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何生華
-
2 # 產業觀察者
我的第一本書是2001年完成、2002年出版的《股票期權制理論與實踐》。從準備到答辯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
對我來說當時出書還不在計劃之內,關鍵是要完成20萬字的博士論文。選擇這個題是當時在一家證券公司的投資銀行部實習,一些擬上市公司想在上市之前對高階員工給予一些股權激勵,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理論,也缺乏可以借鑑的案例,所以就選擇了這個方向。
但跟導師確定這個題目後犯難了,發現不僅是在具體的專案上沒有參考資料,而且國內當時也缺乏參考資料,當時網路還剛剛有一些簡單的資料,我們做博士論文的資料主要依賴圖書館,我到北京圖書館去檢索,也沒有股票期權理論的相關資料,連英文資料也沒有查到。
正在我一籌莫展準備換題時,剛好一個出版社的學妹正在翻譯整理一本有關股票期權的書。沿著這本書的索引資料我查閱了一些英文資料,完成基礎素材的收集的整理。
跟大多數同學不同的是,我大學期間是工科生,碩士是讀的課程般,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我幾乎沒有寫過任何論文,而且在此之前我是一家臺資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動口不動手,幾乎很少用電腦打字,突然要完成一本20萬字的論文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沒有選擇,否則我就拿不到博士論文。
實習期間每天正常上班,只能晚上寫作,我用了整整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初稿,就像完成了一項巨大的工程。提前兩個月將論文裝訂成冊送給答辯委員會的老師,希望他們提出修改意見。直到距離答辯時間還有一週我正在全力以赴準備答辯時,副導師說我的論文裡涉及到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必須通讀《資本論》並將相關論點論述清楚,可我學的是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真的沒有讀過《資本論》啊。
導師知道後非常著急,但一個星期的時間不管是換題目還是讀《資本論》都來不及了。我跟其他答辯老師溝通,他們說:“儘管你論文的選題和論述都不錯,也是目前學術界的空白,羅老師提出的問題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但我們作為老師不能說這不是一個問題,我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也要維護老師的權威和學術的嚴謹。”我真的有一點洩氣,但流程還是要走的。
答辯的時候,我陳述完後,果然羅老師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從導師和其他老師眼睛裡看到了同情,也在羅老師眼睛裡看到了堅定,空氣異常緊張。就在這時,德高望重的答辯主席戴老師發言了,他說:"我覺得這篇論文主題明確,論述完整,而且在企業產權上有很多創新。一篇論文不一定要解決所有的問題,學生提出問題也值得鼓勵。我通過了。”謝天謝地,其他老師也都通過了。實在是驚險啊!
一年後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了我的這本博士論文,這是國內最早的關於股票期權理論的專著。
回覆列表
我在寫一本書,是一部小說,早已經脫稿了,但是,我沒有像往常那樣,眼睛一閉就投了出去,投給誰?這又是不放心問題。親自拿到一個沒有名聲的編輯部去出版發行,總是不叫人放心滿意,把這個稿子交到從來不認識的人,心裡頭總是在天天打鼓,要是這個是吞沒我的作品,不就是我永遠的痛嗎?小說找不到了,當時是你抱著一種這部書稿,像一個沒有方向感的病人,亂投醫的人,生怕見不到醫生似的……可惜我的一番心血,沒有守住最後的底線,像扔垃圾一樣把書稿扔給人家就完事,也怪我當時太有點疏忽大意,見有人接受了書稿,就完事大吉了,也沒讓人家留下過收條什麼的。這樣子我就回來等啊等,事情已經過去了好幾年,等我再去那個編輯部去問起這事兒,得知原來那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因為,事情突然,當時也沒有任何憑證,我的那部書稿早就不見蹤影。我憋了滿肚子的氣,什麼也不說,發誓不再動筆寫這些長篇或者中篇小說了。小說在那個時代,只能是這樣命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