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你胖哥

    1、交配

    每一年的春季冬眠後的老齡雄若蟲開始出土活動覓食,待到土溫達到15℃以上時,經過一段時間便蛻去最後1次皮,變為有翅的成蟲。隨後與發育成熟的雌成蟲陸續交配。1只雄成蟲可以與3—5只雌成蟲交配。雄蟲交配後翅膀破裂,1個月以後陸續死亡;雌蟲交配後7天左右開始產卵,1次交配可生產受精卵,但也有在以後還與雄蟲交配的雌蟲。土元的交配旺盛期在夏、秋兩季,但在

    秋末入冬以前以及翌年春天也能交配。交配率高低與氣溫有關,溫度在25~32℃時交配率高,隨著溫度的降低交配率也隨之降低。所以,種土元群中夏、秋交配盛期雄成蟲要佔種蟲總數的40%,其他時期保留20%—30%就能滿足雌蟲受精的需要。

    交配時,雌、雄蟲大部分從飼養土中爬出,集中在池面或飼養土的四周,雌蟲分泌性激素,引誘雄蟲追逐交尾。此時可以看到,幾隻甚至十幾只雄蟲朝著發出性激素的雌蟲方向飛速爬來,爭相與該雌蟲交尾,只有距離最近的或最強健敏捷的雄蟲方能爭到交尾的機會。土元交尾行為是,當雌蟲散發出雌性激素時雄蟲迅速趕到,圍著雌蟲反覆轉圈,當認定是該雌蟲發出的後,調過頭來與雌蟲尾部相交,一旦交尾成功,雌蟲便不再分泌性激素,其他雄成蟲也就不再追逐它,另去尋找其他分泌激素的雌蟲。

    雌、雄蟲交尾時間一般要持續30分鐘左右,也有的長達60分鐘,最長的交尾時間達120分鐘。交尾期間雄蟲比較被動,不能吃食;雌蟲相對比較主動,按主觀意願爬動,有時還能覓食。在雌、雄蟲交尾時,室內要保持安靜,不能驚動,特別不能有強光照射,否則它們爭相往飼養土裡鑽,被迫脫尾,影響交配效果,也影響將來所產卵鞘的質量。

    2、產卵

    雌成蟲交配後7天左右便開始第一次產卵。雌蟲產卵時,生殖道附屬的腺體分泌黏性物質,把產出的卵黏在一起而成卵塊,即卵鞘。卵埋藏在甲殼質的卵鞘內,整齊地排成兩排。卵鞘的長短不一,每個卵鞘的含卵量也不一樣,最少5—6個卵,最多的30多個卵,平均15個卵。卵鞘孵化率高低與儲存條件和儲存時間長短有關,儲存條件好的孵化率高,儲存條件差的孵化率低;儲存時間短的孵化率高,儲存時間長的孵化率低。

    雌成蟲每年產卵的多少、卵鞘的大小與蟲齡和成蟲的飼料營養水平有關。開產第二年的雌成蟲比初產成蟲和第三年的老齡成蟲產卵多,卵鞘也大;初產雌蟲和第三年後的老齡雌蟲產卵少,且卵鞘較小。營養豐富、體質健壯的雌成蟲產卵多、卵鞘較大;營養水平低、體質弱的雌成蟲產卵少,且卵鞘較小。因此,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給種蟲要多喂一些精料,保證其營養需要,同時要保持養殖室和飼養土適宜的溫、溼度,才能產更多、更好的卵鞘.提高養殖土元的經濟效益。

    雌成蟲產卵間隔期隨氣溫高低有很大差異,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 氣溫30℃時, 3—5天產l枚卵, 25℃時6—7天產1枚卵, 而20℃時則需8—20天產1枚卵。一般一隻雌蟲年產卵可達30枚,連續產卵5 個月左右死亡。通常卵鞘產在飼養土表層和近表層上,這樣方便人工括取表層的飼養土採取卵鞘。在採集卵鞘時用力不宜過大,以免夾破卵鞘影響孵化。

    土元在適宜溫度下,整個活動期都可以產卵,6一9月份為產卵盛期。採取加溫措施,保持飼養室溫度在25℃以上,雌成蟲常年都可以產卵。土元產卵是連續不斷進行的,前一個卵鞘產下來後,下一個卵鞘又冒出了頭,並長時間拖在尾上,快的2~3天掉下來,慢的5—7天才能掉下來。連續產卵鞘6~7個,中間要停一段時間才能繼續再產,這就像高等動物那樣的產卵週期。

    5、採集卵鞘:土元有自食卵鞘的習性,尤其是在飼料不足時可造成卵鞘的大量損失。因此,應及時取出卵鞘放在孵化缸(或池)內孵化。一般每隔15天採集一次卵鞘,採集時可選用2目篩網先篩出成蟲,再用6目的篩網篩出卵鞘。

    3、孵化

    孵化是把卵鞘放在溫度、溼度適宜環境中,使卵子進行胚胎髮育,最後胎蟲破卵而出形成幼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土元生活週期中形態發生根本變化的過程。

    將篩出的卵鞘與飼養土1:1混合後放入孵化缸、盆內進行孵化。

    每當土壤溫度升到20℃左右時,卵鞘中的卵細胞開始分裂,形成胚胎。24~30℃的環境條件下,經過55天左右,卵鞘的一端破裂,幼小的若蟲從卵鞘的破裂處靠蠕動離開卵鞘。剛離開卵鞘時不會動,體外還有一層透明卵膜包裹著,經過2~3分鐘後,幼小若蟲掙破卵膜爬出,開始爬行且爬行敏捷。剛從卵膜中掙出的若蟲為白色,體形與成蟲相似。

    孵化的最適條件,土溫在30℃左右,溼度(土壤含水量)20%左右,在這樣的溫溼度條件下,可縮短孵化期。在孵化過程中,同樣的環境條件下,有的卵鞘40天可以孵出若蟲,有的卵鞘則60天才能孵出若蟲,這可能與卵鞘新鮮程度和產卵成蟲體質有關。

    卵孵化的最適溫度為30-32℃,飼養土含水量20%。在此條件下,經30天左右即可孵出若蟲。若在26℃的條件下,卵孵化期將延長,約需2個月,此時可採用增溫辦法,以提高孵化缸內小環境中的溫度。待大部分若蟲孵出後,可用4-5毫米孔的篩子將若蟲與卵鞘、鞘殼分離開,不必將若蟲與飼養土分開,以免傷害若蟲。

    孵化時一定要掌握土壤溼度,土壤溼度低或者乾燥,嚴重影響出蟲率。溼度不合適,會延長孵化期,只要卵鞘尚未爛掉或破裂,經過3~4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後,只要恢復到合適的溼度,仍能孵化出若蟲。

    溫度高低與孵化期的長短有密切關係,土壤溫度高時孵化期短,土壤溫度低時孵化期長。這時卵鞘孵化時有一定總積溫,當孵化土溫度高時很快就達到了總積溫,若蟲孵出的就早;當孵化土溫度低時,達到總積溫的時間來的遲,孵化期就長。

     卵與窩泥比例1:1,孵化盆內卵與泥每天上下翻動數次,恆溫30℃最佳,盆口蓋塑膠布保住溫度,盆內已出幼蟲多時需分批篩出或增加窩泥進行飼養。

    卵的孵化:將取出的卵鞘放在孵化缸(或池)內孵化。卵鞘先用高錳酸鉀5000倍液浸泡1分鐘消毒後晾乾備用,孵化土也先用新潔爾滅1000倍液拌勻消毒,晾乾後備用。孵化時土與卵的比例為1∶1。土含水量為25%~30%,溫度為22~32℃,在孵化期內,前後期要求溫溼度略有差異,以前期溫溼度稍低,後期稍高為好。

    二、土元卵塊的孵化

    1.孵化準備

    配製孵化土:把土元卵塊4公斤放置於直徑75釐米塑膠圓盆內,拌入3公斤孵化土,孵化土過8目篩,經過預熱至25℃-28℃,孵化土由土50%和草木灰50%組成,溼度45%,用帶內膜的編織袋盛裝,繫緊袋口,離火源1米以上。

    2.卵塊發育

    土元卵塊孵化過程中,其鋸齒狀的透氣孔不斷吸人孵化土中的水份,使卵塊中的幼蟲開始生長髮育而體積膨脹。經3~5 天后,原來潮溼的孵化土便會逐漸乾燥呈灰白色,就要及時補充水份。此時注意不能向養土中直接噴水增溼,因噴水的養土易於板結,把卵塊的透氣孔堵塞,造成幼蟲在卵塊中悶死。應用8目篩把乾燥的孵化土篩出來,再拌入經預熱過的潮溼新孵化土拌勻。在換土時,篩出的孵化土裡會夾雜部分已出殼的幼蟲,可把幼蟲直接放入飼養池內開始飼養。

    3.翻動卵塊

    孵化期間需每天早晚各一次翻動卵塊,經20天的孵化卵塊會明顯增大飽滿,說明卵塊發育正常,經35天孵化,孵化盆內會有部分蟎蟲出現,屬於正常現象; 

    在孵化期間,空氣溼度應該保持在25-32度,養土的溫度保持在28度最佳。每天用手翻動卵塊1-2次,以使養土中溫、溼度均勻和增加養土中的新鮮空氣。翻動時動作要輕,以免碰傷正在孵化的卵塊。

    土元卵塊孵出幼蟲後,用4/3.5毫米篩子篩出卵塊即可。

    4.篩取幼蟲

    經40-43天孵化,卵塊會大批出幼苗,這時需每天篩出幼蟲,篩幼蟲時手腳要輕,少量多次,篩出幼蟲連孵化土放入飼養池內,每平方米飼養池可放養10萬隻幼蟲;

    篩取幼蟲時應始終在孵化室內進行,大批出苗時孵化盆內的溫度應提升至28℃-30℃之間,始終保持平衡,篩取幼蟲時可聽到出掉幼蟲的卵塊空殼聲,這時應把卵塊空殼簸掉; 

    5.除去空殼:經45-55天,孵化出苗基本結束,還會有部分卵塊不能出苗,經60天孵化,除去出苗後的空殼,剩下的未出苗的卵塊與孵化前的卵塊體積相比較,計算出苗率。

    6.土元孵化注意事項

      (1)孵化的溫度是不是太高,我們知道孵化的溫度是要28度最合適,如果在孵化期間孵化圖的溫度長時間高於30度的話,小蟲是可以出來的,但是長時間的高溫會導致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嚴重缺水導致發育不完全,出生後不久也會大量死亡的。

      (2)孵化換土過程中,篩蟲的動作力度太大也會導致中後期小蟲的大量死亡,為什麼呢?因為小蟲是十分脆弱的如果在操作過程中力度太大會損傷小土元的嫩足,小蟲和人是一樣的道理的,只要有新的傷口就有可能引起感染病菌,這個也是引起土元大量死亡的原因。

      (3)空氣汙濁,密密麻麻的土元在一個屋子裡面生活,所有的小蟲也需要呼吸,如果空氣太汙濁的話,小蟲吸進去的是汙濁的空氣,最容易導致蟲子生病,也會導致小蟲大量死亡。所以我們養殖房要天天環空氣,增加空氣的新鮮度,避免土元大量死亡。

    土元卵塊孵化之前先選好選好相應面積大小的孵化室,如果一次孵化50公斤土元卵塊,需要面積10/6立方米空間,把卵塊和飼養土攪拌一起,放到孵化室內,同時開始加溫加溼。加溫用煤爐或電熱爐,用煤爐加溫應注意用管道把煤氣排出孵化室,孵化室內溫度長期保持28-30℃,不能忽高忽低,相對溼度保持50-60%。

    當土元卵塊透過適宜的環境孵化,約30多天後,白色幼蟲就會脫殼而出。因幼蟲的爬動出現飼養土下沉,卵塊上浮,或用手翻開有很多白色小幼蟲時,可以將幼蟲篩出,方法是用直徑4毫米孔的篩子將卵塊和幼蟲分開,然後再在土元卵塊中加透過預熱的飼養土拌好,比例為1:1,切勿再用過細的篩子篩幼蟲,以免降低幼蟲的成活率。

    篩出的小蟲可直接放進飼養池內飼養。飼養池內飼養土應加厚到12釐米左右,溫度和溼度要和孵化室內一樣,放入飼養池內的幼蟲就可以飼餵,用麥麩拌黃瓜絲或菜葉直接投餵。如果加一點豆餅粉增加營養,則效果會更好。

    孵化幼蟲應注意:孵化期內飼養土不能噴水,只能更換。飼養土溼度保持手捏成團自由落地即散,溫度不能忽高忽低,更換的飼養土一定要透過預熱。只要掌握好這些關鍵方法,就一定能達到85%的孵化率,養好土元關鍵是要孵化好幼蟲。

    卵塊的質量優劣,直接關係到出蟲率,可以用以下方法鑑別卵塊的優劣:優質卵塊鮮褐紅色,飽滿,通氣孔鋸齒清晰,用手捏開可見乳白色或淺黃色橢圓形卵粒;壞卵表面粘著泥土,鋸齒狀通孔有白色黴狀物,捏開後可見深黃色或發黑卵粒.

    卵塊孵化不宜在室外進行,應在溫度平衡的室內.卵塊可放在光滑的塑膠盆裡,直徑50釐米的塑膠盆可放5千克卵塊,拌入卵塊體積一半的孵化土.孵化土要求疏鬆,有利於氣體交換,不易產生黴卵和死卵.

    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降低孵化卵.卵塊發育的起點溫度是18攝氏度,最適宜的溫度是25-30度.在此範圍內溫度越高,孵化時間越短.孵化初期溫度應控制在25-28度.中後期應控制在28-32度.

    在整個孵化過程中,溼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卵塊所需的溼度,主要依賴空氣和孵化土的水分滲透供給,適宜的溼度可使卵塊順利孵化,能減少剛孵化若蟲的死亡.孵化土的溼度應控制在20%-25%.在卵塊孵化過程中,其鋸齒狀的透氣孔不斷吸收孵化土中的水分,經5天左右潮溼的孵化土逐漸乾燥,就要及時補充水分.此時注意不能向卵塊直接噴水增溼,因噴水的孵化易板結,把卵塊的透氣孔堵塞,造成幼蟲在卵塊中悶死.應把乾燥的孵化土篩出來.再拌入新的潮溼的孵化土.在換土的同時,如有部分卵塊出蟲,可把幼蟲篩出並放入池中飼養.

    在卵塊孵化時出現蟎蟲是難以避免的,經30多天的孵化後.有部分幼蟲破殼而出,同時寄生在破損卵塊中的蟎蟲也被孵化出來了.這是大量出蟲的徵兆,不必驚慌.只要用細篩把蟎蟲去掉即可.43天左右出蟲率即達到高峰,50天后孵化便告終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瞭解自己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