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話精神

    DSM - 5關於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診斷標準如下:(注:以下診斷標準適用於成人、青少年和6歲以上的兒童。對於6歲及以下的兒童,需參閱“6歲及以下兒童創傷後應激障礙”)。

    A、患者以下列一種(或多種)方式接觸於真正的或者被威脅的死亡,嚴重創傷,或性暴力等創傷事件:a.直接經歷創傷事件;b.親眼目睹發生在他人身上的創傷事件;c.獲悉關係密切的家庭成員或關係密切的朋友接觸於創傷事件;d.反覆經歷或極端接觸於創傷事件中的惡性細節中(如,急救人員收集屍體殘骸、警察反覆接觸虐待兒童的細節)。

    注:診斷標準ad不適用於透過電子媒體、電視、電影或圖片的接觸,除非這種接觸與工作相關。

    B、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存在以下1種(或多種)與創傷事件有關的重新體驗症狀:a.反覆地、不自主地、和侵入性痛苦地回憶起這些創傷事件;(注:6歲以上的兒童,可能透過反覆玩與創傷事件有關的主題或某方而內容來表達。)b.反覆做內容和/或情景與創傷事件相關的痛苦的夢;(注:兒童可能做可怕的夢但不能辨認其內容。)c.出現分離反應(如,閃回),似乎創傷事件正在重現個體的感受或動作(這種反應可以連續出現,最極端的表現是對目前的環境完全喪失意識。(注:兒童可能在遊戲中重演特定的創傷。)d.暴露於象徵或類似創傷事件某方而的內在或外界跡象時,出現強烈而持久的心理痛苦;c.暴露於作為此創傷事件的象徵或很相象的內心或外界跡象之時,出現顯著的生理反應。

    C、創傷事件後開始持續地迴避與創傷事件有關的刺激,出現以下1種或兩種情況:a.迴避或努力迴避有關創傷事件或與其高度相關的痛苦記憶、思想、或感受;b.迴避或努力迴避能夠喚起有關創傷事件或與其高度相關的痛苦記憶、思想、或感覺的外部提示(人、地點、對話、活動、物體、情景)。

    D、與創傷性事件有關的認知和心境方而的消極改變,在創傷事件發生後開始出現或加重,具有以下兩種(或更多)情況:a.患者不能記起創傷性事件的某個重要方面(通常是由於分離性遺忘症,而不是諸如腦損傷、酒精、毒品等其他因素所致);b.對自己、他人或世界的持續性誇大的消極信念與預期(如“我很壞”、“沒有人可以信任”、“世界是絕對危險的”、“我的整個神經系統永久地損壞了”);c.由於對創傷事件的起因或結果抱有持續性的認知歪曲,導致患者責怪自己或他人;d.持續的消極情緒狀態(如,害怕、恐懼、憤怒、內疚、或羞愧);e.明顯地很少參加有意義活動或沒有興趣參加;f.有脫離他人或覺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g.持續性地難以體驗到積極情感(如,不能體驗幸福、滿足或愛的感受)。

    E、與創傷事件有關的警覺性或反應性有顯著的改變,在創傷事件發生後開始或加重,表現為下列2項(或更多)情況:a.激惹行為或易發怒(在很少或沒有挑釁的情況下),典型表現為對他人或物體的言語或身體攻擊;b.莽撞或自我傷害行為;c.高度警覺;d.過分的驚嚇反應;e.難以集中注意;f.睡眠障礙(如,難以入睡,或睡得不深,睡眠不安)。

    F、病期(診斷標準B、C、D、E)超過1個月。

    G、此障礙產生了臨床上明顯的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而的缺損。

    H、此障礙並非由於某種物質(如,藥物、酒精)所致的生理效應或者其他軀體情況。

    伴分離症狀:個體的症狀符合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診斷標準。此外,作為對應激源的反應,個體經歷了持續性或反覆性的下列症狀之一:①人格解體:持續地或反覆地體驗到自己的精神過程或軀體脫離感,似乎自己就是一個旁觀者(如,感覺自己在夢中,感覺自我或身體的非現實感,或感覺時間過得非常慢);②現實解體:持續地或反覆地體驗到環境的不真實感(如,個體感覺周圍的世界是虛幻的、夢幻般的、遙遠的或扭曲的)。

    注:使用這一亞型,其分離症狀不能歸因於某種物質(如,與毒品有關的失憶、酒精中毒的行為)的生理效應或其他軀體情況(如,複雜的侷限性癲病發作)。

  • 2 # 蘇磊醫生

    前幾天團隊內部在梳理深靜脈血栓診療規範時,特別提到了很多朋友罹患血栓後會有心理上的糾結和焦慮。接觸到一個詞——PTSD(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與心理學有關。

    PTSD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

    如果說有些陌生,那⟪芳華⟫中的何小萍同志就是被美化了的PTSD患者。

    美國調查追蹤從伊拉克戰爭歸來士兵,超一百萬受檢,其中20-30%的人被查出PTSD,比例不低。

    發生主要原因有三:

    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

    常見的現實因素:

    1 孩童時期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虐待

    2 經歷強姦、戰爭、打鬥、暴力攻擊

    3 嚴重的車禍、飛機失事

    4 目睹親人的突然死亡、不治之症

    5 自然災難:如地震、海嘯 、火災

    6 難 產

    7 校園欺凌

    大部分人遇到刺激的正常過程是:

    驚嚇-否認-事件記憶不斷再侵入-不斷修正-結束

    而PTSD患者,會遭遇更長時間的痛苦。

    PTSD 主要臨床症狀有三:

    闖入性症狀、迴避症狀、警覺性增高。

    常常會出現惡夢、性格大變、情感解離、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慾或疏離感)、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

    診斷標準

    1 經歷過以上的強烈刺激

    2 在夢境和回憶中過度體驗

    3 逃避行為

    4 容易被驚醒, 出現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5 時間超過一個月

    6 造成重大痛苦和功能損害

    值得注意的是:

    兒童也會遭受,但因語言表達、詞彙等因素限制常無法敘述,但時常從夢中驚醒、尖叫,也可以出現頭痛、胃腸不適等軀體症狀。

    因為PTSD可共病焦慮、抑鬱、物質依賴等精神疾病,也可以共病高血壓、支氣管哮喘等軀體疾病,所以PTSD診斷也不宜過寬。

    危機干預

    危機干預的目的是預防疾病、緩解症狀、減少共病、阻止遷延。

    主要措施是認知行為治療技術,但非萬能,有研究表明,不成熟的干預,有可能干擾受害者自然恢復。

    可能的影響因素有:

    1)干預技術不成熟,對不同的創傷選擇的措施不當;

    2)評定不全面,存在共病,侷限於PTSD的特徵症狀的消失或減少;

    3)心理治療受醫患關係的影響。

    干預措施

    心理疏洩、嚴重應激誘因疏洩治療、想象回憶治療、其他心理治療技術的綜合運用。

    1) 心理疏洩和嚴重應激誘因疏洩治療,是主要的干預方法,有結果顯示一次性疏洩不能降低焦慮或抑鬱、心理障礙的患病率。因此很多患者需要多次與醫生溝通才能獲得好轉。

    2)想象回憶治療

    3)其他心理治療技術,比如宗教。

    牧師社群具有強大恢復創傷的功能,對諸如恐怖、天災人禍等異常應激事件的危機干預,牧師安慰活是行之有效的 。

    這說明 :腫瘤晚期患者追求宗教的信仰合情合理。

    當然大部分DVT 後遺症的患者不足以診斷為PTSD,其烈度不能和不治之症、天災人禍、戰爭等相提並論。

    DVT患者在心理恢復期存在的焦慮情緒是因為所關心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因此作為醫生應該具備建立真誠醫患關係的能力,認真溝通,若需要也應多次溝通,以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正所謂:偶爾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行醫15年,座標北京,靜脈曲張達人,終身學習者!

    有什麼想聊的,可以連結!

  • 3 # 鵜鶘心理陳小康

    一是看症狀,創傷後應激障礙有三個核心症狀群:

    a. 反覆體驗到創傷。反覆闖入性地,痛苦地想起與創傷有關的事件,沒有警告,這些記憶和體驗好像不請自來,從天而降。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人可能會描述自己生動地重現看到當時的情景,這就是“閃回”,比如戰場回來計程車兵看著家裡的電風扇在轉動,突然就想到直升機的螺旋槳,耳邊想起了轟鳴聲。這些痛苦的情境也可能在以噩夢的形式出現。

    b. 過度的警覺性。經歷創傷的人還會體驗到過度的警覺性,安穩的環境中,過度的警覺會擾亂個體的正常生活,讓人感到衰竭,也會難以入睡或者睡眠不深,容易發怒,注意力不集中。比如,一個經歷過爆炸場面的個體,在夜間哪怕是很小的動靜,都會驚醒,讓他想到爆照的場面。

    c. 迴避和麻木。個體有可能會盡最大努力避免自己想到創傷有關的事情,或者阻隔自己的情感,以一種單調的方式進行生活,甚至不再和其他人建立情感聯絡。

    二是看時間,上面這些症狀持續了多少時間。一般認為,超過一個月以上時間被視作達到診斷標準。三是看嚴重程度,這些症狀是否影響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學習及生活。

    當然,上面這些是精神心理科所採用的醫學診斷標準,還是建議去專業的機構由醫生進行專業的評估和判斷。若是要自己瞭解症狀的嚴重程度,可以找一些自評量表,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自評量表(PTSD-ss),這個量表有24道問題,包括了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相關具體症狀表現,每個問題按照嚴重程度之分,有1-5不同的評分,把每題的總分想加就是最後的總得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狀的嚴重程度越高。

  • 4 # 暖心理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一種會令人非常無助,難以忍受的精神類疾病。它通常是由於生活中,一些刺激強度比較高的事件引起的,包括生命遭到威脅、嚴重物理性傷害、身體或心靈上的脅迫等以後心理失調產生了後遺症。例如地震、目睹親人的死亡、成為犯罪行為中的受害者等,一系列刺激強度比較高並激發了人的極端恐懼和不安的情緒狀態的事件。患了這個病之後,往往會持續的驚恐,或者是不斷的回憶那個令他十分難熬的事件,或者表現得極為麻木,與親近的人也十分的冷漠。創傷性情境在患者的思維與記憶中反覆地、不由自主地湧現,闖入意識中索繞不去,夢境中亦經常出現;有時會出現“重演”性發作,再度恍如身臨其境,出現錯覺、幻覺、意識分離性障礙等;有時發生“觸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持續時間可從數秒鐘到幾天不等。與此同時,病人可能表現出睡眠障礙、抑鬱、感情冷漠或麻木、易受驚等症狀,對於曾經喜愛的活動也逐漸興趣減退,並難以與人親近。他們可能變得易怒,比之前更富有攻擊性,甚至更暴力。看到能勾起那次回憶的事物後,患者會感到痛苦,這會讓他們儘量迴避那樣的場所和情境,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在一些嚴重的案例中,病人也許難以工作或出現社交障礙。透過你的描述,難以定論你是否就是這個問題,如果懷疑自己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建議你一定要及時到精神科就診治療。

  • 5 # 倩Sur

    遇到地震、翻船等天災人禍或者最親的家人離世,有些人剛剛得知訊息的時候往往異常平靜。這其實是人的大腦在面對強烈災變時出現的一種本能應激保護反應,也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表現。

    人在遭受重大挫折之後的半年,是自殺機率最高的時候。在這半年間是常人無法感同身受的痛苦。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有創傷後應激障礙呢?青年人和成年人的表現不一,不同人有不同表現,大體為下——

  • 6 # 曾旻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個體親身經歷或目睹重大創傷事件之後,延遲出現或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第五版(DSM-5)中,有四個標準:

    標準A(經歷創傷事件):

    1,客觀創傷暴露:以1種或多種方式接觸到實際的死亡或死亡威脅,身體完整性遭受破壞。例如,自然災難、意外事故、性侵犯,暴力襲擊、戰爭、慢性疾病或絕症等。可能是自己親歷,或目睹重要他人的經歷。

    2,主觀害怕感受:在經歷或目睹該事件時,個體感知到強烈的恐懼、害怕。

    綜上,定義一個事件是否具有創傷性,從客觀上看它是否威脅生命或身體完整性;從主觀上看,人們是否在經歷該事件時感知到了巨大的恐懼和害怕。

    也就是說,事件是否具有創傷性,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可能經歷了重大的自然災難,從災難中倖存,但整個過程中並沒有感到嚴重的恐懼;有些人可能經歷了一段感情的結束,和男友分手後卻感受到自我完整性的徹底崩塌。

    標準B(症狀標準):

    在DSM-IV中PTSD是三大症狀,而在DSM-5中更改為四大症狀,分別是:

    1,侵入性症狀:創傷事件反覆的、非自願的、侵入性記憶。也就是說,人們不自主地要不斷想起創傷事件發生時的慘狀或相關的可怕念頭。這種侵入還包括多種形式,例如噩夢、閃回等。

    2,迴避性症狀:儘可能避免和創傷相關的痛苦記憶、思想和感覺,以及外部提示物,例如人、地點、對話、情景等。

    3,認知與心境的負性改變:認知上,對自我和世界有持續性的誇大的負面信念。例如:“這個世界是絕對危險的”“沒有人可以信任”“我很壞”等等;對創傷事件的原因或結果存在認知歪曲。情緒(心境)上,持續地體驗到負面情緒,如恐懼、憤怒、內疚等。

    4,高警覺症狀:過度警覺,出現過分的驚跳反應,易怒,注意力下降,出現睡眠問題等等。

    標準C(時間標準)

    上述症狀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

    標準D(功能標準)

    上述症狀引起明顯的心理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最大認知特點是:“我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安全、不公平的”。當人們遭受過於嚴重的創傷事件後,極度的恐懼感受和巨大的喪失嚴重挑戰了人們對於安全世界和公平世界的核心信念。經歷地震後,人們開始懷疑,腳下的大地是不是穩固的;遭受性侵或暴力襲擊後,人們懷疑,人和人之間還有沒有基本的信任;罹患重病後,人們懷疑,好人是否有好報,我努力工作健康生活,為什麼疾病要降臨在我身上。

    最大的情緒體驗是:時刻體驗到當下遭受威脅感。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人們,會出現侵入式的回憶和閃回的體驗,這種體驗就好像人們反反覆覆、一遍又一遍地重新經歷創傷事件,儘管當下已經安全了,我們站在了穩固的大地上,還是感覺好像天地搖晃、天崩地裂。那種不安全的、威脅生命的感覺揮之不去。

    可以對照著去看看自己所處的狀態。可以有初步的判斷和猜測,但是專業的診斷請去醫院。

  • 7 # 銀川—鳴心理

    創傷後應激障礙反應產生於當一個人深深的處於一個長時間的一個應急性的事件中。即使是這個緊急事件已經過去了很長的時間,這個人仍然有非常明顯的情緒上和身體上對這個事件的反應。創傷後的應急障礙可以發生在對應急事件很長時間的和強烈的身體和情緒上的反應,並影響著這個人處理日復一日的活動的能力。

    判斷自己是否得了創傷後應激障礙,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判斷:

    一.情緒方面

    總是做與事件有關的夢或噩夢;當回憶事件和相關的想象時候,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

    情緒麻木,內疚、悲傷。

    喪失以前喜歡的活動和興趣;喪失了情緒上的控制,絕望,抑鬱,容易哭泣、遠離他人、常常有不安全的感覺。

    二.心理方面

    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變的緩慢,總是避免與迴避與事件有關的想法和感覺,時常感到挫敗感、無助感與不確定感。

    三.行為方面

    想睡覺但睡不著(睡眠困難),並保持著清醒狀態。容易緊張,發怒,個人活動增多,感覺很不協調,時常發生意外事件。

    四.身體方面

    心慌,胸疼,呼吸困難,窒息感,出汗,消化不良,時常伴有頭暈、發抖、噁心。感到過度緊張而不能放鬆,言談交流時嘴唇和手發生震顫,總是感覺疲憊。

    五.工作方面

    在工作方面不能履行在通常情況下的職責。工作時必須檢查並多次檢查自己所做的事,與同事的辯論與爭執增加。

    另外,創傷後應激障礙又稱延遲性心身反應。從創傷到發病前的潛伏期可從數週到數月不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蒂斯為何先發制人“炒掉”特朗普?他和特朗普之間究竟有何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