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8
回覆列表
  • 1 # 賽麥大弘

    李廣是西漢著名將領,在漢武帝初期抗擊匈奴的戰爭中表現優異,特別是在匈奴人中威名遠播。他愛護士兵,經常身先士卒,吃住在一起,在士兵中又很高的威望。《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對李廣有很高的評價,專門記載了他的幾件小事,被俘以後,伺機逃回來還有了“飛將軍”的稱號,為他的孫子李凌叫屈而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加之後代一些懷才不遇的人的推舉,特別是唐朝的著名詩人推波助瀾,使後人對李廣的評價過高。

  • 2 # 醉詩文—牧謠

    個人認為李廣是一個大功不多,小過不少,名氣很大,名不符實。

    但是,史記有一個問題:主觀色彩太濃。之前的編年體史書大都按照事情發生的前後一一記錄,而史記往往是記事+議論!每篇文章後面都有“太史公曰……”史書加入個人感情是比較容易出現偏薄,比如說,對楚漢之爭的記載。司馬遷對項羽的美化到了極致,而對劉邦的醜化也到了極致!而對漢武帝的記載更是一黑到底,毫不留情。這可能與司馬遷遭受漢武帝的戕害有關吧。

    所以,作為漢景帝、漢武帝時期這個出力不出名的李廣,司馬遷報著是一個同情的態度,而後世也多以李廣寓意人主不念舊情,對臣下恩典不足。於是李廣的形象被不斷放大!

    回到那個年代,作為武將,封侯是要看戰功的,看首級!而仔細總結李廣的一生,都是小規模的防禦戰,亮點不多!漢武帝時期的幾次任命也以失敗告終,所以,李廣的大戰能力顯然比不上衛青、霍去病!這一點是公平的。

  • 3 # 破乞

    歷史作家張銳強就寫了篇文章,為我們梳理了李廣難封的來龍去脈。

    李廣的一生,經歷了文帝、景帝和武帝三個朝代。文帝就讚歎李廣的英勇,說他要是生在高祖時代,輕輕鬆鬆就能當個萬戶侯。可惜文景之治那時候,休養生息,對邊境的匈奴,實行的也是和平策略,李廣根本沒有立戰功的機會。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文帝和景帝的時代,大家就都認為李廣應該封侯了。

    後來漢武帝上位,改變了對匈奴的政策,多次對匈奴發起戰爭,按理說,李廣封侯的機會應該來了。可是咱們這位飛將軍李廣,點實在太背,漢朝和匈奴之間大型的戰役,他參加了四次,卻都沒能如願封侯。後來連司馬遷都在史記裡說李廣點背。

    那李廣有多點背呢?咱們結合他參與的那四次戰役來說說。

    第一次,李廣和漢武帝的小舅子衛青搭檔,以偏師遭遇匈奴主力,李广部隊的軍力和匈奴相差好幾倍,結果全軍覆沒。要不是匈奴想活捉李廣,他可能就在這場戰役中掛了。以李廣的戰績,罪當殺頭,可漢武帝愛才,只是將李廣貶為平民。

    第二次呢,漢武帝派出的還是衛青和李廣。可匈奴一聽是飛將軍李廣,都繞開他的駐地,不和他正面開打,結果李廣自然也就沒有戰功可言。

    要說第三次,李廣的戰績可真是可圈可點,以四千兵力擊退匈奴四萬人馬。可這位飛將軍真是不走運,因為同時和匈奴開戰的還有當時的後起之秀霍去病,人家在那一戰中,砍下了匈奴三萬三百顆腦袋。當時漢武帝對於戰功的考核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殺敵人數。李廣這一戰雖然可以說的上是驚天地涕鬼神,可他的部隊也傷亡慘重,漢武帝算了一下賬,李廣功過相當,還是不能封侯。

    經過了這三場戰役,咱們大概也看出來了,李廣這個人,確實是點背。但咱們怎麼認為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當時,李廣點背成了漢朝上上下下的共同看法。

    這時候,漢武帝正在準備和匈奴的最後一戰。在漢武帝的計劃裡,這次出征,原本沒有李廣的份。可是快六十歲的李廣知道,這是他人生中馬上封侯的最後一次機會,就再三請求漢武帝允許自己出徵。漢武帝實在不好意思,答應了。可是出發前,漢武帝私下交代衛青,李廣這人點背,別讓他和匈奴直接開戰。

    李廣不知道這是漢武帝的安排啊,出發前一看衛青給自己安排的路線不是和匈奴主力作戰的路線,哪裡甘心啊,可軍令如山,又不能不服。要說李廣,點也真不是一般的背,他的部隊竟然在沙漠裡迷路了,延誤了匯合日期,等衛青那邊打敗匈奴,李廣的部隊才姍姍來遲。在歷朝歷代,延誤軍期,都是大罪,李廣羞愧難當,自殺謝罪。一代將星,就這樣死在了沙漠。

    聽到這,咱們基本上也感覺到了,從頭到尾漢武帝對於李廣其實是很欣賞的,雖然沒有封侯,可漢武帝給他的官也不小。當時李廣的官職,相當於大內總管,在九卿當中也是排在前三位的。而且從後來對李廣兒子封侯的安排上,也能看出漢武帝對於李廣是相當有感情的。

    你可能會問,既然這樣,那為什麼“李廣難封”還成為了歷史上兩千年來經久不息的話題呢?這就要說到史學大師司馬遷了。

    大家都知道,司馬遷因為替李廣打了敗仗的孫子講情,結果被漢武帝給閹了。其實還有一點大家不太知道,就是司馬遷還做過李廣的下屬。這麼一個錯綜複雜的關係,讓司馬遷在寫李廣的時候,加入了許多個人感情。我們想想,司馬遷那支筆,渲染能力是多強啊。就這麼著,很多人讀到李廣的故事的時候,都被司馬遷給帶溝裡去了。

    再加上後世不得意的文人常常十分投入地把李廣想象成自己的化身,這種代入感,讓“李廣難封”這個雪球越滾越大,逐漸成為了懷才不遇的代名詞。

  • 4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李廣是西漢第一名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李廣為官清廉,愛兵如子,任40多年2000的高官,卻家徒四壁。

    李廣被武帝眾臣一致推舉為大漢第一名將,隨後擔任未央宮衛尉,百戰不敗的程不識屈居李廣之後。 從此李廣為年少的武帝講解匈奴的習俗,風土,戰鬥特點,以及漢軍如何對付匈奴。

    武帝畢竟年輕,儘管李廣功績卓著,曾經在文帝時,16歲取得隴西大捷,幾千人打敗老上單于十幾萬,累計消滅匈奴十萬,被文帝口諭無冕萬戶侯,但是武帝希望打造自己的一片天。

    在採用王恢的斬首計策失敗後,第二次發動斬首單于的行動再次失敗,由於衛青沒有牽制住同在上谷的左賢王主力,公孫敖孤軍奮戰被左賢王一擊而潰;李廣突擊單于,混戰中被左賢王夾擊,李廣掩護大部隊突圍成功。斬首單于的行動卻失敗了。

    講真,如果衛青不去盧龍城,殺那幾百不知道什麼匈奴人,而是與公孫敖通力合作牽制左賢王,李廣已經生擒單于。

    隨後的6年裡,得”貴幸”的衛青,非常照顧他的姐夫公孫賀,和救命恩人公孫敖。對於李廣,衛青一直不待見。直到公元前123年,漢武帝讓李廣隨衛青出征,可是衛青只安排李廣為後將軍,這麼多年下來,可以看出衛青對李廣的態度,就是不用你李廣,皇帝讓你一起出徵可以,殿後,讓你沒有機會殺敵立功!北宋楊業最初也是這樣的待遇,讓楊無敵壓糧運草,宋軍高梁河慘敗,楊業要不是冒死保護趙光義,也不會有機會帶兵打仗!

    漢武帝自從衛青定襄之戰損失士馬十幾萬,給大漢帶來巨大損失後,就不用衛青了,應該是看透了,就算衛青拍武帝寵妃王夫人馬屁也沒用,就是不用你衛青,回頭再損失士馬十幾萬咋辦,大漢也耗不起。漠北之戰本來應該是河西之戰中配合默契的李廣,霍去病領兵。不知道怎麼,又讓衛青領兵,霍去病不服氣啊,於是一個大將不要,指定要李敢。

    李敢是李廣之子,雖然只是校尉,卻大大有名,河西之戰時,李敢單槍匹馬殺透左賢王4萬大軍,是大漢第一智勇雙全的猛將。

    這次又是李敢,斬將奪旗,摧毀匈奴指揮中心,漢軍才以少勝多,連續擊破敵軍,斬獲7萬多。

    衛青這邊,部隊在行軍途中,抓住了匈奴的探子,居然從探子嘴裡得到了單于的位置,並且單于身邊才2-3萬人。衛青大喜過望,召集5萬騎兵,數萬武剛車兵,讓公孫敖帶領前軍,這都是速度快的馬隊,把輜重隊扔給李廣,讓李廣帶著老百姓慢慢走。

    李廣是帶著老百姓輜重隊的,這點非常明顯,後來衛青損失士馬十幾萬,單于也跑了,衛青再次犯了定襄的錯誤,他故技重施,逼李廣承認迷路,用諸校尉性命要挾,逼死李廣。這時軍士百姓們都為李廣痛哭。注意,這裡的百姓,顯然是指輜重隊的百姓,也就是說李廣一直是帶著輜重隊在走,根本不存在迷路一說。

    史記記載, 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糒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衛青以要向漢武帝彙報為由,讓李廣承認迷路。衛青先派長史送酒食給李廣,李廣不承認迷路,又派長史逼李廣,以諸校尉性命要挾,李廣為救諸校尉,才說自己迷路,李廣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可見衛青有多著急讓李廣承認迷路!為什麼不能回長安在武帝面前當面對質呢?只有做賊心虛的人才會這樣,顯然衛青急於逼迫李廣落筆,把迷路做成既成事實,如果回到長安,李廣可以直接向武帝彙報實情,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李廣死後同年,位高權重的丞相李蔡,要為哥哥李廣申冤,卻被誣陷致死,理由是李蔡要佔據一塊皇家用地。李蔡這麼乖巧的人,怎麼會犯這種低階錯誤,顯然李蔡威脅到了某人的利益。

    李敢由於漠北之戰居功至偉,所以武帝火箭式提拔李敢為郎中令,順帶賜了個關內侯。關內侯不過是物質獎勵,千把石的收入而已。郎中令只有一個,收入超過2000石不說,更是武帝最親信的臣子,實權在握,下屬2000石的部級幹部就有近10個,其他大小官員不計其數。郎中令有著丞相和大將軍都沒有的實權,比如推薦官員任職,在沒有科舉的情況下,郎中令得有多少人上趕著拍馬屁。再比如宣讀皇帝聖旨,也就是職業欽差大臣,所以衛青所謂武帝只告訴他一個人的口諭,郎中令李廣一眼就識破是假的了。衛青是沒有資格傳旨的。

    李廣,西漢抗匈軍神,死在外戚衛青的陰謀陷害之下,當時的人都為他冤,聞者都流淚。

     

  • 5 # 歷史雲頂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在建立漢朝時,漢朝並沒有很多疆域,但是隨著漢朝將領開疆拓土,漢朝的領土面積越來越大,國力也越來越強盛。

    在漢朝時期對外戰爭中,其中有兩位鼎鼎有名的大將軍立下過汗馬功勞,一位是“飛將軍”李廣,另一位是大將軍霍去病。二者都是唐朝時期赫赫有名的抗匈奴名將,經常打的匈奴落荒而逃。同為漢朝時期的英雄,李廣視士兵如兄弟,為何打戰時輸多勝少?

    雖然都是大將軍,但是這兩位帶兵方式和戰爭結果卻大有不同,其中“飛將軍”李廣是有著愛惜士兵的名聲,而且李廣帶兵非常寬容,在外面作戰的時候,他過著和士兵一樣的生活,以此來感受士兵的生活環境和想法。士兵沒有水喝時,李廣也不喝水,士兵吃不飽飯,李廣也不去吃自己的飯。可以說一名大將軍做到這個地步真的不容易,所以李廣備受士兵的喜愛,士兵也願意和李廣這樣的將軍出生入死,李廣將手下計程車兵當做兄弟,手下計程車兵也將他當做兄長。

    李廣不管做什麼事情首先都是考慮手下兄弟的感受,最後再來考慮自己的事情。而在夜晚的時候,別的將軍都是要求士兵不能整夜睡覺,要按照規定的時間去換班,還有很多夜禁。然而李廣卻沒有這麼多繁冗禮節,經常找一個有水的地方紮營,佈置一些哨兵放哨,並遇到過什麼危險。

    李廣這樣的做法吸引了大量願意出生入死的兄弟,在每一次對外戰爭中,李廣也是身先士卒,因此士兵們計程車氣都很高昂,匈奴們都很害怕李廣,於是給他起外號“飛將軍”。

    而漢朝時期另一位大將就是霍去病,霍去病也經常對戰匈奴,然而霍去病卻不像李光這樣去體恤士兵。史料記載,霍去病在對外戰爭時,皇帝為他送了很多車的食物,但是到戰爭結束,霍去病都沒有將這些食物分給士兵,士兵餓著肚子,而車上還有一些剩餘的食物。

    這種做法和李廣對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霍去病一生取得過很多次重大戰役的勝利,最大的勝利是將匈奴趕出漠南地區,二十二歲被封為冠軍侯。而李廣則是輸多勝少,一生沒有封侯,這是為什麼呢?

    李廣擅長的戰略打法不適合匈奴,李廣最擅長防守而不是進攻,而漢文帝在面對他時也感到很可惜,說如果你出生在漢高祖時期,你是可以當萬戶侯的人。霍去病的打法更適合和匈奴作戰,霍去病也贏得舅舅衛青和皇帝的認可,每一次出戰霍去病都是前鋒,擁有最好的軍力,還有國家扶持,所以每一次出征都能將自己的能力完美的發揮出來。

    這兩位都是漢朝時期的英雄,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這些將領的精神,銘記那段歷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入高中後,我英語變得一塌糊塗,怎麼才能提升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