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秀哥淘電影
-
2 # 果子方
第一部,1996年周星馳的《食神》,那時候我才10歲,雖然沒有到電影院看,但是隨後幾年在電視上看到這部片子,讓還在校園讀書的少年時期的我,似懂非懂地明白了一些道理。
當然,電影還沒有完,落魄的史蒂芬周在朋友的幫助下,在刻苦的修煉後,終於找到美食的真諦,重返食神位。
第二部,2006年威爾史密斯的《當幸福來敲門》,那年我20歲,是對於未來充滿了幻想的時期,然而只考了二本的我,也感覺到一些迷茫,當時正好看到了這部電影,瞬間明白了,幸福,需要靠自己努力爭取,人生並非那麼一帆風順,甚至會非常艱難,但是依然需要去面對,去克服,去忍耐,去突破。這才是現實。
-
3 # 戴戴小妹
前幾天剛看完《都挺好》這部熱播電視劇,是朋友圈狂刷的蘇大強吸引我開始追,這是一部圍繞家庭親情所開展的電視劇,開始會以為這是部氛圍很好的家庭情感劇,沒想到從開劇第一集就以蘇明玉的角度回憶過去的生活做鋪墊,突出母親重男輕女,父親軟懦無能的現象,家中從小隻要是大哥蘇明哲和二哥蘇明成需要的物質金錢母親都會不惜代價的去滿足兩個兒子,卻在明玉想爭取一個清華大學的機會時直接潑冷水以沒錢拒絕,明玉被迫就讀一個不喜歡的師範學校,大哥明哲要出國留學母親賣就房也要支援,二哥明成工作娶媳婦也一樣,全力滿足,只要是兒子需要的。生活中這些種種不平等的對待也導致了女主明玉從小性格獨立要強,大學期間就外出打工養活自己,不向家裡要錢。後來明玉靠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上得到了的成功,在家人面前她擺出一副冷血無情的樣子,私下卻為家人默默付出,父親蘇大強在妻子去世之後,一直在孩子面前反覆的作耍無賴裝沒事人,這真是讓很多觀眾看的牙癢癢,氣的都想跑到他的面前晃醒蘇大強你清醒點!!的確這也說明了角色演的很成功把數億觀眾都帶動了情緒),劇中蘇大強作為一個為人父卻從不履行父親的責任,一味的逃避,蘇明玉恨蘇大強作為父親沒有在她身上履行過父親的職責卻又愛他是自己身邊最親的父親,劇情中途也是跌宕起伏,後期蘇家感情才逐步升溫,明玉剛在父親身上體會到消失已久的父愛時蘇大強卻得了老年痴呆,最終也還是忘了明玉。當時看完這部劇五味雜陳,女主從小的生活經歷是不快樂的,她沒有得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愛,公平的對待,就像現實生活中,有多少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女孩子被毀掉可想而知,我也希望所有的女孩都有像蘇明玉一樣不畏向前追求自己幸福的勇氣。
-
4 # 影視圈領主
第二部《盲山》
《盲山》這部電影當時對於我來說卻是是很衝擊的,因為讓我知道原來社會並不是我們相信中的安穩,社會裡面還存在一些落後以及野蠻的群體出現。特別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有時候為了工作真的不知道會把自己賣到山區裡面被人折磨還是真的幫你找了個好工作;遇人不淑這詞深深出現在我的腦海裡面。
第三部《後來的我們》小時候的我們,總期望能趕快變成大人,覺得可以自由決定許多事情,隨心所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等到我們真的長大之後,卻又發現現實是如此殘酷,而又開始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
第三部《瘋狂動物城》“生活總會有點不順意,我們都會犯錯。天性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開始改變。”
動物方城市裡就像大熔爐一樣,在這隻有哺乳類動物存在的城市裡,獵物與獵食者處於一個巧妙的平衡。主角哈茱蒂是一隻來自農村的兔子,立志成為警察,即便被人瞧不起,也不曾放棄,最後完成心願,到方城市裡工作。
第四部《甄嬛傳》甄嬛傳雖然是一部古裝劇,但是卻真實的反應了,現在的社會的生存狀態。只有你強大了,你才可以在這個社會當中站穩腳。
有句話說的好,女人不狠,地位不穩。
第五部《蝸居》這個電視反應出的情況,不單單是前幾年的情況,而是一直存在的一種社會關係。
男人手上有權、有錢,就會到外面去偷腥。至臻的感情在金錢、物質和生活的壓迫下是那麼的不堪一擊。
雖然看清了現實中不光明的一面,所以更要對自己說,要努力工作,凡是隻能靠自己!
第七部《告白》看完這部劇讓我覺得,人為了一己私慾,可以這麼喪心病狂。明明還是小孩,卻可以毫不猶豫,甚至是有預謀的去殺人。我覺得蠻可怕的,雖說人都是自私的,但是這樣的自私就太過了。
-
5 # 彭城小麻雀
小時候的我們,總期望能趕快變成大人,覺得可以自由決定許多事情,隨心所欲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但等到我們真的長大之後,卻又發現現實是如此殘酷,而又開始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
《小王子》:“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
一位9歲的小女孩在母親的寄望下,遵循吩咐為了進入一所好學校而拼命學習著。直到搬到新家後,有一架紙飛機突然飛進她的房間,發現是隔壁的老先生寄來的,信紙上說著他與小王子奇遇的故事,吸引了女孩的注意,也因此改變了她的生活…
《小王子》劇照整部電影就像奇幻故事一樣,從聽著小王子的故事,到找尋小王子的過程既神奇又短暫,讓人懷疑女孩是否真的經歷過這場冒險,或者只是一場美好的夢境。但不管是哪一個,她都沒有忘記老飛行員和小王子,就好比我們長大成人後,心中仍有童真的存在,只是我們不小心遺忘了。
《小王子》劇照長大後我們都可能像小王子一樣迷失自己,被社會的價值觀、外在的評論影響,甚至變成擺脫不掉的標籤,盲目地既定的“標準成功模式”而努力,卻忘記自我探索與親自體驗的重要,就如同小王子所說“ 真正重要的事物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 ”唯有自己用心體悟,才能長大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小王子》劇照《瘋狂動物城》:“生活總會有點不順意,我們都會犯錯。天性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開始改變。”
動物方城市裡就像大熔爐一樣,在這隻有哺乳類動物存在的城市裡,獵物與獵食者處於一個巧妙的平衡。主角哈茱蒂是一隻來自農村的兔子,立志成為警察,即便被人瞧不起,也不曾放棄,最後完成心願,到方城市裡工作。
《瘋狂動物城》劇照因為一起黃鼠狼的失蹤案,哈茱蒂不得不和狡猾的狐狸尼克一同辦案,看似簡單的案件,卻醞釀著足以動搖城市中平衡的陰謀。電影裡的方城市其實就像現代社會的縮影,充滿著歧視、不平等的眼光,而茱蒂不只平凡,甚至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地位,不斷被欺負、恐嚇,更被迫放棄她那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
《瘋狂動物城》劇照《三傻大鬧寶萊塢》:“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賽跑。”
《三傻大鬧寶萊塢》劇照法罕、拉加與藍丘是頂尖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結為好友。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裡,藍丘是個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質疑他的教學方法。藍丘也鼓勵法罕與拉加去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藍丘的特立獨行引起了模範學生“消音器”的不滿,他約定十年後再與藍丘一決高下。
小時候的夢想一個換過一個,想當總統、老師,當一位了不起的人,但當我們長大後,夢想卻變成只求有溫飽的工作,不再是童年不著邊際的想法,生活中也多了許多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情。
《後來的我們》:“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北漂的方小曉和林見清在北京相遇,期盼能闖出一番事業,兩人從陌生人到朋友、到男女朋友,最後卻變回熟悉的陌生人,抽離彼此的生活,直到某一天,他們一起回憶曾經,才懂得所謂的“愛情”。
《後來的我們》劇照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我們不一定會得到些什麼,但必定會失去些東西,這是最痛的領悟,也是現實世界中的日常。我們不能責怪離開身邊的人,只能遺憾緣分的消逝,就像見清父親所說:“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要不負此生,真的很難。”我們只能在無常的人生中,學習釋然,學習面對成長所帶來的傷痛,從遺憾裡成長,讓後悔停留在過去。
《後來的我們》劇照《伯德小姐》:我們總望著遠方的美好,卻忘記自己身邊的幸福。
一位家境平庸、脾氣火爆的天主教高中生克莉絲汀,渴望著脫離她所生活的加州,期待各種冒險的機會,甚至特異獨行地幫自己取了“Lady Bird”這新名字。隨著申請大學的壓力持續飆高,她的生活包含感情、友誼和母女關係也有了爆炸性的發展。
我們都曾向電影裡的淑女鳥一樣,期待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嚮往不被父母拘束的自由,所以學克莉絲汀一樣特異獨行,最後卻因為自己的不成熟,不經意的傷害身邊所有真心愛著我們的人。
電影透過克莉絲汀的故事,教導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要因為慾望、好奇而看不清誰是真正的朋友,甚至為了成為心目中的自己而迷失。我們應該先認清自己的價值與身份之後,學習愛自己,才能在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地位。
《伯德小姐》劇照長大的代價很痛苦,有時會迷失自我,忘記當初勇敢無畏的自己,或是忽略了身邊的幸福與溫暖,傷害了自己或所愛的人。也許可怕的不是成長,而是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以及學會愛自己,只要我們學會放下執著,放下對世界的恐懼,我們就有勇氣面對所有的挑戰,有更大的力量解決人生的煩憂。
-
6 # 小澤短視訊剪輯
第三部電影《菊豆》,本部影片講述了青年女子菊豆在嫁給染坊主楊金山後,由於楊金山身體有缺陷但是面對菊豆,他便是百般折磨,菊豆也是別無辦法,楊天青知道叔叔所做的一切但是他卻不敢去說,知道楊金山外出,他就和菊豆私下聊天,後面兩人漸漸有了感情,並且經常在楊金山外出時,兩人私會,最終菊豆懷孕了,但是楊金山卻以為這是他的孩子,百般呵護,可是一場意外卻讓楊金山不能動彈,於是菊豆和楊天青更加肆無忌憚,孩子出生,取名天白。本來楊金山想把孩子弄死,但是他想報復菊豆,於是就讓天白叫自己爹,故意氣他們兩個。最終天白長大成人,他沒有認楊天青,最終將生父丟在染池中淹死,菊豆也點火燒了染坊,本部電影以悲慘的結局收尾,本部電影將人性刻畫的十分鮮明,無論是菊豆,楊天青還是楊金山他們都是代表著一類人,電影也在側面進行了刻畫。
-
7 # 小嘴叭叭叭888
影片《親愛的》
影片講述了孩子被拐賣的事情!當時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對我的震撼很大,影片最後片花也講述了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
影片反應的第一個社會現實就是拐賣兒童。所有的劇情都是圍繞這個點展開的。不管劇情如何,孩子最終是找到了,但是期間丟失的哪些童年,已經不復存在。孩子被拐,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現象。剛開始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孩子是一個家庭的紐帶,紐帶如果斷了,這個家庭還怎麼維繫。可以說整個家庭就毀掉了。
影片反應的第二個社會現實就是電話詐騙。田文軍在費勁千辛萬苦找孩子的時候,竟然會接到很多的詐騙電話,說能夠給他提供孩子的線索,以至於逼得田文軍跳河逃跑。對於一個已經丟失孩子的家庭來說,還能經受住什麼樣的磨難。
在這裡我想提一下趙薇。一提到趙薇大家可能對她存在很多不同的觀點。但是在這部影片裡,她的演技是完全可以的。把一個沒文化的家庭婦女演繹的淋漓盡致。趙薇在片中雖然是一個拐賣人的身份出現,但是她也是無形中的悲劇,老派的封建思想告訴她,女人必須要能生孩子,而且必須是男孩才可以。自己一直被告知不能生育,才接受了丈夫在外面跟別的女兒生孩子,甚至是預設收養被丈夫拐來的孩子,但是在尋找吉芳的收養官司中,把女人最珍貴的東西給了唐青山後,發現自己懷孕了,這是多麼可笑的悲劇。當然孩子被拐到這樣的家庭,其實還算是幸運。想想哪些斷手斷腳,被拉出去乞討的來說是更大的悲劇。
影片反應的第三個社會現實就是被拐孩子的家庭以後的路到底該何去何從。影片中張譯飾演的韓德忠,韓總,富商,一個尋親團的負責人,家財萬貫,贏得了無數財富,卻丟掉了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一句“鼓勵,鼓勵,鼓勵鼓勵鼓勵”說出了萬般無奈,從開始鼓勵不允許生第二個孩子,堅持找到自己丟失的孩子,到最後妻子再次懷孕。他努力了,盡力了,卻始終沒有結果。在現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找,不一定找到,不找,又對不起孩子。世間最大的痛苦選擇也不過如此了吧。
影片中反應的第四個社會現實就是法。影片中佟大為飾演的高夏,一個落魄的律師,在李紅琴孤立無援的時候,伸出了援助之手,現實中也是如此,沒錢是打不起官司的,還好我們有法律援助,但是又有幾個成功的案例呢。我們生活中需要高夏這樣的律師,不是為了名和利,只是想一心幫助一個農村媽媽要回孩子的律師。儘管我們沒權沒錢沒地位,我們依然需要法律的保護。
最後讓我不禁聯想到一件小事情。在孩子的記憶當中,尤其是幾歲的孩子,他們長到一定年齡,會對童年的一些事情慢慢淡忘。田鵬和吉芳都是被拐來的孩子,但是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是真真切切的。魯曉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樣的感情,才想去爭奪吉芳的撫養權,即便不是自己親生的,為了田鵬跟吉芳的感情,也願意去做這樣的事情,說到這裡就反應出來另一個問題,有無數的家庭孩子被拐,直到孩子長大成人後,才找到孩子,那麼此時此刻,養父養母在孩子心中應該擺在什麼樣的位置呢?那找了一輩子的親生父母在孩子心中又要擺在什麼位置呢?第一種聲音會出現,血濃於水,親生的就是親生的,永遠改變不了的事實。但是此時此刻孩子卻完全可以抱怨自己的親生父母為什麼沒有看好自己,即便親生父母有太多的無可奈何,畢竟誰也不想丟掉自己的孩子。第二種聲音也會出現,養大於生。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養父養母帶大,有的養父母也是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愛,即便不是親生的。我想這個問題就只有孩子自己能夠給出答案了。
最後希望世間不在有拐賣,不在有詐騙。孩子是父母的掌上寶。我們的法律也越來越健全,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在自己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長。
-
8 # 寶妹的小姑媽
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往往都向往著美好,特別是對影視劇中那種美好大團圓的結局很是喜歡。然而也有些影片反其道而行之,將現實的結局體現出來,雖然會引起不適,但很真實。推薦幾部讓人認清現實的電影:
1、《大話西遊》
《大話西遊》一般大家都作為悽美愛情電影來看,特別是至尊寶那句“愛你一萬年的誓言”總讓人津津樂道,甚至有人認為那是最讓人動心的情話。然而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那隻不過是至尊寶騙紫霞幫他盜取月光寶盒的假話。戀愛中女孩很多都像紫霞一樣,為愛奮不顧身,不計得失,戀人的幾句甜言蜜語就讓她找不著北,殊不知自己會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紫霞愛上至尊寶後,保護自己的能力都弱了,要知道她剛出場時,是打敗過二郎神跟四大天王的。
2、《送我上青雲》
“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不幸就因為沒錢”這部劇中影響最深的是那個圓周率女婿劉光明。他是入贅到有錢人家的女婿,沒什麼本事,岳父根本瞧不上他。劉光明在那個家唯一自豪的就是自己是個知識分子,有著較高的學歷,還能背誦圓周率。然而岳父是個商人,認為賺錢才硬道理,根本不在乎學歷,有次當著眾賓客的面,要自己的女婿表演背誦圓周率。劉光明除了學歷,根本沒什麼商業頭腦,自然而然岳父根本瞧不上他,因此後來他的性格變得極為扭曲。
3、《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葉如棠是一位50多歲的退休老人。早年間拋棄丈夫女兒回到了心心念的城市。現在年過半百,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她本有著豐厚的積蓄,然而交友不慎,被人騙去所有錢財後病倒。她在上海舉目無親,無人照料,她最終向生活妥協,跟著女兒回到了之前她討厭的城市,跟著以前的丈夫過完這一世。
以上推薦的三部是對於愛情、生活都很現實的電影,劇情可能都點過於沉悶,但都能讓人認清現實。
回覆列表
那些痛斥“人性之醜惡”的電影,從來就不有助於讓人認清現實。
很多人對“讓人認清現實”似乎有些誤解,“讓人認清現實”和“讓人對世界感到厭惡”,完全是兩個概念。
現在很多導演為了凸顯所謂的“深度”,千篇一律地對於現實社會極盡諷刺,這種套路放在以往,確能引得很多不明覺厲的觀眾為其振臂高呼,但隨著套路的泛話,觀眾們越來越厭倦和反感,越來越嫌棄這種消停不下來的“毒砒霜”。
那些導演吧,其實他們也不是喜歡拍“醜”的東西,而只是“美”的東西——
他們拍不出來。
為什麼批判性質的電影,無助於讓人認清現實?
因為人永遠只可能基於一種情況下,才會認清現實。
那就是基於自我反省的情況下。
歸根結底,“人性之醜惡”在於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和色慾。
每個人都是生而有“罪”的,要想讓人主動去反省,以激烈的指責為手段,往往不能如願以償,因為此舉必然觸及人性中的“傲慢”、“暴怒”、“懶惰”這三宗“罪”。
種樹的人都知道,樹長歪了不能硬掰,只能輕輕扶。
對人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那麼究竟怎樣才可以?
在此之前,你需要先想清楚:為什麼需要認清現實?
做一個精於世故的圓滑者就一定是好事?做一個腦子拐不過彎的愣頭青就一定是壞事?
當然不是,凡事總有兩面性,從來就沒有絕對。
我們之所以需要認清現實,不是為了“刻意去發現這個世界的壞”,而是為了“完善自我,讓自己變得更好”。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電影,才能有助於讓人認清現實呢?
一部電影要讓我們認清現實,不必宣洩那種沉痛控訴生活不易的“怨婦情結”,也不必展現那朵被極端的偏執所澆灌出來的“惡之花”。
而只需要營造一個極致美好的“夢”,並且最終殘忍地摧毀她。
《海上鋼琴師》。
當然,以上所述僅僅只是針對“天真者”而言。
現實中的情況其實是這樣的:大部分的人當到了一定年齡,就已經揹負著沉重的“罪”了。
關注秀哥,你也可以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