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今論壇

    解釋: 欲:要;患:憂愁,擔心;辭:言辭,指藉口。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   出處: 1.《左傳.僖公十年》載:晉獻公死後﹐晉大夫裡克先後殺公子奚齊﹑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晉惠公即位後殺裡克。將殺裡克時﹐惠公派使臣對他說:"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後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謂欲加害於人﹐即使無過錯﹐也可以羅織罪名作為理由。   舉例: “可是,老徐,李自成沒有什麼罪名,咱們收拾了他,對別人怎麼說呀?”“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 2 # 爽爽的大跟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欲:要;患:憂愁,擔心;辭:言辭,指藉口。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

    出處: 《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 3 # 我是藝術渣

    原句應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載:十年春,狄滅溫,蘇子無信也。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於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滅。蘇子奔衛。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晉侯殺裡克以說。將殺裡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譯文:

    十年春季,狄人滅亡溫國,這是由於蘇子不講信義。蘇子背叛周襄王而投奔狄人,又和狄人處不來,狄人進攻他,周襄王不去救援,因此滅亡。蘇子逃亡到衛國。 夏季,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合齊國的隰朋立了晉惠公。晉惠公殺死裡克表示討好。將要殺掉裡克以前,晉惠公派人對他說:“如果沒有您,我就做不了晉君。儘管如此,您殺了兩個國君一個大夫,做您國君的人,不也太難了嗎?”裡克回答說:“沒有奚齊、卓子的被廢,君王怎麼能興起?要給人加上罪名,還怕沒有話說嗎?下臣知道國君的意思了。”說完,用劍自殺而死。

    後人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謂欲加害於人,即使無過錯,也可以羅織罪名作為理由。

  • 4 # 凡人評論熱點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意思是想要加之於罪,肯定能找到理由。強者欲要對付弱者總能找到理由。就像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樣。

  • 5 # 廿四夜行者

    何患無辭吧,莫須有嘛,很正常,就像現在說的,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都是當權者權利太大導致的。

  • 6 # 使用者言午澤群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出自《左傳-僖公十年》載;十年春,狄滅溫,蘇子無信也。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於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滅。蘇子奔衛。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晉侯殺裡克以說。將殺裡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釋譯:十年春季,狄人消滅了溫國,這是由於蘇子被信棄義造成的。蘇子背叛周襄王而去投奔狄人,又和狄人鬧矛盾,狄人來進攻他,周襄王不去派兵救援,因此他被消滅。蘇子只有逃亡來到衛國。四月快進入夏季了,周公忌父、王子黨會合齊國的隰朋立了晉惠公。晉惠公殺死裡克表示討好。在殺裡克以前,晉惠公曾派人對他說,“如果沒有您,我就做不了晉君。儘管如此,您殺了兩個國君和一個大夫,您也是一國之君,不也為難嗎?”裡克回答說:“沒有奚齊、卓子的廢除,君王怎麼能興起?要想治人死地,還怕找不上理由嗎?臣下知道國君的意思了。”說完,用劍自殺而死。

    詞義:如果一心想要加罪於人,說辭有很多。指隨心所,羅織罪名。

  • 7 # 陳吉原創隨筆

    奸相秦檜看不慣忠臣岳飛,借岳飛在邊關忙著收拾壞蛋金兀朮,遠離都城之際,胡編瞎編了好多假新聞假訊息,正兒八經地報告給了昏君皇上,昏君皇上便讓秦檜治治岳飛。於是秦檜便狐假虎威連下13道金牌,藉著月黑風高殺了岳飛。

    秦檜雖然得逞了,可還有耿直的人或者矇在鼓裡的人心裡不服呀,便紛紛問他,秦檜吭哧半天,說“莫須有”。於是大家罵聲不斷:奸臣想著法兒害死忠臣良將,編造無中生有的罪名、羅織無中生有的罪過,怎麼著也行啊!

  • 8 # 廟雨聆音

    如果想要給人新增一個罪名,怎麼會擔心沒有藉口?

    “之”是一個指示代詞,代指某人。

    “辭”,是說辭,藉口。

  • 9 # 李剛7777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釋義:要想給人妄加一個欲治其罪的名義,就不愁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歷史上最有名的莫過於南宋岳飛的“莫須有”!秦檜及其手下,實在找不出更好的罪名,只好用了“莫須有”,其含義應理解為“抗旨不尊”……

  • 10 # 言者青青

    “欲加之罪何患無窮”這話出自《左傳.僖公十年》。

    “欲加之罪 何患無辭”(網路圖片)

    《左傳.僖公十年》有段記載:晉獻公死後,晉大夫裡克先後殺公子奚齊、公子卓及大夫荀息,新君晉惠公即位後殺裡克。將殺裡克時,惠公派使臣對他說:“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從字義上分析:“欲”是要;“患”是憂愁,擔心;“辭”是言辭,在這裡指藉口。連起來認識: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

    例如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中一段對話:“可是,老徐,李自成沒有什麼罪名,咱們收拾了他,對別人怎麼說呀?”“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一記載,後來改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意思是說:欲加害於人,即使那個人沒過錯,也可以羅織罪名作為理由加害於人。其意義比原記載增添了提示作用,告誡人們對此類人要有高度的警惕性。

    同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還有一層意思: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寧可多一個朋友,絕不多樹一個強敵,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人生在世,處人處事要謹慎,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不要被壞人或別有用心的人羅織罪名,造謠誣陷,陷入被動,而難以自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甄子丹,洪金寶哪個功夫第一?哪個影響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