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邯鄲姚鵬

    翻史書,發現一個極為罕見的“不倒翁式的人物”——馮道。他在兵荒馬亂的五代時期,居然能與四個朝代十個皇帝共事,在頻頻改朝換代中立於不敗之地,代代任高官,朝朝當宰相!這是要有何等的智慧?何等的人格魅力呀?

    馮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附近)人,歷任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契丹的輔佐大臣。《新五代史》稱馮道為「事四姓十君」,為人刻苦儉約,事君很少諫諍、奉迎上意,晚年自號「長樂老」,以事「四姓十君」為榮。享年七十三歲。

    都說伴君如伴虎,馮道能與四朝十個皇帝平安相處,成為不倒翁,概括說原因有如下幾點:

    1 個人休養極好,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對上“奉迎上意,很少諫諍”;對下能謙遜節儉,潔身自好。他為官廉潔奉公,貪汙受賄的事他從不做。

    2 崇信佛道。他的名字叫馮道,字稱可道——《道德經》中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可見他對道家思想的崇尚;此外,他曾寫過一首禪味極濃的詩,錄如下:

    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終聞海嶽歸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虎狼叢中也立身。

    3 熟讀經書,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瞭解“爛熟於心”。他把每個皇帝揣摩得很透徹,他心中沒有“主義”,只有“主人”,因此顯得忠心耿耿治國有能力。

    ……

    我們今天早已沒了皇帝,誰也不必再企盼有馮道那樣的機遇了。但是,我們每天面對的上司領導、企業老闆……與他們相處同樣需要智慧!要知道,他們有時比封建皇帝還難處呢!伴君如伴虎,今天伴上述各種人等,如伴虎伴狼伴蛇伴蠍伴……總之,稍不慎,傷害你沒商量!

    怎麼辦呢?學學馮道吧!他說:“ 但教方寸無諸惡,虎狼叢中也立身。”

    本來也沒什原則、也沒什麼主義!一是鬥智慧;二是比休養。尤其是在各類公司打工的青年們,相信我的話,學會馮道的為人處世之法,你會走向朝霞滿天的未來!

    馮道這個人值得研究。這人並不壞,謙謹廉能,皆可觀。說他心裡有主人那是小看了他,那堆皇帝有幾個好的,所以他哼哼哈哈不去做什麼諫言。他哄那群昏君象哄小孩似的。但是,遇明君他還是肯說兩句的。沒他管著一堆雜七雜八的政事,老百姓就更別活了。可惜宋代那幾位史官——司馬光之流看不上那些日常政事,他們就是好搏出位,好高名而無實。宋亡於此,明覆亡於此,士大夫不理庶物,自名清流,貽害至今。

    因此學學馮道,對昏庸領導不必認真;對工作克盡職守;為人道德無虧。不獨利己,而且利國。

  • 2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1、真正計程車大夫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載,五代十國後唐明宗李嗣源(公元926年~公元933年在位)曾對侍臣說:

    “馮道性純儉,頃在德勝寨居一茅庵,與從人同器食,臥則芻藁一束,其心晏如也。及以父憂退歸鄉里,自耕樵採,與農夫雜處,略不以素貴介懷,真士大夫也。”

    2、品評進退人才有度

    (1)《全唐文》 第02部 卷一百十四,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授馮道門下侍郎平章事制》雲:

    “經邦致理翊戴功臣特進守司空上柱國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戶食實封三百戶馮道,禮天蒼璧鎮國元龜,夏璜為稀世之珍,軒鏡是辟邪之寶,方諸才業,良平有可差其肩,較彼忠貞,姚宋不得並其轡,可謂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

    (2)《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鎮之。”

    3、性格安然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少純厚,好學善屬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惟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

    4、有孝親之行

    《談苑》“道聞父喪,即徒步見星以行,家人從後持衣囊追及之。”

    5、有慈善之心、不收納錢財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遇歲儉,所得俸餘悉賑於鄉里,道之所居惟蓬茨而已,凡牧宰饋遺,鬥粟匹帛無所受焉。”

    “道在常山,見有中國士女為契丹所俘者,出橐裝以贖之,皆寄於高尼精舍,後相次訪其家以歸之。”

    6、文采風流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其後百僚上明宗徽號凡三章,道自為之,其文渾然,非流俗之體,舉朝服焉。道尤長於篇詠,秉筆則成,典麗之外,義含古道,必為遠近傳寫,故漸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肅然,無澆漓之態。”

    7、修經以益後進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時以諸經舛繆,與同列李愚委學官田敏等,取西京鄭覃所刊石經,雕為印版,流佈天下,後進賴之。”

    8、為政閒澹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為政閒澹,獄市無撓。”

    9、救護衣冠之族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契丹入汴,道自襄、鄧召入,契丹主從容問曰:‘天下百姓,如何可救?’道曰:‘此時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其後衣冠不至傷夷,皆道與趙延壽陰護之所至也。”

    10、德高望重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晉祖又曰:‘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

    “道以德重,人所取則”

    11、廉潔節儉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歷任四朝,三入中書,在相位二十餘年,以持重鎮俗為己任,未嘗以片簡擾於諸侯,平生甚廉儉。”

    12、氣量寬宏,深得大臣之禮

    《舊五代史》 卷一百二十六(周書)列傳六《馮道傳》:

    “道之履行,鬱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禮。”

  • 3 # 圍爐品茗人

    馮道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絕無僅有的十朝元老,先後為五代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十位皇帝效力,無論如何改朝換代,無論如何戰亂迭起,始終身處高位,堪稱五代“政壇不倒翁”。在那樣一個動盪不安的亂世,馮道又有什麼特殊之處使得那些五代的軍閥皇帝們始終對他高看一眼呢?

    初出茅廬,佛系青年頓悟亂世求生之道

    馮道出生於唐末的河北滄州,年輕是就體現出的他佛系性格,史稱他品行醇厚,勤奮好學,善寫文章,同時甘於清貧,平日裡沒有什麼其他愛好,只要能讀書,對其他事情並不太在意。這樣一位好學的年輕人,很快被當時的幽州節度使劉守光看上,一紙命令就把馮道徵辟為他的掾屬。初出茅廬的馮道工作態度認真負責,深受儒家思想教育薰陶的他下定決心要在劉老闆這裡好好幹。

    公元911年,劉守光準備討伐定州,向臣僚諮詢意見。29歲的馮道勸阻劉守光,結果被打入大牢。估計馮道平時為人還可以,經人搭救,撿回一條命。同時期還有一位叫孫鶴的人,同樣在劉守光那裡做官,而且官職還比馮道更大,同樣也是因為勸諫劉守光,結果孫鶴被當場剁成了肉醬。

    佛系青年馮道不淡定了,他對自己生活的這個亂世開始有了新的認識,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直面刀斧捨身取義的。對於那些殺人如麻的軍閥們來說,勸諫他們很可能就意味著被剁了餵狗,問題是這樣對自己有意義嗎?

    後唐歲月,謹慎嚴謹深受重用

    劉守光討伐定州被李存勖的軍隊擊敗,馮道乘機逃出幽州,來到了太原,投靠了李存勖的沙陀軍事集團。首先發現馮道才能的是李存勖手下的頭號文臣張承業,這個張承業雖然是個宦官,但是他在李存勖集團的地位就如同劉邦手下的蕭何、朱元璋身邊的李善長,全權負責內政後勤和保障軍需。馮道首先在張承業手下辦差,後來因為他的品行良好,加上文章寫得好,於是張承業推薦馮道到李存勖身邊出任從事,相當於現在的機要秘書,後來更是直接出任掌書記,成為李存勖身邊的幕僚長,隨著李存勖的節節勝利,馮道的職務也屢屢升遷。

    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馮道出任郎官、中書舍人;同年十月,李存勖滅掉後梁,馮道出任戶部侍郎。

    公元926年,回鄉守孝期滿的馮道回京途中得知後唐發生兵變,匆忙趕回洛陽的他得知李存勖已經被亂兵殺死,無奈的馮道只得順應形勢,接受在兵變中被亂兵擁立的後唐明宗的任命出任兵部侍郎。

    公元927年,後唐明宗拜馮道為相,爵位也加封為郡公。這時馮道正式出任宰相。後唐明宗駕崩後,他的兒子後唐閔帝繼位,馮唐繼續擔任宰相。

    公元934年,後唐再次發生兵變,後唐閔帝被迫出逃。他前腳剛走,馮道後腳就率領百官迎接兵變的勝利者後唐末帝登基稱帝。或許是對馮道這種行為不太感冒,後唐末帝登基後罷免了馮道的宰相職務,並把他外放。但是第二年,馮道又被召回並出任三公之一的司空一職。

    這一時期的馮道主要依靠自己的品行和文才為這些軍閥皇帝效力,加上熟悉朝廷政務,因而成為後唐朝廷的主要文臣。同時馮道的性格比較佛系,能夠與各方勢力交好,加之吃得苦,沒有文人的窮酸架子,史稱其隨軍出征,能夠睡草堆,這樣就顯然能夠得到武人的喜愛,為他在沙陀軍事集團內部構建良好的個人形象。

    後晉時期:國際外交兩國受寵

    公元936年,石敬瑭勾結契丹,滅掉後唐,建立後晉王朝。馮道再次被拜為宰相,同時因為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早就非常看重馮道,於是第二年,馮道作為外交使臣出使契丹。在契丹受到隆重的接待,並在契丹待了三年。

    公元939年,從契丹回國的馮道備受重用,不僅仍然擔任宰相,同時加授司徒,爵位也從郡公升為國公。

    公元942年,石敬瑭臨終之際,託孤馮道,希望馮道能輔佐自己的幼子。但是石敬瑭一死,馮道就擁立比較年長的石敬瑭養子石重貴即位。馮道又因擁立之功,再次加官成為太尉。

    公元944年,石重貴罷免馮道的宰相,並外放同州、南陽等地。

    公元94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攻入中原,滅亡後晉,馮唐這一次又憑藉舊交,來到耶律德光身邊效力。後來劉知遠在太原起兵驅逐契丹,感受到威脅的耶律德光主動撤出,但是還把馮道等人一起帶往契丹,好在路途中耶律德光病逝,馮道等人乘亂留在鎮州,後來與收復鎮州的後漢軍隊一起回到洛陽。

    這一階段的馮道因為頗受耶律德光的欣賞,因此又發揮了作為外交使臣的作用,本就在沙陀軍事集團內部有一定影響力的馮道因為這個因素更加成為後晉王朝的重臣。畢竟後晉王朝的建立與契丹的關係匪淺。

    後漢、後周:“德高望重”地位超然

    公元948年,馮道在後漢朝廷已經是“德高望重”的老資格了,此時的他出任太師,而且也得以享受“奉朝請”的待遇。即不用天天準時上班,只在必要時或自己想去的時候才去。這種待遇在古代都是德高望重地位超然的老臣才可以享受。

    後來郭威(後周的開國皇帝)控制了後漢政權之後,因為還沒有篡位稱帝所以名義上的職務仍低於馮道,所以郭威向馮道行禮,馮道竟然坦然接受,由此可見馮道此時的地位。

    此後直到公元954年,後周世宗柴榮繼位,馮道才開始受到冷落,逐步被柴榮架空,並逐出權力中樞。但是此時馮道也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同年四月,馮道去世。雖然不被柴榮所喜,但是馮道死後柴榮仍然給了他較高的待遇,追封他為王爵。

    此一階段的馮道除了熟悉典章制度、熟悉政務的優勢之外,本身歷經數朝,威信資歷甚高,諸如郭威等人在他面前估計都是小字輩,因而馮道已經顯得地位超然了。另外一層很重要的因素其實是後唐、後晉、後漢實質都是一脈相承的沙陀軍事集團,後周其實也與這個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就使得從李存勖時期就在這個集團的馮道能夠與這些軍閥有著良好關係,加之馮道佛系的性格,能夠認清形勢善於順從,從而使得馮道能夠歷經十朝皇帝而屹立不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暗黑2單機怎麼提高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