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塵細語

    我永遠都不會喜歡傷痛給我帶來的血淋淋的詩歌,那些被撕裂的疼痛,那些吶喊著的死去,那些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情緒,永遠都不要遇見。

    人遇到不幸的經歷,難道要時不時的揭開來讓它疼嗎?人終歸是人,中國沒有幾個海子、顧城。詩人一半該是人,一半該是仙,該去尋找美好的東西,去尋找別人看不到的美好。

  • 2 # 三木寶寶1

    人的七情中,喜只佔一成,人的感觸中,更多的是悲哀怨怒,在這種情緒下,產生大量詩歌,應該是一種正常的抒發。報喜不報憂,那是一廂情願。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當了美國總統還一腦門官司,更何況普通人。

  • 3 # cheng麥子熟了

    當然。詩說白了就是一種傾訴,如何把傾訴表達的最入情,就看你思想湧動的程度,比如傷感、離別、遺憾 、思盼、團圓、興奮。當這些東西凝成一個點時,腦中那些文字儲備便噴勃而出,隨著情緒的激昂,點點字跡躍然紙上,和成韻味,這便是詩了。不過寫詩有許多課要上。我的回答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

  • 4 # 遠流

    詩歌最大源泉是傷痛?完全以己概全。應該是積極向上的社會生活佔95%吧,你睜眼看看,毛澤東主席哪一首詩詞不是積極向上令人鼓舞的?在詩詞海洋中你能找出幾首傷感消沉的詩句,有,但不是主流,不要在這裡妄自誹駁,自暴才疏!

  • 5 # 李老根2017

    《詩歌創作的源泉是人世生活的明媚與絢爛,而非傷痛缺失和遺憾》

    這個觀點不對。相反,詩歌最大的源泉是生活,是人世的明媚和絢爛,而絕對不是什麼傷痛,缺失和遺憾。因為,人來世上走一趟,既是必然又系偶然,縱然會有一時一事的傷痛,缺失和遺憾,但在多數時間段,歲月還是美好的,人世之歌也是富於詩意的。雖然傷痛,缺失和遺憾避免不了,但那只是世事生活的區域性現象而非主流現象。詩歌的源泉可以來自於傷痛,缺失和遺憾,但更多的,是來自於主流的火熱的勞動和創造。只有虛無主義者,頹廢而空虛的思想者,才認為傷痛,缺失和遺憾是文學詩歌創作的最大源泉,從而顛倒了詩歌創作,究竟應為什麼目標服務的主次關係。在積極進步,樂觀向上的詩人們那裡,黑夜永遠和白晝並存,苦難和美好同在,悲情和歡樂相生相剋。可反之,在消極頹廢的詩人那裡,世界永遠是灰色的墮落的,沒有展望的。於是認為只有悲情傷痛和這樣那樣的缺失及遺憾,才能觸發人的創作靈感。寧做莎士比亞,絕做不得歌德。因此無論理論認識上,還是創作實踐中,都是荒謬的不可取的。其認識論和觀點,沒有事實支撐的依據。

  • 6 # 崇山峻嶺攀枝花吐盡紅芬芳

    一代偉人毛澤東詩詞,是最好的回答。浪漫主義,革命精神,遠大理想,胸懷寬廣,雄略天下,為了民族,為了中華。揮筆描繪壯志藍圖,留下壯麗詩遍。

  • 7 # 苦不自知

    我覺得用最大的源泉是傷痛,缺失和遺憾作為詩歌的源泉有點過。客觀的講在浩瀚的詩歌海洋中,以傷痛和遺憾為初衷的詩歌比比皆是,像毛主席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李清照的佳句,此情無計可消除。蘇東坡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及柳宗元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等等無一不是詩人以詩慰傷,以詩隱痛,以詩示別,以詩抒悲的蕩蕩心懷和難以割捨的親情。所以古人常說,悲奮成詩,畢竟悲歡離合,陰晴園缺,是大自然雕刻在人類生活日常中的一個大坎。無論是偉人還是普通人或多或少的都要經過和遇見,有些人在痛苦中消沉了,有些人在缺失中成長,還有人在遺憾中學會了堅強,何以是詩,在心中為志,寫出來就是詩。詩以明志,詩以抒情,詩以言喜,詩如甜歌,這也是唐風宋雨及近現代詩詞長河中詩詞源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等一大批的田園詩歌也有比肩之重。天下之事莫過於陰陽,人之感情莫過於悲喜,人在矛盾中生存,社會在平衡中發展,做為詩歌的源泉也是如此。此起彼伏,百花呈豔才是構成生活的千姿百態,才是詩歌的無盡源泉。以上僅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老師批評指正。

  • 8 # 北疆紅梅俏

    筆者不認同這個消極悲觀的觀點!這種觀點,不能不是由創作的主觀唯心思維所決定的當代詩歌創作走向!

    詩歌最大的源泉,在於沸騰的現實生活對作者的熱切感受!

    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就是當時普羅大眾對生活的感受!你只要讀了《詩經》中的幾首詩歌,就能體會到當時老百姓對愛情、對親情、對友情的深切感受!

    用白話文寫作的新詩(現代詩歌),尤其需要詩人對轉型的大時代熱切的感受!

    那種把個人的傷痛、缺失和遺憾作為作品主題的詩歌,只是無病呻吟的矯柔之作,得不到萬千受眾的認可!

    如果一個詩人感受不到時代的脈搏,那麼,他肯定寫不出讓萬千讀者受到感染受到共鳴的作品!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接地氣",從生活中汲取創作的靈感,從生活中獲得創作的激動!

    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里程,雄辯地說明了這個普世真理!

    你看,郭沫若寫的詩集《女神》,就反映了"五四"時期詩人對"五四"解放運動的熱切感受,抒發了這位詩人在大的時代變革(由舊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轉變)中的呼籲變革、呼籲民主革命之情!

    你看,艾青1933年寫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詩人對勞動婦女創造世界的感受,抒發了大地之子艾青對大堰河母親的感恩之情!

    你看,臧克家寫的《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反映了詩人對"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化的偉大旗手魯迅精神的感受,抒發了讚美"孺子牛"之情!

    你看,何其芳1941年寫的《生活是多麼廣闊》,反映了詩人對延安解放區人民火熱生活的感受,抒發了作為新社會主人的豪邁之情!

    這些詩作,都是詩人對時代的熱切感受,是詩人對特定的時代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所作出的折光反映,而不是他們個人情感的自然主義體現!

    抒時代之情,還是抒個人之情(傷感、哀怨、缺失、遺憾……),不能不成了區分有時代含金量詩作和宣洩個人小資情調詩作的分水嶺!

  • 9 # 百姓哲學

    詩歌是情感渲洩,心靈的表白,用語言的留白,給予讀者思緒放飛的空間,它激起喜者的歡快,怒者的奔騰,哀者的痛心,樂者的愉悅。

    傷痛、缺失、遺憾只是人生的小插曲,僅僅是詩的生活小小的浪花。詩言志,詩如潮,詩是時代時空震盪心靈,激勵前行的強音。

  • 10 # 101528958629汪天壽

    "詩"是與"情”相連的。"畫″是與"意"相連的。或曰"詩情畫意"。人有"七情",均為"詩源"。那一"情"被"觸動″了,它的源流就大。觸動最大,源流也最大。當然是在有詩才的前提下。

  • 11 # 藍珂兒

    不全是,我開始寫的時候也是這麼認為,泰戈爾也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可是到後來我就不願意把自己的傷痛、缺失和遺憾展示出來了。

    為什麼呢?生活噁心你、虐待你,讓你在泥沼中掙扎,你把這種噁心和痛苦表達出來,不是再噁心痛苦一次嗎?雖然有時候,我愁慘了,苦透了,心裡不停的掉眼淚,可是我的詩歌很少表達這類情感。

    我更喜歡寫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再想辦法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再說詩歌不單純是小我自我感受的抒發,我們應該讓生活中Sunny美好的東西入詩,融入大的時代洪流中和主旋律形成合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居易的《江南好》這首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