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南京小歐

    在過去,每到小寒時節。城南的“老南京”們都喜愛煮“菜飯”吃。

    烹製“菜飯”的食材多有不同:有的人家喜好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也有的人家喜歡吃香腸片或是板鴨丁。但是,生薑粒與糯米卻是“南京菜飯”必不可少的,每每“菜飯”烹好出爐,那滋味絕對香鮮可口。

    你可別小瞧了這其中的食材: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真正的“南京菜飯”,絕對能與臘八粥相媲美。

    老南京們對小寒可是非常重視,全家都要聚在一起吃頓菜飯。俗話說得好,“大寒小寒又一年”。可惜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再也沒有機會一起吃頓“南京菜飯”咯。

  • 2 # 張之瀛大夫

    小寒節氣是全年最冷的時間段,正如民間諺語所說:“大寒小寒,冷成冰團”。小寒節氣,有許多與之相應的風俗習慣,這裡面很多都蘊含著養生的思想。今天,張大夫也在小寒節氣前,給大家說一說小寒時節,大家應該在衣食住行注意哪些方面。

    1、衣

    因為寒冷暴露可能引發多種疾病高發,比如說呼吸道感染、高血壓、心肌梗死和腦梗塞等等。那麼,注意新增衣物就成了當務之急,一般說來,除了新增衣物之外,大家一定注意穿一雙厚實的鞋子,戴一頂暖和的帽子,以防頭部寒冷和腳被凍傷。

    2、食

    張大夫一向不建議節氣期間過多進補,比如說過多的吃高鹽、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因為現在大家的日子都是越過越好了,人們平時就不缺營養,無需以節氣之名進補高能量食物。如果在節氣期間過多進補,還可能帶來更多的健康問題,實在得不償失。

    3、住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都需要居住環境溫暖宜人。北方因為有暖氣供暖,相對還好一些,南方的一些地方屬於溼冷環境,讓人冷的無處可逃。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一些其他取暖方式,比如說空調取暖等等。如果家中有心腦血管患者,更要注意居住環境的溫暖。

    4、行

    小寒節氣,天寒地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外出長途旅行,但是不要因此而忽視了體育鍛煉。外部環境不適合鍛鍊,可以在室內參加鍛鍊,比如說健身房參加鍛鍊。否則因為長期沒有體育鍛煉,可能導致體重增加,血壓、血脂、血糖也會變得不好。

  • 3 # 南方健康

    1.增強免疫——大豆

    天氣驟冷,我們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很多人被感冒找上門,其實適當補充蛋白質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 特別推薦每天吃一把大豆,即30~50克黃豆、黑豆或青豆等,既能補充營養,又無過量之憂。

    2.補益身體——南瓜山藥粥

    南瓜、山藥都是溫性食物,常喝能補益身體,抵禦寒氣對人體的侵襲。而且,南瓜甘甜、山藥汁黏稠,加上米一起熬成粥,味道還很好。

    03 發散寒邪紅——糖薑茶

    50克生薑,洗淨、去皮、切片,用1000毫升沸水沖泡,加入適量紅糖。

    04 滋陰瀉火——荸薺

    自古有“地下雪梨”之譽,有清瀉內火的功效。將荸薺與大米合熬成粥,每週服用3-5次,可以有效滋陰祛火潤燥。

  • 4 # 銀川城食記

    1.臘八粥,材料種類多,營養豐富,易消化,冬天一碗熱騰騰的粥讓人頓時感覺。

    2.蘿蔔,古人云“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房”,蘿蔔還有“人參”之稱,可見,蘿蔔在冬季的作用有多大。

  • 5 # 星火

    【清明果】在清明節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果形似餃子,但味道截然不同,外皮用鼠鞠草或艾草做成,餡有韭菜、雞蛋、豆腐乾等。

    【青團】一種用草頭汁來做成的綠色糕團,清甜甘香,軟糯可口,帶有艾葉香氣。吃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寒食節等節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

    【潤餅菜】又稱潤餅、嫩餅菜,是春捲的一種,發源於泉州,而後流行於臺灣、福建地區。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

    【青精飯】又稱烏飯、烏米飯、烏稔飯,用糯米染烏飯樹法之汁煮成的飯,顏色烏青,為寒食節的食品之一。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寒食粥】寒食節日期間,百姓家家不許動煙火,需備麥粥等冷食,藉此紀念,這寒食粥便是因寒食節而流傳下來的節日飲食。

    寒食節要吃什麼寒食

    【餳】即現代飴糖,是古代寒食節的專備食品。“海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市遠無餳供寒食”,“簫聲吹暖賣餳天”,“粥香餳白杏花天”……從眾多的提到餳的寒食詩作中不難看出,古代過寒食節必須有餳食,沒有餳,根本不叫過寒食節。

    【蛇盤兔】一種麵點,它是山西流傳2500年曆史的清明寒食必備美食。蛇盤兔用麵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狀,“蛇”代表介子推的母親,“兔子”代表介子推自己,“蛇”和“兔”纏繞在一起,用來表達孝道之心。另外還有流傳下來的諺語:“蛇盤兔,必定富”。

    【饊子】一種油炸麵食,古稱“寒具”,是寒食節食品。饊子自古就有,不過現在的饊子南北方有所差異:北方饊子以麥面為主料,大方灑脫;南方饊子多以米麵為主料,精巧細緻。

    【清明螺】清明螺即田螺、螺螄,清明前是食用螺螄的最佳時令,此時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鵝”和“清明螺,頂只鵝”的說法。

    各個地區吃什麼寒食

    山西

    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麵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山東

    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

    舟山

    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餚系冷盤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祭禮畢,要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餈錢”(麻餈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臺灣

    臺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過去的臺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上海

    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 6 # 清風無魚i

    一年中有四個不同的季節,有24個不同節氣,小寒就是其中的一個節氣,在小寒期間天氣非常寒冷,這個時候大家就可以多吃一些溫補性的食物,每一個地區小寒節氣的飲食習俗也是不一樣的,大家如果對這方面的知識感興趣,就可以多多瞭解今天所介紹的內容。

    到了小寒節氣南京人會非常重視,會煮一些菜飯來吃,會用一些鹹肉片和矮腳黃青菜,板鴨丁,香腸片,再加入一些糯米,生薑粒一起煮,非常鮮香可口,矮腳黃以及板鴨都是南京有名的特產,非常有特色,豬油拌飯也是一大特色,吃起來非常香。

      到了小寒節氣廣東人非常喜歡吃糯米飯,為了避免太糯,一般都會加一部分的香米混合在一起,準備一些臘腸和臘肉切碎,然後再炒熟,花生米也炒熟再加一些碎的蔥白拌在裡面一起吃,可以讓身體變得非常暖和,去除身體裡面的寒氣,糯米還可以起到補中益氣作用,所以在小寒節氣吃糯米飯是非常不錯的。

      在北方小寒節氣會吃一些臘八粥,臘八粥裡面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食材,非常豐富,能夠讓食慾變得更好,又可以讓身體的熱量變多,達到暖胃消寒作用,臘八粥裡面可以放去皮棗泥,栗子,菱角米,小米,江米,白米,黃米,還可以加一些杏仁,瓜子,桃仁,花生等等,不同的食材搭配就有不一樣的養生作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補中益氣,驅除寒氣,生津止咳,補氣養血。

      小寒節氣到來,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家鄉的習俗吃不同的美食,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暖和,在小寒節氣除了上面這些食物,還可以喝一些溫補雞湯,放一些桂圓,枸杞,蓮子,紅棗,乾貝,蟲草花,山藥,香菇,可以讓味道變得更加鮮美,又可以起到保健養生作用,還可以吃一些羊肉,牛肉,魚肉,鴨肉,鵪鶉肉。

  • 7 # fanfan果園

    今天是一月五號,每年的一月五號或者是六號是小寒節氣。每年這個時候,由於北極高壓形成越來越高,到一定承度就以寒潮形勢滾滾南下,冷空氣也聚越多,天氣越來越冷。這個時候人們最容易傷風感冒,雖然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褲,還是覺得冷,早已停止了野外勞作的人們,每天圍著火爐,每天變著花樣做美食。在南方,今天(小寒節氣)早上很多地方吃用濡米和香米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糯米飯,另外還將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再加上一些切碎的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在北方由於氣候寒冷,為了增加熱量,人們比通常更偏重於肉食,肉湯。尤其是暖性食物最受青睞,比如羊肉,狗肉。湯以羊肉湯最常見,有的餐館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羊肉菜餚是人們常買的選單。

    總之,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小寒節時人們的食材都是為了增高熱量,提高禦寒能力。

  • 8 # 阿燚黃南開

    今天正是(2018年)小寒日,正當此時伊始,中國氣候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因為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統計,小寒是中國一年中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如此的“地凍天寒”時節,一日三餐吃什麼好呢?下面進行逐一的介紹:

    首先,小寒飲食養生指南之一是:多食大米熬蝦粥,以達到補腎陽、滋腎陰。因為中醫理論認為,小寒飲食進補最好是陰陽同補,而蝦肉只好既可補腎陽又能滋腎陰,而且蝦肉有補而不燥,滋而不膩的特點,是小寒時節最佳的進補食物。還可在蝦粥中加入薏米。大米本身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贓、除煩止渴及益精之功。而薏米則能夠防治消化不良及有降血脂、調血壓的作用,而且可以治療慢性腸炎和有益於心腦血管疾病。

    小寒飲食養生之二是:小寒時節,多食核桃,因為核桃仁中含有醫藥界公認的抗衰老成分――維他命E。它還補腎納氣、益智健腦、強筋壯骨,同時還可以增食慾、烏鬚髮。

    小寒飲食養生之三是:吃火鍋時多放金針菇煮透煮熟吃。不僅具有補肝益胃的作用,還可補益氣血呢。因此,金針菇是一種非常好的小寒時節養生進補的蔬菜。

    小寒飲食養生之四是:針對有些人群“虛不受補”的現象,採用中醫學幾千年的進補經驗“冬令進補,先引補”的對策,用芡實、大棗、花生加入生薑煲羊肉湯進行食療引補之法,(芡實乃得土之正味,益腎健脾之佳品;大棗則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花生潤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功強。)先調節脾胃,透過祛除脾胃邪溼而達到健脾理氣化溼濁並開胃消食後,因恢復了脾胃功能,而不再因脾胃虛弱而導致“虛不受補”而產生諸如腹脹便溏、噯氣噁心甚至出現溼蘊化火致鼻出血、身起皮疹等副作用!小寒時節飲食進補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慣。這個“冬令進補,先引補”之法,是中醫養生的精髓之一。要求在進補時,最好不要吃生冷和過膩的食物,以免進一步妨礙脾胃的消化功能,影響補品的吸收。

  • 9 # 大廚愛做菜520

    小寒在1月5-7日之間。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是一年中氣溫最低的節氣,在小寒的時候可以吃一些溫補的飲食來進補。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參、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風為話題虛實結合的方法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