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做了孩子父母的人,你可曾反思過:自己稱職嗎?嘻!倒新鮮。誰不會做父母?一說:管吃管喝,供他長大。一說:省吃儉用,先為孩子。一說:有的是錢,任憑花銷。一說:家教陪讀,琴棋書畫。孩子的媽媽說:我為孩子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孩子爸爸說:我為了孩子辛勤工作,殫精竭慮。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之愛,至善,至純,至真,最為偉大。教育離不開愛,但是,有了愛並不等同於就有了教育。舔犢之情,愛子之態,動物亦然。從對孩子的教育層面上來說,很多父母還是“文盲”,不服也罷,叫屈也罷,事實就是如此。動輒以愛的名義,但是有的恰恰是“過度的愛”,是溺愛、錯愛、誤愛、亂愛、胡愛,好心人照樣可能誤做壞事,聰明人照樣可能做糊塗事,在家庭教育上並不鮮見,不是主觀所為,而是認識短淺所致。例如,孩子母親的叨叨不休,孩子爸爸的棍棒相加,孩子父母的擇校不止,給孩子安排的大大小小的無止境的興趣班,等等,都是因“愛”惹的禍。 孩子成長的道路主要有三條:學校、家庭、社會。很多家長卻只只看到學校這一條,忽視了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教育的重大作用,此大謬也。在學校裡,一個教師要走上講臺,必須要經過師範院校的幾年苦讀,經過教育學、心理學的考試,經過全國教師資格的考試,然後經過先周先學期的備課備學生,才能臺上四十五分鐘,誰知臺下的十年功?做人父母者,未曾有一點準備,不曾看得一本家庭教育的書籍,忽然間就成了人父人母,又是“第一次”,孩子的人生又不容試驗,誰敢輕言自己做家長稱職? 父母對孩子的作用不容小覷。縱觀孩子一生,在一定程度上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更大。父母是相伴孩子一生的“終生教師”,而在學校裡的每一個老師則只是伴隨孩子一段時光的。為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作用之大,舉幾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先說“孟母斷織”、“孟母三遷”。看到孩子不上進,拿起剪刀,“咔嚓”一聲把早起晚眠唧唧復唧唧即將織成的布匹一剪兩斷,中途輟學即如此,此情此境足叫孩子終生不忘,觸及靈魂。為了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多次搬家,最終挨著學堂而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會環境這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還有“岳母刺字”,一個“精忠報國”的刺字,成了岳飛戎馬一生的行為準則。事實證明,很多“問題學生”的形成,家庭因素是關鍵。家庭中的不和諧、訓斥棒打、吵吵鬧鬧、摔摔打打、嗜賭嗜酒等等因素,對孩子的反面教育作用更大。孩子在學校裡得到了幾年的正面教育,不抵不和諧家庭中的一年的反面教育。 有人跳出來便說:我們那兒老王家兩口子大字不識一個,打工為生,孩子照樣考上了博士,這是不是說明孩子的進步與否與孩子父母的學習不學習沒啥關係?錯!你仔細調查這個現象,則發現這樣的特例是這個家庭其實是暗合了教育規律。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寒門出貴子”,或者“自古將相出寒門”。這樣的家庭一般具備下列優勢:一是情境的激勵作用。家庭生活的多艱,父母維持生計的艱辛,天天早出晚歸,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這些現象對孩子的激勵作用是巨大的,困則思變,窮則思改,孩子學習的動力比富家子弟要大得多。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些富家子弟,往往條件優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錢,坐吃山空,情志萎靡,學習缺乏動力。二是上述文盲家庭中往往更具備民主意識。父母沒有文化的,往往更敬畏文化知識,看到孩子的一點進步就欣喜不已,看到孩子學到一點知識就高興萬分。他們往往用一種欣賞的、不干涉的、民主的姿態觀照孩子的學習。當然那種不干涉的姿態是出於沒有文化的無奈。但是有些“半瓶子”父母,自恃肚子裡有些墨水,喜歡對孩子進行看上去“頭頭是道”的指導和批評,表現為絮絮叨叨、指指點點、喋喋不休、誇誇其談、自以為是,用心良苦卻成空,孩子不但不領情,而且生煩、生厭,進而逆反,該學的也不學了。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指導有個“度”的問題,儘量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做到恰如其分,漠然置之不可,關心過度同樣不可,正所謂過猶不及。 要使孩子天天向上,父母就要好好學習。孩子的父母必要好好學學教育孩子之道,補好課,跟好孩子成長的步伐,干預不干涉,指導不代勞,引導不越權,授之以漁而不是供一輩子魚,扶上馬送一程而不是牽一輩子馬,讓家庭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和拓展。父母如何好好學習?方法眾多,可以讀讀書,可以取取經,可以上上網,可以培訓班,可以交流會,可以寫心得,可以走出去,可以引進來,等等。道路千條,讀書為便。現在,很多地方已經認識到搞好家長培訓的重要性,很多家長學校紛紛開設,供家長閱讀的書籍已經是比比可見。例如,教育博士李鎮西的《做最好的家長》就是其中的優秀書籍。又如山東省濰坊市搞的“親子共成長”實驗就是其中的優秀活動。讓家長讀書,並不是有意難為家長,不是讓家長去做學問、成專家。而是以輕鬆的心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做法,去看看“人家”是怎樣做的,聽聽專家是怎樣說的。就是要求那些家長們,在閒暇之餘讀書一點,得心得一點,改做法一點,讓孩子進步一點,堅持不懈,循序漸進,收穫由少變多,點點收穫彙集成線,線可成面,面可成體,立體交叉,多面多元。那時的父母才是稱職的家長,那時孩子的家庭收穫就不是一點了,而是全面發展了。 有幾個重要觀念需要家長在學習中好好把握,那就是“民主與科學”意識。家庭中的民主氛圍非常重要,專制氛圍非常的糟糕。孩子是人,是獨立的人,是個體的人,是完整的人,是發展的人,更需要人格的受尊重,更需要心靈的被呵護和被賞識。一個現代化的家庭首先是一個民主氛圍濃厚的家庭,在這種氛圍中,再講究科學的方法。對這些科學的方法舉幾個例子:對待孩子的錯誤,寬容的心態比呵責更重要。對待孩子考試的失敗,呵護孩子的學習信心比批評更重要。關注孩子的分數,不若關注孩子的幸福指數更重要。面對學習的壓力,讓孩子感知求知的快樂更重要。面對物慾浮躁,培養孩子的書香氣更重要。學而無疑,遠不如在學習中問題越來越多更重要。面對孩子的缺點,需要故意視而不見或者輕描淡寫。面對孩子的優點,需要用放大鏡來觀照或者大肆渲染。要鼓勵孩子勇敢地拋頭露面,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學會合作。讓孩子知道:幫助別人的人最快樂,善良的人最美麗。等等。 “家長也是教育者!”為了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長,作為家長必須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在這種觀念下,好好學習,會做家長,能做家長,做稱職的家長,讓孩子在家庭中有科學與民主的氛圍,在家庭中感到快樂,得到賞識,獲得進步,Sunny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
那些做了孩子父母的人,你可曾反思過:自己稱職嗎?嘻!倒新鮮。誰不會做父母?一說:管吃管喝,供他長大。一說:省吃儉用,先為孩子。一說:有的是錢,任憑花銷。一說:家教陪讀,琴棋書畫。孩子的媽媽說:我為孩子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孩子爸爸說:我為了孩子辛勤工作,殫精竭慮。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之愛,至善,至純,至真,最為偉大。教育離不開愛,但是,有了愛並不等同於就有了教育。舔犢之情,愛子之態,動物亦然。從對孩子的教育層面上來說,很多父母還是“文盲”,不服也罷,叫屈也罷,事實就是如此。動輒以愛的名義,但是有的恰恰是“過度的愛”,是溺愛、錯愛、誤愛、亂愛、胡愛,好心人照樣可能誤做壞事,聰明人照樣可能做糊塗事,在家庭教育上並不鮮見,不是主觀所為,而是認識短淺所致。例如,孩子母親的叨叨不休,孩子爸爸的棍棒相加,孩子父母的擇校不止,給孩子安排的大大小小的無止境的興趣班,等等,都是因“愛”惹的禍。 孩子成長的道路主要有三條:學校、家庭、社會。很多家長卻只只看到學校這一條,忽視了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教育的重大作用,此大謬也。在學校裡,一個教師要走上講臺,必須要經過師範院校的幾年苦讀,經過教育學、心理學的考試,經過全國教師資格的考試,然後經過先周先學期的備課備學生,才能臺上四十五分鐘,誰知臺下的十年功?做人父母者,未曾有一點準備,不曾看得一本家庭教育的書籍,忽然間就成了人父人母,又是“第一次”,孩子的人生又不容試驗,誰敢輕言自己做家長稱職? 父母對孩子的作用不容小覷。縱觀孩子一生,在一定程度上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更大。父母是相伴孩子一生的“終生教師”,而在學校裡的每一個老師則只是伴隨孩子一段時光的。為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作用之大,舉幾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先說“孟母斷織”、“孟母三遷”。看到孩子不上進,拿起剪刀,“咔嚓”一聲把早起晚眠唧唧復唧唧即將織成的布匹一剪兩斷,中途輟學即如此,此情此境足叫孩子終生不忘,觸及靈魂。為了孩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多次搬家,最終挨著學堂而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會環境這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因素。還有“岳母刺字”,一個“精忠報國”的刺字,成了岳飛戎馬一生的行為準則。事實證明,很多“問題學生”的形成,家庭因素是關鍵。家庭中的不和諧、訓斥棒打、吵吵鬧鬧、摔摔打打、嗜賭嗜酒等等因素,對孩子的反面教育作用更大。孩子在學校裡得到了幾年的正面教育,不抵不和諧家庭中的一年的反面教育。 有人跳出來便說:我們那兒老王家兩口子大字不識一個,打工為生,孩子照樣考上了博士,這是不是說明孩子的進步與否與孩子父母的學習不學習沒啥關係?錯!你仔細調查這個現象,則發現這樣的特例是這個家庭其實是暗合了教育規律。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寒門出貴子”,或者“自古將相出寒門”。這樣的家庭一般具備下列優勢:一是情境的激勵作用。家庭生活的多艱,父母維持生計的艱辛,天天早出晚歸,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這些現象對孩子的激勵作用是巨大的,困則思變,窮則思改,孩子學習的動力比富家子弟要大得多。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有些富家子弟,往往條件優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缺吃,不缺穿,不缺錢,坐吃山空,情志萎靡,學習缺乏動力。二是上述文盲家庭中往往更具備民主意識。父母沒有文化的,往往更敬畏文化知識,看到孩子的一點進步就欣喜不已,看到孩子學到一點知識就高興萬分。他們往往用一種欣賞的、不干涉的、民主的姿態觀照孩子的學習。當然那種不干涉的姿態是出於沒有文化的無奈。但是有些“半瓶子”父母,自恃肚子裡有些墨水,喜歡對孩子進行看上去“頭頭是道”的指導和批評,表現為絮絮叨叨、指指點點、喋喋不休、誇誇其談、自以為是,用心良苦卻成空,孩子不但不領情,而且生煩、生厭,進而逆反,該學的也不學了。父母對孩子的關心指導有個“度”的問題,儘量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做到恰如其分,漠然置之不可,關心過度同樣不可,正所謂過猶不及。 要使孩子天天向上,父母就要好好學習。孩子的父母必要好好學學教育孩子之道,補好課,跟好孩子成長的步伐,干預不干涉,指導不代勞,引導不越權,授之以漁而不是供一輩子魚,扶上馬送一程而不是牽一輩子馬,讓家庭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和拓展。父母如何好好學習?方法眾多,可以讀讀書,可以取取經,可以上上網,可以培訓班,可以交流會,可以寫心得,可以走出去,可以引進來,等等。道路千條,讀書為便。現在,很多地方已經認識到搞好家長培訓的重要性,很多家長學校紛紛開設,供家長閱讀的書籍已經是比比可見。例如,教育博士李鎮西的《做最好的家長》就是其中的優秀書籍。又如山東省濰坊市搞的“親子共成長”實驗就是其中的優秀活動。讓家長讀書,並不是有意難為家長,不是讓家長去做學問、成專家。而是以輕鬆的心態,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做法,去看看“人家”是怎樣做的,聽聽專家是怎樣說的。就是要求那些家長們,在閒暇之餘讀書一點,得心得一點,改做法一點,讓孩子進步一點,堅持不懈,循序漸進,收穫由少變多,點點收穫彙集成線,線可成面,面可成體,立體交叉,多面多元。那時的父母才是稱職的家長,那時孩子的家庭收穫就不是一點了,而是全面發展了。 有幾個重要觀念需要家長在學習中好好把握,那就是“民主與科學”意識。家庭中的民主氛圍非常重要,專制氛圍非常的糟糕。孩子是人,是獨立的人,是個體的人,是完整的人,是發展的人,更需要人格的受尊重,更需要心靈的被呵護和被賞識。一個現代化的家庭首先是一個民主氛圍濃厚的家庭,在這種氛圍中,再講究科學的方法。對這些科學的方法舉幾個例子:對待孩子的錯誤,寬容的心態比呵責更重要。對待孩子考試的失敗,呵護孩子的學習信心比批評更重要。關注孩子的分數,不若關注孩子的幸福指數更重要。面對學習的壓力,讓孩子感知求知的快樂更重要。面對物慾浮躁,培養孩子的書香氣更重要。學而無疑,遠不如在學習中問題越來越多更重要。面對孩子的缺點,需要故意視而不見或者輕描淡寫。面對孩子的優點,需要用放大鏡來觀照或者大肆渲染。要鼓勵孩子勇敢地拋頭露面,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學會合作。讓孩子知道:幫助別人的人最快樂,善良的人最美麗。等等。 “家長也是教育者!”為了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長,作為家長必須要樹立這樣的觀念。在這種觀念下,好好學習,會做家長,能做家長,做稱職的家長,讓孩子在家庭中有科學與民主的氛圍,在家庭中感到快樂,得到賞識,獲得進步,Sunny發展,全面發展,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