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洋文學
-
2 # liuyaqing520
大麥細分起來有幾十個品種。青稞是其中的一種,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穀類作物,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是藏族人民喜愛的糧食。在植物學上,青稞的種子為穎果,籽粒是裸粒,與穎殼完全分離。籽粒長6~9mm,寬2~3mm,形狀有紡錘形、橢圓形、菱形、錐形等,青稞籽粒比皮大麥表面更光滑,顏色多種多樣,有黃色、灰綠色、綠色、藍色、紅色、白色、褐色、紫色及黑色等。青稞籽粒是由受精後的整個子房發育而成的,在生產上青稞的果實即為種子(籽粒)。種子由胚、胚乳和皮層三部分組成。胚部沒有外胚葉,胚中已分化的葉原基有4片,胚乳中澱粉含量多,麵筋成分少,籽粒含澱粉45%~70%,蛋白質8%~14%。拓展資料: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穀類作物,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青稞分為白青稞,黑青稞,墨綠色青稞等種類。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距今已有3500年。青稞主要分佈在中國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壩州、雲南的迪慶、甘肅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區。青稞是西藏四寶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一)小麥的形態特徵,小麥屬禾本科,共5個種,中國栽培的小麥品種,主要屬於羔通小麥種
1. 根:麥根由種子根(又叫胚根,初生根)和次生根(又叫節根或不定根)組成。種子根3-6條,在發芽時從胚軸下部陸續發生,第一真葉出現後即停止產生。次和一根在分櫱開始以後,從分櫱節上發生。一般每生長一個分櫱,就在該分櫱節上長出1-2條次生根。分櫱具3片葉以上時,又可逐漸形成自己的根系,所以分櫱越多,根系越發達。
2. 莖:小麥莖細而直立,園筒形,富彈性。主莖一般有13-14個節間,冬小麥一般9-14節,其中地上部節間伸長4-6個。近年推廣的矮杆抗倒品種,株高多為80-100cm。莖基部地表下由不伸長的節間、節和腋芽密集的節群構成分櫱節,每節葉腋內有分櫱芽,條件適宜可長成分櫱。分櫱節交識著大量以分枝互相連會的維管束群,聯絡著根系和地上部,是苗期營養物質分配和運輸的樞紐,也是苗期養分貯藏器官,大量糖分累積在分櫱節,使細胞液濃度提高,苗期抗寒力增強。適宜的播種深度可使分櫱節在土中保持適宜深度,以利於貯藏養分和安全越冬,同時有利於分櫱的發生培育壯苗。
3. 葉:小麥有以下幾種形式的葉子:(1)盾片(子葉);(2)胚芽鞘(鞘葉);(3)一般綠色營養葉(真葉);(4)分櫱上的先出葉(分櫱鞘);(5)花序上的穎、稃(變態葉)等。盾片即子葉,著生於胚的一側,不伸長。胚芽鞘是保護幼苗出土的器官,為一圓筒形葉鞘,具兩條脈紋,頂端有一小裂縫,真葉由此伸出。胚芽鞘的顏色有紅、綠兩種,但也有上部紅色,下部綠色者。分櫱鞘是位於真葉鞘之中包圍在腋芽外面的一個鞘形葉片,頂端開裂,分櫱從頂端伸出。<br> 真葉是正常的綠葉,由葉片、葉鞘、葉舌、葉耳組成。葉片狹長,左右不對稱;第一片葉頂端比較緊硬呈鈍形,其它各葉尖銳;老葉在距尖端3.5cm處有一收縮的葉束。葉鞘基部聯合,上部分開環抱莖杆,有加強莖杆強度,並具光合和貯藏養分的作用。葉舌位於葉片與葉鞘交界處,為葉鞘內表皮的延長部分,可防雨水、灰塵、害蟲侵入葉鞘。葉耳爪狀有茸毛,著生於葉片基部兩側,其顏色是鑑別品種的標誌之一。主莖上的葉片數因品種,播期、氣候而不同,一般春性品種9-11葉,冬性品種12-14葉。在分櫱節上著生近根葉,伸長節上著生莖生葉4-6片。同一莖上葉片,自下而上漸次增長、增寬、倒二葉最長,倒一葉最寬,倒一葉又稱頂葉和旗葉。
4. 穗和小花:
(1)穗:小麥為穗狀花序,穗軸多個大頭朝上的楔形節片組成,整個穗軸呈曲折形。小穗無柄,著生在各穗軸節片的頂端,每個小穗又形成一短軸,叫小枝梗,小枝梗可分若干短節,每個短節上著生一朵小花,每個小穗有3-9朵小花。但一般僅下部兩朵小花戲院有結實。每個小穗基部,相對著生兩個穎片。
(2)花:每朵小花的外面,有一個外穎和一個內穎,相互對生,外穎呈船形,頂端有芒或無芒,內穎呈鞋形,兩側包於外穎之內。外穎內倒,有兩個無色鱗片。每花有雄蕊3個,雌蕊1個。
5. 果實和種子:小麥籽粒生產上叫種子,為一不開裂,含有單粒種子的穎果,籽粒顏色有紅、白兩種。小麥果實成熟時,其單粒種子的種皮與果皮緊密相連,不易分離。粒形卵圓,一側較平,其背面光滑,朝向內稃的一面有內陷的腹溝。籽粒頂端有短而堅韌的果毛。胚著生於果實背面基部,長度約為籽粒長的1/4-/1/3,位於腹溝相對的一側,外為明顯皺縮的籽實皮所覆蓋。腹溝兩側叫做果頰,一般為圓形隆起狀態。
(二)大麥形態特徵及亞種識別
大麥屬禾本科大麥屬,該屬有近30個種,但具經濟價值的僅栽培大麥一種。
大麥包括有殼大麥(皮大麥)和裸大麥,通常說的大麥係指有殼大麥。裸大麥又叫裸麥,浙江一帶稱元麥,青藏等地叫青稞。大麥植株與小麥相似,莖稈較小麥柔軟,葉片較小麥略寬,顏色較淡,葉耳、葉舌較大。大麥花序屬穗狀花序,每節片上著生3個小穗,每個小穗僅有一朵小花。多數品種有芒,有的品種芒成帽狀鉤芒。大麥多數品種的籽粒皮在成熟時可分泌一種粘性物質,將內、外稃緊密結合,以致成熟後不能與籽粒分開,故常叫有殼大麥,而少數品種的籽粒皮不分泌粘性物質,籽粒與內外稃分離,故叫裸大麥。大麥籽粒中間較寬,兩端尖。大麥內稃基部有一退化小穗軸,叫做基刺或腹刺,形態隨品種不同而異。
栽培大麥根據小穗發育特性和結實性,可分為三個亞種,即多稜大麥、中間型大麥和二梭大麥。
1. 多稜大麥:每穗軸節片上三個小穗均能發育結實。按小穗排列位置和形狀特徵,又可分為六稜大麥和四稜大麥兩個型別。
(1)六稜大麥:穗軸節片短,著粒密,每穗軸片上三個小穗與穗軸所成的夾角大而相等,所以,從穗頂端俯視,可見穗上有六條穗稜,即穗橫斷面呈六角形,故稱六稜大麥。
(2)四稜大麥:穗軸節片長,著粒稀,小穗間的間隔大。每節片上居中的一個小穗緊貼穗軸,其餘兩個小穗與穗軸角度較大而向兩側伸展,故橫斷面呈四稜狀,稱為四稜大麥或稀六稜大麥。四稜大麥一般穗子較長,但籽粒大小不整齊,三分之一籽粒較大,三分之二籽粒較小。
2. 中間型大麥:每穗軸節上有結實小穗1-3個。不整齊,無利用價值。
3. 二稜大麥:每穗軸節上有三個小穗,僅中間一個小穗正常結實,整穗僅具兩行結實小穗,故稱二稜小麥。麥穗扁平,籽粒較大,整齊而飽滿。(五)燕麥的形態特徵;燕麥又叫莜麥、油麥、玉麥等,屬禾本科燕麥屬,學名Avena Sativa L.。燕麥屬有16個種,中國栽培最廣的為普通燕麥中的有殼燕麥(Avena Sativa L.)和裸燕麥(a. nuca L.)。前者穎長而硬,後者穎短而軟。一般所謂莜麥即為裸粒燕麥,其蛋白質含量可高達21%。
(三)燕麥的主要形態特生:
1. 根:初生根3條,次生根可入土可達2米。
2. 莖葉:莖高約1米,其直徑較小麥、大麥為大,有4-8個伸長節間。葉鞘與葉片顏色不同。葉舌卵形,頂端有細齒,因而與大麥及黑麥不同,沒有葉耳或極不明顯。葉片比小麥稍寬,變異較大。葉緣及葉背有細毛,這一特徵可作為品種鑑定的依據。葉鞘與葉片相交處有所謂葉頸,又稱葉關節,多數燕麥葉頸發達。3. 花:屬,每穗小穗數有20-150個,每小穗2-5朵小花,通常頂生小花為雄花或。所謂“單花燕麥”即基部一朵花結實;“雙花燕麥”則有兩朵花結實;“三花結實”的情況很少。兩穎片等長或不等長,光滑,具7-13條明顯的脈。外稃基部有膨大的基盤,內稃薄呈膜質,比外稃短。雄蕊3枚,雌蕊1枚,二裂式羽狀柱頭。
4. 果實和種子:燕麥籽粒除裸燕麥外,內、外穎緊包子實,但去殼比皮大麥容易。籽粒長橢圓形,表面有茸毛,其內部構造大致與小麥同,其糊粉層有兩層細胞,而小麥只有一層。
(四)青稞(英文:Hulless barley),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穀類作物,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主要產自、青海、四川、雲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青稞在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距今已有3500年,從之中延伸到精神文化領域,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內涵豐富、極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青稞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已推出了青稞掛麵、青稞饅頭、青稞營養粉等青稞產品。在藥性功效方面,青稞具有補脾、養胃、益氣、止瀉、強筋力之功效。
根
青稞的根系屬鬚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組成。初生根由種子的胚長出,初生根一般5-6條,多的有7-8條。初生根在幼苗期從種子發芽到根群形成前,起著吸收和供給幼苗營養的重要作用。初生根數目多少與種子大小和種子活力密切相關。種子大而飽滿,生活力強,其初生根數目較多,長出的幼苗也健壯。反之,子粒瘦小,千粒重小而不飽滿的種子,其產生的初生根數目少,幼苗弱瘦。在良好的土壤條件下,秋播青稞越冬時初生根入土深度可達60~70cm,到生育後期,有的品種初生根可達200cm左右。
青稞莖直立,空心莖。有若干節和節間組成,地上部分有4~8個節間,一般品種5個節間,矮桿品種一般3個節間,莖基部的節間短,愈上則愈長。莖的高度一般(株高)80~120cm,矮桿品種株高60~90cm。莖的直徑2.5~4mm,莖包括主莖和分櫱莖。它們均由節和節間組成。莖節可分為地上莖節和地下莖節,地下莖一般有7~10個不生長的節間,密集在一起,形成分櫱節。地上莖節通常有4~8個明顯伸長的節間,形成莖杆。
成熟前期的青稞莖杆是直立的圓柱體,莖的表面光滑,呈綠色,成熟後期變黃色,也有少數品種莖杆帶紫色。莖節維管束密集,彼此交錯,形成橫隔,實心。莖下部的節間和上部節間大部分被葉鞘包圍。
青稞的節間由下而上逐漸變長,莖基部第1、2節間是否短粗與其抗倒伏性有著密切的聯絡。栽培上應儘可能縮短基部節間長度促使其節間發育健壯,穗下部節間應適當拉長。莖壁厚度與抗倒伏也有一定關係,莖壁厚,彈性好莖杆重點下移,可提高抗倒伏能力。
葉
青稞的葉厚而寬,葉色較淡,冬性和一些豐產品種,葉色較濃綠。葉著生在莖節上,每一完全的莖杆一般具有4~8片葉,最上面的一葉叫旗葉,青稞的葉依其形態與功能分為完全葉、不完全葉和變態葉三種。
青稞葉片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一般較寬,葉片含水量普遍比小麥葉片高。主莖葉片數因品種型別而異,冬性和半冬性品種葉片數較多,春性品種較少。多數品種的葉片數在11~16片之間,主莖葉片數與其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關係較大,肥水充足,主莖葉數增多。整地粗放或播種過深易導致出苗延緩,葉片數減少。
花
青稞的花序為穗狀花序,筒形,小穗著生在扁平的呈“Z”字型的穗軸上。穗軸通常由15~20個節片相連組成,每個節片彎曲處的隆起部分並列著生三個小穗,成三聯小穗。每個小穗基部外面有2片護穎,是重要的分類性狀。青稞的護穎細而長,不同品種的護穎寬度、絨毛和鋸齒都是不同的。
小花有內穎和外穎各1片,外穎是凸形,比較寬圓,並且從側面包圍穎果,外穎端多有芒。內穎呈鈍的龍骨形,一般較薄。小花內著生3個雄蕊和1個雌蕊,雌蕊具有二叉狀羽毛狀柱頭和一個子房。在子房與外穎之間的基部有2片漿片。青稞開花是由漿片細胞吸水膨脹推開外穎而實現的。
果實
在植物學上,青稞的種子為穎果,籽粒是裸粒,與穎殼完全分離。籽粒長6~9mm,寬2~3mm,形狀有紡錘形、橢圓形、菱形、錐形等,青稞籽粒比皮大麥表面更光滑,顏色多種多樣,有黃色、灰綠色、綠色、藍色、紅色、白色、褐色、紫色及黑色等。青稞籽粒是由受精後的整個子房發育而成的,在生產上青稞的果實即為種子(籽粒)。種子由胚、胚乳和皮層三部分組成。胚部沒有外胚葉,胚中已分化的葉原基有4片,胚乳中澱粉含量多,麵筋成分少,籽粒含澱粉45%~70%,蛋白質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