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寫這篇文字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紅樓夢》。

    從《紅樓夢》的文字看,主要寫的是一個大家族的興衰。

    關於這個大家族,如果仔細探究起來,並從大的方面去分析,它的興衰,可以延伸到江山社稷的更替變換;

    關於這個大家族,如果認真思索起來,並從小的角度去觀察,它的興衰,可以是大的時代背景下的大大小小的權貴之家的變遷。

    從以上思路出發,一些人從《紅樓夢》中看的是自己一輩子目睹耳聞的事;一些人從《紅樓夢》中看的是自己一生親身經歷的事。

    猜想,看《紅樓夢》時,那些曾經在江山社稷更替變換中,親見或者親歷了洶湧波濤的人,切身感受應該會更加強烈、更深於一般人。

    因為以上種種,所以說,《紅樓夢》索隱派的存在,其合理性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紅樓夢》故事的外延,大約僅僅限於作者未明示的那個時代朝廷;但是,《紅樓夢》故事的內質,放在前此以往、後此以來的社會中,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可以繼續打動人、還是可以永久閃光的。

    在未入正題之前,這裡,需要先溫習一下《紅樓夢》中的一支曲子。

    《紅樓》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中,有《收尾·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

    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順著這條路子,開始說一說清廷的戶部尚書立山的事,這也可以算是記述他的一篇小記。

    本文出自清人陳恆慶《諫書稀庵筆記》中的《立尚書》一節。

    立山尚書,字玉甫(《清史稿》中,作“豫甫”),土默特氏,蒙古正黃旗人。因為他後來任職正白旗漢軍副都統,所以,有人誤認為他是漢軍旗人。傳說其先姓楊。

    話說,立山儀容俊美,慷慨大方,喜歡施與。

    因為性格為人的原因,立山的交遊十分廣泛。

    立山在古玩方面有特別的愛好,而且造詣頗深。他很擅長鑑別古代的磁(瓷)器。還有,在古字畫鑑別上,他也獨具慧眼。當然了,他的古玩收藏也堪稱富厚。

    起初,立山是在內務府下屬的奉宸苑任職。當時,他的職務是奉宸苑郎中。由此職位,立山逐漸被拔擢為戶部尚書、為內務府大臣。

    作為朝中的高級別官員,立山的家貲不菲,他府邸內的園林勝景,曾是在京諸位王公大臣中首屈一指的,曾一時號稱“京師之冠”。

    筆記作者陳恆慶的寓所,正好與立山家是鄰居。

    據說,當年立山大手筆起造府邸內園林的時候,陳恆慶曾經為他經營謀劃過。

    立山府邸的園林,從園門開始,一直走到後院,其間都有連廊構造。即便是在雨天,要去觀賞立山府邸的園林,從頭看到尾,順著連廊通行即可,不用打傘遮雨,也不會溼了衣衫;再大的雨,也澆不滅遊園的興致。

    立山府邸的園林,有奇山異石,有亭臺雨榭;其間的小池清泉,涓涓可愛;裡面的屋宇樓閣,細緻精巧。這些山石臺榭、池泉屋閣的排放佈置,點綴映襯,當日勾畫描摹時,真可以說是煞費匠心。

    立山府邸的園林之中,還有一個專門預備演劇的廳事。

    這塊廳事的位置,原本是陳恆慶家的廳堂。後來,立山得到了這塊地方。立山準備在這塊地上構建演劇廳事的時候,也是陳恆慶幫他規劃謀局、安排佈置的。

    演劇廳事建成之後,其間可坐四五百人觀劇。如此想來,立山府邸的園林規模,必然不小。

    那個時候,煙土在社會上已經十分盛行了。為了照顧煙土愛好者,演劇廳事的兩側,還設有臥榻。這樣一來,就可以在臥榻之上,一邊側躺著吞雲吐霧,一邊靜聽詞曲。

    真是夠會享受、夠奢侈的!

    當日,在立山府邸演劇的伶人,男伶如玉,女伶如花(此時,已有女伶),他們輪流著登臺演出,或者陪侍在立山及其朋友的左右。

    陳恆慶也是立山府邸觀劇的常客。

    在看戲過程中,如果發現戲文、戲詞有不優美、不典雅的地方;如果發現劇情故事與書面記載有出入或者相舛誤的,陳恆慶都會幫伶人們修改更正。因為這樣,那個時候,大家還都給陳恆慶起了一個雅號,稱他為“顧曲周郎”。

    話說“顧曲周郎”一語,出自《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後來,唐人李端有《聽箏》一詩:

    鳴箏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

    時時誤拂弦。

    此詩最為人知。

    當時在立山府邸觀劇之人,多冠蓋之族。這些人,不問身份,光看他們的穿著打扮,就知道他們的社會地位了:

    初冬天氣,來觀劇的人,清一色的雞心外褂;深冬來臨,來賓又全是齊整整的貂皮褂子。

    來立山府邸觀劇的人,不僅限男性的官員與朋友,有時候,還有女性出現。

    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些京師王府的女眷,她們來看戲時,個個都是珠翠滿頭。這些王府女眷出現時,一般都會有兩個小內監攙扶著,緩緩地進入觀劇的廳事。而且,女眷們見面之後,她們的禮節也很特別,全都是以摹鬢作為見面禮。凡有女眷觀劇,那麼觀劇場內,脂粉的濃香,馥郁滿場。

    立山府邸的觀劇場中,大多時候,都會有花卉擺列案上,有的蓓蕾初露,有的吐蕊散香,鮮豔迷人,芬芳四溢。

    春天,擺列的花卉有牡丹、有海棠,有碧桃等。這些都是在溫室中栽培的花,也被稱之為唐花。

    夏日,排放的花木則有蘭花、辟芷、木香等。

    秋時,即使不專門列放花草,也會四處聞香,因為這個時候,滿院的桂花都開了。

    除了以上那些比較常見的花花草草之外,還有從上海買來的名貴花卉,甚至還有從海外帶進來的奇異草本。

    除了植物,那裡還有動物。

    立山府邸觀劇場的雕花屋簷之下,還有鸚鵡、八哥、葵花鳥(或為葵花鳳頭鸚鵡)等鳥雀。這些可愛的鳥兒,站立懸掛在屋簷下面的銅架之上,喃喃鳴唱,時作人語,與演劇者的歌聲互答,美妙動人。

    大多數情況下,立山府邸的演劇場上,酒酣煙飽之後,時間一般都會到四鼓時分(凌晨1點到3點)。這個時候,賓客散去,演劇結束。伶人們會各自驅趕快車,出城而去。

    這是立山尚書家興盛時的情景。

    想一想,這是否有《紅樓夢》中元妃省親那種興盛的味道。

    不想,情勢轉變,就在朝夕之間。

    沒過多久,義和拳亂。

    京師之中,填滿街巷的都是紅巾纏頭的人。

    義和拳亂髮生之後,京師的店家商號全都歇業。當日,京師有名的戲園茶館,很多也被一火焚燒了。

    義和拳亂之後,筆記作者陳恆慶就在京師,沒有出走。所以,他對京師的情景有所見聞。

    陳恆慶在那時看到,一些曾經在立山尚書府邸演戲的伶人,其中有習武的,也加入了義和拳,而且,他還是義和拳裡面的師兄;有一些比較文弱的,則裝扮成道姑的模樣,手裡拿著麈尾,身上穿著八卦衣,混雜在義和拳的隊伍當中。

    那些參加了義和拳的女子,每每出行時,都口中唸唸有詞。義和拳還專門設定了香壇。香壇之上,供奉的都是《封神演義》中諸仙的牌位。

    當時,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是義和拳的擁躉。

    話說,載漪是惇親王愛新覺羅·奕誴之子,是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的孫子。載漪是在其父惇親王守制期間生育的。按照古代的禮儀,守制是哀痛的,其間夫妻同房是不被一般人所接受的。就因為載漪生育在其父守制期間,所以,他的皇祖父道光帝非常憎惡,給他賜了個名字,叫做“哭”。

    載漪信奉義和拳,並且在得到朝廷許可之後,成了義和拳的統領。他帶領旗兵與拳眾,圍攻京師之中的八國使館和洋教堂。

    其實,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帝還算是明理達情的。義和拳亂爆發之後,光緒帝召集諸位大臣,垂詢並商討議和的辦法。因為,光緒帝認為,戰端一開,清廷沒有取勝的把握。在這次朝會上,立山尚書、兵部尚書徐用儀、內閣學士聯元(陳恆慶作“聯沅”)、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許景澄(世稱許公,原名癸身,字竹筠,筆記作者陳恆慶作“許景癸”)、太常寺卿袁昶等人上奏:

    “這些拳匪,就是一些妖邪之人,千萬不能用他們來製造事端。眼下,洋人的軍隊已經彙集在津沽。最好的辦法,是儘快派人往各個使館交涉,議定合約,不要發生戰事為妙。”

    光緒帝對形勢判斷之後,認為目前議和為上,就命令這五個人前去議和。

    載漪原本是希望帶領義和拳與洋人大戰一場,知道議和一事之後,他就對這些議和的人非常痛恨。

    幾天之後,據說,載漪就矯詔,將這幾個人盡數殺掉。

    當然,這其間的是非曲直、來龍去脈根本就沒有這麼簡單。不過,筆記作者所說的結果是對的。相關情況,有興趣研究歷史的讀者,可以正史、筆記、野史對照著看,應該可以理出一個清晰明確的真相來。

    庚子之亂平息之後,兩宮(慈禧太后、光緒帝)鑾駕回京。隨後,清廷就庚子五臣被殺一事,做了後續的處理:

    給這五位分別立了專門的祠堂進行供奉。

    據說,也是在這個時候,才以朝廷的名義,把“楊立山”改為“立山”的。

    此時,立山尚書府邸的園林已經被毀掉了,他原來的家宅,改建成了他的專祠,可以接受長久的廟饗。

    庚子之亂中,陳恆慶沒有離開京師,為了避禍,他帶領眷屬暫居在京師的北城一帶。

    兵禍之後,陳恆慶偶然經過立山尚書舊宅的時候,只能對著尚書空蕩蕩的祠堂拜上那麼一拜。

    朝廷賜給陳恆家的府第,兵禍之後,巍然不動,尚存其地。

    立山尚書府第當日的歌臺舞榭,到這個時候,僅僅剩下了幾間破舊的屋子,荒煙蔓草之中,尤顯淒涼冷孤。

    真是不堪回首啊!

    因為有感而發,陳恆慶還曾經有句雲:

    舊日鄰家歌舞地,

    空餘老樹噪寒鴉。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 2 # 殘月閣

    立山雖然善於迎合慈禧太后的心意,但並非完全是討好逢迎之徒。如戊戌變法之後,立山因為憐憫被軟禁在瀛臺的光緒帝而遭到慈禧的怒叱,幸而李蓮英與立山關係甚密,從中斡旋後才使立山免遭責罰。還有1900年慈禧與榮祿密謀“廢光緒另立新帝”之事,立山為了維護“祖制”,不顧慈禧震怒,起而反對,從而得罪了慈禧太后。再加上立山利用其財務大臣之便斂財無度,揮金如土,奢華無厭,招致了他人的忌恨(據說他曾經不惜擲千金和輔國公載瀾爭奪一名妓女),這也為他日後的敗亡埋下了隱患。

    義和團運動爆發後,清政府內部對於是否剿滅義和團而產生了意見分歧,因為此事非同小可,慈禧連續四次召開御前會議進行商討(1900年6月16日——19日)。會議期間,以載漪為首的主戰派和以許景澄與袁昶為首的主和派各持己見,爭執不休,一時難以定奪。而此時,作為慈禧心腹的立山一句“臣主和”,令慈禧及滿朝文武大為驚詫。後來,主戰派終於佔了上風,而立山也因為沒有正確領會慈禧的意圖,主張議和而招致了厄運。不久,立山因未完成和談使命而被革職下獄,聽候發落。

    本來立山跟隨慈禧多年,且深得慈禧歡心,還不至於被處死。但是由於載漪已經視立山為眼中釘,必殺之而後快,因此不斷上奏慈禧處決立山,慈禧再三猶豫後,終於同意處斬立山。就這樣,立山在反對他的大臣的傾軋下葬送了性命。

    立山被處決後,清廷攝於洋人的壓力,給立山予以“昭雪”,追諡立山“忠貞”,並在宣武門外建專祠,易楊立山之名為“立山”。

  • 3 # 喜洋洋111888

    好像記得立山也是當了替罪,羊1被砍了腦袋。庚子之亂一不少滿漢大員替老佛爺yh背了黑鍋。起頭那兩句詩像是立山臨刑前的吟,人云亦云~立山的官聲並不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 z5x詳細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