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衛思想
-
2 # 皇家橡樹1972
軍迷們對M2“老乾媽”重機槍非常的瞭解,它是由著名的槍械大師摩西.勃朗寧研製,研製成功之後就是圖片裡的這個樣子,外面有水冷套筒。
為啥要像“馬克沁”重機槍那樣裝這東西呢?是因為早年間鋼鐵雖然已經較大規模生產了,但是鋼材的冶煉技術不好,用業內的話說就是:鋼材內在的金屬結晶和金屬鏈不致密,鋼材比較疏鬆,這樣的鋼材製造出來的槍管,耐高溫、耐疲勞效能不佳,而槍管恰恰需要的就是耐高溫和耐疲勞,它需要承受子彈發射藥氣體產生的高溫、子彈與膛線摩擦產生的摩擦高溫和膨脹氣體所產生的膛壓…當時的鋼材製造老式的栓動步槍還可以,是因為戰鬥射速慢,打一槍需要拉動一次槍栓,在這個過程中槍管有短時間的冷氣,本身強度不會有多少降低。
但是,到了機槍這就不行了,機槍屬於自動武器,口徑大發射藥量多,“馬克沁”達到了600發/分鐘的高射速,這樣密集的發射槍管是承受不了的,用不到100發槍管就處於紅熱狀態,開始出現變形,在進行發射就有“炸管”的危險!
戰場上為了提高機槍的火力持續性,就需要強制性的給槍管降低溫度…也就有了外面的水冷套筒。
問題是水冷套筒機槍環境適應性差,比如說:嚴寒的冬季零下20多度就需要將水箱裡的水放出來,等需要戰鬥的時候再灌進去,否則外套筒裡的水結冰會把水箱凍裂了…另外,有水冷套筒槍重量非車輛(畜力)機動的情況下人是很難背動,機槍的機動能力大大的降低了,這個弊端實在是沒法解決,最後只能去掉外套筒。
《虎.虎.虎》當中的M1921重機槍,它要是沒有水冷套筒根本不可能這樣持續的射擊…其實在1933年的時候已經把水冷套筒去掉,變成風冷的M2重機槍了,但一部分M1921還在用。
改成水冷機槍M2重機槍槍管的材質與M1921沒有區別,從使用效果來看它的耐受能力沒有水冷機槍高,為了提高槍管的使用壽命就要給它人為的限制子彈發射量,通常來說12.7毫米這種大口徑機槍的採用彈箱供彈,就是事先將50發子彈裝上“可散式彈鏈”裝在彈箱裡…射擊的時候最多也就打50發子彈就需要更換彈箱,而更換的過程中槍管就可以得到散熱的時間了,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槍管的壽命。
另外,風冷重機槍不只是一根槍管,打100發子彈(兩個彈箱)之後就要更換上備用槍管了。
如果說需要重機槍充當高射機槍使用需要提高射速,做法就是增加槍管的數量,比如說:圖片上的美軍M45高射機槍塔,就是用了四根M2重機槍,蘇聯的ZPU–4型14.5毫米重機槍也是四個槍管,不但提高了一次射擊的火力密度和持續性,還可以讓槍管有較長的冷卻時間。
總之,相同材質和基本相同加工工藝的槍管,水冷理論上要比風冷壽命略長一些,但是也會有氧化的問題,要經常拆卸對槍管進行保養,而風冷機槍經常更換槍管實際應用當中反倒是比水冷套筒機槍壽命更長。
總之,從水冷到風冷是機槍使用理念的進步,在摒棄了沉重的套筒之後機槍的機動能力大大的增加,可以在更多環境下的發射陣地對敵射擊,並且透過生產力提高之後多了幾個備用槍管,及時更換更可以提高槍管的壽命。
現在冶金工業技術進步之後製造槍管的鋼材效能有了顯著的提高,風冷機槍槍管已經與早年間的水冷機槍壽命接近了,並且現代營連分隊的武器裝備種類更多,火力打擊層次細化,不再完全依託機槍為核心進攻與防禦,機槍發射的次數也大為降低,槍管的壽命也就更長久了。
-
3 # 瘋狗的輕武
不會,只要是合理使用就沒問題,說白了這還是和溫度有直接關係。
槍管和膛線都是鋼製的,而鋼的屈服強度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下降。因此槍管打的越燙,子彈出膛時對膛線帶來的變形就越大,從下圖可以看到,鋼材在400-600°時屈服強度下降的很快。
而機槍在自動射擊時的槍管升溫非常快,下圖是風冷M60在射擊200發之後的溫度,最高接近900開爾文(大約626攝氏度),而如果是水冷機槍的話則壓力不大。
所以說,在極限操作下,水冷的槍管壽命肯定比風冷的強。但如果只是合理使用,比方說風冷機槍用一分鐘內打100發以內,平均4-6秒一次短點射,10分鐘換一次槍管,那它的壽命絕對不會比水冷差。
回覆列表
個人感覺,應該是一樣的。
既然是相同的材質和工藝,說明金相結構等方面也是相同的,槍的機件壽命也應該一樣。這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至於槍管的壽命,能打多少發子彈也是有定數的,也應該沒有區別。
當然,這個也和設計有關,看誰的冷卻效果好,但總體而言,現代槍械設計極其成熟,不會差多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