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早教育兒唷
-
2 # 刺眼的小兔子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爹,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爹,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總是會讓父母非常的頭痛。
比如有些孩子,他們在家裡不講理,喜歡和父母對著幹,但到了外面變得很膽小,跟家裡完全不同,一直被其他孩子欺負,典型的"窩裡硬,外面慫"。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父母可以說是自己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事實上,這種情況跟父母的平時教育是密切相關的。
我朋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朋友曾經就很無奈的向我抱怨了他的兒子。
豆豆在家裡常被稱為"小惡霸",他的行為非常的壞,肯定會隨時發脾氣,也經常把東西亂丟在地板上。
對豆豆的行為,朋友也也非常頭疼。
豆豆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豆豆的媽媽去接豆豆,豆豆的老師表揚了豆豆在學校裡的表現。
老師說,豆豆真的很聰明,所有的玩具都可以給同學玩。
聽完這件事,豆豆的媽媽想,一定是孩子長大了,所以豆豆才變得如此懂事聽話。
但不久以前,豆豆還是和以前一樣,開始對父母大喊大叫。
當他不高興時,他會隨意發洩脾氣,差點對父母拳打腳踢,但每次豆豆媽媽去接豆豆時,老師總是說豆豆聰明乖巧。
其實,朋友家裡的這個孩子就是典型的家裡橫,外邊慫的孩子,相信很多父母遇到這樣的孩子都會頭疼。
今天,寶媽我就帶領大家分析一些,為什麼孩子在外面會有這種情況?
其實,這樣的孩子多半有個這樣的爹,現在糾正還來得及!
1、爸爸對孩子太寵愛了,孩子總是對父母大喊大叫,家裡沒有人能嚇到他
你的孩子會因為不想給他買玩具而在街上撒野嗎?
如果你不買,孩子就不回家,但很多父母又會對孩子的要求感到不滿意,可是又不能和孩子爭論。
其實,父母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在制定規則後經常和孩子妥協。
這樣的孩子,多半是父母沒有原則地溺愛孩子導致的。
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孩子是很聰明的,當孩子想要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時,如果父母從了,他就會經常用這種方法。
但是當一個孩子用這種方式向他的同學要東西時,他會被拒絕和嘲笑,孩子變得非常懦弱。
他會認為,這隻會對他的家庭起作用,時間久了,孩子在外面會很慫,可是在家裡就會成為一個小魔王。
2、沒有參與孩子的教育
生了孩子後,許多父親沒有直接參與孩子的教育,完全把教育子女的責任交給了母親,完全失去了父親應有的責任。
雖然說,孩子通常都跟媽媽比較親,但沒有父親的關心,很長一段時間內,缺乏父愛會自然而然地扭曲孩子的心靈。
除了可能導致孩子變成娘娘腔外,甚至會有窩裡橫的性格。
我希望這樣的父親能夠勇敢地承擔起做父親的責任,更多地關心自己的孩子。
3、父親也是屬於窩裡橫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孩子們也會從父母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如果孩子的父母中有一個人經常在公司裡受到夥伴的壓迫,在回家時經常對家人發洩情緒,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學到這一點。
例如,當爸爸們回家躺在沙發上時,他們認為房子不乾淨,就對妻子大喊大叫:這個地方有多髒?你怎麼清理的?
孩子看到這一幕,也會記住這一切,他們會從心裡想,爸爸能這麼做,我也想這麼做。
所以孩子在家裡學會了呼風喚雨,對母親不尊重,但在外面膽小,因為外面的人不允許他這麼霸道,所以外面就變得很乖巧。
我們怎樣才能引導孩子遠離這種情況呢?
1、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不要對家人大喊大叫。
2、父母要堅持原則,不要隨心所欲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身為寶媽的我認為,有句話說的很好,如果你給孩子一種屈尊的感覺,那麼你就必須做好一輩子忍受孩子脾氣的工作。
如果你想要一個聰明、理智的孩子,並且在外面有他自己的個性,不要把孩子看得太重。
家裡硬氣,外面慫,只會傷害家裡愛你的人,進入社會也會受到外來者的傷害,這種性情會導致家庭矛盾的加深,在工作上也不能取得一些成就。
如果有上述情況的爸爸,寶媽我建議立即作出改變,以求家庭更幸福,子女的前途更有發展機會。
其實,孩子的大部分問題,都是我們做父母的有問題。在你們家裡,孩子也存在這種情況嗎?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回覆列表
家裡兇,外面慫,“窩裡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關於孩子“窩裡橫”的問題,真的讓很多媽媽很頭疼:在家生氣他的任性霸道、出了門擔心他的膽小畏縮——這孩子怎麼就不能平衡一下,在家乖一點、出門膽子大一點呢?
向楊傑老師諮詢這個問題的家長也不少,楊老師又給出了什麼樣的分析和建議呢?快來看看吧——
作者簡介
楊傑老師:親子諮詢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從事家庭教育諮詢10年之久,積累了豐富的親子諮詢經驗。常年線上下為家長們答疑解惑、提供諮詢服務。
孩子“欺軟怕硬”是我在諮詢中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
家長在這個問題上往往會陷入矛盾之中:
一方面,當然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野蠻的“小霸王”,但他在家裡活脫脫就是個不可理喻的傢伙;
另一方面,父母更不希望孩子在外面是個怕事兒的“受氣包”。但孩子在學校卻膽小懦弱、受人欺負,完全沒有在家裡的威風。
家長找不到問題的“病根”,除了為孩子發愁、怒其不爭之外,真的是一籌莫展。
“欺軟怕硬”的癥結到底在哪兒?豆豆媽的煩惱3年前,我在諮詢中遇到過這樣一對母子。
那年豆豆5歲。孩子的媽媽告訴我,說不知道怎樣和孩子溝通。
她和孩子經常為一點小事兒就怒火相向,孩子的脾氣很大,一點都不輸給媽媽。
比如早晨起床,豆豆如果沒睡夠。明明能自己穿衣服,也非得要求媽媽幫忙,不幫就大發脾氣。
我在讀諮詢日誌的過程中也發現,他們孃兒倆的相處狀態是:媽媽總是先發火,提高嗓門呵斥。但最終總會被孩子所壓制,孩子在對攻中甚至會罵人。但在外面,孩子就徹底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表現得很小心,進入新環境要適應很久,不願意嘗試、不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不自信。在幼兒園,和小朋友發生矛盾,人家罵他,他就站在那裡聽,沒有一點反抗。
有一次,媽媽帶豆豆去看電影。在售票廳門口,幾個男孩子打起架來,媽媽很快就找不到豆豆了。急得媽媽大喊了半天,他才不知道從哪裡出來。
媽媽心裡很不滿,覺得這孩子怎麼那麼怕事,一看打架就要跑。
媽媽的妥協種下病根隨著諮詢的展開,豆豆的病根逐漸浮現出來。
豆豆平時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最多,所以媽媽對豆豆的影響也最大。
這是一位控制不住自己脾氣,但又給孩子過多呵護的媽媽。
孩子從媽媽身上學到了兩樣東西:第一,發脾氣;第二,只要自己堅持發脾氣,媽媽遲早會妥協,幫助他做本該由自己完成的事情。
比如前面說的早起穿衣服。我讓媽媽分析一下,孩子的情緒來自哪裡?
媽媽說了三點:沒睡夠、對媽媽不滿、需要關注。
我繼續問媽媽:不管是哪種原因,孩子為什麼要用鬧脾氣的方式達到目的呢?
媽媽說,也經常會告訴孩子,你可以好好和媽媽說,發火沒用的。
我接著說:你這句話有道理,但沒效果。發火真的一點用都沒有嗎?
媽媽說:在他看來一定有用。他一發火,我就屈服。我總結道:對孩子來說,發脾氣不但有用,而且簡單,根本不用動腦筋。這個策略適用範圍極廣,簡直是萬能的法則:遇到困難,發脾氣;心情不好,發脾氣;需要關注,發脾氣……
如果孩子一直依賴發脾氣的策略,久而久之,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就會落後於同齡的孩子。就算他想說,也未必能準確地描述自己的需要和主張。
在這裡,我想稍稍跑跑題,說兩句幫孩子的問題。
其實,許多家長都要面對這道兩難的選擇題:一味地幫孩子,孩子就會習慣性地找人幫忙。直接放棄,根本不動腦筋;完全不幫吧,在孩子確實不會的情況下,又會產生挫敗感。
我曾經問豆豆媽:除去發脾氣的因素,你能否判斷出,哪些他是真的不會,哪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完成?
這位媽媽說,她沒仔細甄別過。
其實,這個判斷非常重要。當然,前提是對孩子進行細緻的觀察。如果分不清二者的區別,結果往往是“該幫的沒幫,不該幫的亂幫”。
你想要個“小霸王”嗎?再來看豆豆膽小的問題。
電影院打架事件後,我也幫豆豆媽做了深入的分析。
我問媽媽:你希望孩子怎樣?
她說,希望孩子還手,而不是一味地躲。
我繼續問:你覺得躲開不好嗎?
媽媽說“是的”。
我讓她說說理由,她說:男孩子不應該怕事!
我從相反的角度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完全不怕事,結果會怎樣呢?
媽媽說:也不行,甚至有危險。
的確是這樣,我半開玩笑地補充了一句:黑社會的人,通常都不怕事,正因為如此,才會越走越遠。
我對媽媽說: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你是不想看到孩子受欺負。不過,我們指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目標清晰。我想,你真正不滿意的,是孩子的策略太單一,只會躲避,希望他能審時度勢、靈活應對。如果一味地告訴孩子別怕事,只是培養了莽撞的個性。
我繼續問媽媽:為什麼孩子在家裡那麼強,在外面又那麼弱呢?
媽媽說孩子“欺軟怕硬”。
“欺軟怕硬”的孩子生活在恐懼中表面看起來確實像媽媽說的那樣,但“欺軟怕硬”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幫媽媽分析:在家裡,孩子最常用的策略就是發脾氣,到了外面,他再用發脾氣的策略,會怎樣呢?對方會像你一樣妥協嗎?
媽媽說:對方會反擊。
我繼續問:在家裡最仰賴的策略失效,對方反擊,自己又沒有別的辦法,孩子能怎樣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只能躲避。這位媽媽經常對孩子發火,已經做了一個負面的榜樣;同時,孩子一發火就妥協,習慣性地遷就、保護孩子。讓發火發展成為孩子唯一的策略工具。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當大人不在身邊,無法提供貼身的保護。而對待家人有效的辦法,面對他人的時候又無效。孩子孤立無援,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親近他人。
我們能想象孩子內心有多害怕嗎?而且這種不安和不確定的感覺,會放大孩子的恐懼。說得誇張點,這簡直是“羊入狼群”。
當孩子在極端害怕、不自信的時候,僅僅從表面上鼓勵孩子勇敢、別怕事。在事實上,是又把孩子推了出去,他的內心更加無依無靠。
如果我們真的愛孩子,就要在家裡遵守基本的人際規則和社會規則。不要隨意地對孩子發脾氣,也不要因為孩子發脾氣就妥協。只有這樣,他進入小夥伴群體,行為模式才不會受到挑戰。而是獲得接納,這樣才會一路暢通無阻。
親子之間,遵循基本的人際規則和社會規則,是對孩子最深刻的祝福!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