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人民很行1
-
2 # 孔乙己亂彈
世界各國軍用裝備製造商也願意和印度合作,在合作中不斷提高價格也是經常發生的。尤其是俄羅斯與印度的合作過程中不斷以各種理由提高產品價格,專案預算也不斷提高,最終結果就是價格一路“高歌猛進”。也是說“蘿蔔絞成肉價錢”!
印度的很多軍用裝備就是從當初的引進時談判價,慢慢的最後談判結束價格會高出原始價,很有意思,也很奇葩。印度給國際軍火商賣家的印象就是不差錢!
拿印度引進S30的情況來說吧,結合各種公開報道,印度與俄羅斯談判引進的只是飛機生產技術,當初不包括生產線,一條生產線加配套設施,裝置,零配件一整套下來那可不是一點錢能解決的……印度沒有能力自己生產部分裝置和零配件,來降低生產成本,全部靠進口,最終結果自然是“自己生產”的飛機比買的成品還貴。
印度的軍工生產技術真的讓人懷疑其能力,印度自己負責大修的米格21基本上全摔完了,(墜毀率高達98%),,印度“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光輝”戰鬥機從首飛到今天用了將近30年時間,30年時間一型飛機的使用壽命已經開始進入淘汰期了,而且印度的“光輝”戰鬥機還沒有成建制裝備部隊,也算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蹟之一。再看看印度“自己製造”的航母,光是下水儀式都搞了三次了,時至今日航母的艦島部分還是空空如也,艦島部分,不管是艦船還是航母都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航母都下水了艦島還空著,又是一個世界奇蹟……這就是可愛的印度。
-
3 # 魑魅涅磐
這個主要還是在推進實踐印度政府的“印度製造”的口號,印度從一開始就有想要中國產蘇30MKI戰機的心願,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首先在印度生產製造蘇30MKI戰機零部件,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當然現實中是相反的),其次還可以提高印度戰鬥機的戰備水平,以保證印度國防力量能夠保持自主性。印度從2003年開始就以生產許可的形式中國產蘇30MKI戰機,目前總數量已經達到了140架,同時透過生產製造的方式,印度也獲得了為蘇30MKI戰機提供技術維護保障的能力(雖然現實情況是修一架摔一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印度的本土製造能力,和在製造過程中學習到的先進技術。再加上叢俄羅斯進口的272架戰機,印度也成為了這款戰機最大的使用者。雖然印度中國產的蘇30MKI戰機的成本比進口的貴了2倍,但是印度依然在自己生產製造和進口兩條腿走路。印度此舉做法其實和日本高價中國產F-35戰機是一樣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本國國防制造實力,所以在面對印度國防專案大量停滯不前,製造業基礎薄弱,官僚體系效率低下的現實中,仍然是花高價來彌補和提升本國國防科研製造實力。對於印度這麼一個無法自行生產製造彈藥的國家來說,像要透過這種中國產化的路子來削弱其對外國武器裝備的依賴性恐怕很難很難。印度花了2倍的價錢強行中國產了蘇30MKI戰機,當然在雷達、發動機上主要還是依靠進口的方式解決,雖然俄羅斯有對其進行雷達、發動機的技術轉讓,但是迫於印度的製造業實力表現,還是妥妥的進口方為上策。印度的蘇30MKI戰機價格相比進口的貴了2倍,為什麼呢?首先印度只有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一傢俱備生產資質,這就造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沒有競爭對手,不光質量無法保證,價格上漲也是理所當然的,再加上後期的維修保養也都是這家公司完成,所以就算面對修一架摔一架的囧勢,印度政府也沒有任何辦法。再加之印度中國產材料效能不足,特此容易出現金屬疲勞的現象,後期維修保養跟不上,印度中國產戰機經常出事就很正常了。如果印度想要繼續推進“印度製造”的口號,就要在生產製造環節把握住局面,首先是解決目前國防生產一家獨大的局面,引入更多的競爭對手,像印度最大的民企塔塔集團(就是現在路虎、捷豹汽車的母公司)就是最好的對手,當然也可以繼續在萬國軍的道路上發揚光大。其實仔細看看印度的國防實力,不管是造了30年還沒服役的中國產光輝戰鬥機和阿瓊主戰坦克,或者那艘三進三出的航母都是在說明印度本國製造業的水平低下,如果沒有真正提升本國的製造業水平,僅靠單一產業是很難發展下去的,就算砸錢也買不來技術。所以印度在推進印度製造的口號下還是好好提升本國製造業水平和完善國防體系才是最重要的。
-
4 # BankRobber
一個實力與野心不匹配的例子。懷著大國夢,但是薄弱的工業基礎無法支撐起來。想透過引進技術快速提高自身技術水平,但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現實一次次打臉,就是不願意從夢中醒來。
-
5 # DeeeeepThinker
印度目前的空軍大概有11萬人左右,各種各樣能飛上天的戰鬥機在1400架左右,這其中有1200多架像米格-21,米格-23,美洲虎這樣老的卯足勁才能飛上天的二代機,3代機就那麼200多架,而且還是大雜燴,像米格-29,CY-30MKI,查手指頭都能數的過來的Phantom2000、法國陣風。(蘇-30MKI算是三代半戰機)
美洲虎二代戰鬥機
蘇-30MKI戰鬥機(三代機)
不難看出,印度的戰鬥機那是真的亂,各種國家的各種型號的戰鬥機。這樣亂的戰鬥機型號帶來的就是後勤維護時的麻煩,正是因為沒有配套的後勤維修維護團隊,這30年來被印度鼓搗壞了1000多架飛機。擱阿三哥的性子,修飛機發現一個沒上緊的螺絲都懶得上去擰兩下,這樣的飛機能安安穩穩的落地?
所以印度也是沒辦法,架設蘇-30生產線一是為了替換那些老舊的不行的2代機(這種二代戰鬥機在F-35面前就跟紙糊的一樣)
二是讓自己的戰機架構不再這麼亂,也好維護!再者,戰鬥機的價格是把建設生產線的錢也給平均了的,所以生產的越多,單架飛機的價格也就慢慢的降下來了。現在生產的少表面上看著貴了點兒,但是就目前印度空軍總體形勢上來看還是划得來的。
後話:印度自己的二代機還沒換完,就急著去買4代機,像米格35,F16。而且人家三哥拿著五代機的錢去買四代機1.36億美元一架,可見阿三哥並不缺錢,或者是為了少吃兩口也要勒緊脖子上四代機。
-
6 # 攔阻著艦
這個在道理上和中國90年代引入蘇-27生產線是一樣的。印度組建蘇-30MKI生產線,本意上是好的。印度方面的想法是在技術轉讓的框架下,透過與外國合作伙伴聯合開發或者在印度本土生產戰鬥機。這樣一來,即接觸到了國外先進的航空技術,花的錢也比直接從外國進口更少。可實際情況上卻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用原材料製造戰鬥機的時候花費了更多的資金,而HAL耗費的工時也是俄羅斯人的2~3倍,這就涉及到印度製造的效率問題。
印度也深知國防現代化是花錢買不來的,只購買成品戰機短期內看似能夠彌補作戰能力的空缺,可從長遠來看對國家安全卻是有著很大的弊端,比如說印度買俄羅斯S-400防空系統就遭到美國施加的外交壓力。因此,印度在新型戰鬥機招標的時候就提出了相當嚴苛的要求:110架戰鬥機的15%由外國製造商完成,85%由本土製造;原始裝置製造商需要轉移設計、開發、製造和維修等專業知識;向印度轉讓高價值技術,提供效能相關保修;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參與專案。這些都是為了實現“印度製造”所採取的手段,人們都說三哥人傻錢多,可人家做生意精明著呢!
可印度有個問題是,自身的技術積澱不夠,而接觸的美俄西方戰鬥機又太多,所謂“吃多了容易不消化”。雖然擁有便利的外部條件,能夠接觸各家先進的航空技術,可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導致對航空工業沒有清晰的認知。本身國防工業部門又存在太多體制上的弊端,即便有這個便捷條件,可依舊無法將其轉變為自己的優勢。可是中國產化還得推進,就好比光輝戰鬥機,即便HAL為光輝Mk1A開出了6700萬美元的高價,可印度空軍還得買,畢竟LCA專案持續了三十多年,雖然戰鬥機效能上說不上有什麼先進之處,可印度卻能透過該專案培養航空工業人才,掌握各種戰鬥機子系統的研發、零部件的製造,透過先期的摸索逐漸完善航空工業的基礎,一步步的擺脫對外國的依賴。至於能夠順利實現這個目標,這個還得拭目以待~
-
7 # 利刃號
印度不計成本地生產蘇-30MKI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掌握先進戰機的生產技術,擺脫對外國進口武器的依賴,目前看來,與直接從俄羅斯進口蘇-30相比,印度中國產蘇-30在成本上翻了一番,且在印度工業基礎不完整的今天,這些所謂中國產化的蘇-30質量堪憂,事故率極高。
但即使如此,印度依舊堅持著這種“賠本”的買賣,因為印度很清楚,國防自主比什麼都重要,也正是透過許可生產的方式參與了蘇-30大部分的製造過程,印度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不然,印度中國產的“光輝”猴年馬月才能上天。
空軍裝備的更新換代也是印度繼續生產蘇-30的原因,雖然已經中國產了150架蘇-30,但印度空軍依舊裝備著數百架米格-21“美洲虎”攻擊機等落後老舊戰機,急需換裝新戰機,150架蘇-30對印度來說遠遠不夠。同時,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對蘇-30生產的壟斷和官商勾結吃回扣進一步推高了蘇-30的價格。
對俄羅斯技術的消化不良使得印度在發動機、雷達和機載武器等方面依舊離不開俄羅斯軍工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讓蘇-30更貴了,印度就像一個花大價錢抄學霸作業的學生,只顧著抄,卻不會思考答案是怎麼來的,這也是印度至今沒有完全掌握蘇-30關鍵技術的罪魁禍首。一方面,印度要在自己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造蘇-30,另一方面,還有空軍升級換代的剛需,印度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
8 # 兵說
華人一直以來都喜歡嘲笑印度,因為它們摔機事故頻發,被冠以“摔機大國”稱號。另外,還經常吐槽印度國內的種種問題。事實上,印度的國家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印度軍隊的實力也不容小視。如果沒有國際社會的干涉,印度或許早已吞併了巴基斯坦。在非洲地區,中國不斷擴大影響力,印度也在大力開掘這一地區。非洲人民不僅有中國朋友,還有印度朋友。
印度不計成本地生產蘇-30戰鬥機,目的就是為了學習戰鬥機生產製造技術。印度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是成為許多軍火商喜歡打交道的物件。因為印度好欺負麼,容易被騙,只要武器賣給他們,價格貴一點沒問題。印度人也不傻,錢花多點買武器可以,但你得教他們生產和使用武器。這便是印度的“全球購”模式,以市場換技術,投入資金吸引西方國家來印度建設軍工企業,印方參與生產獲得技術。
2018年初,印度財長對外宣傳,將斥巨資在北部地區打造一條軍工走廊。從這也能看出,印度不甘到處“買買買”,而是要自己“造造造”。印度建成的蘇-30生產線,現在生產貴了點,長遠來看應當是正確的選擇。印度也是從長遠角度來考慮國家發展,只是軍工體系打造不是幾年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才夠。不管怎麼樣,印度是值得重視、必須重視的一個國家。
-
9 # 長安小師爺
自給自足這個道理印度自已也明白,買來的東西到底不是自己擁有的東西,印度買的不但貴自己造也貴這也是個傳統了,自己的印度斯坦公司有多不靠譜說句實在話,印度政府上下各個高層哪個又不清楚呢?最近牽扯出的前政府辛格因為簽了幾十架陣風的合同,弄得印度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這背後估計和這家公司有著莫大的聯絡。
首先我們搞清楚一件事,就是印度大多數摔下來的飛機或多或少都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有關,這都成了絕對了,作為印度的老牌航空企業,說到底是一直沒有多大長進,從Phantom戰機開始,到如今自己開始造蘇30,即便是買回來的俄製蘇30,只要經過這家公司的手,可以說基本就是定時炸彈了。
所以可以說印度高層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最終還是毀到這個自己獨一份的公司了,目前看印度高層或多或少已經開始著手開始調查這家公司貪汙腐敗的問題,但癥結在於即便心知肚明,因為牽扯的人太多,反倒會不了了之,每年上百億的裝備開支,想想這裡面的水有多深?
回覆列表
幾個因素!雖然花錢買生產線,授權組裝更貴,但是對於三哥整體的航空製造起碼組裝水平有大的提升的,想想三哥搞個輕型戰鬥機光輝(雖然大部分也是買的)居然還折騰了三十年才服役,結果空軍還不待見!這個有點想我們汽車合資,雖然只是組裝,關鍵部件還是買,但是不要重要的能自己生產了,製造組裝能力也慢慢提升了。還有一旦有大的戰事,戰機損耗大,你自己能生產心裡就不慌,戰時能及時補充,否則人家立馬加價或者乾脆不買,卡你脖子就很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