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全國已有近3億高血壓患者,約佔全球高血壓總人數的1/5。由於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已成為重大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更是多種慢性疾病的根源所在,是導致心腦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首要危險因素,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8
回覆列表
  • 1 # 優農優品

    最新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全國已有近3億高血壓患者,約佔全球高血壓總人數的1/5。由於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已成為重大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更是多種慢性疾病的根源所在,是導致心腦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首要危險因素,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眾多循證醫學證據表明,降壓這件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發表於Lancet的薈萃分析顯示,收縮壓每升高20毫米汞柱,心腦血管死亡風險倍增;嚴格控制收縮壓在140毫米汞柱以下,可降低心血管風險14%,心梗風險13%,卒中風險22%。《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及短暫性腦缺血二級預防指南2010》指出,血壓下降幅度與卒中預後密切相關,血壓每下降1毫米汞柱,都代表著心腦血管的獲益。所以,對於降壓這件事必須嚴格達標,每1毫米汞柱血壓的下降都代表著生命的挽救。

    什麼樣的血壓水平是安全的?

    高血壓存在“J型曲線”,血壓過高過低都不合適。2016年的CLARIFY研究顯示,血壓>140/80或<120/70毫米汞柱均增加心血管風險。PROVE IT-TIMI22研究是一項多國家、多中心的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納入≥18歲因急性冠脈綜合徵入院的患者4 162例,平均隨訪2年,旨在評估強化降壓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主要終點為全因死亡、心梗、不穩定性心絞痛入院、30天后血管重建術及卒中複合終點。研究發現,血壓控制在136/85毫米汞柱獲益最大,存在J型曲線。後續分析顯示,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約50%伴冠心病)強化降至收縮壓<130毫米汞柱,卒中風險進一步降低。

    ACCORD研究納入4 733例高血壓合併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強化降壓組(目標收縮壓<120毫米汞柱,2 362例)和標準降壓組(目標收縮壓<140毫米汞柱,2 371例),平均隨訪4.7年;主要終點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心血管死亡複合終點。結果顯示,與標準降壓(收縮壓<140毫米汞柱)相比,強化降壓(收縮壓<120毫米汞柱)並未帶來主要終點獲益。

    CSPPT(中國卒中一級預防試驗)是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納入20 702例45~75歲、既往無卒中或心臟病病史的高血壓患者;隨機分配接受依那普利10毫克和葉酸0.8毫克單片複方製劑( 10 348例),或依那普利10毫克單藥(10 354例)治療,中位隨訪4.5年;主要終點為首發致死或非致死性卒中(缺血性或出血性),旨在評估治療後收縮壓與卒中風險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不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收縮壓降至120~130毫米汞柱,卒中發生風險最低。

    近年來,多個國家或地區制定的高血壓指南均將<140/90毫米汞柱作為多數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值。2013年底頒佈的JNC8指南對各類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更為寬鬆化,建議≥60歲的患者血壓目標值為<150/90毫米汞柱,<60歲者(≥18歲)的目標值為<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和慢性腎病患者的降壓目標值同樣為<140/90毫米汞柱。

    但2015年SPRINT研究結果的公佈,對高血壓防治領域產生巨大沖擊。SPRINT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共納入來自全美和波多黎各100多個醫療機構、9 361例≥50歲且伴有至少一項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高血壓患者;主要排除伴有糖尿病、卒中等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強化降壓組(收縮壓<120毫米汞柱,4 678例)和標準降壓組(收縮壓<140毫米汞柱,4 683例),中位隨訪3.26年;主要終點為首次發生心肌梗死、急性冠脈綜合徵、卒中、心力衰竭或心血管死亡複合終點。研究發現,高危高血壓患者(30%伴慢性腎病)強化降至收縮壓<120毫米汞柱,可以降低心血管風險25%。

    2016年起,加拿大更新的指南已經將部分高危患者的降壓治療目標下調為<120/80毫米汞柱,標誌著SPRINT研究結論對該指南發揮了明顯影響。

    美國高血壓診斷標準前移

    2017美國心臟協會年會上,高血壓指南的診斷標準前移,即≥130/80毫米汞柱。這首先基於一些重要的研究,如SPRINT試驗。《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Meta分析公佈,高危高血壓患者強化降壓可以帶來更多心血管獲益,所以很多學者傾向於更為嚴格的進行血壓管理。

    新指南提示,我們不僅要對>140/90毫米汞柱人群給予強化血壓控制,還要意識到130~139/80~89毫米汞柱人群心血管風險已升高,應採取適當措施干預。

    中國提倡高血壓個體化診治

    根據中國目前國情及高血壓現狀,我們不可能照搬美國指南。中國指南的更新還需要中國證據支援。對於國外的指南,我們可以討論,可以爭鳴,某些觀點可以借鑑,但絕對不能盲從。中國指南充分考慮中國實際情況與臨床研究證據,因而最適合於中國高血壓的防治。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壓患者治療不能“一刀切”,應採取分而治之的個體化治療策略。

    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在診斷時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除總體血壓水平及危險分層不同外,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每例患者伴有不同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以及並存的心臟、腎臟及血管疾病,是否有繼發性高血壓或白大衣高血壓的可能。根據評估結果判斷是否需要治療或繼續觀察,若需治療應選擇適當的起始治療時間。

    ⒉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應考慮到不同患者對各類降壓藥的治療反應(效果、不良反應及耐受性)存在個體差異,可能伴有與某種降壓藥作用相對抗的疾病(如哮喘、心律失常、代謝異常等),因此臨床醫師應根據每例患者不同的降壓目標,制定適合的治療計劃。

    例如一些循證醫學研究證實,鈣通道阻滯劑(CCB)能有效降低總外周血管阻力,是高血壓患者最常用的降壓藥物,其使用比例佔中國降壓藥物的41%。但CCB有可能加重伴有快速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尤其是短效CCB還有可能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的風險,因此應慎用。

    ⒊制定個體化降壓目標:在制定患者降壓目標時,更應注重個體化的效果。《指南》要求降壓治療數週後的高血壓控制目標是:一般人群<140/90毫米汞柱,伴糖尿病、腎病者應<130/80毫米汞柱,蛋白尿>1克/日患者的血壓目標值為<125/75毫米汞柱,65歲以上老年人的收縮壓目標值為<150毫米汞柱。

    上述目標是針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而言的,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要考慮患者的個體因素。例如,老年患者如果在降壓治療時舒張壓已<60毫米汞柱,而收縮壓依然>160毫米汞柱(並未達到《指南》要求的降壓目標),此時若再繼續降壓,有可能帶來更大的心血管風險。再如,在對高血壓急症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降壓時,不能短期內降壓達標,降壓幅度應控制在用藥前基礎血壓的20%;迅速降壓可能驟然降低腦灌注量,導致缺血性腦卒中、心肌梗死或加重梗死區域的缺血。對這類患者應先度過急性危險期,待病情穩定後再緩慢降壓,逐漸達標。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降壓治療預防心腦血管急性事件的作用,需要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慎重選擇降壓藥,控制降壓速度和幅度,這樣降壓治療才能獲得更大益處。

  • 2 # 醫線天

    目前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於腫瘤,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

    而高血壓的發生是心腦血管疾病,高死亡率的核心環節,因此,預防高血壓,對高血壓早發現早治療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那麼,到底血壓是多少才算是健康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

    前段時間美國的心臟病協會修改了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國內一片譁然,認為這個標準太嚴格了。美國標準雖然爭論很多,但也有可取之處,它的意義在於提醒人們早期預防,早期發現高血壓。

    美國標準把高壓120-129,定義為高血壓,而這之被定義為高血壓前期。這樣的變化導致很多人一夜之間變成了高血壓病人。

    那麼對於高壓在120-129之間的高危人群,應該怎麼糾正這個不正常的高血壓,回到健康狀態呢?

    此時糾正高血壓不是靠藥物,而是靠改變生活方式。 如果生活方式注意血壓是有可能恢復正常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首先要做的就是減肥。現在研究表明,肥胖和高血壓直接相關,減肥可以很大程度上糾正高血壓。

    2.多運動。運動對於代謝,對於緊張的神經都是很好的調節,可以放鬆壓力,愉悅心情,這樣血壓自然就正常了。

    3.清淡飲食。有些人吃飯太鹹,口味太重,這樣很容易導致血壓升高,食物中應該多吃蒸和煮的食物,他們對血壓的影響較小。

    4.戒菸。香菸中很多成分都會導致血壓升高,很多人戒菸後高血壓就會有所好轉。

    5.充足的睡眠。睡眠少過於疲勞,也是導致高血壓發生的重要原因。生活中要減少熬夜的次數,保證睡眠質量,這樣對高血壓的調節是很有效的方法。

  • 3 # 高山話健康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對兩個詞進行解釋。所謂血壓,即血管內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這個壓力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如情緒緊張、劇烈運動等。這也是我們平時測量血壓時候要求平靜、周遭環境安靜的重要原因。所謂安全,就是能夠保持機體的正常功能,不損害健康,也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正常血壓。正常血壓不是固定的,正如前面所說,其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產生波動,但只要維持在一定範圍內,我們就認為是安全的。

    目前,大量的醫學實踐活動總結出來的血壓正常範圍為:90mmHg≤收縮壓≤140mmHg,60mmHg≤舒張壓≤90mmHg,在此範圍內,我們認為血壓是安全的。目前也是我們向群眾科普的一個重要數字。超過兩個值的上限,就是我們所說的高血壓,低於下限就是低血壓。雖然美國在2017年修訂新版高血壓指南中把高血壓定義大於140mmHg/90mmHg調低為130mmHg/80mmHg,作者認為其公共衛生意義要大於臨床意義,即把高血壓的診斷風口前移,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高血壓,並預防高血壓。目前我們國內認為高血壓範圍仍為黑體字標註。

    血壓的主要危害就是其可引起一系列併發症,比如冠心病、腦卒中等,因此做好定期測量血壓並保持血壓在安全範圍,是您正確的選擇。

  • 4 # 醫聯媒體

    對於血壓的定義,很多人所具有的瞭解可能還是比較少的。在醫學上認為,血壓就是機體血管內的血液對血管壁所造成的壓力,在生活中,這個壓力會受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如情緒緊張和劇烈運動等,都可能會影響到機體血壓的水平。很多人可能會好奇的是,究竟機體血壓應當要保持在怎樣的水平內才是較為安全的呢?

    所謂血壓的安全範圍,指的是能夠保持機體的正常功能,不損害到機體的健康,即很多人經常說的正常血壓。需要明確的是,正常血壓其實並不是固定的,其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而產生波動的情況,但是一般來講,只要能夠維持在一定範圍內,此時就認為是安全的。

    目前,大量的醫學實踐活動總結出血壓的正常範圍為:90mmHg≤收縮壓≤140mmHg,60mmHg≤舒張壓≤90mmHg,如果機體的血壓水平處於這一範圍內,大家便認為血壓是安全的。而如果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使得機體的血壓水平超過兩個值的上限,就是大家常說的高血壓,低於下限則為低血壓。

    高血壓的發病,能夠給患者帶去的不利影響還是比較多的。較為常見的主要危害就是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比如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如果沒能得到及時的診治,能夠對患者造成的危害往往是不容小覷的,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定期的測量工作,儘可能保證其血壓能夠處在一個較為安全的範圍。

    指導專家:高凌宇,副主任醫師,洛陽市吉利區人民醫院內科。

    從事臨床內科工作20餘年,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有著豐富的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和背叛過自己的男朋友繼續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