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爾朱少帥

    回答是肯定的,亡國之君裡面這兩個算不錯。

    『隋煬帝』楊廣,逐突厥、平西疆、徵南越、收琉球,在位14年一半時間在外巡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去過西疆的皇帝。

    想當年,楊廣西巡張掖行程上萬裡,在燕支山下大宴幾十國使臣是多麼雄姿勃發。再後來,開科舉,天下寒門士子終於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修運河,更是功在當下利在千秋。他的目標是超越秦皇漢武,他也是這麼行動的。

    隋煬帝楊廣的很多激進政策觸犯了舊貴族門閥的利益,引起強烈反彈。可惜的是,在貴族門閥的反叛中,他失敗了。成王敗寇,他要是滅了那些亂臣賊子,成功延續隋朝的話,以他的功績,誰敢說不是超越唐宗漢武的千古一帝。『崇禎皇帝』接手的就是一個風雨飄搖的爛攤子。他接手的明朝國庫空虛、國力衰敗;東北、西北、西南邊患迭起;內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地方官貪贓枉法、官逼民反事件不斷髮生;朝廷官員黨爭不斷、禍國殃民。

    尤其是明末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小冰河時期,天災不斷,糧食減產,饑民暴動;肆虐了幾年的瘟疫,造成北方兩千萬人口死亡。

    這種情況下崇禎想要勵精圖治、力挽狂瀾是多麼困難。明朝這時候已經爛到骨子裡,風雨飄搖,就是一個一股大風就能颳倒羸弱老人。朱元璋和劉伯溫一起從墳裡跳出來都不一定能擺平。崇禎是很努力,但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當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的時候竟然湊不出多少人守城。

    崇禎死後沒兩個月,肆虐好多年的瘟疫居然奇蹟般停了。這是天罰明朝嗎?時也?命也?

  • 2 # 豈幾別客

    個人以為,當然是啦。可以說矮個子裡面的高個子了,還有可能是後世低谷的高個子。

    隋煬帝的諡號為“煬”,這個字就是說這個皇帝在位暴虐濫用民力,無道殘暴。但是實際上,對於後世的評價我們還應該客觀來看。

    有人評價隋煬帝是暴君,但是不是昏君。就是說他雖然對當時人殘暴,但是他對中國後來人實際上是有功的。比方說他修建南北大運河。雖然他主觀是想更快的去南方,或者南方的財寶美女更快運上來。但是從客觀上又確實溝通了南北水運,富庶了沿線城市。詩人皮日休又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客觀的表現了大運河的利弊。一方面導致民怨沸起,另一方面卻對後世產生了相當積極的影響。

    另一方面就是隋煬帝開創了科舉制,雖然最初是想擺脫隴西貴族的控制,但是有意無意中這個制度就影響了中國千年之久,直到現在它仍然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

    當然了,隋煬帝也是一個坐不住的傢伙,大概是多動症吧。繼位之後即使遷都洛陽,但是卻很少在都城住,不是遠征高句麗,就是三遊江都,打擊吐谷渾。可以說是純好心辦壞事,他一心想要擴大中國版圖,但是他過於多的徵兵而不與民休息,導致老百姓生活很成問題,這也是導致隋朝很快滅亡的原因。

    隋煬帝是暴君不假,但是他卻不昏。隋朝所積累的糧食到盛唐時期還積攢了一堆又一堆。最後隋煬帝快被殺掉的時候,還照鏡子看對蕭後說我這麼好的腦袋誰能拿走呢?你說這樣的人能是昏君嗎?

    當然另一個原因就是唐朝時期統治者對隋朝歷史進行了一些別有用心的篡改,導致隋煬帝的負面形象。

    崇禎皇帝的人生就更加的悲催的,他一心想要興復明朝,但是一來時運不濟,而來性格缺陷,導致明朝覆滅,吊死煤山殉國而死。

    他是一個勤於政事而且頭腦較為清醒的皇帝。早年登基便智除閹黨,除掉了魏忠賢,整飭朝綱,使朝廷氛圍大為改觀。但是他倒黴就倒在時運不濟。他在位期間內憂外患,農民起義,自然災害聘起,外邊努爾哈赤努力尋找機會挑釁侵犯。他一生中更是六下罪己詔反思自己的過錯,最後他在指揮明朝和後金的戰爭中舉棋不定,導致明兵敗,最後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為國是而死,可謂是真正的“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的榜樣。

    所以我說這個話題,如果說僅僅是從做皇帝的態度來看的話,這兩位皇帝不僅僅是矮個子,而是蠻高的小夥子。

  • 3 # 古今通史

    對於此二人,我只能說是沒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吧,如果他們還算不錯的話,那就不會亡國了。就拿崇禎來說,竊以為哪怕是把漢獻帝安到那個條件下的那個位子上,估計曹操也就一能臣,劉備只能賣一輩子草鞋了吧,可惜一手好牌被打了個稀爛,我不否認當時的明朝表面光鮮,卻內如敗絮,但亡國確實是有他們自己作死的成分在裡面。比如後人對楊廣的評價如下:

    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隋煬帝楊廣

    先說楊廣,看了上面一行,首先感謝他為咱們中國貢獻了一個詞彙“罄竹難書”如上引用稍有誇張,但比喻的並沒啥問題,確實當得“暴君”二字。但很多人口誅筆伐的說他遷都洛陽完全都是為驕奢淫逸,對此我是不大讚同的,至少不完全贊同。在當時遷都洛陽的確耗費了很多民脂民膏,但是從政治和經濟上來說,都是絕對有其必要性的,不能說他完全是為了吃喝玩樂。很多人評價歷史、人物總是習慣非黑即白非善即惡,其實人無完人,多好的人也有劣根,多壞的人也有點長處和貢獻的。所以評價人物不要走兩個極端,事情也是一樣。

    在官制上的改革這個暫且不說,先說《大業律》說明他的心裡是有老百姓的(至少初期是有的),不是完全罔顧民生的皇帝,可惜後來“驕奢淫逸”毀了他,走入了惡性迴圈,因為苛捐雜稅過多,賦稅徵收足額和時限方面讓律令幾乎變成廢紙,而後盜賊增多,然後又制定更嚴苛的律令,無論罪行輕重無需上報朝廷,只要有偷盜行為直接處死,這個大家可以想象出當時的亂象了,這種律令會被某些人濫用的。再後來盜賊之勢愈演愈烈,包括車裂啦,凌遲啦都用上了,那個時候也沒用了,因為他只是一門心思想補漏、鎮壓,但根本問題沒有反思更別提解決了。這是他當政的敗筆。

    結束了300多年的割據分裂,統一“隋”這是他功勞之一吧。至於科舉制度,功過後人評說吧,這個問題展開來說篇幅太大,怕是大家還沒看完就跑了。

    最卓越的貢獻在於一個歷史工程,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初中就講過,京杭大運河的主幹段。

    運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稱之為“暴君”沒冤枉他,但是他對中國甚至世界史上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

    崇禎皇帝

    至於崇禎皇帝,談到他還真是有吐血的衝動,明朝敗於此人身上,著實不冤。這個人身上的毛病還真是挺多,能力也有限,但連李自成也都說“君非甚暗”簡單說就是還不算太壞吧。

    不過在這裡誇讚崇禎一句,要不是他那麼無能讓清軍入關,咱們中國的版圖還真沒那麼大,新疆蒙古東北還不一定是誰的。

    你能說他當政不勤麼?

    “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他勤於朝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能力上實在堪憂。第一大失誤就是自己並無多少經驗的情況下,自廢內廷,這裡我不攤開來說了,一呢,他打破了鼎立均衡的政治態勢,或者說勢力。再者,在破除故有勢力的同時,某些精英完全可以安撫留用的,破除勢力的同時連人一起廢了,大量人才流失。還有就是人員更迭如走馬燈一樣,那是權利中樞啊,天天這麼換人如何穩定。補一句,幹掉魏忠賢還算是他的政績,這點做的不錯。

    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

    不單廢人不當,用人也同樣不得當。胡亂指揮。無論手下將軍的戰機和準備工作是否合適、妥當,直接下令開打,你一個皇帝看不到戰場的具體情況就不要胡亂指揮,結果兩名大將統統死掉。難得相信楊嗣昌,這廝還沒幹什麼正事。張獻忠暫時投降多好的機會,給個弼馬溫的頭銜“負激勵”一下,弄死李自成再銷了你的兵權,給你個大官安心養老也就是了。你學學水滸直接招安了讓他們狗咬狗唄,唉,機會又錯過了。打蛇不死就急於調兵東北,好一招昏棋。

    開頭說過,當時的明朝外表光鮮內如敗絮,本身其實也是一種積弱狀態,簡單說的控制力、執行力都有問題,國庫最窮的時候才幾千兩銀子,李自成進城拷打百官後得到------七千萬兩銀子,這還不算什麼古董字畫,玉器珠寶。

    但不能否認的是崇禎登基後,遼東不但穩定而且一直朝著對明朝有利的方向發展,而且也沒有大規模的起義,並不是必死之局。不用孫承宗卻用袁崇煥。打破勢力均衡讓文官系統做大,然後又忙著削弱。缺錢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如果有朱元璋一成的手段,把沈萬三們廢了,自然就有錢了,不能允許“富可敵國”這種事發生,尤其是那個年代。

  • 4 # 樂山說藥

    在中華浩瀚5000年曆史中,有史書記錄的王朝(按照時間先後順序,重點王朝)分別為: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北魏、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以及清朝。

    其中,亡國之君分別是:

    周幽王姬宮湦(烽火戲諸侯,遭犬戎所滅)、

    周赧王姬延(秦昭襄王遷九鼎,佔王畿,滅東周,可以說是一輩子的名義天子)、

    秦王子嬰(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值得一提的是子嬰乃扶蘇之子)、

    西漢(孝哀皇帝劉欣享年6歲,孝平皇帝劉衎享年7歲,而被王莽篡漢的劉嬰享年才2歲)、

    東漢孝獻皇帝劉協(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劉協被曹丕控制,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又活了12年)

    西晉愍帝司馬鄴,晉武帝司馬炎之孫,建興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劉聰殺害,終年十八歲。

    東晉桓玄叛亂,廢安帝司馬德宗,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裕。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東晉滅亡。

    隋煬帝楊廣(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

    唐哀帝李柷,唐昭宗李曄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904年-907年在位)。在位期間,並無實權,一切政事由朱全忠決策,907年被廢,次年被鴆殺。

    北宋徽宗和欽宗父子,靖康之變後被金人俘虜北去,其中宋徽宗9年後死於五國城,而宋欽宗則在北國又生活了30年之久。

    對於南宋,可以說值得稱讚,1206年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征服金國後開始大舉入侵南宋,南宋軍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行在臨安被攻佔,1279年崖山海戰宋軍戰敗,宋末帝趙昺隨陸秀夫揹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

    元朝:至正三十年(1370年)四月二十八日,妥懽帖睦爾駕崩於應昌,享年五十一歲。廟號惠宗 ,蒙古汗號為“烏哈噶圖汗”。明朝為其上尊號為“順帝”。

    明朝,大名鼎鼎的朱由檢,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清朝,宣統皇帝溥儀,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3歲即位,6歲下臺,11歲在張勳等人的扶持下,復辟一個月。

    透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好多亡國之君,都是未成年,想要有所作為,也是痴心妄想,不合情理,而剩下的幾個皇帝之中,就屬隋煬帝楊廣和明思宗朱由檢了,

    其中隋煬帝楊廣,文治武功,統軍滅陳、南平林邑、西吞吐谷渾,開科取士、修隋朝大運河,這些對後世頗有影響,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導致了隋朝的覆亡(看到這裡有沒有點似曾相識,秦始皇曾經也是這麼做的,最終也倒臺了!)

    再來看看朱由檢,嚴格意義上來說,他繼承下來的明朝祖業,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再加上運氣不好,趕上了小冰期,結果就是:在其統治期間,氣候異常,糧食歉收,連年禦敵於北方,饑民遍野,餓殍滿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換做其他皇帝,估計也難守成!

    值得一提的是:崇禎帝上任伊始,發出“文官不愛錢”的號召。在隨後的日子裡,他一直以身作則:當政17年,宮中沒有進行任何營建,吃穿俱不講究,更有六次“罪己詔”。

    而清初張岱的這番評價,足以令人動容,“古來亡國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窮兵黷武亡者,嗟我先帝,焦慮心求治,旰食宵衣,恭儉辛勤,萬幾無曠,即古之中興令主,無以過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爭史上有哪些特別愚蠢的操作?