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盜帥夜留香YE

    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不少。

    諸如秦朝的趙高、東漢的十常侍、唐朝的李輔國、俱文珍、宋朝的童貫、明朝的王振、劉瑾、魏忠賢、清朝的安德海、李蓮英。

    這些太監全都有一個特點,那就在他的那個時代,他就是天下宦官的頭了,當時沒有一個宦官混得比他好,並且手中握著極大的權力。

    權力從皇帝的手中,轉移到了這些宦官的手裡,那麼顯而易見

    亂政的是必然

    但是亂政也是分情況的。

    擾亂正常的政治秩序,這叫亂政

    禍國殃民,顛覆國家,謀害皇帝,這也叫亂政

    所以大太監亂政,雖然是必然的,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發的分析。

    比如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當權之際,閹黨橫行,朝政幾乎把持在閹黨手中。

    宦官專權,固然是取禍之道。

    但當時明朝的情況,已經不是魏忠賢一個魏忠賢能夠決定的了。

    魏忠賢尚且忠心於皇帝。

    可魏忠賢一除,東林黨之流的文官繼續當道,身為皇帝的崇禎根本無法與文官集團抗衡。

    魏忠賢若在,崇禎皇帝或許還能透過魏忠賢與文官集團周旋,即而施展自己的抱負,重振大明的江山。

    在這種情況下,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雖然亂政,但真的就是對大明朝政百害而無一例嗎?

    還有明朝中葉的大太監劉瑾,人稱立皇帝,仗著皇帝的寵愛,倒行逆施,禍亂朝堂,但大明王朝穩如泰山,除了文官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對於大明的江山並沒有什麼實際性的傷害,並沒有造成太過於嚴重的損失。

    但是反觀唐朝的李輔國、俱文珍、秦朝的趙高,東漢的十常侍,那就不是普普通通的擅權了。

    趙高改先皇遺詔,勸殺扶蘇,擁立胡亥,最終害死胡亥,妄圖自立

    唐朝李輔國,拜相掌兵,節制皇帝,公然掠奪皇帝權力

    唐朝俱文珍,逼皇帝讓位,擅殺大臣,威逼朝臣

    以上種種,那就不是簡簡單單亂政這麼簡單了。

    因此看出。

    大太監是否亂政

    亂政到什麼程度

    主要還是看當時在位的皇帝是什麼樣的人物,當時的政治制度是什麼樣的

    明朝的太監,無論權力多大,皇帝說殺就殺

    唐朝後期的皇帝,無論什麼身份,太監說殺就殺

    而向玄宗時期的大太監的高力士,雖然身居高位,但始終忠於皇帝,不曾有一絲僭越,這就是皇帝與皇帝之間的差距。

  • 2 # 第零視角

    首先說下歷史上太監干政最厲害的是唐朝,因為唐朝太監手上掌握著唐王朝中後期的最重要禁軍——神策軍,這支部隊負責保衛京師和宿衛宮廷以及行征伐事,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裝力量。宦官集團掌握皇帝的生、死、廢立大權。唐代自穆宗以後共有九位皇帝,其中,除敬宗、哀帝外,其餘均為宦官所立

    歷史上有名的太監基本上大家都知道。

    現在來說一說歷史上的假太監亂政。

    1.嫪毐

    這是給秦始皇嬴政父親戴綠帽的假太監。戰國末期秦華人,秦王嬴政母親趙太后的男寵。假扮宦官進宮,與秦王嬴政之母太后趙姬私通,倍受太后寵信,被封為長信侯,與太后私生兩子,並自稱秦王的“假父” 。後來被人告發,發動叛亂失敗而被秦王嬴政處以極刑,車裂而死

    這可能是秦始皇一世沒有立皇后的原因,這也讓秦國少了在亂世中維護統治的外戚力量。

    並且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後世出現了“殺母立子”的傳統。如漢武帝劉徹晚年立太子就殺掉了太子的生母鉤弋夫人趙氏。

    2.劉克明

    給當朝皇帝戴綠帽子並且殺掉皇帝的假太監,劉克明是大太監劉光的養子,劉光憑著自己的權勢把他弄進了皇宮,沒有給劉克明去勢,讓他當了一個假太監,侍候太子李湛,因為機靈,劉克明得到了李湛的歡心,後來李湛繼位,劉克明地位也水漲船高,高位的劉克明自然有很多宮女女朋友。後來劉克明不滿足,逐漸瞄上了皇帝的嬪妃們,與李湛的眾多嬪妃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

    也是巧合,李湛有次打獵射中了劉克明的屁股,心虛的劉克明以為皇帝有所察覺想要殺掉自己,於是先下手為強做掉了皇帝,李湛就是在位2年,享年18歲頭上綠油油的唐敬宗。

  • 3 # 潯陽鹹魚

    有名的話,除去先秦,秦朝有趙高;漢朝有鄭眾、單超、王甫、曹節、趙忠;北魏有宗愛;唐朝有高力士、李輔國、俱文珍、王守澄、楊復光;五代有張居翰、張承業;宋朝有王繼恩、秦翰、李憲;明朝有王振、懷恩、劉瑾、陳矩、魏忠賢、王承恩等。儘管人數眾多,但很遺憾的是,這些人中,以反派出場的居多。

    【被“臉譜化”的魏忠賢】

    幾乎歷代史書私著,都對常涉及對宦官的議論,尤其以“二十四史”中的《後漢書》、《舊唐書》、《新唐書》及《新五代史》最為顯著,主要是因為,這幾個時代中,宦官之禍最為劇烈。東漢有兩次“黨錮之禍”及“十常侍”秉權;在唐朝,則有“甘露之變”。

    在宦官高度活躍於政治舞臺的時代,宦官集團成員參與政事的程度極深,如東漢鄭眾、單超等協助皇帝誅殺權臣;至唐朝中後期,宦官兩次弒殺皇帝(唐憲宗、唐敬宗),至少兩次參與或者主導帝位變更(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

    唐文宗時,大宦官王守澄甚至想要趁亂派神策軍去屠滅宰相宋申錫全家,可見其狂妄。在亂世過後,主修《新五代史》的歐陽修為勸誡後世,對亂世賢宦這一角色尤有注意:

    承業(張承業)之論,偉然可愛,而居翰(張居翰)更一字以活千人。君子之於人也,苟有替焉,無所不取。吾於斯二人者有所取焉。——《新五代史·宦者傳》

    “君子之於人也,苟有替焉,無所不取”,無論是何人,看待宦官這一“特殊群體”時,都應該持以此種的態度。

    【賢宦張居翰】

    東漢末年,宦官郭耽、丁肅、徐衍、李巡、趙祐清廉忠直,退居避權,李巡甚至能與諸位大儒一同校訂《五經》。如此五人,與同時代以屢次諫諍、操行如同黨人名士的呂強類似。但在袁紹率軍入宮誅殺所有宦官時,恐怕從來不會因為這些“賢宦”的高德而對其手下留情,無論老少,盡皆屠戮;唐朝末年,宰相崔胤誅殺朝中宦官,並下令各地:“宦官在外者,悉詔所在殺之”。而我們上面提及的賢宦張承業、張居翰就是受到外地藩帥藏匿,才得以活命的。

    故此,在宦官專權為禍時,我們也應該想到:宦官中無辜慘死者,又何止一兩位。雖然有些宦官的確是一生作惡多端,但在任何一個時代,惡宦官都不能代表所有的宦官。

    【影視劇中的陳矩,取自網路,侵刪】

    明朝的著名賢宦陳矩素以廉潔公正著稱,百姓稱之為佛。陳矩在執掌東廠期間,不以弄權斂財為務,力圖匡補時弊,並以大局為重,穩妥處置了震驚世人的“妖書案”,史稱其“素清直,妖書事保全善類為多”(《明史紀事本末·爭國本》)。

    當呂強遭到誣陷時,寧願以死來證明清白;當王守澄想要趁亂殺害宋申錫一家時,是宦官馬存亮在唐文宗面前極力阻止;當後唐莊宗聽信伶人之計,下詔屠殺被俘的後蜀君臣僕役一行時,是監軍宦官張居翰擅改詔書,將“王衍(後蜀末代君主)一行”改作“王衍一家”,拯救了上千無辜隨從的性命。他們三人的舉動,難道不及那些空談人倫,卻心口不一的奸臣嗎?

    所以說,對於宦官這一群體,我們應該區分看待,他們之中既有奸邪之徒,也有不少賢明過人的代表者。更多的,只是一些著意於保命的無辜者。

    宦官亂政,也只是個個體現象,並非所有宦官的一致願望。

  • 4 # 吉月文

    先談宦官的問題。最早的時候,宦官並不完全由閹人擔任,不過在漢代以後成為定例。宦官曆史非常悠久,在秦代的時候,制度就已經很完善。之後的所有王朝都使用宦官作為後宮的管理者。但不是每一個王朝都存在宦官干政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有三個王朝的宦官干政現象非常嚴重,分別是東漢,唐代和明代。

    這三個王朝宦官干政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東漢時期,皇帝的壽命普遍不長,政權頻繁更迭。這就使得外戚長期干政。小皇帝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外戚的欺壓,在成年以後就利用從小陪伴自己的宦官奪權。奪權成功之後,就寵幸宦官,於是就形成了東漢時期非常特殊的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現象。唐代的宦官專權,始於高力士。高力士是唐明皇的寵臣。在皇帝的寵幸下,高力士的權力迅速擴張。繼任的太監也繼承了他的權力,並繼續擴張。唐代中後期的太監是中國歷史上太監權力最大的時期。大太監甚至有廢立皇帝的權力。當皇帝不聽話的時候,甚至於會刺殺皇帝。明代的宦官專權,始於朱棣。朱棣在奪位的時候,得到了以鄭和為代表的宦官的支援。朱棣繼位以後,寵幸宦官,並且將宦官作為一支政治力量,制衡朝臣。所以明代的宦官是政治活動當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當皇帝無心政事的時候,出現宦官專權,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再談干政的問題,確切的說,宦官干政和宦官亂政是兩個概念。宦官當中也有一些具有相當政治能力的人,他們干政不一定會攏亂政局。比如明代的馮保,是萬曆時期一個很有政治能力的太監。張居正的改革,馮保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不過也必須承認,宦官干政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演變成亂政。這是因為相對於官僚階層,宦官的能力要明顯更低一些。他們不是憑藉著個人能力取得權力的,而是靠著跟皇帝的密切關係。這必然導致絕大部分宦官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皇帝寵信太監,必然會導致亂政。

    中國古代的太監,有名的大多歷史形象不佳,比如秦代的趙高,是指鹿為馬的典故創造者。明代的魏忠賢,在戲曲和演義小說當中都是誤國的太監。清代的李連英,善於斂財。太監當中能夠獲得歷史聲譽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東漢時期的太監蔡倫,因為改良造紙術,而名垂史冊。另外一個是明代的太監鄭和,憑藉著下西洋的功績而被後人銘記。

  • 5 # 約定9521

    歷史的有名的大太監有很多。一開啟政變先河作亂秦朝的趙高,秦始皇在巡遊途中死去,宦官趙高逼迫丞相李斯矯詔,改立胡亥為帝,擅殺公子扶蘇逼蒙恬自殺。立胡亥為帝后,一手遮天,設計殺了李斯,怕眾臣不服,故意牽鹿上殿,問大家這是鹿還是馬,眾泰被他淫逼,只好說這是馬,這就是指鹿為馬的由來,權欲薰天的趙高毒死胡亥立子嬰為帝還想殺害子嬰自立為王,被子嬰先下手為強,殺了趙高。二歷史上第一個漢奸中行說,漢景帝和親時派中行說前去匈奴的草原,中行說不想去,要求換別人景帝不應,中行說懷恨在心,到了草原之後,他將自己平生所學全部教於匈奴,得到匈奴王的信賴,他巧舌如簧,挑起漢匈之間百年戰爭,臨死還不忘叫匈奴往水裡丟病死的豬羊,汙染河水,害死了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這也是是中國最早的生物武器吧。中行說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漢奸被牢牢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三東漢的宦官專權和唐朝的宦官之亂這友們解答了,我就不說了。四鄧和下西洋,揚中國威於西洋。鄧和明朝著名的Nautilus,一生六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西方文化的交流鄭和其實是個太監他的豐功偉績永垂青史。五遭凌遲之刑的劉瑾和放逐的魏忠賢這兩個都是禍國殃民的主,活該。

  • 6 # 小文撩歷史

    提到太監,大多數就想到宦官專權,攪亂朝政,導致國家陷入動盪,民不聊生。也確實如此,在中國歷史上有權有勢的太監比比皆是,就此舉出幾例。

    指鹿為馬這個詞都不陌生,在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有權有勢的大宦官。在秦始皇死後,趙高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扶蘇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子,他當時遠在邊疆,遠離政治中心,卻被大宦官所害。

    胡亥也帝后,趙高害死李斯成為丞相,從此大權獨攬,結黨營私,橫徵暴斂,加重秦朝百姓的苦難。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秦王。秦朝的滅亡跟趙高也有直接的關係。

    明朝的大宦官就更多了,王振就是其中之一,明英宗被瓦剌人給抓了和他有著直接的關係,也成就了英宗不平凡的一生。

    王振和英宗帶著在兩天之內湊合了20萬大軍,號稱50萬,遠征瓦剌,在土木堡被瓦剌軍全殲英宗被俘,王振死於亂軍,從徵的數十位文武大臣幾乎全部戰死沙場。訊息傳到北京,百官在殿廷上號啕大哭。後來,皇太后命令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

    跟著王振的黨羽在大殿上被文武大臣當場打死,朱祁鈺乃至歷朝歷代都沒出現過過這一幕,這一幕很是慘烈卻也大快人心,因為王振及其黨羽到處欺壓百官,惹得天怒人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方法有益於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