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大福讀史

    從周武王攻滅商紂王再到周公平定殷商遺族叛亂,西周的勢力開始逐步進入中原地帶。雖然穩定了以洛邑為核心的東方領地,但是西周的龍興之地鎬京的防禦力量卻變得空虛。尤其是周公平亂與成王東征,從關中地區徵發了大量的人物和物力,宗周的防備力量難免被削弱。此時西周經過兩次分封,對於關鍵地帶的陝西、河南、山東、河南以及江漢地帶都進行了控制。對當時的周朝大環境來說,國家正處於新舊秩序的交替中。正因為周朝新力量還沒有完全長成,所以就引起了少數民族戎狄的覬覦和入侵。

    西周時代,中國的西北分佈著眾多的戎狄部落,名號也是五花八門,鬼方、獫狁、獯鬻(xun yu)、姜氏之戎、犬戎等。

    周成王時代,鬼方入侵,周公和成王相繼征討,“俘一萬三千八十一人”,將其大敗。

    周康王二十五年(公元前983年),伐鬼方。

    周穆王時代,周天子北伐犬戎。

    周懿王二十一年(公元前879年),令虢公伐犬戎,大敗。

    周懿王時代,西戎入侵鎬京,周天子被迫遷都槐裡(今陝西興平)(周孝王繼位遷回鎬京)。

    周厲王時代(公元前878年),周天子無道,又值連年大旱,終於引發了華人暴動。周天子逃到山西霍縣。西周進入了共和時代。此時,趁著西周內亂,獫狁(匈奴)進犯宗周西鄙,西戎侵入犬丘,宗周一時間陷入風雨飄搖的境地。

    雖然周朝大環境不好,但是周公建立的封建、宗法、井田制度至此已有三百年,周朝以及各個諸侯國已經適應了這三種制度帶來的政治、文化、經濟以及軍事的磨合期。此時的西周也只是形散而神不散,那麼就看下一任天子是秦二世還是漢武帝了!

    周厲王死後,其子靜繼位,是為宣王(公元前827年)。雖然華人暴動過去了14年,繼位後的宣王對其父周厲王暴虐失國以及由此引發的周室宗族、百姓的強力反抗可謂是記憶猶新!於是,周宣王繼位之初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怠慢!在年輕周天子的勵精圖治之下,周朝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很快就恢復王朝的凝聚力。史載宣王在位期間,“進用賢良,樊仲山父、尹吉父、程伯休父、就文公、申伯、韓侯、顯父、南仲、方叔、仍叔、邵穆公、張仲之屬,併為卿佐”。宣王時的“卿佐”不 僅數量眾多,且各有傑出的本領。如樊仲山父,既能出使諸侯,傳達王令 ,“明命使賦(布 )”;又能崇尚德政 ,“不畏強禦 ,諫哉王的過失。再如尹吉父,更是一位能文能武的非凡人才。他既善於用兵,又善於出使蠻夷部落。如此眾多的能人輔佐,西周終於穩住了國家形勢,隨後宣王開始對外展開軍事打擊。

    西周首先打擊的物件就是對周朝西北危害最大的獫狁和西戎。

    宣王三年,周天子派遣已經被西戎滅掉的大駱同族的秦仲派兵討伐西戎,秦仲戰死!後來宣王又命秦仲之子莊公兄弟五人率周朝大軍七千人伐西戎,西戎迫於周朝強大軍事壓力,退避三舍。周王遂即分封秦仲為西垂大夫,把守周朝西部邊陲。

    宣王五年,周天子派尹吉父討伐獫狁,獲得小勝。隨後獫狁反撲,進犯鎬京地區。周天子親自將兵,一直把獫狁追到固原、平涼一帶。經過屢次拉鋸,獫狁懾服,不敢南下騷擾。

    透過以上征討,西周漸漸地改善了周成王、周康王以來西部地區頻造入侵的情況。

    但是,對外戰爭收穫最大的是周宣王征討荊楚。透過此次征伐,西周版圖達到了漢水流域以東。完成了西周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沒有完成的夢想!(公元前964年,周昭王討伐荊楚,戰死在漢水流域。)

    從此,西周一掃周厲王時代華人暴動、諸侯離心、戎狄入侵引發的不良窘境,國勢開始蒸蒸日上!

    所以縱觀周宣王在位的四十六年(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3),如果截止到周宣王在位的前32年(公元前796年)說他是中興之主,實在是實至名歸!但是在他的隨後帝王生涯的所作所為,那麼對於西周滅亡的責任,周宣王也得分擔一部分角色。

    周宣王在全方面取得勝利的之後,開始變得驕傲,同時宣王遺傳自厲王的不良基因開始壓住了他本身的優點。其中之一的典型就是以自己的喜好,扶立魯武公少子戲為國君,這直接導致了魯國的內亂!最後少子戲繼位魯武公國君之位後,長子括的兒子伯御糾合部眾發動叛亂攻殺魯懿公自立。於是周宣王三十二年,周天子親自帶兵討伐魯國,攻滅了伯御,扶立戲的兒子繼位。按照周朝的宗法制,少子繼位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但是周天子卻帶頭搞破壞!從此,周天子威望大減,諸侯王對天子帶頭破壞宗法制極其失望,從此“諸侯從是而不睦”。周宣王不知道,他的兒子周幽王有樣學樣,將廢長立幼直接提高到天子級別,不僅直接導致了幽王被殺,還直接導致了西周覆滅!而且隨後春秋早期發生的晉國‘曲沃代翼’,鄭國的‘莊公克段於鄢’都能看到周宣王破壞宗法制帶來的惡劣影響!

    如果說周宣王帶頭破壞了宗法制只是自己離間了天子和諸侯的關係,那麼宣王無端迫害功臣無疑是自毀長城!對外南征北戰立過大功的程伯林父,到了宣王后期不知何故竟然被沒收田宅,“失其官守”!宣王四十三年,周宣王又無故殺死大臣杜伯。此外,宣王又聽信讖語“檿弧箕服,實亡周國”(賣桑弓、箕箭袋的人,就是使周國滅亡的人),聽說有夫婦二人不聽禁令私賣弓箭,立即使人“執而戮之”。

    周宣王內外失和,其他一些能征慣戰的宿將又相繼去世或解甲歸田,直接導致了周宣王末期多次對外作戰失敗!

    周宣王38年,周軍討伐東方條戎、奔戎,王師敗遁。

    周宣王39年,宣王調發漢水附屬國軍隊,討伐姜戎,慘敗於千畝。

    周宣王41年,南方漢水流域的諸侯國申國叛亂,天子發兵攻申。

    從此周宣王把他前32年奮鬥的成果慢慢耗盡,破壞了西周中興的大好形勢!花錢容易賺錢難,從此周朝又陷入了困境。不巧的是,在宣王影響下茁壯成長的下一任天子幽王耳濡目染地也學習了很多宣王技能,此後他的所作所為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2 # 林屋公子

    “宣王中興”更像是西周王朝一次迴光返照。

    周宣王之前是周厲王,大家都知道,周厲王因為加強經濟和監察,被華人(實則公卿主導)驅逐出鎬京,由大臣共和(貴族共伯和)執政。厲王去世後,共伯和才還政於太子靜,即是宣王。華人暴動的時候,太子靜躲在召伯家,才免於受難。所以他在上臺的時候,對於實權派是又恨又怕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周宣王只能對強族進行妥協。童書業先生在《春秋史》中以周厲王比晉厲公,認為厲王是王權與霸權交替的關鍵,厲公是君權與卿權交替的關鍵。兩人在被逐被殺後,有宣王和悼公的一度興盛,這當然是建立在對卿大夫妥協的基礎上。所以宣王時期會有暫時的“中興”,《詩經》的《出車》、《六月》、《采芑》等篇歌頌伐玁狁、荊蠻,《江漢》、《常武》歌頌伐淮夷、徐方。

    不過,童書業先生指出:“舊說多指為宣王時候的詩,但詩中並無宣王時作的確證”。其實,即使這些詩都是宣王時代的,但我們結合其他史料,也可以認為《詩經》是報喜不報憂的。宣王雖然暫時擺平內部矛盾,但是外部威脅更是嚴重。比如西戎殺死西垂大夫秦仲、周軍攻打太原戎、條戎、奔戎、姜氏之戎,均戰敗。所以,正如童書業先生所說,“最初似只不過指他能恢復王政”。

    但是宣王晚年,似乎內部也出現各種問題了。比如不修親耕之畝、殺無辜大臣杜伯、料民於太原、干涉魯國立太子等。一些史料甚至記載,周宣王被杜伯的鬼魂殺死了,真實情況可能是死於政變。《國語》稱“厲、宣、幽、平而貪天禍”,對其評價也並不高。所以說,周宣王並未使周朝復興,只是即位前期短暫保持內政穩定。

    感謝閱讀!

  • 3 # 苦茶庵

    周宣王即位後,吸取其父厲王的教訓,在周公、召公的輔佐下革除了厲王時的弊政,恢復文、武、成、康時期的政策,使得原已開始衰落的周朝又恢復了部分活力。周宣王對內採取的措施是:廣開言路,積極聽取臣下的意見;嚴禁官員貪汙賦稅,魚肉鄉里;約束官員,不得縱酒鬧事。經過一番勵精圖治,國內形勢開始好轉,諸侯們也紛紛前來朝見,周王室的威信又恢復起來了。

    在對外方面,宣王發動了一系列戰爭。在西北方面,出兵征伐了戎狄部落。這些都是遊牧部落,居無定所,對西周的邊境形成了較大的威脅。宣王四年(前824年),以秦仲為大夫,開始了大規模的對戎狄的戰爭。秦仲在進攻西戎時戰死,宣王又命其子秦莊公兄弟五人伐戎,獲得了勝利。次年,宣王與尹吉甫一起討伐西戎於鼓衙(今陝西澄城西北)。後來,尹吉甫率師攻到今甘肅省鎮原一帶迫使西戎向西北退走。此外,周宣王對薰育、昆夷和獫狁發動戰爭。這些戎族乘周王室中衰,一度深入到宗周腹地,迫使周人四處逃散生活陷入困境。宣王的這些軍事行動,解了這些部落的威脅,穩定了關中的局勢,然後又令南仲率軍戍守朔方,使其不能繼續威脅周境。

    居住在南方的淮夷不斷地侵擾江漢地區,為了穩定這一地區,從宣王二年(前826年)起,西周開始對東南的淮夷和南方的荊蠻用兵。宣王命召公及南仲、皇父等率軍討伐夷,沿淮水東行,迫使當地方國中最強大的徐國屈服,向西周朝貢。宣王又命方叔率軍征伐荊蠻(即楚國),命尹吉甫徵徐戎。這些戰都進行得十分艱苦,在十多年間進行了不計其數的戰爭。宣王十八年(前810年),南仲派駒父、高父前往淮夷地域宣撫,各方國都紛紛迎接使者,並進貢物品,表示願意服從周朝的統治。周宣王還分封了一些諸侯,如將其舅申伯徙封於謝(今河南唐河西北),封其弟友于鄭(今陝西華縣東)封申國是為了鞏固對南方的統治,封鄭國則是為拱衛王室。

    雲周宣王取得的這些成就在文獻中多有記載,稱讚他“內修政事外攘夷狄,覆文武之境”。在《詩經》中也許多詩篇歌頌宣王所獲得的勝利,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在宣王晚年的戰爭中,卻是敗多勝少。尤其是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征伐姜戎的戰爭,遭到了慘敗。當時雙方在千畝展開大戰,宣王調動“南國之師”參戰,結果是南國之師全軍覆沒。周王室原本有西六師和成周八師等重兵,但是在這次戰爭中卻動用了南國之師,說明其兵力已嚴重不足。為了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宣王決定“料民於太原”。所謂

    料民”,就是檢查和統計人口的意思。但是這行動卻遭到不少貴族的反對,宣王沒有聽從他們的意見,堅持進行了人口統計,從而增加了國家控制的人口數量,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兵源。

    宣王中興的主要成就是在武功方面,在政治改革方面由於貴族的極力阻攔很難有大的作為,比如料民之事在他去世之前仍未統計完畢。他在晚年深居宮中,貪圖享樂。他為了強立自己喜愛的魯孝公為國君,而不惜興兵伐魯,從而出現了同諸侯不睦的情況,致使有些貴族感到危機的來臨而選擇逃跑。此外,頻繁地對外用兵,激化了社會矛盾,《詩經》中有很多篇幅都說到當時兵役繁重,驅趕平民去打仗,使其脫離了生產,田園變成了茂草。民眾一貧如洗不得不離鄉背井。甚至有很多低階貴族遭到大貴族的劫奪,變成了貧民。《詩經·大雅·瞻卬》說:“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說明大貴族強奪了小貴族的土地和人口。這些矛盾在宣王晚年漸趨激化,但總的爆發卻是在其子周幽王統治時期。

    在周宣王統治時期制度方面也有變化,其中不行籍田之禮是最大的變化。本來按照西周制度,土地歸周王室所有,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說的就是這一制度。周天子再把土地分封給各級貴族和大小諸侯。在每年春天,天子親自舉行籍田典禮,也就是進行全國春耕總動員。但到了西周後期,土地國有制遭到了很大的破壞不僅原來的公田變成貴族的私田,那些開荒而來的土地也淪為了私田。這些土地都被貴族劃分為許多塊分給人民自行耕種。厲王時為將土地再收歸國有,不惜採用暴虐的手段,結果是他本人被趕跑。宣王即位後,認識到既成事實,遂順應時勢,廢除了原本每年春天都必須舉行的籍田典禮。這項典禮的取消,實際上等於周宣王對土地私有現狀的承認。土地私有化有利於提高生產者的勞動積極性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但是對周王室來說,則是對其地位和統治的削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職獵人中,飛坦能夠打贏直護隊的尤匹嘛?你覺得勝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