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夏半心半島梔子花的

    新生嬰兒很可愛也很脆弱,護理他的時候父母更得用心。

    生活中,新生寶寶常常會表現出一些奇怪的表現,可父母千萬不能忽視它,因為,這些小問題的背後常常隱藏著大危險,是寶寶本能表現出來的求救訊號。在這裡,我們就來談談新生兒的呼吸急促問題。

    寶寶突然喘個不停,要不要緊?專家提醒:千萬不可小看呼吸急促的症狀,它可能危及孩子的性命。

    索引新生兒呼吸急促

    新生兒若呼吸急促,在排除先天性肺部沒有發展成熟的因素之外,就要懷疑是否有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183;上呼吸道感染:寶寶上呼吸道的疾病有可能是因為喉頭、喉骨發育不完整,或是上呼吸道狹窄、阻塞及異物吸入等因素所造成。另外,還有可能是病毒性感染導致,例如:哮吼等。

    再來也有可能是喉頭水腫,專家表示:喉頭水腫是一種急性過敏,即一種急性、過敏性的聲帶水腫,多半是因海鮮、藥物或是蜜蜂叮咬引起的,與體質沒什麼關聯,且多合併有呼吸道水腫。

    183;下呼吸道感染:專家表示:造成新生兒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有:

    183;早產兒呼吸道窘迫症,如果寶寶於34周以內出生,那麼肺部的發育可能尚未成熟,就有可能有早產兒呼吸道窘迫症。

    183;可能是新生兒肺炎引起敗血症,使呼吸窘迫;

    183;胎便吸入症候群、先天性心臟病等,使氧氣無法正常供給,寶寶只好靠喘氣來增加含氧量。

    追查新生兒呼吸窘迫的原因

    新生兒若有呼吸急促,感染性只是原因之一,此了感染,還可能由哪些原因造成:

    183;呼吸道融合病毒:如細支氣管炎;

    183;過敏:如寶寶於新生兒期就常有氣喘或是喘鳴聲就可能為過敏;

    183;先天性結構異常:如因血管結構異常,壓迫到呼吸道,使食道阻塞;或是氣管先天性異常;

    183;橫隔膜疾病:如肺部發育不良引起的橫隔膜疝氣。

    新生兒的特殊反射。

    在新生兒時期有許多特殊反射,它是大腦皮層未發育成熟的暫時表現,隨年齡增長逐漸消失。新生兒時期沒有這些反射或這種反射長期不消失,都是不正常的表現,是腦部有病的表現。以下是新生兒時期的特殊反射:

    吸吮反射當新生兒口唇觸及乳頭時,便張口且出現口唇、舌的吸吮動作,稱為吸吮反射。該反射1歲後消失。若新生兒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顯減弱,提示腦內病變;若亢進則為飢餓表現。1歲後仍存在,提示大腦層功能障礙。

    覓食反射。新生兒面頰部觸及母親乳房時,頭即轉向乳房,找乳頭;用手指或其他物體觸之,亦有類似反射,其意義同吮吸反射。

    握持反射。又稱“達爾文反射”,用手指或木棍觸新生兒手掌,引起指節屈曲活動,手抓緊手指或木棍。手的握持反射生後4~6個月逐漸消失,為隨意動作取代。新生兒期該反射缺失或二側不對稱均為病態;6個月後仍存在,也提示大腦病症。

    擁抱反射。新生兒仰臥,操作者一手託其肩,一手將其頭抬高15,然後迅速將手從頭下撤出,其頭即迭落。這時其四肢外展伸直,除拇指末節屈曲外,其餘各指伸直且呈扇形張開。脊柱與軀幹亦伸直,數秒鐘後四肢又內收屈曲,猶如擁抱動作。隨後新生兒面部緊張,在雙臂放鬆時發出哭聲。擁抱反射3~4個月消失。出生後暫時消失,提示大腦損傷;若一側消失,考慮為臂叢神經損傷或鎖骨、肱骨骨折;若長期存在消失現象則為大腦疾患。

    第一個月

    新生兒像嫩苗全靠父母來照料

    提示語

    新生兒像剛出土的幼苗,生命力脆弱,需要得到父母的精心呵護。

    瞭解新生無私的生理特點和發育過程,是照料嬰兒健康成長所必需的。

    餵養嬰兒,沒有什麼比母乳更好的了。

    預防接種可使您的寶寶在傳染病前得到有效的保護。

    做母親的您,固然要照好嬰兒,可也不要忘了您自己。產後保健對您和您的寶寶都很重要。

    分清哪是正常生理現象,哪是疾病,可幫您解除不必要的憂慮,又可使您的寶寶得到及時的診治。

    新生兒發育特點

    瞭解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可以幫助您認識不正常表現。

    國內以出生到滿月(滿30天)為新生兒。新生兒時期是小兒從胎兒時期依靠母親到依靠自己獨立生活的過度時期。這個時期新生兒抵抗力低,容易得病。父母必須瞭解新生兒的特點和正確的護理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

    出生時胎齡為37至42孕周,體重大於2500克(即5斤),身才大於45釐米為正常新生兒。孕滿28周但未滿37孕周,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身長小於45釐米的嬰兒叫早產兒。有的嬰兒儘管滿40孕周,但體重低於2500克,稱低體重出生兒,亦稱為足月小樣兒。一般情況下,都把早產兒與低體重出生兒視為一體。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即3斤)的新生兒,稱為極低體重出生兒。超過預產期2周以上,大於42周的出生嬰兒,稱為過期產兒,亦稱為過熟產兒。出生時體重大於4000克(即8斤),稱為巨大兒。

    新生兒外觀

    足月新生兒,頭髮分條清楚,全身覆蓋胎脂,基本上已無胎毛,耳殼軟骨發育良好、輪廓明顯,乳腺可摸到結節,指甲長到或長過指端,整個足底有足紋交錯分成,男嬰陰囊有較多皺褶、睪丸已下降,女嬰大陰唇覆蓋小陰唇。早產兒頭髮稀少而短,面板仍可見長的胎毛,耳殼平軟與顱骨相貼,乳腺摸不到結節,指甲尚未到指端,男嬰睪丸尚未降至陰囊,女嬰小陰唇突出,手掌足底皺褶少。

    新生兒面板。

    新生兒的面板上覆蓋著一層白色油膩樣的東西叫胎脂。剛剛出生的新生兒面板嬌嫩,面板很薄,皮下血管豐富,所以新生兒面板呈粉紅色,但出生後由於光、空氣中的理化因子及溫度的刺激,使新生兒的面板變為斑狀鮮紅色,以顏面暴露部位最明顯,稱為新生兒紅斑。紅斑與紅斑之間有正常的面板,3~4日紅斑逐漸消退。

    剛出生的嬰兒面板呈現紫色。從出生第一聲啼哭起,便開始呼吸。透過呼吸給血液輸送了大量的氧氣,由此面板便漸漸轉向紅色。如果紫色長時間不退,是血液供氧不足出現的紫紺,這多數是新生兒心臟或呼吸系統有病,應到醫院小兒科去看病。

    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後2~3天出現黃疸,黃疸必須在Sunny充足情況下才看得清楚,鞏膜(白眼珠)更為清楚。黃疸在第4~6天最重,10~14天自然消退,早產兒黃疸可持續3~4周。新生兒雖出現黃疸,但一般狀態好,吃奶好,沒有什麼不適表現,也沒有貧血,大便不發白,可能是生理性黃疸。如果足月新生兒在生後2周,早產兒在生後4周,黃疸仍未消失,則應到醫院請兒科醫生看病。

    新生兒的呼吸。

    新生兒的呼吸有兩種型別,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呼吸時表現為胸廓起伏的稱胸式呼吸,呼吸時表現為腹部起伏的稱腹式呼吸。成人以胸式呼吸為主,新生兒呈現腹式呼吸。當新生兒呼吸急促時,常表現為小肚子起伏加快。足月新生兒呼吸淺表,呼吸頻率可達每分鐘40~45次。睡眠中呼吸快慢、深淺不均。正常未成熟兒呼吸頻率可達60次/分,呼吸快慢、深淺不均更為明顯。新生兒呼吸過快或過慢都是不正常現象,應找兒科醫生診治。

    新生兒的心跳。

    人每分鐘心跳次數叫心率。心率隨年齡增長而減慢,年齡越小則心率越快。新生兒心跳波動較大,出生時心率較慢,每分鐘100~120次,以後逐漸加快,到7天時心率最快可達每分鐘140~180次。以後逐漸減慢,到滿月時達120~160次/分。未成熟兒心率比足月新生兒快。

    新生兒的大小便次數。

    新生兒在出生後6小時內排第一次小便。如出生24小時尚未排尿的,應找兒科醫生看病。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10~12小時內排第一次大便,稱為“胎便”,呈黑紫色。若生後24小時尚未排出大便,尤其是有肚子脹和嘔吐的,應到醫院請醫生診治。

    新生兒胃容量。

    瞭解新生兒的胃容量,可以掌握每次餵奶量,也可間接瞭解是否吃飽。足月產兒的胃容量約為20~45亳升,平均為30亳升。出生後第二週後明顯增加。各嬰兒欽入量的差異也愈來愈大。早產兒的胃容量較足月兒要小,體重越低,胃容量愈小。如出生體重為2000克(4斤)者,胃容量為10~25亳升,平均15亳升;體重為1500克者,胃容量僅6~14亳升,平均9亳升。

    新生女嬰陰道流血。

    女嬰在生後5~7天時,陰道可見少量血液流出,一般1~2天不經處理而自行消失。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孕婦體內的雌性激素進入胎兒體內,當嬰兒出生後,雌激素的影響突然中斷,因而出現陰道出血。如陰道出血時間提早或延晚,出血的量較多,出血的時間延長,身體其他部位也有出血,則應到醫院診治。

    新生男、女嬰乳房增大。

    新生兒不論是男嬰或女嬰在出生後3~5天時,乳房內可發現黃豆至鴿蛋大小的腫塊,乳房表面面板不發紅,也沒有發熱感,觸之嬰兒無反應,說明不痛,有時可擠出些乳汁。腫塊會在2-3周內自然消失。這不是乳房內長東西,而是正常現象,千萬不要用手去擠,防止細菌進入,引起區域性感染。

    新生兒的“馬牙”。

    在新生兒的上顎中線上可見到灰白色小點叫上皮珠。在齒齦邊緣也可見到灰白色隆起,俗稱“板牙”或“馬牙”。這些灰白點都是上皮細胞堆積或粘液腺滯留而引起的腫脹,一般經九周或數月自然消失,對嬰兒無任何不良影響,也不影響嬰兒的吸吮,所以不必作任何處理。有些地方,特別是老人,認為必須把馬牙用針挑破。這種做法不僅不必要,而且有危險。口腔粘膜挑破後,口腔內的病菌可由傷口進入血液而引起敗血症,危及生命,所以“馬牙”千萬不要挑破。

    新生兒的“螳螂嘴”。

    在新生兒二側頰部可見到隆起的“疙瘩肉”,醫學上叫“吸奶墊”,有些地區俗稱為“螳螂嘴”。此係發達的咀嚼肌,是適應嬰兒吸奶的需要而存在的,是有用的東西。但在有些農村,有一種傳說和習慣,認為這塊肉是腫物,不割破會長大,故用小刀將其割破,經常因此而發炎,這是錯誤的,千萬不要這樣做。

    新生兒一過性斜視和眼球顫動。

    人的眼球運動受肌肉和神經支配。新生兒的眼球運動還不能很好協調,可以看到兩個黑眼珠不向同一方向移動,這種情況叫斜視,俗稱“鬥雞眼”。有的新生兒的黑眼珠上下或左右顫動,醫學上叫眼球震顫。這二種情況如發生在大孩子或成人身上是一種病態,而在機關報生兒時期是正常現象,經2~4週會自行消失。

    新生兒的蛙形腿。

    新生兒仰躺著時,二腿的膝關節常呈屈曲狀,和青蛙腿的姿勢一樣。手也常因肘關節屈曲,放在胸前,手常常是握拳狀。這是新生兒的正常姿勢。如新生兒的四肢是伸直的,或四肢肌力偏低,反而是不正常,是有病的表現。

    新生兒的免疫功能。

    所謂免疫功能,就是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人體的免疫力可分為特異性免疫力和非特異性免疫力。特異性免疫力主要來自母體。總的來講,新生兒時期細胞免疫功能基本成熟,但免疫的水平較低。非特異免疫力包括多方面,如面板、粘膜、毛髮、淋巴組織等。面板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新生兒的面板妖嫩,防線不夠堅固,易被病菌突破而入。口腔粘膜是防止病菌侵入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防線,新生兒分泌唾液少,口腔粘膜易乾燥,病菌常有機會可乘。這些都是造成新生兒疾病的原因。

    新生兒的體溫調節。

    胎兒在母體內的體溫比媽媽高0.5℃,出生後進入外界環境,即使分娩室溫度高達24℃,比新生兒體溫還低13℃。這麼大的溫度差,加上新生兒體表面積大、面板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等使其散熱更快,出生後1小時體溫可降至35℃;如當時室溫在30~32℃,那末體溫在生後6~8小時可恢復至36℃~37℃。室溫第二天須降至22~26℃,這樣體溫才能保持正常水平。

    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體溫調節功能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室溫過高,新生兒透過面板蒸發和出汗散熱,若同進體內水分不足,血液濃縮,新生兒就會發生“脫水熱”。所以炎熱的夏天要注意通風,供給足夠的水分。冬天天氣寒冷,新生兒體表面積大,散熱快,能量貯備不足,容易發生硬腫症狀及肺炎,所以冬天要保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見的焊接缺陷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