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441461426217
-
2 # Stars653
不法分子同時在雕塑前的空地上用丹麥語留下“釋放阿卜杜拉”的字樣。哥本哈根警方說,一名當地居民夜間外出遛狗時發現有人對雕塑實施破壞並報案。
警方正在查詢一名身高約1.7米、滿頭金髮的女性嫌疑人。目前,尚不清楚“阿卜杜拉”所指何人。
據在丹麥工作的中國導遊崔琳介紹,她14日早上帶團到“小美人魚”景點遊覽時,發現雕塑左半身及腿上被潑上藍色油漆,警方在景點周圍攔起警戒線,遊客只能從遠處參觀美人魚。而CROWN餐廳老闆夏光譜上午10時左右經過該地時,發現油漆已基本被清理完畢。
5月29日夜間,不明身份人員向“小美人魚”雕塑潑灑紅色油漆,並在雕塑前空地上寫下“丹麥,保衛法羅群島鯨魚”等字樣。
“小美人魚”雕塑位於哥本哈根長堤公園的港口岩石上,由丹麥雕塑家愛德華·埃裡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創作。歷史上,“小美人魚”雕塑也曾多次遭到破壞。
“小美人魚”代誰受過?
據人民日報14日訊息,素以幸福指數最高、社會高度文明而著稱的丹麥,不久前卻發生了一樁不太“文明”的事——作為丹麥地標之一的小美人魚銅像,被人潑了一身紅油漆。原本青銅色的精美雕像,現在從頭到尾“血淋淋”的,令許多觀者感到不忍直視。
小美人魚銅像是丹麥的象徵,堪稱國寶。它以安徒生童話中的形象為原型雕鑄,被視為純潔和善良的化身,擁有世界知名度。此次小美人魚銅像遭破壞,在丹麥乃至其他不少國家都引發了巨大爭議。潑漆者被推測是動物保護人士,因為在雕像前的地面上,還用同樣的紅漆寫著——丹麥一直在維護法羅群島的捕鯨行為。
法羅群島的漁民在每年夏季獵殺長肢領航鯨的傳統已經延續了400多年。與日本等一些國家常年從事商業利益驅動的大規模捕鯨行為不同,法羅群島自然條件較惡劣,土壤貧瘠,當地人無法依靠農作物收成維生,而捕獵的鯨肉和鯨脂是他們食物重要來源。儘管每年捕殺數量僅為該物種總量的約0.1%,但是漁民在淺灘宰殺鯨後留下的大片紅色血跡,仍令人們難以接受,更是招致動物保護人士的憤怒譴責。
不過,一位居住在丹麥的朋友卻這樣告訴筆者,法羅群島位於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之間,和格陵蘭島一樣,都是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擁有自治政府、議會和獨立的行政權。同時,儘管丹麥是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成員國,但在法羅群島的捕鯨活動並非由國際捕鯨委員會監管,而是由當地政府監管。所以,向丹麥政府抗議,阻止獵鯨,好比“到火神廟求雨”——找錯了門。
於是,抗議活動就產生了以下怪圈——一些動物保護人士每年都以各種形式向丹麥政府抗議無果;激進的抗議者不惜破壞丹麥國寶、以引起各界的重視,可結果還是不了了之。獵鯨的傳統照舊,潑漆者也很難被追查,獨留下無辜的小美人魚黯然神傷。
小美人魚銅像自1913年落成以來,遭遇過“斬首”“斷臂”,還被從底座上拋入大海……擁有不同文化背景、信仰抑或追求的各類人士中,有的不斷利用人們對小美人魚的關注,借傷害行為吸引輿論的眼球;有的甚至僅因意見得不到滿足,就拿小美人魚出氣。
英諺有云:“自由過了頭,一切亂了套。”不論是繼承傳統的自由,還是表示抗議的自由,都不應沒了邊際、失了界限。自由應是一個能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或許在現代文明社會中,以更文明的方式實現表達的自由更加有效。在反捕鯨領域,一些海洋環境組織在積極行動,透過收集簽名、請願等方式,溝通和交流一直在進行中,也取得了一些進展。而出現在丹麥的激進抗議行為,只會在破壞國家文物的同時,將環保行為的正義性打上折扣。
表達多樣觀念,不等於可以無底限地實施對抗行為。現代社會的文明要素,缺不得理性和包容。
回覆列表
展開全部
美人魚銅像
美人魚(Den Lille havfrue, 英文名叫: The Little Mermaid)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的長堤海濱。它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美人魚銅像。遠望這個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她恬靜嫻雅地坐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上,近觀她神情憂鬱,若有所思。銅像高約1.5米,基石直徑約1.8米。是丹麥雕刻家愛德華.埃利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的。這座銅像是由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創始人卡爾.雅可布森出資建造的。美人魚銅像從1913年在長堤海濱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曆史。她吸引了無數的遊客。人們流傳著這種說法:不看美人魚,不算到過哥本哈根。美人魚銅像已成為哥本哈根的標誌。但美人魚也曾先後在1964年和1984年遭受過被“砍頭”或“斷臂”的破壞。1998年2月再次被“砍頭”,不久又被找回。丹麥人稱,美人魚遭到砍頭或斷臂,多為惡作劇者所為,其主要動機是尋求刺激,引起媒體注意。丹麥人以美人魚為自豪,製作了水晶美人魚和美人魚銅像等紀念品。它如今已經成了哥本哈根的標誌性建築。
安徒生銅像
安徒生於1805年出生在丹麥奧斯丹,一生寫過《美人魚》、《賣火柴的女孩》、《醜小鴨》等150篇不朽童話故事,為世界上千萬兒童編織了美麗的童年。這尊以銅打造、約3米高的安徒生塑像,座落在人潮熙攘的大街旁,每天都有不少遊客經過他身邊,認識他的會抬起頭瞻仰大師的面容,或者把手按在他的膝蓋頭拍照留念。這位把童話作為獻給全世界兒童最好禮物的大師,自己始終不曾有過孩子,他幾度情場失意,甚至被人傳說同性戀。他在15歲那年來到哥本哈根,曾經因失戀在運河邊的小房子住過,晚年時相當消沉,70歲時因肝癌在朋友鄉間的屋子去世。如今他的塑像,左手拿柺杖,右手握著一本書,還以食指隔開書頁,頭部朝左微微抬高,仰望著“夢的工廠”蒂沃裡遊園,臉上有一種“時不我予”的錯愕神情。
阿美琳堡宮(Amalienborg Castle)
位於哥本哈根市區東部的厄勒海峽之濱,是王室的主要宮殿。丹麥女王伉儷每年多半時光在這裡度過。宮殿由最著名的建築師尼古拉·伊格維德設計,並要為國王塑制一座騎馬銅像。經過緊張施工,四座宮殿在1754年至1760年間相繼建成。根據設計,這四座宮殿的前面形成了一個八邊形廣場。1768年,請法國雕塑家薩利製作的菲特烈五世騎馬銅像被安放在廣場中央。當時,寶隆洋行還用對華貿易賺取的錢款,為銅像修建了圍欄。後來,這四座宮殿曾幾易其主,但一直由貴族居住著。1794年,克里斯欽堡宮被大火焚燬,王室決定移駕阿美琳堡四宮殿。自那以後,此處一直是王室所在地。現在,每當女王瑪格麗特二世身在王宮時,其所在的建築物上便會升起丹麥國旗。在
阿美琳堡王宮廣場東西軸線的西端是“大理石教堂”。建造這座大教堂的初衷是為了紀念奧爾登堡皇族統治丹麥300週年(1479-1749),然而,這項工程1749年奠基後,因資金不足,拖至一百多年後的1894年才得以竣工。每天,丹麥國家的皇家衛隊都會在這裡中午時分進行換崗儀式,形成了這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議會大廈又稱克里斯欽堡宮(Christiansborg Slot)
最早建於1773-1775年間。當時的克里斯欽六世國王為了享樂,將舊王宮(哥本哈根宮)夷為平地,在此基礎上建造了一座顯赫、華麗、舒適的新宮。由於此宮是克里斯欽六世國王的寢宮,故名克里斯欽堡宮。克里斯欽堡宮具有歐洲十八世紀洛可可式的建築風格,其特點是纖巧繁瑣,白灰色調。宮內內部的天花板裝飾非常豪華,房間採用大理石或者木製地板。牆上掛著厚厚的掛毯或者油畫。所有的房間都裝飾著水晶吊燈、鏡子、法國傢俱和各種藝術品。宮堡的後院修建了一所王家馴馬場,馬場兩邊蓋有兩排具有中世紀建築特色的邊房。馬場出口處的左右兩邊還建起兩座洛可可式的穹形石亭。石亭兩側建有樓房,與馴馬場的邊房相連。兩座石亭之間為車馬道,道端和一座大理石橋相接。自1849年起,克里斯欽堡宮開始用作國會場所。現在的克里斯欽堡宮是丹麥議會所在地,因此也稱為議會大廈。此處,首相辦公室、女王接受晉見用的大廳、丹麥最高法院都設在宮內,丹麥政府各部大臣在此也設有一間辦公室。現在克里斯欽堡中一部分是丹麥皇家迎賓室。顧名思義,丹麥皇家迎賓室是丹麥的皇族成員用來進行接待活動用的。在這些房間中,女王接見各國駐丹麥大使、在新年時接受皇家新年致詞並在此會見來訪的重要外國領導人。皇家迎賓室的裝修非常豪華講究,裡面收藏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其中包括許多20世紀初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家的作品。皇家迎賓室分為許多小房間,包括巨人廳、國王階梯、CROWN室、弗雷德裡克室、懸掛著巨型掛毯的大廳、皇家宴會廳及女王私人藏書館等。
水晶宮
菲特烈堡宮(Frederiksborg Slot)(水晶宮)位於西蘭島北部小城西勒洛德(Hillerod),哥本哈根市西北約45公里處。其建築群坐落在湖水中的三個小島上,四面湖光漣漪,景色美不勝收。此宮始建於菲特烈二世國王(
1559-1588)時期的1560年。其子克里斯欽四世(1588-1648)繼位後拆除原有的部分建築,於1600年在最東部的小島增建了新的建築物。這座宮殿有60個廳堂,採用了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是北歐現存的最顯赫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有“丹麥的凡爾賽宮”之稱。有人把它簡稱為“水晶宮”。菲宮為三邊型建築。正面和右翼是宮殿,左翼是教堂。宮殿以銅板鋪頂,四個尖塔裝飾其間,給這座建築平添了俏麗。在東北角有一長廊,它跨越湖水,把人們引入國王的接見大廳。自1671年至1840年間,歷代國王都在菲宮教堂舉行加冕典禮。1859年,一場大火燒燬了宮內的大部分傢俱,宮頂和尖塔全部被毀,僅教堂倖免於難。1876年,熱心於文化事業的嘉士伯啤酒廠創始人雅可布森為修復菲宮捐贈了全部修繕費,並提出把菲宮闢為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他的建議得到採納。在修復過程中,騎士大廳等重要廳堂恢復了原貌,其它的房間則根據博物館的需要進行了修建。1878年,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在菲宮建立,雅可布森聘請的一些著名油畫家為博物館繪製了以丹麥歷史為題材的油畫。目前,該博物館收藏了丹麥16世紀以來歷代著名畫家的作品,其中還包括大量著名人物的肖像畫。
克隆堡宮(Kronborg Slot)(又稱哈姆雷特堡)
坐落在西蘭島北部赫耳辛格(Helsingor)市的海邊,與瑞典的赫爾辛堡市隔海相望,地處波羅的海出海口之一的厄勒海峽最窄的出口處,在哥本哈根市東北45公里。克隆堡宮意為“CROWN之宮”,始建於1574年,1585年竣工。此堡由荷蘭建築師設計建造。宮殿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銅屋頂,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是北歐最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宮殿。
克隆堡宮歷史上曾兩度被毀。在1629年和1658年—1660年兩次被毀或洗劫,後經過多年修復才逐步形成現在的樣子。到菲特烈四世國王(1699-1730)時,加強了克隆堡宮周圍的防禦工事,宮殿也不斷得到修復。從1785年到 1922年,克隆堡曾被用作兵營。宮堡外圍的火炮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宮內現收藏了大量古代掛毯和油畫。在克隆堡宮外院的牆上,有一塊莎士比亞的紀念浮雕像。遊人參觀克隆堡宮時,必在莎翁像前留影。相傳,當年莎士比亞就是以這個城堡為背景寫下了著名的悲劇《哈姆雷特》。目前,宮內正在修建。遊客踏訪丹麥時,除參觀克隆堡宮外,也可參觀外面的厄勒海峽。厄勒海峽是連線波羅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船隻從波羅的海駛往北海,也可透過丹麥南部洛蘭島以南的費馬海峽經大貝爾特海峽或小貝爾特海峽,然後經厄勒海峽以北的卡特加特海峽、丹麥與挪威之間的斯卡格拉克海峽)。因此,厄勒海峽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遊客站在克隆堡宮前的海堤上,舉目東望,便是瑞典的赫爾辛堡市。是厄勒海峽的最狹窄處。據一位丹麥海軍上校介紹,這裡寬約4公里,最深處水深20米。丹麥規定,任何外國潛艇經過厄勒海峽時,都必須浮出水面。此外,在西蘭島上還有一座弗雷德裡克堡(又稱夏宮),與克隆堡宮、菲特烈堡宮並稱為西蘭島三堡。該堡也是風格獨特,與其餘兩堡交相輝映。也是非常值得您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