,大明朝逐漸滑向衰敗的深淵。
這還只是一方面。這時候的大明朝還面臨兩個新的問題。一個是在氣候上正處於小冰河時期,天災瘟疫不斷,導致了大面積的饑荒和死亡,流民起義不斷。另一個是東北的後金政權崛起,在遼東給大明朝帶來了嚴重的麻煩。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問題多多。
難得的是,崇禎皇帝即位開始,就展現出了勵精圖治的形象, 並且一上臺就剷除了魏忠賢的閹黨。據史書記載,崇禎皇帝“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可以看出,崇禎皇帝是一個異常勤奮、厲行節儉的人。
對此,明末清初的張岱評價說:“古來亡國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窮兵黷武亡者,嗟我先帝,焦慮心求治,旰食宵衣,恭儉辛勤,萬幾無曠,即古之中興令主,無以過之”。
這樣的評價,可以說是比較中肯的。
崇禎皇帝的缺點:
從態度上看,崇禎無疑是個好皇帝。但當皇帝是一項技術活,比態度更重要的是能力,而且需要的是超凡的能力,畢竟統治的是一個偌大的帝國。不幸的是,在能力方面,崇禎皇帝遠遠不合格。
崇禎皇帝一個的行政舉措,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急功近利,缺乏深謀遠慮。正如張岱所說:“先帝焦於求治,刻於理財;渴於用人,驟於行法”。
在清算閹黨的過程中,雖然目的是為了除惡揚善,但在現實政治中,官員中善惡的界限並沒有那麼絕對,因此閹黨雖然表面上清除了,但明朝文官集團的黨爭卻愈演愈烈。
在財政上,由於內有農民起義,外有遼東問題,導致戰事不斷,戰爭開支龐大。崇禎皇帝因此在正常的稅賦之外增加的遼餉、剿餉和練餉,稱之為“三餉”,結果反而加劇了內部的矛盾。
崇禎皇帝最為人詬病的則是他與大臣的關係。他性格嚴苛、多疑猜忌、剛愎自用,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甚至殺頭。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禎帝還頻繁地調整官吏,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
比較著名的,在遼東問題上,崇禎帝先是輕易相信袁崇煥“五年平遼”的許諾,後來又輕易殺掉袁崇煥,足見其用人水平的低下。
可以說,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勤於政務,但又錯誤百出。錯誤的作為,在某種程度上比無所作為更可怕。因此,一心想勵精圖治的崇禎皇帝,反而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可以說,正是能力上的不足,導致了崇禎帝的悲劇。
慈禧太后的優點:
只要稍微瞭解晚清史的,都會對晚清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行為痛心疾首。而慈禧太后,也被當作是這一切問題的罪魁禍首。但實際上,慈禧太后執掌大清國朝政長達40多年,其間還創造了“同光中興”的局面,她的身上也並非沒有可以稱道的地方。
慈禧首先是一個頗具政治手腕的統治者。在咸豐皇帝死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除掉了肅順等顧命大臣,開始實際執掌政權。在這場政治鬥爭中,時年26歲的慈禧,就展現出了頗為老辣的手段。
此後,在40多年的統治生涯中,慈禧一直能夠乾綱獨斷。以傳統政治的觀點來看,慈禧無疑有著高超的統治技巧,她能夠成功駕馭大臣,維持政局的穩定,在經歷了太平天國的動亂之後,使國家能夠平穩地恢復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在位期間,成功重用了大批漢族官僚,從開始的曾國藩、左宗棠、到後來的張之洞、李鴻章,再到後面的袁世凱。當時漢族大臣中最優秀的人才,都能為慈禧所用,充分發揮其才能,並且終慈禧一生,他們都能忠於大清政權。
反觀慈禧死後,繼任的統治者攝政王載灃,立即排斥袁世凱等漢族大臣,大舉任用能力和資歷都嚴重不足的滿族少壯派親信,從而迅速導致了清朝政權的崩潰。相比之下,慈禧的統治能力高下立判。
此外,慈禧也有一定的改革意識。通常慈禧都被視為保守頑固的代表,但實際上,在不威脅到自身統治地位的前提下,慈禧在位期間也進行了不少的改革舉措。
其中,大名鼎鼎的洋務運動可以說就離不開了慈禧的支援。在庚子之變後,慈禧又主導了一場新政,包括廢除科舉、發展新式教育、編練新軍等,改革力度。這些新政舉措,對中國後來的近代化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慈禧太后的缺點:
再來說說慈禧的問題。慈禧作為一個封建統治者,首先其出發點都是為了維護其統治權力。比如戊戌政變,因為觸動了慈禧的統治地位,結果遭到嚴厲的反撲,這與其說是改革立場之爭,更不如說是一場政治鬥爭。
為了維護政局的平衡,慈禧在重用洋務派的同時,也利用頑固派,達到互相制衡的目的。慈禧借中法戰爭戰局不利之機發動甲申易樞,將以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全班成員統予罷斥,讓自己擁有了不受制約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還有就是重用滿族親貴,吏治腐敗。就慈禧的用人標準而言,忠心的重要性是要高於才幹的,尤其是在軍機處這樣的核心權力上,滿族親貴更為可靠,慈禧後期鉅貪慶親王當政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而慈禧最大的問題在於對外的無知。在中法戰爭其間,出於對形勢的誤判,導致不敗之敗。更為嚴重的就是庚子之亂,試圖利用義和團來排外,直接導致八國聯軍侵華,掀起了列強瓜分的狂潮,作為實際最高統治者的慈禧,這反映了她應對時局的嚴重無能。
此外,慈禧生活奢靡,熱衷享樂,喜愛各種珍奇珠寶。在甲午戰爭的關鍵時刻,大講排場舉辦壽禮,並且在財政緊缺的情況下,不顧眾大臣的反對,花巨資修建園林,這也是慈禧最大的黑點之一。甚至在庚子之變後,奢靡之風也沒有改變,這一點與崇禎皇帝的節儉有著鮮明的對比。
總結起來,慈禧傳統政治能力方面強於崇禎皇帝,在個人品格方面,崇禎皇帝更值得肯定。但在面對內憂外患,兩人都無力改變大局,帶領國家開闢新的局面。與那些雄才大略、力挽狂瀾的政治家相比,他們的能力都是嚴重不足,被差評也是無可厚非。
-
3 # 朱小瑾Judy
不能因為慈禧在崇禎皇帝死後把持朝政就覺得她厲害,所有的一切發生的歷史,都是天時地利人和之後,清王朝該有的命運!
-
4 # 東方朗旭
明清作為中國古代最後的兩個王朝,都有過自己的輝煌,也都有自己的短處,都為中華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位17年。慈禧太后雖然並非皇帝,卻是清朝最後幾十年的實際掌權者,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現在我們做一下比較。
一,上臺。
崇禎17歲繼位,上臺後兩個月內就憑一己之力除掉了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魏忠賢閹黨集團,顯示了極高的政治智慧。據當年明月所說,崇禎是明朝第二聰明的皇帝,僅次於嘉靖。
咸豐皇帝死後,年僅六歲的同治皇帝繼位,由於皇帝年幼,行政權由肅順等八位顧名大臣掌握。不久,慈禧慈安與恭親王發動政變,成功奪權。同治皇帝死後,光緒繼位,權力仍被慈禧牢牢掌握。
二,決策
崇禎掌權的17年間,雖然有眾多文臣輔佐,但重大事務基本由崇禎一人決策,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一個。崇禎比較多疑,對大臣很難給予足夠的信任。
慈禧雖然也是幾乎獨掌權力,相比崇禎,還是有一些制約,慈禧身邊人多少能插話,畢竟慈禧不是皇帝,不是名正言順,更重要的是慈禧對於一些有能力的大臣能給予一定的信任,能夠聽取和選擇正確的意見,比如張之洞、曾國藩等人。
三,面對和處理內外危機

明末外部有後金的虎視眈眈,內部有張獻忠等人的農民軍起義。崇禎不和談,不割地賠款,維持了大明天朝上邦的尊嚴,拼盡全力也沒能挽救危局。最後崇禎沒有選擇逃走,更沒有投降,在親手殺死親眷後自殺身亡。
清末面臨的形勢與明朝類似且更為嚴峻,外部英法俄等列強侵略,內部有天平天國、捻軍等起義軍。慈禧選擇的方式是與列強議和,簽署和承認列強的不平等條約,逐步放棄藩屬國,割地賠款,給予外國租界,同意列強提出的幾乎一切要求。然後,開展“洋務運動”,引進外國技術和軍事工業,全力剿滅內部農民軍,最終成功剿滅天平天國和捻軍。但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尊嚴掃地,卑躬屈膝,喪權辱國。
四,對待百姓

崇禎從感情上講,愛民如子,只是稅負越來越重,對待投降的農民軍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對不投降的農民軍才派兵剿滅。但是效果不好,有些刁民,比如張獻忠先後五次投降,又五次造反,讓崇禎很傷心。
慈禧太后對待漢人百姓提防,對待造反的農民,恨之入骨,能殺就殺,免留禍患。對待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也是該殺就殺,絕不手軟。
五,結局和遺言
崇禎辛辛苦苦殫精竭慮17年,不揮霍不奢靡,珍惜每一兩銀子,衣服破了都是老婆給補的,最終在明朝主力幾乎全部被後金消滅後,被李自成農民軍攻破了北京城,明朝滅亡。留下遺言:“朕涼躬聖意,有傷天德,死去無顏見祖宗.故去面冠,以發覆面,任賊分割,無傷百姓一人!”
慈禧太后共統治中國47年,她死後三年,武昌起義爆發,清滅亡。慈禧時期消滅了內部叛亂,卻對外部列強無能為力,甲午戰爭慘敗,被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但是延長了清王朝的壽命,雖然,“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清朝的國力,民族資本主義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政治上也改革過,清朝雖然沒有滅亡在農民軍和列強手中,卻被革命黨和袁世凱聯合推翻。慈禧臨終遺言:“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另外,不得令太監擅權。”
崇禎皇帝不議和不割地賠款,使明朝突然崩了。慈禧太后割地賠款,放棄藩屬國等也是在國家落後情況下的無奈選擇,雖一定程度延緩了侵略程序,卻因落後時代而滅亡。
回覆列表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做一個對比!首先慈禧掌權之前國家形式平穩!崇禎登基前有中日北韓之戰,後有閹黨之亂,已動搖國家根本!在其次,慈禧時期國庫收入盡一億兩白銀!崇禎時期國庫收入500萬左右,軍費開支卻800萬兩!再次內憂,慈禧之時,太平軍已被徹底殲滅,出來個義和團卻是扶清滅洋,民眾基本都有飯吃,沒有大規模動亂!崇禎內憂邊軍無響,民眾無飯,到處大規模鬧事!外患,慈禧時外國列強入侵,列強目的很明確,不想滅亡大清,只想賺錢,清軍不用大規模長期構住防線,持續消耗作戰!崇禎。外患滿清以搶劫為生,並且不斷的擴大地盤,隨無爭天下之心,卻有滅亡大明之志,大明不得不建立長期消耗性防線!其次天時,慈禧時,基本風調雨順!崇禎,西北大旱,河南大旱,瘟疫橫行!地利,慈禧時,洋人從海上來,路遠,兵力有限,形成不了太大規模集團!崇禎,滿清和西北流賊相互呼應,滿清曾多次,有意無意的圍魏救趙的救援流賊!人和滿清對洋人,打洋人華人還能以大局為重!崇禎,滿清隨為外族,但畢竟原屬大明,無有對付洋人同仇敵愾!那麼問題來了,所有條件沒有一個能比的上滿清的大明撐了17年亡了!所有條件都比大明優秀的滿清也亡了!究竟是天要亡誰?究竟是哪個時代無力迴天,又是哪個時代本不該亡!這兩位大佬誰的能力強,請大家自己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