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廟之器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做了皇帝之後深恐前朝外戚干政的事情重演,於是制定了明確的規定:一是皇后妃嬪必須從平民中擇選,不得從宦官人家挑選;二是公主擇婿也要如此。最初這些制度都貫徹的很好,當然以後隨著日久年深,也都逐漸廢弛了。總體來說,平民百姓的素質教養比不上官宦子弟,因此公主的婚姻質量整體較差。《明英宗實錄》記載:“富家子弟投托各主婚官員與議婚陰陽人通同作庇,有錢求囑或雖人物鄙猥,亦稱年命相宜堪與成婚,無錢求囑者雖人物聰俊,遂稱年命相剋難以成配,以此多不得人。”意思是說,為公主擇偶,有錢但沒權的富家往往與選婚的官員相互勾結,一個求財,一個求勢,公主往往成了犧牲品。明神宗的妹妹永寧公主就成了這樣的犧牲品,主婚的官員收受賄賂後將其嫁給一梁姓富家,梁家子患有肺癆,拜堂成親都體力不支,無法行禮,男女人倫之事更無。公主嫁到梁家一個多月後,梁氏子便病故,公主無再婚之理,以處子之身守寡至死。

  • 2 # 關機的使用者

    公主的婚姻,無論是選婚還是婚後的生活,都是掌握在太監、管家婆的手上,儘管公主貴為金枝玉葉,她們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

    只是表面看著光鮮亮麗,但背後的苦痛,都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

  • 3 # 香茗史館

    公主作為帝王之女,身份高貴,乃是古代中少有的地位可以高於丈夫的女性群體。因出身高貴,他們的婚姻自然也有著一套完整的制度,不過目前關於明朝公主婚姻狀況的研究成果依然較少,主要是在論述公主莊田、駙馬等相關問題時有所涉及。簡單介紹一下吧。

    明朝駙馬的遴選程式

    關於駙馬的挑選,《明史》中有載“凡選駙馬,禮部榜諭在京官員軍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容貌齊整、行止端莊、有家教者報名,司禮內臣於諸王館會選。不中,則博訪於畿內、山東、河南。選中三人,欽定一人,餘二人送本處儒學,充廩生。”

    △司禮監太監乃是重頭

    由此可見,明朝駙馬的遴選基本分為三個步驟:

    1、禮部初選。由禮部發出榜文,公佈遴選標準,京城中之中的年輕才俊,如果認為自己符合條件的便可以去禮部報名,並向禮部提供自己的出身等基本資訊。經過禮部初選後,沒有被淘汰的便可以留下進入下一輪。

    2、諸王官遴選。複賽在諸王館舉辦,由司禮監太監從透過禮部初選的人員當中選出三名最優秀的應選者,並將結果報告給皇帝。這一輪篩選極為重要,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如果實在沒有合適人員,則可以將遴選的範圍擴大到京畿地區甚至山東、河南等鄰近地區。

    3、皇帝或太后欽定。由皇帝或者太后從最終選出來的三人之中欽定一人為駙馬,這一過程后妃也有發言權,可以起一定的參謀作用。

    因此,公主雖然金貴,但駙馬的選擇卻依然不能由自己做主,甚至婚前連駙馬的面都見不上,擁有決策權的乃是禮部官員、司禮監太監和皇帝、太后等人。但是,在選定駙馬之後,正式成婚之前,如果皇帝發現其中有問題,可以廢除駙馬資格,重新選取。

    整個選拔過程有點類似於現代海選,只對年齡、長相、儀態有所要求,而且各級官員和太監深度參與,他們往往會收取賄賂,這也是造成明朝公主多被騙婚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萬曆十年,明神宗為其妹永寧公主選駙馬,京師富家公子梁邦瑞,賄賂大太監馮寶後,順利迎娶公主,結果不久便因病去世。

    明朝公主婚禮的程式和禮儀

    在確定駙馬人選之後,宗人府、禮部等部門便開始按照禮儀籌備婚禮,明朝公主的婚禮程式一般遵循民間風俗,主要由採納、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部分組成。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其他朝代大多不由皇帝親自主婚,而已同姓諸侯王公主持,而明朝則以皇帝主婚。

    1、採納。也就是繳納彩禮,與民間普通百姓結婚時南方向女方交納彩禮的形式相同。通常由駙馬先面向皇宮方向參拜,表達自己的忠誠和感激,然後由掌婚人帶領,將事先準備好的禮物和表文帶進皇宮,由內使轉呈皇帝。

    2、問名。這是占卜和正式冊封公主的儀式,問名完畢之後,朝廷還會舉行賜駙馬宴等活動。

    3、納吉。也就是合八字,合駙馬、公主雙方生辰八字後,卜吉訂婚。

    4、納徵。便是由駙馬家下聘禮。

    5、請期。卜算良辰吉日,確定具體婚期。

    6、親迎。也就是駙馬在大婚時親自迎娶公主的儀式。

    流程看似不多,但畢竟是皇家婚禮,禮儀的繁複程度和婚禮排場則完全不是民間可以比擬的,具體情況《明史》中有詳細記載,就不贅述了。

    大婚之後,次日公主要拜見公婆。不過明朝中期和後期關於拜見公婆的禮儀有所變化。總體來說,除了整個過程有著詳細規定之外,禮儀中對於公主的地位也有所突出。例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對親王公主婚禮禮儀進行了更定,要求“舅姑坐於東,西向;公主立於西,東向。行四拜禮,舅姑答兩拜。”與民間不同的是,男方舅姑等長輩親屬對於公主的拜見,是需要回拜的。

    由此可見,雖然古代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不可改變,但由於公主身為尊貴的皇室成員,其地位遠遠不是駙馬及其家族可以比擬的,因此公主便也成為了古代社會當中極少地位能夠高於丈夫的女性。

    明朝公主的婚後生活

    按照明制,公主下嫁之後,朝廷將會派一位女官給她,全權管理公主的大小事務。而名義上已經出嫁的公主,實際上只在公主府裡度過大婚一夜,之後便要搬回後宮專設的殿宇中居住,公主府中只留居駙馬。

    △成婚後的公主又住進了冷清的宮殿

    如果駙馬想要和公主見面,只能前往宮中。而且必須要經過公主府中的女官同意,甚至夫妻二人的見面情況完全受其監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聽說,駙馬和公主遭受宮中女官刁難的原因。如果沒有這些女官的允許,公主想要和駙馬見面,簡直是難上加難。

    而且,明朝不僅防止后妃外戚干政,連駙馬也一起防著,即使你再有才能,一旦迎娶了公主,便是等於斷絕了仕途,是不允許為官的,只由朝廷授予駙馬都尉等一類的閒散官職。

    當然,公主和駙馬畢竟也算皇親國戚,他們的生活是根本不用擔心的。按照明制,公主和駙馬的待遇都是兩千石,由朝廷統一撥付。

  • 4 # 澳古說歷史

    明代公主的真實婚姻狀態,其實並非我們想的那麼悲慘,像明穆宗朱載垕第四女永寧公主那般,嫁給一個短命鬼,然後孤獨終老十二年,最後鬱鬱而終的結局,這還是少之又少的。

    首先,在明代,能被稱公主的,只有皇帝的女兒,《明史》載:“明制,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冊,祿二千石,壻曰駙馬都尉”,就是皇帝祖父的女兒稱大長公主,皇帝父親的女兒稱長公主,皇帝的女兒稱公主,她們皆授金冊,祿二千石。

    其次,明代公主婚配的物件,也並不是自始至終都是隻嫁平民,而不嫁權貴階級,實際上明代對駙馬的選擇是經歷了由勳貴子弟到庶民子弟這一大反轉的。洪武至永樂年間,朝政局勢並不穩定,內外皆存在著反對明朝統治的不穩定因素,因此為了穩固皇位與天下的需要,明帝多會將公主許配給公侯子弟,“王納功臣之女,公主配大臣之子,未有疏忌之嫌也”,以此來拉攏朝中重臣,結成利益同盟,繼而鞏固朱家對於天下的統治。

    如明太祖朱元璋就將臨安公主嫁於南韓公李善長的長子李祺,壽春公主嫁給潁國公傅友德之子傅忠,永嘉公主嫁給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鎮,汝寧公主嫁給吉安侯陸中亨之子陸賢;明成祖朱棣就將安成公主和咸寧公主分別嫁與西寧侯宋昇的兩個兒子,常寧公主嫁給西平侯沐英之子沐昕。

    太祖、成祖之所以會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朝中重臣的兒子,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穩固天下,及其他們的統治。當時太祖剛立國,天下不穩,自然需要眾臣一心,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因此他急需與朝中重臣建立更深的關係,而連姻無疑是加深感情的最好方法。而成祖是靠篡位登基的,他就更是需要眾臣與他一心,不要反對他的統治,去支援他的統治,繼而穩固他的天下。

    但是,到了仁宗時期,隨著朱家的天下越來越穩固,內外反明勢力基本被肅清,明朝諸帝就不再著眼於利用與朝中重臣連姻來穩固朱家天下,而是逐漸把重心轉移到加強皇權、穩固自身統治上來。為了加強皇權,明帝自然是不允許外戚干政問題再現明朝,如此,為了防止外戚干政,明諸帝也就開始不再讓公主嫁與朝中重臣之子,不願再讓有權勢的勳貴子弟成為皇親國戚,而是更傾向於讓政治背景低、品性好的庶民子弟做駙馬。

    由此,仁宣之後,公主嫁於高官之子的,有記載的就只有三位,明宣宗常德公主嫁給陽武侯薛祿之子薛桓;明英宗嘉善公主嫁給兵部尚書王驥之孫王增,崇德公主嫁給興濟伯楊善之孫楊偉。其餘有記載的公主,其駙馬基本上都是庶民或低階官員子嗣,比如明英宗淳安公主嫁給錦衣衛軍士蔡城之子蔡震,明憲宗永康公主嫁給國子監生崔儒之子崔元,明孝宗永福公主嫁給貧民鄔景和。

    當然,公主雖嫁與平民家庭,但她的生活卻並不會差,先不說其年俸二千石依舊照給,就單單是皇帝給其的嫁妝和莊田,就足以讓她舒舒服服的過下半輩子,所以在生活上,這些公主們雖然下嫁到庶民的家庭中,可她們卻不回因此而受苦,依然是能夠繼續享受著榮華富貴。

    其次,身為公主,這身份就擺在那裡,可以說是高貴無比,因此就算下嫁,在夫家也沒有敢欺負她,畢竟她可是皇族,如果夫家敢欺負她,這就是打皇家的臉,等於是欺君罔上,這可是滿門抄斬的重罪,試問誰敢去冒這個風險呢?因此,對於下嫁的公主而言,即使是嫁到庶民家庭,她的地位也不會有絲毫的下降。

    不過,因明朝的公主無法自由的選擇夫婿,而只能夠聽從皇帝的吩咐,無論皇帝選擇的夫婿是帥是醜,是高是矮,是健康還是多病,只要皇帝認準的,公主就不能有任何的藉口可以拒絕。因此,對於公主而言,她們最為痛苦的地方,其實不在於經濟,也不在於地位,而是在於感情

    當時,因明朝皇帝多將選駙馬一事交由太監負責,而選婿太監又往往會被人用錢財所收買,所以明朝經常出現公主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庶民子弟騙婚的事情。比如明孝宗年間,孝宗為妹妹德清公主挑選駙馬時,負責此事的太監李廣就被富民袁相收買,從而被選為駙馬,“弘治八年,內官監太監李廣,受富民袁相重賄,選為駙馬,尚德清公主,婚期有日矣”,不過好在此事被諫官發現,並被上報孝宗,孝宗這才發現,而後在原定婚期之前,下令廢除了袁相的駙馬身份,令再選駙馬,德清公主這才倖免於難。

    但是,不是所有的公主都跟德清公主一樣幸運,多數被騙婚的公主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比如,明神宗為妹妹永寧公主挑選駙馬時,因梁家人重金賄賂了太監馮保,最終永寧公主嫁給了“其人病瘵羸甚,人皆危之”的梁邦瑞。而後,婚後不到一個月,本就時日無多的梁邦瑞就一命嗚呼,害的永寧公主寡居數年,最終鬱鬱而終,堂堂大明公主落得個如此結局,真的令人是唏噓無比。

    總的說,明代有些公主的婚姻是可悲的,因明代選駙馬制度上的缺陷,致使少許公主被別有用心的人騙婚,而這些別有用心之人多是短命鬼,他們就是希望藉著娶公主來沖喜,來讓自己的病變好。但是,我們都知道,病就病,靠婚嫁是好不了的,因此最終這些被騙婚的公主,她們的結局也就不難想象,那就是孤獨終老,直至鬱鬱而終。

    畢竟,因為當時明朝的社會風氣就是“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因此與其他朝代公主可以選擇“離婚”或者再嫁不同的是,明代公主即使婚姻不幸甚至守寡,也不能改嫁,只能是孤獨終老,比如德清公主孀居三十一年而薨,這三十一年一直都是孤苦伶仃;永寧公主在結婚當天發現駙馬已病入膏肓,但已無可挽回,只能是照舊成婚,但婚後一月丈夫便去世,此後永寧公主也未改嫁,她獨自一人承受不幸婚姻,數年後悲傷而逝。

    只能說,明朝被騙婚的公主雖然享盡世間所有的榮華富貴,但其婚姻卻是悲慘無比,基本上就是以孤獨終老,鬱鬱而終為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癌症患者一起吃飯會不會也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