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②。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當年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⑥,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鴉社鼓⑧!憑誰問,廉頗老矣⑨,尚能飯否?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在文學史上,蘇辛同屬詞的豪放派,但又具有不同的風格。主要區別是,蘇東坡在胸懷上顯得廣闊,辛稼軒在氣力上顯得宏大。 以《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它們分別是蘇軾、辛棄疾的“懷古”名篇。雖同是豪放一派,但詞中所表現出來的蘇辛詞風不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句臨空飛來,劃破歷史的時空,用滔滔大江淘洗古中國千百年的英雄人物,實在出人意表,創出了闊大雄渾的藝術境界,讀者的思維也彷彿伴著這滾滾東去的江水而放縱奔流,從而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接著,“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三句描寫古戰場的雄壯之景,以勢奪人。用“亂”“驚”摹形狀態,借“穿”“卷”活化背景,使古戰場雄奇豪邁而又富有虎虎生氣,一掃“詩莊詞媚”的舊習。“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這兩句又是一幅對聯,並且對得很工整,很有氣勢,這不能不說是蘇詞煉字藝術的魅力。所以,這三句寫景狀物,以蘇軾特有的豪放之氣盪滌著讀者的心胸。蘇軾的《赤壁懷古》,在仰慕古英雄的時候,自然帶出了自己的失意之情。結句“人生如夢,一樽不酹江月”,看似消極悲觀,實質上是借佛、道思想放鬆自己,安慰自己,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豁達。蘇軾是一位集儒、釋、道思想於一身的書生,在遭受“烏臺詩案”的坎坷,身貶黃州之後,佛、道思想的清曠達觀襟懷成了他在逆境中奮進的精神支柱。所以蘇詞“極超曠,而意極和平”,“人生如夢”為和平之語,是豪放之中透出的曠達。 北宋蘇軾對詞體的解放和對詞境的開拓,給南宋辛棄疾詞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創作天地。辛棄疾是一位叱吒風雲的抗金英雄,維繫他一生的就是他的抗金大業,他的詞作也大多成為他抒吐愛國之志的載體。《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辛棄疾從小受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以抗金復國為已任,集“英雄之才,忠義之心,剛大之氣”於一身,《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辛棄疾壯志難酬的鬱悶之作。結語“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作者以廉頗自比,吞吐出身置暮年,壯心不已的慷慨之氣。“憑誰問”三字意即無人問,廉頗雖老,趙王在國家危急時尚能想起他,而在今天,又有誰會理解作者的這顆報國之心呢?此情此境,令人不忍卒讀,湧起來的只是作者“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蒼涼與悲壯。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裡評價“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是很貼切的。 蘇軾是文人,辛棄疾是文人+英雄(偏重於英雄氣)。文人氣質“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的多愁善感和英雄豪傑“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萬丈豪情均可入詞彙入豪放派的大流裡去。蘇軾為代表的文人詞以詩入詞,重詩情畫意,辛棄疾為代表的英雄詞以文為詞,重敘事,喜用典故。蘇軾把如畫的江山和氣字軒昂的英雄疊加在一起,以景襯人,山水壯麗,英雄俊朗。辛棄疾歷數了孫權、劉裕、劉義隆、廉頗等諸多英雄好漢的成敗舊事,寫出了自己對國事的關注和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辛棄疾寫詞多用典故,這其實是文人詞的慣常寫法,蘇軾也是如此,只不過辛棄疾更突出些罷了。有人因此說辛詞的缺點是喜好“掉書袋”了,這是不確當的批評。“懷古”篇中所用典故,意在講述各路豪傑故事,抒英雄氣慨,除末了廉頗一事以外,都是有關鎮江的史實,緊扣“京口懷古”這個題目,全然沒有炫耀學問的嫌疑,貼切自然。這也是辛詞在詞體寫法的一次突破。 辛棄疾在詞的創作方面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使詞章更為豐富多變。如他有意打破詞的上下闋界限,《京口北固亭懷古》下筆即是英雄業績,激發感嘆,下闋亦為古人典實,旨在進一步推廣意境,上下闋一氣以貫之,與《赤壁懷古》不同,蘇軾的懷古具體落在下闋,上闋重於寫景,上下闋有較為明顯的因景生情的章法結構。另外,辛詞的散文句法和語言的口語化對後來詞人創作也有很大影響。 北宋蘇軾創立了豪放詞派,南宋辛棄疾將它發揚光大,並在他們的影響下形成了繁盛的豪放詞派,是中國文壇的一大幸事。 我們從“懷古”篇中洞窺蘇辛詞風,對於傳播中國古代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②。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當年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⑥,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鴉社鼓⑧!憑誰問,廉頗老矣⑨,尚能飯否?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在文學史上,蘇辛同屬詞的豪放派,但又具有不同的風格。主要區別是,蘇東坡在胸懷上顯得廣闊,辛稼軒在氣力上顯得宏大。 以《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它們分別是蘇軾、辛棄疾的“懷古”名篇。雖同是豪放一派,但詞中所表現出來的蘇辛詞風不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句臨空飛來,劃破歷史的時空,用滔滔大江淘洗古中國千百年的英雄人物,實在出人意表,創出了闊大雄渾的藝術境界,讀者的思維也彷彿伴著這滾滾東去的江水而放縱奔流,從而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接著,“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三句描寫古戰場的雄壯之景,以勢奪人。用“亂”“驚”摹形狀態,借“穿”“卷”活化背景,使古戰場雄奇豪邁而又富有虎虎生氣,一掃“詩莊詞媚”的舊習。“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這兩句又是一幅對聯,並且對得很工整,很有氣勢,這不能不說是蘇詞煉字藝術的魅力。所以,這三句寫景狀物,以蘇軾特有的豪放之氣盪滌著讀者的心胸。蘇軾的《赤壁懷古》,在仰慕古英雄的時候,自然帶出了自己的失意之情。結句“人生如夢,一樽不酹江月”,看似消極悲觀,實質上是借佛、道思想放鬆自己,安慰自己,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豁達。蘇軾是一位集儒、釋、道思想於一身的書生,在遭受“烏臺詩案”的坎坷,身貶黃州之後,佛、道思想的清曠達觀襟懷成了他在逆境中奮進的精神支柱。所以蘇詞“極超曠,而意極和平”,“人生如夢”為和平之語,是豪放之中透出的曠達。 北宋蘇軾對詞體的解放和對詞境的開拓,給南宋辛棄疾詞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創作天地。辛棄疾是一位叱吒風雲的抗金英雄,維繫他一生的就是他的抗金大業,他的詞作也大多成為他抒吐愛國之志的載體。《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辛棄疾從小受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以抗金復國為已任,集“英雄之才,忠義之心,剛大之氣”於一身,《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辛棄疾壯志難酬的鬱悶之作。結語“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作者以廉頗自比,吞吐出身置暮年,壯心不已的慷慨之氣。“憑誰問”三字意即無人問,廉頗雖老,趙王在國家危急時尚能想起他,而在今天,又有誰會理解作者的這顆報國之心呢?此情此境,令人不忍卒讀,湧起來的只是作者“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蒼涼與悲壯。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裡評價“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是很貼切的。 蘇軾是文人,辛棄疾是文人+英雄(偏重於英雄氣)。文人氣質“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的多愁善感和英雄豪傑“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萬丈豪情均可入詞彙入豪放派的大流裡去。蘇軾為代表的文人詞以詩入詞,重詩情畫意,辛棄疾為代表的英雄詞以文為詞,重敘事,喜用典故。蘇軾把如畫的江山和氣字軒昂的英雄疊加在一起,以景襯人,山水壯麗,英雄俊朗。辛棄疾歷數了孫權、劉裕、劉義隆、廉頗等諸多英雄好漢的成敗舊事,寫出了自己對國事的關注和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辛棄疾寫詞多用典故,這其實是文人詞的慣常寫法,蘇軾也是如此,只不過辛棄疾更突出些罷了。有人因此說辛詞的缺點是喜好“掉書袋”了,這是不確當的批評。“懷古”篇中所用典故,意在講述各路豪傑故事,抒英雄氣慨,除末了廉頗一事以外,都是有關鎮江的史實,緊扣“京口懷古”這個題目,全然沒有炫耀學問的嫌疑,貼切自然。這也是辛詞在詞體寫法的一次突破。 辛棄疾在詞的創作方面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使詞章更為豐富多變。如他有意打破詞的上下闋界限,《京口北固亭懷古》下筆即是英雄業績,激發感嘆,下闋亦為古人典實,旨在進一步推廣意境,上下闋一氣以貫之,與《赤壁懷古》不同,蘇軾的懷古具體落在下闋,上闋重於寫景,上下闋有較為明顯的因景生情的章法結構。另外,辛詞的散文句法和語言的口語化對後來詞人創作也有很大影響。 北宋蘇軾創立了豪放詞派,南宋辛棄疾將它發揚光大,並在他們的影響下形成了繁盛的豪放詞派,是中國文壇的一大幸事。 我們從“懷古”篇中洞窺蘇辛詞風,對於傳播中國古代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