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uixuezhaofeng

    在印度次大陸,1947年是個重要時間節點,時年8月印巴分治;1971年亦然,東巴與西巴散夥——孟加拉國獨立。對這樣一個穆斯林為主的新國家,印度的實力和慾望又有何用?因為我們有句經典: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印度能逆歷史而動?其結局恐怕是現有國家面臨分裂!

    像鄭律成為中國和北韓兩個國家譜寫軍歌,孟加拉人、偉大的文學家和詩人泰戈爾的詩作同時成為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而在1947年前,英屬印度涵蓋當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以下是關於近現代孟加拉的幾件大事,人們可以從中做出獨立的判斷。

    (1)1757年在普拉西,一個加爾各答東北83公里的小鎮,一場戰役改變了孟加拉乃至南亞的歷史,大英開始對印度190年的殖民統治:一支不到3000人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軍隊擊敗7萬孟加拉軍人。

    (2)1905年,英國殖民者將孟加拉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孟加拉邦以穆斯林為主,西孟加拉邦同樣也是孟加拉人的天下,但他們多數信奉印度教。

    (3)1943/44年,一場大饑荒席捲孟加拉,300多萬人、絕大多數是東孟鄉村農民被活活餓死……該地社會結構遭受極大破壞,隨之而來的印巴分治更將社會撕成碎片。

    (4)1947年,印度次大陸上原英國殖民地以兩個國家——印度、巴基斯坦的獨立宣告新生,巴基斯坦“先天不足”:國家建立在宗教民族主義之上,東巴(孟加拉)與西巴(現今的巴基斯坦)隔著印度竟有1500公里之遠,政治中心在西巴,而當時人口的55%聚集在東巴。印度繼承了英國所有的國家管理資源,另一國家幾近一無所有。同時,分治釀成二戰後最大的人口遷徙,孟加拉族被人為地分隔在兩個國家(雖然東巴分得整個孟加拉麵積的64%和人口的65%)。

    (5)1966年,印度政府按照語言原則重新劃分並調整各個省邦。此後,語言邦運動的重心向北方轉移,孟加拉邦(西孟)一分為二成馬哈拉施特拉邦(馬拉塔語)和古吉拉特邦(孟加拉語)。

    (6)在西巴與東巴合二為一的巴基斯坦,穆斯林身份和對印度的恐懼並沒有掩蓋兩地間的分歧,西巴以烏爾都語作為巴基斯坦唯一國語,以排斥深受梵語影響的孟加拉語。1952年2月21日,5位達卡學生在抗議中遭到槍殺,隨後,紹黑德塔(又名中央紀念碑)在流血地建起,成為孟加拉國國家認同的標誌。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孟政府倡議下以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

    (7)語言歧視的背後是西巴統治階層視孟加拉人為次等穆斯林的態度,1958年巴基斯坦軍人政變掌權後,西巴控制著國家90%的高階行政職務和東巴的省行政機構。此時,東巴的主要政黨提出比自治更激進的“六點計劃”,向主權國家邁進。

    (8)1971年,在西巴軍隊大肆鎮壓東巴獨立起義之際,“黃雀”印度從背後大舉介入,巴基斯坦軍隊在東巴遭遇慘敗.1971年12月16日,孟加拉國宣告獨立。

    (9)這一事件同時也在挑戰1947印巴分治作為殖民結束和國家獨立開始的歷史觀,孟加拉國認為,殖民統治在恆河三角洲地區一直延續到1971年。

  • 2 # 廣雅君觀世界

    印度能夠吞滅錫金、牢牢控制不丹,說明它相對南亞其他小國而言確實實力超強。至於說印度為什麼不吞併孟加拉國,不是因為印度沒有實力和決心,實在是因為孟加拉國這個國家國情特殊,印度如果將它吞下,肯定是會“消化不良”的,到時候這個地方將成為印度的一個沉重負擔。

    孟加拉國雖然面積不大,但人口有1.58億多人,而且他們與印度的主體民族在語言文化和宗教信仰上格格不入,印度如果將孟加拉國強力吞併,孟加拉華人與印度人在心理上想成為一家人並形成共同的國家意識基本上不可能。第二就是孟加拉國經濟發展水平很低,印度如果吞下它,到時候不但得不到什麼實際利益,反而因為要派駐官員和軍警進行管理而耗費大量管理成本,甚至是支出大於收入,實在是不划算啊!第三就是孟加拉國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都會因為熱帶季風的光臨而產生嚴重水災。印度吞下孟加拉國的話,這水災仍然會年年都有的,到時候你印度政府每年光抗災就要支出很大,想投資搞建設?難啊。如此則孟加拉國將成為印度的沉重負擔。

    更讓人擔憂的是,孟加拉華人與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人同宗同源。由於歷史的原因,西孟加拉邦一直有些人鬧獨立,這讓印度政府甚是頭痛。如果印度吞併孟加拉國使其成為東孟加拉地區,西孟加拉邦那些獨立分子極有可能竄到東孟加拉來進行獨立宣傳和發展勢力,那樣的話你印度政府想管理就更加困難。到時候印度軍警可有活幹了---去東孟加拉打擊反叛勢力。

    另外,孟加拉國與鄰國緬甸在羅興亞人問題上存在矛盾。如果印度吞併了孟加拉國,那麼羅興亞人問題會直接演變成印度與緬甸之間的問題。而且這問題要是處理不好,還會使印度與東盟之間的關係惡化,這不利於印度為本國發展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正是因為考慮到以上種種不利,所以印度才不敢貿然吞併孟加拉國的。

  • 3 # 十三叔看歷史

    是有慾望,沒實力。先說印度為什麼對吞併孟加拉國有慾望:首先在歷史上:古印度包括的地區並不限於今天的印度,古印度在歷史上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四分五裂的,統一政權很少,並且其歷史上的統一政權也沒有囊括過印度所有的地方。孟加拉這個地方在歷史上曾經數次建立過獨立王國,但是孟加拉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與印度北部也是“搭夥過日子”的,比如印度的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里蘇丹國、莫臥兒帝國時期。今天孟加拉國的佔其全國總人口98%的孟加拉族與今天印度北方的很多民族在族源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是歷史上來自中亞和南俄草原地區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和當地土著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後裔。在地理位置上:印度北方的恆河平原地區是印度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也是其經濟與政治的中心,而孟加拉國所在的位置是恆河三角洲,如果印度能夠吞併孟加拉國,等於就是整個恆河流域被打通,作為印度來講,這樣肯定是一個不亦樂乎的事情。

    另外印度的東北部幾乎就是印度的“飛地”,印度本土和印度東北部僅有一塊最窄處寬約僅20公里西里古裡走廊相連。印度的東北部是塊內陸地區,沒有出海口,在歷史上,印度東北部與印度本土基本就沒啥關係,歷史上的印度本土政權也基本沒有統治過這裡。這裡大部分是黃種人,1826年英國殖民者首先征服了這裡的阿薩姆地區,成為了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後來又陸續征服的這裡的其他地方,1947年印巴分治後,這裡成為了印度的一部分,可以說這裡是英華人送給印度的一個“大禮物”,1947年印度獨立後對這裡可謂也是苦心經營。但是由於這種特殊的地理限制,印度本土與印度東北的經濟往來並不是太順暢,假如印度吞併了孟加拉國,此地不僅與印度本土在陸地聯絡上會更為順暢,這裡的貨物出口也可以更方便地透過孟加拉的港口出海。

    印度並非沒有吞併過周邊國家的先例,位於印度西里古裡走廊北部的錫金王國在1642年至1975年間曾是是一個獨立的君主制國家,1975年錫金王國被印度正式吞併,成為了印度的錫金邦。再說為啥印度沒有吞併孟加拉國的實力:在南亞地區無論是人口、經濟、面積、軍事等等印度可以說是“獨領風騷”的,整個南亞的面積約430萬平方公里,南亞的總人口約為18億,這其中印度的印度的人口就13億多,印度的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在2017年印度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但是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的話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軍事領域,在2017年印度的軍費開支639億美元,在世界各國中排第五,印度常規總兵力約為130萬人,印度在事實擁有核武,應該屬於世界第四大武裝力量。

    孟加拉國的面積僅為14.75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大部分為平原,也談不上啥戰略縱深,並且孟加拉國經濟基礎薄弱,以農業為主,是全球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綜合以上因素,那為啥還說印度不具備吞併孟加拉國的實力呢?第一,巴基斯坦的因素:先講一點歷史,從公元7世紀開始,阿拉伯人開始入侵古印度地區,伊斯蘭教進入到了這裡。公元11世紀,來自中亞的突厥人又開始入侵古印度,突厥人和阿富汗軍事貴族建立的德里蘇丹國(1206年-1526年)開始統治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區,之後是莫臥兒帝國(1526年-1857年),這兩個印度外來政權都是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儘管印度本土的印度教在大部分地區依然保持住了主體地位,但是在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和恆河三角洲地區(孟加拉國)卻完成了宗教替代,成為這兩個地方的主要宗教。

    1947年按照宗教原則印巴分治,此時原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英屬印度分出了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此時的巴基斯坦包括西巴基斯坦(今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國),首都位於西巴。印巴分治後隨即就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展開了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1948年),此時的巴基斯坦是不舒服的,東巴基斯坦與西巴基斯坦相隔千里,但是印度也是不舒服的,就是它面對巴基斯坦兩面夾擊的困境。1965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又爆發了第二次印巴戰爭。由於東巴基斯坦與西巴基斯坦在經濟政治資源分配、民族等領域矛盾不斷加深,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怨言頗多,印度也是極力慫恿和支援東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國)獨立。

    1971年3月,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開始獨立,與西巴基斯坦發生武裝衝突,印度對於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獨立表現出了強力的支援,在該年7月印度就制定了所謂的“解放孟加拉”的計劃,在11月,印度軍隊突然對巴基斯坦發動進攻,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在西線,印軍共投入了約30萬兵力,西巴基斯坦共投入了約25萬兵力,在東線的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共投入了約17萬兵力,而西巴基斯坦共投入了約9萬兵力。此次戰爭的結果是在西線印巴雙方算是基本打了平手,印度稍微佔優勢,在東線的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軍隊取得勝利,巴基斯坦在此地的守軍投降,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獨立。在1971年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獨立時,印度全力支援孟加拉國,甚至不惜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那麼假如印度要吞併孟加拉國的話,國際社會肯定會反對,另外反應最激烈的恐怕就是巴基斯坦了,很可能也會出兵,來而不往非禮也,印度同樣會面對兩線作戰的壓力。雖然巴基斯坦相對於印度來講在實力上是弱一點,但是在絕對實力上並不弱,巴基斯坦面積約8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個億,其武裝力量總兵力約為60多萬,在世界現役軍隊中排第七,並且巴基斯坦也擁有核武能力,在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中巴基斯坦並不是處於絕對下風。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東線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戰場,印軍主要面對的是當時的西巴基斯坦的軍隊,並且當時很多西巴基斯坦軍隊中孟加拉族士兵變節加入到“孟加拉解放軍”中,印軍在東線也得到了總數在10萬以上的孟加拉游擊隊的支援。而假如印度想吞併獨立後的孟加拉國的話,那印軍會遭遇孟加拉國各方的頑強的抵抗,這會與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的兩線作戰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也牽制了印度相當多的物力、財力、人力和兵力,印度再想吞併孟加拉國談何容易?

    第二,體量問題: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王國時,當時的錫金王國面積只有7000餘平方公里,人口也就60萬,而孟加拉國的人口約1.6億以上,孟加拉國的正規部隊的總兵力大約在14萬,在其他武裝力量方面,孟加拉國的鄉村衛隊總數就是400萬人以上,對於印度而言,吞併一個小國可能很容易,但是吞併一個人口如此巨大的國家時一定會力不從心。第三:消化問題:1947年印巴分治時,按照宗教分治的原則,在西部,原英屬印度的旁遮普省被一分為二,在東部原英屬印度的孟加拉省被一分為二,西部成為了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東部成為了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省(後來的孟加拉國),印度的西孟加拉邦面積約8.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9000多萬,主要民族為孟加拉族,主要語言是孟加拉語,但是主要信仰印度教。孟加拉國的孟加拉族主要是信仰伊斯蘭教,1947年印巴分治時,因為宗教信仰的問題,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孟加拉族與孟加拉國的孟加拉族互相瞅對方就不順眼,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孟加拉人願意待在印度,而孟加拉國的孟加拉人則相反。印度要想吞併孟加拉國根本就“消化不了”也“消化不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xcell裡的查詢替換功能不能用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