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練習首先是胸部肌肉,其次是肩部肌肉和背部肌肉,再次是臂部肌肉和腰部肌肉 最後是腹部肌肉和臀腿部肌肉,下面是練習方法:
一. 胸部肌肉練習方法
1.臥推
初始姿式:平躺於臥推架條凳上,雙腳著地,雙手直臂持槓鈴於胸上方。
動作過程:雙臂慢慢彎曲,雙肘外展,將槓鈴放到胸大肌上部,隨即收縮胸肌,將槓鈴推起至雙臂伸直。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此動作主要鍛鍊胸大肌、三角肌前束、三頭肌等。
動作要點:在做動作過程中,始終保持挺胸的姿勢,意念集中在胸大肌上,體會肌肉的收縮和放鬆過程,槓鈴下放時速度要慢,不可猛下,以防砸傷胸部。
2.啞鈴仰臥飛鳥
初始姿式:平躺在長凳上,雙手直臂持啞鈴於胸上方。
動作過程:雙臂向身體兩側徐徐張開至最低點,保持1-2秒鐘,收縮胸肌,將啞鈴沿原路返回胸上方,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刺激胸大肌、三角肌前緣、二頭肌等。
動作要點:做動作時,動作速度起落都要均勻緩慢,不可猛起猛落,動作過程中保持挺胸姿式,不要含胸。
3.俯臥撐
初始姿式:雙手直臂撐在俯臥撐架上(或地上)身體保持平宜,雙腳前腳掌著地。
動作過程:雙臂同時屈肘,使上體下降至最低處,略保持片刻,收縮胸大肌、三頭肌等,將上體撐起至原位。重複。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胸大肌、肱三頭肌、三角肌前束、前鋸肌、腹直肌等肌肉。
動作要點:做動作時,意念要放在胸大肌上,動作不要太快,保持挺胸姿式。
二;肩部肌肉練習方法
1.槓鈴頸前推舉
初始姿式:雙腳並立,與肩同寬,雙手持槓鈴,翻上至頸前。
動作過程:雙肩三角肌帶動上臂上舉至雙臂伸直,槓鈴至頭上最高處,慢慢返回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頸前推舉主要鍛鍊三角肌前、中束,以及胸大肌上緣和肱三頭肌等。
動作要點:動作過程中,意念重點放在三角肌上,兩肘的起始位置要儘量低。另外,上推槓鈴時,不要借腿的蹬力。
2.立式飛鳥
初始姿式: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各持一啞鈴,微曲屈置於身體兩側。
動作過程:微曲臂將啞鈴分別從體側上舉至頭上,再沿原路返回原位,重複。
動作作用:主要刺激三角肌的中束和前束。側上舉時,手心朝下則對三角肌中束刺激更多些,若手心向上,則對前束刺激更強些。
動作要點:做動作時,雙臂微曲,不要太彎,注意力集中在三角肌的收縮、放鬆過程,動作頻率不要太快,尤其是不可借悠、擺的動作上舉,然後猛地放下。動作應均勻、平緩。
3.雙人徒手飛鳥(做動作者為甲,輔助者為乙)
初始姿式:兩人面對面站立,間距約半步,甲的動作同上,乙的雙手握在甲的雙腕處。
動作過程:甲的動作基本同上,乙的雙臂用力阻止甲的運動,給甲造成一定的阻力。
動作作用:基本同上,不同之處主要是在動作起始時,要更用力些,對三角肌的刺激也更大些。
動作要點:乙的動作要配合甲,不要使甲的動作停止、過慢,或過快。甲在動作的整個過程中都要用三角肌的力量來控制動作的速度,要均勻、平緩。
三;背部肌肉練習方法
1.單槓引體向上
初始姿式:雙手握住高單槓,與肩同寬,身體自然下垂,兩腳可交叉疊在一起。
動作過程:雙背及雙臂用力,將身體向上拉引,至胸部下緣接觸橫槓,略保持片刻,然後慢慢返回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刺激背闊肌,斜方肌中下部、大圓肌、小圓肌、肱二頭肌及小臂屈肌群。
動作要點:做上拉引時,意念要儘量讓肚臍靠近橫槓(實際很難),動作的起、落都要均勻,而不要猛起、猛落。上至頂點時應停片刻,讓肌肉完全收縮。
2.槓鈴俯身划船
初始姿式:雙腳開立,與肩同寬(可踩在10-20cm高的墊木上),雙腿微曲,上體前屈90度左右,腰部挺直,雙手直臂將槓鈴剛剛拉離地面。
動作過程:上體保持基本不動,雙手將槓鈴杆拉向肚臍,在最高處保持1-2秒再原路返回。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背闊肌、斜方肌、大小圓肌、岡下肌以及腰背部深層肌肉等,是一個綜 合訓練動作。
動作要點:腰部一定要挺直,不可呈弧形弓起,動作過程中不可借悠勁猛拉猛放,否則很容易傷及腰部肌肉和韌帶。
3.雙人屈體划船
初始姿式:兩人面對面站立相距1.5米左右,兩人雙手各握住毛巾(或大繩)的一端。
動作過程:甲方用力向後拉毛巾,乙方加以一定的阻力慢慢放毛巾,至甲方雙手觸胸,乙方再向回拉毛巾,甲方給以一定的阻力放毛巾,如此反覆進行。
動作作用:兩人均能鍛鍊,象背闊肌、斜方肌、大、小、圓肌等,對小臂屈肌群及肱二頭肌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動作要點:兩人配合要協調,一拉一放使動作均勻有節奏,不要使動作停頓或忽快忽慢。
四;臂部肌肉練習方法
1.槓鈴彎舉
初始姿式: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腿微屈,上體稍前傾,雙手直臂握槓鈴於大腿前。
動作近程:大臂保持不動,用力向前屈雙小臂,將槓鈴舉至頸前,略停片刻,沿原路返回原位。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肱肌、肱二頭肌及小臂屈肌等。
動作要點:雙手握槓不要過緊,意念放在二頭肌上,動作過程中主體要保持略前傾,不要擺 動或後仰,槓鈴的起、落要均勻,不可猛起猛落。
2.啞鈴彎舉
初始姿式:雙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上作稍前傾,雙手各持一啞鈴,兩手心相對直臂置於身體兩側。
動作近程:雙臂同時用力,屈雙小臂向前,上舉啞鈴,上舉同時兩手外旋,使手心朝前朝上,屈臂至極點略保持一下,再原路返回原位。反覆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刺激肱二頭肌、肱肌、小臂屈肌群等,尤其對二頭肌的中、下部刺激效果較 大。
動作要點:動作近程中,上體保持不動,只是屈、伸小臂,身體保持微前傾,不可隨啞鈴起落而晃動身體。
3.槓鈴臂屈伸
初始姿式:仰臥在長凳上,雙手握槓鈴直臂將槓鈴置於胸上方,兩臂略向頭的方向傾斜。
動作過程:大臂不動,雙小臂後屈,雙手將槓鈴從胸上方慢慢向頭頂方向放下,直至槓鈴接 近頭頂,再用力將槓鈴原路舉回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這個動件可以有效地刺激肱三頭肌。
動作要點:做動作時,兩大臂應儘量不動,兩肘儘量向裡夾,不要外翻,兩臂不要隨槓鈴的 起落而前後擺動。動作速度要均勻,尤其是屈臂下行時,一是要慢,二是要將槓鈴槓置於頭頂前方,防止砸傷頭部。
4.屈體啞鈴臂屈伸
初始姿式:兩腳開立,與肩同寬,上體前屈約90度,雙手各持一隻啞鈴,兩大臂與上體平行夾在身體兩側,兩小臂自然下垂。
動作近程:兩大臂保持不動,雙臂三頭肌用力收縮,使兩小臂向後伸直,保持片刻,沿原路 返回原位。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肱三頭肌,對三角肌後束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動作要點:兩大臂在做動作時,始終保持與上體平行,不可隨啞鈴起落而上下襬動,動作速 度均勻、緩慢,不要藉助上體起伏及大臂悠擺的力量。
五;腰部肌肉練習方法
1.
初始姿式:雙腳開立,與肩同寬或稍窄,直腿體前屈,兩手握住地面上的槓鈴杆,握距稍寬於肩。
動作近程:雙手緊握槓鈴,腰背用力將其直臂拉起,至上體完全挺直,然後再沿原路慢慢返回,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此動作能使全身的大部分肌肉、肌腱、骨骼及關節等都受到較大的刺激,特別是突出鍛鍊腰背部肌肉及大腿股二頭肌、臀大肌等。
動作要點:要求不彎腿,腰部要挺直,不要弓腰。由於通常硬拉重量較大,所以初忌猛向上拉起,以防傷腰。
2.山羊挺身
初始姿式:俯臥在山羊挺身架或跳箱上,上體自然下垂,雙腳固定在架上或由他人壓住,雙手抱頭。
動作過程:收縮腰背肌肉,使上體內上弓起,至頂點略停片刻,再緩慢沿原路返回,重複。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背長肌和背短肌,對臀大肌及大腿後群肌肉亦有較好的刺激作用。
動作要點:動作速度要均勻不可猛起猛落,向上弓身時要儘量收緊腰背部肌肉,有力量時 雙手抱頭,無力量時可雙手背後放在腰上。
六;練習方法
1.單槓懸吊舉腿
初始姿式:雙手握住高單槓,身體自然下垂。
動作近程:收縮腹部和大腿前側肌肉,使雙腿儘量上抬(可伸直或彎曲),然後慢慢返回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腹直肌、前鋸肌和大腿前側肌肉。
動作要點:動作速度要均勻,不可猛起猛放,尤其是雙腿放下時要控制速度,另外不要借身 體的擺動向上悠腿。
2.仰臥起坐
初始姿式:端坐在仰臥起坐架上(或坐在墊子上,雙腳固定),雙手放在頭後。
動作近程:上體內後躺下,至上體與大腿成150度左右,隨即返回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可鍛鍊腹直肌、前鋸肌,大腿前部肌肉等。
動作要點:上體後躺時不要太低,更不要讓上體躺在平板或墊子上,否則會感到腰痛。
七;臀腿部肌肉練習方法
1.負重深蹲
初始姿式:將槓鈴置於頸後肩上,雙手握住槓鈴杆,身體直立,雙腳與肩同寬或略寬於肩。
動作近程:屈腿下蹲至最低位置,隨即起立至全身挺直,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這個動作對股四頭肌、臀大肌、腰背部肌肉等有非常強的刺激作用。
動作要點:頸後肩上扛起槓鈴時要注意左右平衡,同時不要壓在頸後頸突上,身體要保持挺胸、塌腰、翹臀的姿式,下蹲時不要過猛,以免傷及膝關節,起立時不可先起臀部再超上體,而要以頭向上頂帶動全身上起。
2.單腿蹲起
初始姿式:(以左腿為例)左腿單足站立,右腿前伸,手可扶在某固定物上。
動作過程:站立腿慢慢屈下蹲至最低點,右腿保持前伸不著地,隨即左腿用力伸直,還原 到初始的動作,反覆進行。
動作作用:此動作能較充分地刺激大腿股四頭肌前外側,以及臀大肌等。
動作要點:動作要均勻,不要突然下蹲,以防損壞膝關節。上肢只起平衡作用,儘量不要借 上肢的力量拉起身體。
3.臥式腿彎起
初始姿式:(做動作者為甲,輸助者為乙)甲俯臥在大條凳上,雙手抱緊長條凳,乙面向甲腳 的方向站在甲的一側,雙手分別按在甲的左右腳跟處。
動作過程:甲用力屈小腿,乙雙手向相反的方向施加一定的阻力,但不使甲的動作停頓,待 甲屈腿至極點,乙用力將甲推回初始位置,反覆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大腿後群的半膜肌、半腱肌、股二頭肌和小腿腓腸肌等。
動作要點:甲、乙配合要協調,使動作速度均勻、流暢,不要猛起猛回,也不要使動作產生停滯。
4.負重提踵
初始姿式:身體直立,雙手握住頸後肩上的槓鈴,保持挺胸,雙腳前腳掌踏在墊木邊緣上(墊木高約10釐米),腳跟儘量落地。
動作近程:保持身體直立,重心略前移,用力提雙腳跟至頂點,保持l-2秒,再慢慢回到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小腿和胖腸肌等。
動作要點:做動作時要保持身體直立,穩定重心,起、落動作要緩慢,不宜太快。
5.單足提踵
初始姿式:(以左腿為例)手扶在某固定物上,左腳前腳掌踏在一墊木上(墊木高約10釐米),足跟落地,右小腿盤在左小腿後。
動作過程:左腳用力上提腳跟至頂點,略停片刻,再回到原位,反覆進行。
動作作用:重點練習小腿後群的和腓腸肌等。
動作要點:動作近程中保持身體直立,雙手不要助力,動作速度均勻不要猛起猛落。
需要練習首先是胸部肌肉,其次是肩部肌肉和背部肌肉,再次是臂部肌肉和腰部肌肉 最後是腹部肌肉和臀腿部肌肉,下面是練習方法:
一. 胸部肌肉練習方法
1.臥推
初始姿式:平躺於臥推架條凳上,雙腳著地,雙手直臂持槓鈴於胸上方。
動作過程:雙臂慢慢彎曲,雙肘外展,將槓鈴放到胸大肌上部,隨即收縮胸肌,將槓鈴推起至雙臂伸直。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此動作主要鍛鍊胸大肌、三角肌前束、三頭肌等。
動作要點:在做動作過程中,始終保持挺胸的姿勢,意念集中在胸大肌上,體會肌肉的收縮和放鬆過程,槓鈴下放時速度要慢,不可猛下,以防砸傷胸部。
2.啞鈴仰臥飛鳥
初始姿式:平躺在長凳上,雙手直臂持啞鈴於胸上方。
動作過程:雙臂向身體兩側徐徐張開至最低點,保持1-2秒鐘,收縮胸肌,將啞鈴沿原路返回胸上方,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刺激胸大肌、三角肌前緣、二頭肌等。
動作要點:做動作時,動作速度起落都要均勻緩慢,不可猛起猛落,動作過程中保持挺胸姿式,不要含胸。
3.俯臥撐
初始姿式:雙手直臂撐在俯臥撐架上(或地上)身體保持平宜,雙腳前腳掌著地。
動作過程:雙臂同時屈肘,使上體下降至最低處,略保持片刻,收縮胸大肌、三頭肌等,將上體撐起至原位。重複。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胸大肌、肱三頭肌、三角肌前束、前鋸肌、腹直肌等肌肉。
動作要點:做動作時,意念要放在胸大肌上,動作不要太快,保持挺胸姿式。
二;肩部肌肉練習方法
1.槓鈴頸前推舉
初始姿式:雙腳並立,與肩同寬,雙手持槓鈴,翻上至頸前。
動作過程:雙肩三角肌帶動上臂上舉至雙臂伸直,槓鈴至頭上最高處,慢慢返回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頸前推舉主要鍛鍊三角肌前、中束,以及胸大肌上緣和肱三頭肌等。
動作要點:動作過程中,意念重點放在三角肌上,兩肘的起始位置要儘量低。另外,上推槓鈴時,不要借腿的蹬力。
2.立式飛鳥
初始姿式: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各持一啞鈴,微曲屈置於身體兩側。
動作過程:微曲臂將啞鈴分別從體側上舉至頭上,再沿原路返回原位,重複。
動作作用:主要刺激三角肌的中束和前束。側上舉時,手心朝下則對三角肌中束刺激更多些,若手心向上,則對前束刺激更強些。
動作要點:做動作時,雙臂微曲,不要太彎,注意力集中在三角肌的收縮、放鬆過程,動作頻率不要太快,尤其是不可借悠、擺的動作上舉,然後猛地放下。動作應均勻、平緩。
3.雙人徒手飛鳥(做動作者為甲,輔助者為乙)
初始姿式:兩人面對面站立,間距約半步,甲的動作同上,乙的雙手握在甲的雙腕處。
動作過程:甲的動作基本同上,乙的雙臂用力阻止甲的運動,給甲造成一定的阻力。
動作作用:基本同上,不同之處主要是在動作起始時,要更用力些,對三角肌的刺激也更大些。
動作要點:乙的動作要配合甲,不要使甲的動作停止、過慢,或過快。甲在動作的整個過程中都要用三角肌的力量來控制動作的速度,要均勻、平緩。
三;背部肌肉練習方法
1.單槓引體向上
初始姿式:雙手握住高單槓,與肩同寬,身體自然下垂,兩腳可交叉疊在一起。
動作過程:雙背及雙臂用力,將身體向上拉引,至胸部下緣接觸橫槓,略保持片刻,然後慢慢返回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刺激背闊肌,斜方肌中下部、大圓肌、小圓肌、肱二頭肌及小臂屈肌群。
動作要點:做上拉引時,意念要儘量讓肚臍靠近橫槓(實際很難),動作的起、落都要均勻,而不要猛起、猛落。上至頂點時應停片刻,讓肌肉完全收縮。
2.槓鈴俯身划船
初始姿式:雙腳開立,與肩同寬(可踩在10-20cm高的墊木上),雙腿微曲,上體前屈90度左右,腰部挺直,雙手直臂將槓鈴剛剛拉離地面。
動作過程:上體保持基本不動,雙手將槓鈴杆拉向肚臍,在最高處保持1-2秒再原路返回。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背闊肌、斜方肌、大小圓肌、岡下肌以及腰背部深層肌肉等,是一個綜 合訓練動作。
動作要點:腰部一定要挺直,不可呈弧形弓起,動作過程中不可借悠勁猛拉猛放,否則很容易傷及腰部肌肉和韌帶。
3.雙人屈體划船
初始姿式:兩人面對面站立相距1.5米左右,兩人雙手各握住毛巾(或大繩)的一端。
動作過程:甲方用力向後拉毛巾,乙方加以一定的阻力慢慢放毛巾,至甲方雙手觸胸,乙方再向回拉毛巾,甲方給以一定的阻力放毛巾,如此反覆進行。
動作作用:兩人均能鍛鍊,象背闊肌、斜方肌、大、小、圓肌等,對小臂屈肌群及肱二頭肌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動作要點:兩人配合要協調,一拉一放使動作均勻有節奏,不要使動作停頓或忽快忽慢。
四;臂部肌肉練習方法
1.槓鈴彎舉
初始姿式: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腿微屈,上體稍前傾,雙手直臂握槓鈴於大腿前。
動作近程:大臂保持不動,用力向前屈雙小臂,將槓鈴舉至頸前,略停片刻,沿原路返回原位。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肱肌、肱二頭肌及小臂屈肌等。
動作要點:雙手握槓不要過緊,意念放在二頭肌上,動作過程中主體要保持略前傾,不要擺 動或後仰,槓鈴的起、落要均勻,不可猛起猛落。
2.啞鈴彎舉
初始姿式:雙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膝微屈,上作稍前傾,雙手各持一啞鈴,兩手心相對直臂置於身體兩側。
動作近程:雙臂同時用力,屈雙小臂向前,上舉啞鈴,上舉同時兩手外旋,使手心朝前朝上,屈臂至極點略保持一下,再原路返回原位。反覆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刺激肱二頭肌、肱肌、小臂屈肌群等,尤其對二頭肌的中、下部刺激效果較 大。
動作要點:動作近程中,上體保持不動,只是屈、伸小臂,身體保持微前傾,不可隨啞鈴起落而晃動身體。
3.槓鈴臂屈伸
初始姿式:仰臥在長凳上,雙手握槓鈴直臂將槓鈴置於胸上方,兩臂略向頭的方向傾斜。
動作過程:大臂不動,雙小臂後屈,雙手將槓鈴從胸上方慢慢向頭頂方向放下,直至槓鈴接 近頭頂,再用力將槓鈴原路舉回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這個動件可以有效地刺激肱三頭肌。
動作要點:做動作時,兩大臂應儘量不動,兩肘儘量向裡夾,不要外翻,兩臂不要隨槓鈴的 起落而前後擺動。動作速度要均勻,尤其是屈臂下行時,一是要慢,二是要將槓鈴槓置於頭頂前方,防止砸傷頭部。
4.屈體啞鈴臂屈伸
初始姿式:兩腳開立,與肩同寬,上體前屈約90度,雙手各持一隻啞鈴,兩大臂與上體平行夾在身體兩側,兩小臂自然下垂。
動作近程:兩大臂保持不動,雙臂三頭肌用力收縮,使兩小臂向後伸直,保持片刻,沿原路 返回原位。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肱三頭肌,對三角肌後束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動作要點:兩大臂在做動作時,始終保持與上體平行,不可隨啞鈴起落而上下襬動,動作速 度均勻、緩慢,不要藉助上體起伏及大臂悠擺的力量。
五;腰部肌肉練習方法
1.
初始姿式:雙腳開立,與肩同寬或稍窄,直腿體前屈,兩手握住地面上的槓鈴杆,握距稍寬於肩。
動作近程:雙手緊握槓鈴,腰背用力將其直臂拉起,至上體完全挺直,然後再沿原路慢慢返回,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此動作能使全身的大部分肌肉、肌腱、骨骼及關節等都受到較大的刺激,特別是突出鍛鍊腰背部肌肉及大腿股二頭肌、臀大肌等。
動作要點:要求不彎腿,腰部要挺直,不要弓腰。由於通常硬拉重量較大,所以初忌猛向上拉起,以防傷腰。
2.山羊挺身
初始姿式:俯臥在山羊挺身架或跳箱上,上體自然下垂,雙腳固定在架上或由他人壓住,雙手抱頭。
動作過程:收縮腰背肌肉,使上體內上弓起,至頂點略停片刻,再緩慢沿原路返回,重複。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背長肌和背短肌,對臀大肌及大腿後群肌肉亦有較好的刺激作用。
動作要點:動作速度要均勻不可猛起猛落,向上弓身時要儘量收緊腰背部肌肉,有力量時 雙手抱頭,無力量時可雙手背後放在腰上。
六;練習方法
1.單槓懸吊舉腿
初始姿式:雙手握住高單槓,身體自然下垂。
動作近程:收縮腹部和大腿前側肌肉,使雙腿儘量上抬(可伸直或彎曲),然後慢慢返回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腹直肌、前鋸肌和大腿前側肌肉。
動作要點:動作速度要均勻,不可猛起猛放,尤其是雙腿放下時要控制速度,另外不要借身 體的擺動向上悠腿。
2.仰臥起坐
初始姿式:端坐在仰臥起坐架上(或坐在墊子上,雙腳固定),雙手放在頭後。
動作近程:上體內後躺下,至上體與大腿成150度左右,隨即返回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可鍛鍊腹直肌、前鋸肌,大腿前部肌肉等。
動作要點:上體後躺時不要太低,更不要讓上體躺在平板或墊子上,否則會感到腰痛。
七;臀腿部肌肉練習方法
1.負重深蹲
初始姿式:將槓鈴置於頸後肩上,雙手握住槓鈴杆,身體直立,雙腳與肩同寬或略寬於肩。
動作近程:屈腿下蹲至最低位置,隨即起立至全身挺直,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這個動作對股四頭肌、臀大肌、腰背部肌肉等有非常強的刺激作用。
動作要點:頸後肩上扛起槓鈴時要注意左右平衡,同時不要壓在頸後頸突上,身體要保持挺胸、塌腰、翹臀的姿式,下蹲時不要過猛,以免傷及膝關節,起立時不可先起臀部再超上體,而要以頭向上頂帶動全身上起。
2.單腿蹲起
初始姿式:(以左腿為例)左腿單足站立,右腿前伸,手可扶在某固定物上。
動作過程:站立腿慢慢屈下蹲至最低點,右腿保持前伸不著地,隨即左腿用力伸直,還原 到初始的動作,反覆進行。
動作作用:此動作能較充分地刺激大腿股四頭肌前外側,以及臀大肌等。
動作要點:動作要均勻,不要突然下蹲,以防損壞膝關節。上肢只起平衡作用,儘量不要借 上肢的力量拉起身體。
3.臥式腿彎起
初始姿式:(做動作者為甲,輸助者為乙)甲俯臥在大條凳上,雙手抱緊長條凳,乙面向甲腳 的方向站在甲的一側,雙手分別按在甲的左右腳跟處。
動作過程:甲用力屈小腿,乙雙手向相反的方向施加一定的阻力,但不使甲的動作停頓,待 甲屈腿至極點,乙用力將甲推回初始位置,反覆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大腿後群的半膜肌、半腱肌、股二頭肌和小腿腓腸肌等。
動作要點:甲、乙配合要協調,使動作速度均勻、流暢,不要猛起猛回,也不要使動作產生停滯。
4.負重提踵
初始姿式:身體直立,雙手握住頸後肩上的槓鈴,保持挺胸,雙腳前腳掌踏在墊木邊緣上(墊木高約10釐米),腳跟儘量落地。
動作近程:保持身體直立,重心略前移,用力提雙腳跟至頂點,保持l-2秒,再慢慢回到原位,重複進行。
動作作用:主要鍛鍊小腿和胖腸肌等。
動作要點:做動作時要保持身體直立,穩定重心,起、落動作要緩慢,不宜太快。
5.單足提踵
初始姿式:(以左腿為例)手扶在某固定物上,左腳前腳掌踏在一墊木上(墊木高約10釐米),足跟落地,右小腿盤在左小腿後。
動作過程:左腳用力上提腳跟至頂點,略停片刻,再回到原位,反覆進行。
動作作用:重點練習小腿後群的和腓腸肌等。
動作要點:動作近程中保持身體直立,雙手不要助力,動作速度均勻不要猛起猛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